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双热熔管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76228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双热熔管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连接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双热熔管件,其包括至少一个塑料熔接端,塑料熔接端插口与承口之间形成承接口;插口包括内支撑段、收缩段,收缩段为内支撑段端部的延伸段;承口包括电磁感应加热段、熔接效果观察段,熔接效果观察段为电磁感应加热段端部的延伸段,熔接效果观察段的外壁呈垂直或倾斜设置并与电磁感应加热段的端部相交,熔接效果观察段的端部壁厚不超过3毫米。在加热熔接钢塑复合管时,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设置于承口的熔接效果观察段观察其端部塑料是否融熔并通过钢塑复合管的外壁的粘合状态进行观察,从而能够较准确把握电磁感应加热时间并据此判断插口外壁与钢塑复合管内壁的粘合情况。
【专利说明】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双热熔管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连接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双热熔管件。
【背景技术】
[0002]标准CJ/T237-2006《钢塑复合压力管用双热熔管件》中所指的双热熔管件,该产品的结构设计只考虑了所采用热熔模头加热管件承口内壁及插口外壁并与预热好的钢塑复合压力管内外壁分别粘合的连接方式,对于采用电磁感应熔接时,该产品的结构设计不能适合预先将钢塑复合管插入管件承接口,再实施感应加热的安装方法。对于电磁感应的安装方式,需要充分考虑管件承口、插口的塑料受热时的收缩变化规律,并较佳地把握电磁感应加热时间并判断与钢塑复合管内壁的粘合情况,故而需要对管件结构进行重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较准确把握电磁感应加热时间并判断与钢塑复合管内壁的粘合情况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双热熔管件。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双热熔管件,包括至少一个塑料熔接端,该塑料熔接端包括内环、外环,所述内环为插口,所述外环为承口,所述插口与承口之间形成用于承插钢塑复合管的承接口,所述承口的长度大于所述插口的长度;所述插口包括内支撑段、收缩段,所述收缩段为内支撑段端部的延伸段;所述承口包括电磁感应加热段、熔接效果观察段,所述熔接效果观察段为电磁感应加热段端部的延伸段,所述熔接效果观察段的外壁呈垂直或倾斜设置。
[0005]较佳地,所述插口的内支撑段的内壁与承接口底部的夹角为90?91度,所述内支撑段的外壁与承接口底部的夹角为90度。
[0006]较佳地,所述插口的收缩段的外壁为内支撑段外壁的延伸段,所述收缩段的外壁垂直于承接口底部。
[0007]较佳地,所述收缩段的内壁从底部向端部倾斜设置,所述收缩段的内壁与内支撑段内壁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83度。
[0008]较佳地,所述收缩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5毫米;所述收缩段端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毫米。
[0009]较佳地,所述承口的长度大于所述插口的长度至少6毫米。
[0010]较佳地,所述熔接效果观察段的外壁为垂直或向外倾斜设置并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段的端部相交,所述熔接效果观察段的外壁与电磁感应加热段端部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度;所述熔接效果观察段的内壁为电磁感应加热段内壁的延伸段。
[0011]较佳地,所述电磁感应加热段的内壁垂直于承接口底部。
[0012]较佳地,所述熔接效果观察段端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毫米;所述熔接效果观察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I毫米;所述电磁感应加热段的长度大于所述插口的长度至少5毫米。[0013]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在加热熔接钢塑复合管时,可以通过设置于承口的熔接效果观察段观察其端部塑料是否融熔并通过钢塑复合管的外壁的粘合状态进行观察,当看到钢塑复合管的外壁塑料与熔接效果观察段的端部塑料熔融时,即可知道插口的收缩段已经熔融并相对收缩了一定的长度,此时停止加热,则承接口与钢塑复合管的内外壁处于完全融合状态。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较准确把握电磁感应加热时间并据此判断插口外壁与钢塑复合管内壁的粘合情况。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标注尺寸及角度符号的剖面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钢塑复合管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8]请参考图1?3,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双热熔管件,包括至少一个塑料熔接端1(即塑料熔接端I由塑料制成),例如:本实施例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双热熔管件包括两个塑料熔接端1,用于连接两条钢塑复合管2,当然,本实施例中的两个塑料熔接端I结构相同,而根据实际连接的需要,也可以为一个塑料熔接端1、三个塑料熔接端1、四个塑料熔接端1、五个塑料熔接端I等等,这些应该不属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9]其中,塑料熔接端I包括内环、外环,内环为插口 11,外环为承口 12,插口 11与承口 12之间形成用于承插钢塑复合管2的承接口 13,承口 12的长度(K_L)大于插口 11的长度(J_L)。插口 11包括内支撑段E、收缩段D,收缩段D为内支撑段E端部的延伸段;承口12包括电磁感应加热段H、熔接效果观察段F,熔接效果观察段F为电磁感应加热段H端部的延伸段,熔接效果观察段F的外壁Fl呈垂直或倾斜设置。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熔接效果观察段F的外壁Fl为倾斜设置。
[0020]优选的,内支撑段E的内壁与承接口 13底部的夹角(Z a)为90?91度,即内支撑段E的内壁与承接口 13底部垂直或呈少许的斜度。内支撑段E的外壁与承接口 13底部的夹角(Z b)为90度,即内支撑段E的外壁垂直于承接口 13底部。
[0021 ] 其中,收缩段D的外壁为内支撑段E外壁的延伸段,收缩段D的外壁垂直于承接口13底部。当然,收缩段D的外壁也可以有少量的斜度,但其设计仅仅为产品制造时脱模方便以及钢塑复合管2承插时容易进入,以安装的效果而论,应以垂直于承接口 13底部为佳。
[0022]优选的,收缩段D的内壁Dl从底部向端部倾斜设置,其斜度大于或等于3度,具体地说,收缩段D的内壁Dl与内支撑段E内壁的夹角(Z c)大于或等于183度。
[0023]优选的,收缩段D的长度(D_L)大于或等于5毫米。收缩段D端部的厚度(D_H)小于或等于3毫米,即收缩段D的端部以薄壁呈现,该设计充分考虑了收缩段D以薄壁呈现,在受热时膨胀能够较快地贴上钢塑复合管2的内壁并先于内支撑段E融熔,同时必须明确的是,收缩段D受热时除了径向膨胀,同时也纵向收缩,所以设置的收缩段D大斜角能够在塑料往收缩段D底部收缩时,少量塑料堆积同时又不至于影响(钢塑复合管2的)通径大小,这也是减少整个插口 11的长度的原因,减胶能够控制塑料收缩时产生的堆积量,由此把通径缩小的可能性减到最小。而内支撑段E的厚度则需要控制得较大,使其慢于收缩段D受热收缩。其中,承口 12的长度大于插口 11的长度至少6毫米。
[0024]其中,熔接效果观察段F的外壁Fl可以为垂直或向外倾斜设置并与电磁感应加热段的端部相交,具体地说,熔接效果观察段F的外壁Fl与电磁感应加热段H端部的夹角(Z d)大于或等于90度。熔接效果观察段F的内壁为电磁感应加热段H内壁的延伸段。
[0025]其中,电磁感应加热段H的内壁垂直于承接口 13底部,即电磁感应加热段H垂直于承接口 13底部,而在管件模具设计时,为脱模方便电磁感应加热段H —般都会有少许的斜度,但为达到最佳效果,应将斜度控制在最小。
[0026]优选的,熔接效果观察段F端部的厚度(F_H)小于或等于3毫米,即熔接效果观察段F的端部也以薄壁呈现;熔接效果观察段F的长度(F_L)大于或等于I毫米;更优选的,电磁感应加热段H的长度(H_L)大于插口 11的长度至少5毫米。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设计本实用新型的管件时,承口 12的厚度一般都比较大(因为要考虑管件的整体承压能力),同时为避免过大的缩径,插口 11的最大塑料厚度一定要控制到最小,所以当进行加热时,不需要过多考虑管件承口 12塑料的受热变形;但插口 11塑料的受热及收缩变形是必须要考虑的,受热不够,融接效果不佳,受热过头,收缩剧烈影响通径变小,所以设计中应理解成:整个插口 11的塑料总量应尽量减少,不能避免的收缩影响的缩径也要尽可能少。
[0028]而判断插口 11受热情况的方法是,通过设置于承口 12的熔接效果观察段F的端部的薄壁塑料是否融熔并通过钢塑复合管的外壁的粘合状态进行观察,当看到钢塑复合管2的外壁塑料与熔接效果观察段F的端部塑料熔融时,即可知道插口 11的收缩段D已经熔融并相对收缩了一定的长度,此时停止加热,则承接口 13与钢塑复合管2的内外壁处于完全融合状态。从而能够较准确把握电磁感应加热时间并据此判断插口外壁与钢塑复合管内壁的粘合情况。
[0029]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承接口 13与待加热熔接的钢塑复合管2适配。这里需要说明的就是:钢塑复合管2的管壁厚度与承接口 13宽度配合的公差应越小越好,公差过大,则加热熔接时对效果的判断变得非常困难。而钢塑复合管2可以为中间层为刚层、内层为塑料层、外层也为塑料层,当然,中间层与内层之间通过内热熔胶层连接、中间层与外层之间通过外热熔胶层连接,从而构成五层结构的钢塑复合管2。
[0030]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双热熔管件,包括至少一个塑料熔接端,该塑料熔接端包括内环、外环,所述内环为插口,所述外环为承口,所述插口与承口之间形成用于承插钢塑复合管的承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口的长度大于所述插口的长度;所述插口包括内支撑段、收缩段,所述收缩段为内支撑段端部的延伸段;所述承口包括电磁感应加热段、熔接效果观察段,所述熔接效果观察段为电磁感应加热段端部的延伸段,所述熔接效果观察段的外壁呈垂直或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双热熔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的内支撑段的内壁与承接口底部的夹角为90?91度,所述内支撑段的外壁与承接口底部的夹角为90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双热熔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的收缩段的外壁为内支撑段外壁的延伸段,所述收缩段的外壁垂直于承接口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双热熔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段的内壁从底部向端部倾斜设置,所述收缩段的内壁与内支撑段内壁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83 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双热熔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5毫米;所述收缩段端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双热熔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口的长度大于所述插口的长度至少6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双热熔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接效果观察段的外壁为垂直或向外倾斜设置并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段的端部相交,所述熔接效果观察段的外壁与电磁感应加热段端部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度;所述熔接效果观察段的内壁为电磁感应加热段内壁的延伸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双热熔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段的内壁垂直于承接口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双热熔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接效果观察段端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毫米;所述熔接效果观察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I毫米;所述电磁感应加热段的长度大于所述插口的长度至少5毫米。
【文档编号】F16L21/00GK203517074SQ201320613261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9日
【发明者】杨蒙 申请人:杨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