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矩传递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55935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扭矩传递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系中的扭矩传递装置,该扭矩传递装置具有能够绕旋转轴线旋转的输入构件,该输入构件能够与驱动侧连接,该扭矩传递装置并且具有能够相对于所述输入构件逆着至少一个螺旋弹簧的作用有限扭转的输出构件,该输出构件能够与从动侧连接,该扭矩传递装置还具有在径向外部限界所述螺旋弹簧的弹簧接收构件,所述螺旋弹簧具有绕弹簧轴线卷绕的线材,所述线材在相对于旋转轴线处于径向外部的区域中沿弹簧轴线区段式地成形并且线材的线材横截面基本上是圆形的,该线材横截面的圆周可通过第一线材半径描述,该外形在线材横截面的周向方向上区段式地呈圆形并且可通过第二线材半径描述,其中,第一线材半径和第二线材半径是不同的。
【专利说明】扭矩传递装置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特征的扭矩传递装置。
[0002]W02007/006255中示出一种驱动系中的构造为双质量飞轮的扭矩传递装置,该扭矩传递装置具有可绕旋转轴线旋转的、能够与驱动侧连接的输入构件,并且具有能够相对于输入构件逆着至少一个螺旋弹簧的作用有限扭转的输出构件,该输出构件能够与从动侧连接。螺旋弹簧具有绕弹簧轴线卷绕的线材,该线材具有圆形的形状,这意味着具有圆形的线材横截面。替换地,为了降低螺旋弹簧和接收所述螺旋弹簧并构造为支撑盘的弹簧接收构件之间的磨损,该线材可以在径向外部和径向内部具有扁平的成形部。
[0003]本发明的任务在于,降低弹簧接收构件和螺旋弹簧之间的挤压。此外一任务在于,进一步降低弹簧接收构件和螺旋弹簧之间的磨损。
[0004]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扭矩传递装置解决。
[0005]相应地,提出一种驱动系中的扭矩传递装置,该扭矩传递装置具有能够绕旋转轴线旋转的输入构件,该输入构件能够与驱动侧连接,该扭矩传递装置并且具有能够相对于所述输入构件逆着至少一个螺旋弹簧的作用有限扭转的输出构件,该输出构件能够与从动侧连接,该扭矩传递装置还具有在径向外部限界所述螺旋弹簧的弹簧接收构件,其中,所述螺旋弹簧具有绕弹簧轴线卷绕的线材,其中,所述线材在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而言处于径向外部的区域中沿着弹簧轴线区段式地成形并且所述线材的线材横截面基本上是圆形,所述线材横截面的圆周能够通过第一线材半径描述,并且,该外形在线材横截面的周向方向上区段式地呈圆形并且能够通过第二线材半径描述,其中,所述第一线材半径和所述第二线材半径是不同的。由此能够降低弹簧接收构件和螺旋弹簧之间的挤压和挤压力以及磨损。
[0006]在本发明的一特别构型中,第一线材半径小于第二线材半径。优选地,第二线材半径大于等于第一线材半径的三倍。
[0007]在本发明的另一特别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构造为弓形弹簧或构造为压缩弹簧。
[0008]在一优选的特别实施方式中,弹簧接收构件在径向面对螺旋弹簧的区段中具有拱曲,该拱曲适应于第二线材半径。
[0009]在本发明的另一特别构型中,在弹簧接收构件和线材的压制结构之间构成一支承面,其中,在线材相对于弹簧接收构件沿一平行于弹簧轴线的轴线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有限旋转时,所述支承面的大小保持不变。优选地,在线材绕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有限旋转时,支承面的大小保持不变。
[0010]在本发明的另一特别构型中,线材相对于弹簧轴线而言在侧面具有至少一个成形部,尤其是平坦的成形部。
[0011]在本发明的一特别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材由弹簧钢制成。
[0012]在本发明的另一特别构型中,扭矩传递装置构造为双质量飞轮或构造为扭转振动减振器。
[0013]通常,扭矩传递装置可以构造为扭转振动减振器和/或构造为双质量飞轮和/或布置在液力变矩器上和/或中,布置在离合器装置(例如湿运行的离合器)上和/或中,布置在双离合器装置上和/或中。
[0014]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有利构型从说明书和附图中得知,在附图的示出中为了清晰而放弃了按比例绘制。所有被阐述的特征不仅以所给出的组合、而且能够以其他组合或者单独地应用,而不离开本发明的范围。
[0015]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附图详细示出:
[0016]图1:按照已知结构的螺旋弹簧的线材的线材横截面视图。
[0017]图2:本发明的一特别实施方式中的螺旋弹簧的线材的线材横截面视图。
[0018]图3:—本发明特别实施方式的螺旋弹簧和一弹簧接收构件之间的挤压力的关于第二和第一线材半径的比例的特征曲线。
[0019]在图1中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螺旋弹簧12的线材10的横截面。在此,用于构成螺旋弹簧12的线材10绕弹簧轴线100螺旋形地卷绕。在此,螺旋弹簧12由弹簧接收构件14相对于径向方向102而言在外部限界,其中,弹簧接收构件14在螺旋弹簧12和弹簧接收构件14之间的支承面16的区域中平坦地构成。螺旋弹簧12的线材10在横截面上观察圆形地构成,具有描述圆周的线材半径18。在沿弹簧轴线102方向处于线材10两侧的侧面20,22上,线材10这样成形,使得线材横截面具有平坦的区域24、26。这些侧面成形的、平坦的区域24、26向弹簧轴线102的方向以一角度28、尤其以大约10度的角度逐渐收缩。
[0020]由此,一旦螺旋弹簧的圈达到压实,这意味着当两个在弹簧轴线100方向上相邻的线材达到相互贴靠时,能够降低作用于螺旋弹簧12上的负载。从线材周边的圆形区段30到平坦的成形区域24、26的过渡在此通过具有过渡半径的倒圆部32构成,该过渡半径小于线材半径。
[0021]图2示出在本发明一特别实施方式中的螺旋弹簧12的线材10的线材横截面的视图。该螺旋弹簧12具有绕弹簧轴线100卷绕的线材10,其中,线材10在相对于径向方向100而言处于外部的区域34中沿着弹簧轴线100成形。在此,成形部36能够在弹簧轴线100的方向上区段式地设置在螺旋弹簧12上,但也可以在沿弹簧轴线100的方向的整个长度上设置在螺旋弹簧12上。此外,线材10的线材横截面基本上是圆形的并且在此线材横截面的圆周通过第一线材半径38描述。成形部36在线材横截面的周向方向上区段式地呈圆形并且能够通过第二线材半径40描述,其中,第一线材半径38和第二线材半径40是不同的。特别地,第一线材半径38小于第二线材半径40,优选第二线材半径40大于等于第一线材半径38的三倍。
[0022]由此能够降低螺旋弹簧12在所述在径向外部限界螺旋弹簧12的弹簧接收构件14上的挤压力。在螺旋弹簧12的线材10和弹簧接收构件14之间在螺旋弹簧12的径向外部区域中形成的贴靠面16与具有完全圆形的横截面的线材相比增大了。由此也能够降低螺旋弹簧12的线材10的磨损。
[0023]在螺旋弹簧12的径向外部区域中以第二线材半径40描述的成形部36与该区域中的平坦成形部相比的特别优点在于,即使线材10绕一垂直于线材横截面指向的轴线104扭转时贴靠面16的大小也是较大的,并且在线材10有限扭转时贴靠面16的大小不变。因为线材10绕所述轴线104转动,例如当螺旋弹簧12被压紧或松弛时,因而,在有限扭转时,贴靠面16由线材横截面在成形部36区域中的通过第二线材半径40描述的圆周以及弹簧接收构件14在邻接区域中的轮廓确定,其中,贴靠面16的大小在有限扭转时理想地保持不变。
[0024]此外,线材10在相对于弹簧轴线102而言的侧面在两侧具有平坦的成形部42,该成形部向弹簧轴线100的方向以一角度28逐渐收缩。
[0025]在图3中示出标志一本发明特别实施方式中的螺旋弹簧和一弹簧接收构件之间的挤压力的挤压关于第二线材半径与第一线材半径的比例的特征曲线。可看出,挤压力随着第二线材半径与第一线材半径的比例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在线材绕处于绕垂直于线材横截面的轴线的扭转位置中时的理想状态将是面状的、平坦的成形部,前提是,弹簧接收构件在线材的该成形部的区域中也是平坦地构造的。然而在此没有考虑,一旦线材转移到第二扭转位置中贴靠面将会强烈减小。该事实通过线材径向外部区域中的可用第二线材半径描述的成形部来考虑,由此,贴靠面的大小即使在线材扭转时也不明显变小并且理想地在一确定的扭转区域中保持不变。
【权利要求】
1.驱动系中的扭矩传递装置,所述扭矩传递装置具有能够绕旋转轴线旋转的输入构件,所述输入构件能够与驱动侧连接,并且所述扭矩传递装置具有能够相对于所述输入构件逆着至少一个螺旋弹簧的作用限扭转的输出构件,所述输出构件能够与从动侧连接,所述扭矩传递装置还具有在径向外部限界所述螺旋弹簧的弹簧接收构件,其中,所述螺旋弹簧具有绕弹簧轴线卷绕的线材,其中,所述线材在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处于径向外部的区域中沿着所述弹簧轴线区段式地成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的线材横截面基本上是圆形的并且所述线材横截面的圆周能够通过第一线材半径描述,并且,该外形在线材横截面的周向方向上区段式地呈圆形并且能够通过第二线材半径描述,其中,所述第一线材半径和所述第二线材半径是不同的。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扭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材半径小于所述第二线材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扭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材半径大于等于所述第一线材半径的三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扭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弹簧构造为弓形弹簧或构造为压缩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的扭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接收构件在径向面对所述螺旋弹簧的区段中具有拱曲,所述拱曲适应于所述第二线材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的扭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簧接收构件和所述线材的外形之间形成一支承面,其中,在所述线材相对于所述弹簧接收构件沿一平行于所述弹簧轴线的轴线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有限旋转时,所述支承面的大小保持不变。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扭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材绕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有限旋转时,所述支承面的大小保持不变。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的扭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相对于所述弹簧轴线而言在侧面具有至少一个成形部,尤其是平坦的成形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的扭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由弹簧钢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之一的扭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传递装置构造为双质量飞轮和/或构造为扭转振动减振器。
【文档编号】F16F1/04GK103562590SQ201280023820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3日
【发明者】E·康博乌斯基 申请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