伸缩杆自动弹出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3240阅读:49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伸缩杆自动弹出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伸缩杆的自动弹出技术。
背景技术
已知的伸缩杆构造,大多以手动方式控制一内管(或内杆)出入一外管,决定伸缩杆总长度,操作期间相当耗费人力和时间。少部分伸缩杆,则利用流体压力驱使内管(或内杆)出入外管,制作成本大于手动式伸缩杆。因此,如何让内管(或内杆)自行伸出外管,就成为本实用新型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深入探讨背景技术的问题,凭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研发与制造的经验,积极寻求解决的道,终于成功地开发出一种自动弹出的伸缩杆,以改善现有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采用机械构造,产生内管(或内杆)自行伸出外管的动能,不仅结构简易,而且制作成本低廉,足以提升市场竞争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伸缩杆自动弹出的改进结构,该伸缩杆在一外管与一出入外管的内管之间安装一限制机构,该限制机构包括一齿轮,齿轮周围环列复数个齿,该齿与一列安排在内管两端间的凹部维持哨接关系;其特征在于:该伸缩杆还有一置入外管的弹性件,弹性件被深入外管的内管压缩,提供内管相对外管外移一行程所需的弹性动能。所述伸缩杆自动弹出的改进结构,其中:该内管深入外管部位有一外扩部,外扩部受阻于一成形于外管的内缩部,结束内管外移行程。所述伸缩杆自动弹出的改进结构,其中:该外扩部衔接一直达内管端部的大管径段,大管径段与外扩部深藏在外管里面。所述伸缩杆自动弹出的改进结构,其中:该弹性件是一外径小于内管内径的弹簧,其一端与外管相连,另一端顶住至少一个突出内管壁面的突点。所述伸缩杆自动弹出的改进结构,其中:该弹性件相反于突点的一端与一穿过外管的销相抵。所述伸缩杆自动弹出的改进结构,其中:该弹性件相反于突点一端与一设在外管内面的突点相抵。所述伸缩杆自动弹出的改进结构,其中:该限制机构有一束紧外管的基座,基座有两个侧片,每一侧片边缘成形若干区段;该限制机构还有一把手,该把手紧固一对支撑臂,每一支撑臂与侧片并排在齿轮旁边,支撑臂、侧片与齿轮三者共同套在一轴上,并在两个支撑臂之间架设一第二卡掣件,第二卡掣件依弹性选择性置入前述区段之一;[0016]其中一个区段是由一第一位置衔接一第二位置组成,第一位置到轴心的距离短于第二位置到轴心的距离;当第二卡掣件落入该区段的第一位置时,禁止齿轮绕着轴转动,连带内管相对外管无法外移运动,使伸缩杆停留在静止不动状态;当第二卡掣件位于第二位置时,齿轮是自由的,以伸出外管的内管驱动齿轮绕着轴空转。所述伸缩杆自动弹出的改进结构,其中:该第一位置与毗邻区段之间有一突出侧片边缘的隆起部,该第二位置紧邻其它区段而被另一个隆起部隔开。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内管借助弹力自动伸出外管,不仅省时又省力,而且快速决定伸缩杆总长度。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伸缩杆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图;图2是伸缩杆局部分解的立体图;图3是沿着图1的A-A线剖开的平面图;图4是伸缩杆自动弹出内管的示意图;图5是伸缩杆手动伸出内管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伸缩杆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7 图8是本实用新型限制机构另一实施例,安装在部分伸缩杆的平面图及局部剖视图;图9 图10是图7伸缩杆的限制机构动作示意图与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伸缩杆;11内管;12联结端;13大管径段;14凹部;15活动块;16销;17外扩部;18突点;20外管;21支持端;22活动块;23小管径段;24内缩部;25弹性件;30限制机构;31基座;32迫紧片;33螺接组件;34侧片;36第一区段;37第二区段;38第三区段;40把手;41轴;42支撑臂;43凸轮缘;45第二卡掣件;47角块;50第一卡掣件;52弹簧;53齿轮;54间隔物;55齿;56角块;60第三管件;62孔洞;64孔洞;66卡合件;68凸点;70第四区段;71第一位置;72第二位置;73隆起部;74轴心;dl、d2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阐明伸缩杆第一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该伸缩杆10有一内管11,内管11 一端视为联结端12且露出一外管20外面,凭借一销16将联结端12与一活动块15结合在一起,令活动块15相对内管11灵活摆动地顶住一支撑面,如天花板。内管11成形一外扩部17,外扩部17管径逐渐扩张地衔接一直达内管11另一端的大管径段13,大管径段13连同外扩部17深藏在外管20里面。另外,内管11介于两端之间的部位有一排凹部14,这些凹部14都是贯穿管壁的孔洞。上述外管20的管径大于内管11,其一端界定为支持端21,通过另一销16将支持端21与另一活动块22结合在一起,允许活动块22相对外管20灵活摆动地接触其它支撑面,譬如地面。外管20成形一内缩部24,内缩部24管径逐渐缩减地衔接一直达外管20另一端的小管径段23,小管径段23安装一决定伸缩杆10总长度的限制机构30。前述伸缩杆10还有一弹性件25。从图3不难理解,该弹性件25是弹簧,其外径小于内管11内径而能置入外管20里面。该弹性件25 —端抵住前述穿过外管20的销16,另一端顶住多个突出内管11管壁内面的突点18,凭借内管11持续深入外管20动作来压缩弹性件25,积蓄复位所需的弹性作用力。回到第1、2图,了解限制机构30有一基座31与一把手40,二者通过一轴41枢接在一起,把手40以轴41为中心可相对基座31为一定幅度的摆动。轴41上有一齿轮53与二间隔物54,齿轮53周围环列复数个齿55的一与内管11对应的凹部14维持啮接关系。该基座31对边各有一迫紧片32与一侧片34,凭借一螺接组件33锁紧二迫紧片32,使基座31弯曲口径缩减而能束紧外管20不得离开。二侧片34之间有一对紧固于把手40的支撑臂42和一第一卡掣件50,支撑臂42与侧片34相并且共同套在轴41上,配合前述间隔物54限制齿轮53在轴41的位置,不要偏离凹部14有效的啮接范围。每个侧片34顺着螺接组件33到轴41的方向在边缘设置第一、第二及第三区段36、37、38,其中,第一区段36与第三区段38都是陷入边缘的沟槽机能形状,二者到轴41的距离不一,至于第二区段37则是指边缘略为平坦的段落。接着看到图3,二支撑臂42之间架设一第二卡掣件45,在一弹簧52释放压缩的弹性作用力下,使第二卡掣件45两旁顺着侧片34边缘进入对应的第一区段36,令一突出第二卡掣件45前端的角块47能够抵触齿轮53对应的齿55。再加上,该第一卡掣件50被另一个弹簧52推动而往齿轮53方向前进,直到一突出第一卡掣件50前端的角块56抵住齿轮53对应的齿55为止,配合第二卡掣件45同时阻挡齿轮53相对轴41转动。因此,第一区段36界定为侧片34边缘的闭锁位置,对把手40摆动致生禁止作用,阻挡内管11出入外管20,决定伸缩杆10总长度。扳动第二卡掣件45退开第一区段36,即可让自由的把手40依摆幅越过第二区段37,再次靠着释放弹力的弹簧52推动下,令第二卡掣件45两旁卡入侧片34边缘对应的第三区段38,使角块47离开齿轮53各齿55有效的卡掣范围,如图4。同时,第一卡掣件50被一成形于支撑臂42周围的凸轮缘43推开,连带角块56也离开齿轮53有效的卡掣范围,还能以退开的第一卡掣件50对弹簧52产生压缩动作。如此一来,弹性件25失去内管11压制反而能够释放早先积蓄的弹性动能,推动内管11相对外管20快速往外移动,同时以齿55啮合凹部14的构造,带动齿轮53绕着轴41自转,直到外扩部17受阻于内缩部24为止,结束内管11外移总行程。因此,第三区段38视为侧片34边缘的自动位置,允许内管11能够省力且快速地伸出外管20,决定伸缩杆10获取较长的总长度。当然,第二卡掣件45退开侧片34边缘的第三区段38 (或第一区段36),能够随着把手40在第二区段37来回摆动,如图5。此刻,第一卡掣件50顺着支撑臂42凸轮缘43起伏的轮廓再次靠近齿轮53,使角块56卡掣对应的齿55,导致齿轮53维持停止不动状态。在把手40摆动期间,凭借静立不动的齿轮53周围的齿55顺着角块47斜面推开第二卡掣件45。第二卡掣件45随着把手40摆动越过一个或多个齿55,接受弹簧52作用力予以归位,令角块47平面部位卡掣对应的齿55,手动驱动齿轮53绕着轴41自转,在齿55啮接咬合凹部14的连续动作下,连带内管11逐渐伸出外管20。因此,第二区段37视为侧片34边缘的手动位置,对伸缩杆10总长度具备微幅调整功能。根据上述结构,尚能衍生其它的实施例。[0041]图6阐明伸缩杆的第二实施例,不同于上述实施例的处在于:增加一第三管件60,第三管件60管径最大而能套在前述外管20外围,成为三截式伸缩杆10。该第三管件60底端与活动块22相连,其管壁贯穿一个以上孔洞62,配合二设在外管20的孔洞64,共同套住一 V形卡合件66端部突出二凸点68上,决定外管20与第三管件60长度总和。另外,内管11与外管20分别在管壁内面设有所需的突点18,进而抵住弹性件25对应的端部,提供伸缩杆10自动弹出内管11所需的弹力。图7、图8阐述另一限制机构30的具体结构,不同于上开实施例的处在于:每个侧片34边缘成形一第四区段70,第四区段70为一毗邻第三区段38的第一位置71衔接一紧邻第二区段37的第二位置72组成,凭借二突出侧片34边缘的隆起部73将第四区段70与两旁的区段37、38隔开。其中,第一位置71到轴心74的距离dl短于第二位置72到轴心74的距离d2,使把手40相对基座31摆动而绕着轴41旋转期间,连带第二卡掣件45配合齿轮53产生新的效能。这项新效能是半自动模式,有别于第一区段36的闭锁模式、第二区段37的手动模式及第三区段38的全自动模式。关于第四区段70的新效能,可以通过下列叙述获得充分地了解:当第二卡掣件45随着把手40摆幅来到第四区段70 (通常落入第一位置71)时,第一卡掣件50受阻于支撑臂42的凸轮缘43退到离开齿轮53位置。此刻,任一齿55受阻于第二卡掣件45的角块47尖部,禁止齿轮53绕着轴41转动。同时,其它齿55与对应的凹部14仍旧拥有啮接关系,连带内管11相对外管20无法外移运动,致使伸缩杆10停留在静止不动状态。接着看到图9,把手40向第二区段37摆动,连带第二卡掣件45旁边顺着坡度由第四区段70的第一位置71移往第二位置72,直到第二卡掣件45紧靠隆起部73为止。如图10所示,此刻的角块47不会接触齿轮53周围各齿55,令自由的齿轮53不再抗衡内管11外移的作用力,即可在齿55啮接凹部14的传动构造下,以伸出外管20的内管11驱动齿轮53绕着轴41持续空转一段时间。然后放开把手40,借助弹簧52释放的弹力,推动第二卡掣件45沿着坡度从第二位置72回到第一位置71,连带把手40向第三区段38偏摆,直到第二卡掣件45紧靠隆起部73为止,让角块47如同第7、8图般重新抵触对应的齿55,导致齿轮53不再绕着轴41旋转,阻止内管11往外移动而暂时停留在外管20中。因此,第二卡掣件45配合第四区段70决定伸缩杆10总长度实时伸长及立即停止的半自动效能。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伸缩杆自动弹出的改进结构,该伸缩杆在一外管与一出入外管的内管之间安装一限制机构,该限制机构包括一齿轮,齿轮周围环列复数个齿,该齿与一列安排在内管两端间的凹部维持啮接关系; 其特征在于:该伸缩杆还有一置入外管的弹性件,弹性件被深入外管的内管压缩,提供内管相对外管外移一行程所需的弹性动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伸缩杆自动弹出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管深入外管部位有一外扩部,外扩部受阻于一成形于外管的内缩部,结束内管外移行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伸缩杆自动弹出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扩部衔接一直达内管端部的大管径段,大管径段与外扩部深藏在外管里面。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伸缩杆自动弹出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是一外径小于内管内径的弹簧,其一端与外管相连,另一端顶住至少一个突出内管壁面的突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伸缩杆自动弹出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相反于突点的一端与一穿过外管的销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伸缩杆自动弹出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相反于突点一端与一设在外管内面的突点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伸缩杆自动弹出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限制机构有一束紧外管的基座,基座有两个侧片,每一侧片边缘成形若干区段;该限制机构还有一把手,该把手紧固一对支撑臂,每一支撑臂与侧片并排在齿轮旁边,支撑臂、侧片与齿轮三者共同套在一轴上,并在两个支撑臂之间架设一第二卡掣件,第二卡掣件依弹性选择性置入前述区段之一; 其中一个区段是由一第一位置衔接一第二位置组成,第一位置到轴心的距离短于第二位置到轴心的距离; 当第二卡掣件落入该区段的第一位置时,禁止齿轮绕着轴转动,连带内管相对外管无法外移运动,使伸缩杆停留在静止不动状态;当第二卡掣件位于第二位置时,齿轮是自由的,以伸出外管的内管驱动齿轮绕着轴空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伸缩杆自动弹出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位置与毗邻区段之间有一突出侧片边缘的隆起部,该第二位置紧邻其它区段而被另一个隆起部隔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伸缩杆,在一外管与一出入外管的内管之间安装一限制机构,限制机构包括一齿轮,齿轮周围环列复数个齿,齿与一列安排在内管两端间的凹部维持啮接关系。这个伸缩杆还有一置入外管的弹性件,弹性件被深入外管的内管压缩,提供内管相对外管外移一行程所需的弹性动能。
文档编号F16B7/10GK203023202SQ201220590968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9日
发明者黄汉卿 申请人:黄汉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