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体以及具备其的运动引导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86809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引导体以及具备其的运动引导装置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引导体及使用其的运动引导装置,即便使用刚性低的材料作为轨道轨,也可防止从轨道轨脱离,且能确保沿着该轨道轨确实移动;引导体(2、20)具备滚行在形成于结构体(1、1A)的滚行面(11、120)上的多个滚动体(3、30)并能够对所述结构体(1、1A)相对地移动,所述引导体(2、20)的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体(2、20)具有供所述滚动体(3、30)循环的无限循环道(4、40),并且具有使该无限循环道(4、40)内的滚动体(3、30)接触所述结构体(1、1A)的滚行面(3、30)的负载开口部(5、260),在所述负载开口部(5、260)的至少一侧形成有引导部(6、280),其比从该负载开口部(5、260)朝向所述结构体(1、1A)侧突出的滚动体(3、30)的突出端更朝向所述结构体(1、1A)侧突出。【专利说明】引导体以及具备其的运动引导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使抽屉等可动体对于家具等结构体相对地移动的引导体以及具备其的运动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作为上述运动引导装置,已知有日本实开昭59-166022号公报所揭示的装置。该运动引导装置具备:轨道轨,在该轨道轨形成有滚动体的滚行面;以及引导体,其能隔着多个滚动体移动自如地组装在该轨道轨,所述滚动体在所述轨导轨的滚行面与所述引导体侧的滚行面之间边负载荷重边滚行,从而可使所述引导体沿着轨道轨移动。如此这样的运动引导装置主要利用于机床的直线引导部等。在如此这样的用途的运动引导装置中,要求较高的荷重负载能力,另一方面,要求高精度地引导对象物。[0003]因此,在以往的运动引导装置中,通过研削加工以微毫米单位来成形滚动体所滚行的轨道轨及引导体的滚行面,进而,为了提高所述滚行面的耐久性及耐负荷性,而有必要对作为轨道轨及引导体的钢材进行淬火加工。因进行如此这样的加工,上述运动引导装置的生产成本会变高。[0004]在先技术文献[0005]专利文献[0006]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9-166022号公报【
发明内容】[0007]发明要解决的问是页[0008]可是,上述结构的运动引导装置的用途逐渐扩大,作为其市场则有望供木工家具的抽屉机构、飞机或列车等的内部装饰、家电产品利用。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引导体的高移动精度并未被要求,作为运动引导装置的评估指标主要要求轻量化、低成本化及顺利移动的三点。为了要满足这些要求,设想使用树脂材料或铝等的刚性较低的材料作为轨道轨及引导体的生产材料。[0009]但是,在使用树脂材料或铝等的刚性低的材料作为所述轨道轨的材料时,会有形成在该轨道轨的滚行面发生起伏的情况。因此,可想像存在如下问题:在形成于所述轨道轨的滚行面与滚动体之间、所述引导体的滚行面与滚动体之间产生间隙,引导体会从轨道轨脱落。[0010]另外,为了要满足减低运动引导装置的生产成本的上述要求,也有不使用所述轨导轨而是在结构体直接形成滚动体的滚行面的需求。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也有设在结构体的滚行面发生起伏的情况,且与使用树脂材料或铝等的刚性低的材料作为所述轨道轨的材料的情况同样,可想像存在引导体从所述结构体脱落的问题。[0011]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0012]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导体及使用其的运动引导装置,该引导体即便使用刚性低的材料作为轨道轨,也可防止从轨道轨脱离,且能确保沿着该轨道轨确实移动。[0013]即,本发明是一种引导体,其具备滚行在形成于结构体的滚行面上的多个滚动体,并且能够对所述结构体相对地移动,所述引导体具有供所述滚动体循环的无限循环道,并且具有使该无限循环道内的滚动体接触所述结构体的滚行面的负载开口部,在所述负载开口部的至少一侧形成有引导部,该引导部比从该负载开口部朝向所述结构体侧突出的滚动体的突出端更朝向所述结构体侧突出。[0014]另外,具备本发明的引导体的运动引导装置具有:轨道轨,在该轨道轨形成有滚动体的滚行面;以及引导体,其隔着多个滚动体移动自如地组装在该轨道轨,所述引导体具有供所述滚动体循环的无限循环道,并且具有使该无限循环道内的滚动体接触所述轨道轨的滚行面的负载开口部,在所述负载开口部的至少一侧形成有引导部,该引导部比从该负载开口部朝向所述轨道轨侧突出的滚动体的突出端更朝向所述轨道轨侧突出,所述轨道轨具有沿着该轨道轨的长边方向延伸的隆起部,在所述隆起部设置有所述滚动体的滚行面,并且该隆起部的侧面与所述引导体的引导部对置。[0015]发明效果[0016]根据本发明,当所述结构体或轨道轨由刚性低的材料所形成,且形成在这些结构体或轨道轨的滚行面发生起伏时,即便滚行在该滚行面的滚动体从该滚行面脱离,设置在所述引导体的引导部仍能卡止在所述结构体等,进而引导部滑动接触在结构体等以对引导体沿着结构体等进行滑动引导。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引导体从结构体脱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0017]图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引导体的概要图。[0018]图2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引导体的运动引导装置的一例的立体图。[0019]图3是图2所示的运动引导装置的正面剖视图。[0020]图4是表示图2所述的引导体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0021]图5是表示图2所述的引导体所具备的引导部的结构的放大图。[0022]图6是应用一个使用例的本发明的引导体的正面剖视图。[0023]图7是表示所述引导部的效果的示意图。[0024]图8是表示所述引导体所具备的负载滚行槽的变化例的示意图。[0025]图9是表示所述引导部的设定变更例的正面剖视图。[0026]图10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引导体的第一变化例的正面剖视图。[0027]图1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引导体的第二变化例的正面剖视图。[0028]图12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引导体的第三变化例的正面剖视图。[0029]图13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引导体的第四变化例的分解立体图。[0030]图14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引导体的第五变化例的立体图。[0031]图15是图14所示的变化例的分解立体图。[0032]图16是图14所示的变化例的正面剖视图。[0033]图17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引导体的第六变化例的分解立体图。[0034]图18是图17所示的变化例的正面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35]图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引导体与结构体之间的关系的概要图。该引导体2是移动自如地组装在家具等结构体1来使用。在所述结构体1形成有滚行面11,所述引导体2具备滚珠3作为滚行在所述滚行面11上的多个滚动体,并且具有这些滚珠3的无限循环道4。通过滚珠3循环在该无限循环道4内,从而所述引导体2能够对结构体1相对地移动。[0036]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引导体2具有负载开口部5,该负载开口部5用于使所述无限循环道4内的滚珠3接触在所述结构体1的滚行面11。即,所述无限循环道4内的滚珠3的球面的一部分会从该负载开口部5露出到所述引导体2的外部。然后,在该引导体2中,在所述负载开口部5的至少一侧形成有引导部6。该引导部6比从所述负载开口部5露出的滚珠3的球面的顶部S更朝向所述结构体1侧突出。换句话说,从所述负载开口部5露出的滚珠3的球面配置在与所述引导部6的前端部相比离所述结构体1远的位置。根据这种结构,在所述结构体1中,形成有所述滚行面11的部位自然而然地形成作为朝向所述引导体2侧突出的隆起部12。[0037]在这种结构中,有如下可能性:所述滚行面11因使用刚性低的材料作为所述结构体1而发生起伏,且当所述引导体2相对于结构体1移动时在所述滚行面11与从所述负载开口部5露出的滚珠3的球面之间形成间隙。其结果是,有所述滚珠3从所述滚行面11脱离,且所述引导体2从结构体1脱落的可能性。但是,根据本发明的引导体2,由于所述引导部6卡止在结构体1上所形成的隆起部12,进而该引导部6边滑动接触在所述隆起部12边将所述引导部2沿着结构体1进行滑动引导,所以能够防止所述引导体2从所述结构体1脱落。[0038]在此,在图1中,虽然在所述结构体1直接形成有滚行面11,但是也可将形成有该滚行面11的轨道轨固定在结构体1,且在该轨道轨组装所述引导体2。另外,在图1中,虽然引导体2具有一条无限循环道4,但是只要能够使滚珠3无限循环,也可设置多个所述无限循环道4。进而,关于滚行在所述无限循环道4内的滚珠3的大小或成形材料,能够任意设定。另外,在图1中,虽然在所述引导体2形成有一个引导部6,且克服重力以防止所述引导体2从结构体1脱落,但是若从使引导体2对结构体1的安装作业更为简便的观点来看,则也可在所述负载开口部5的两侧设置引导部6。进而,作为所述引导体2的成形材料,可考虑各种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等,进而能够在导引体2之生产时考虑低成本化,而任意使用各种金属材料的锻造加工或铸造加工、或者树脂材料的注射成形等。在此,如上所述,因引导部6边滑动接触在所述隆起部12边对所述引导体2沿着结构体1进行滑动引导,故而引导体2优选地由例如POM(polyoxymethylene:聚甲醒)等的富于耐摩擦性能、耐磨损性能的材料成形。[0039]以下,使用附图更详细地说明应用本发明的引导体及具备其的运动引导装置的实施方式。[0040]图2及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引导体及具备其的运动引导装置的图,其中图2为立体图;图3为正面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滚珠30的滚行面120的轨道轨10固定在家具等结构体1A。所述运动引导装置具备:固定在结构体IA的轨道轨10;以及隔着多个滚珠30组装在该轨导轨10的引导体20,且所述引导体20能够沿着轨道轨10移动。所述轨道轨10沿着所述结构体IA的长边方向形成为直线状。在该轨导轨10设置有沿着长边方向而连续的隆起部110,在该隆起部110的前端面形成有一条供所述滚珠30滚行的滚行面120。另外,在所述轨道轨10沿着长边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固定螺栓的安装孔130,在将该轨导轨10固定在所述结构体IA时利用该安装孔130。[0041]在此,图2中的附图标记101系指辅助缓斜面,其在同一线上将上述结构的多个轨道轨10排列在结构体IA时,为了可以使引导体20顺利地转移在邻接的轨道轨10之间而设置。在多个轨道轨10不排列在结构体IA时,该辅助缓斜面101的结构不必设置。[0042]另一方面,所述引导体20具备一条所述滚珠30的无限循环道40,通过滚珠30循环在该无限循环道40内,从而所述引导体20可以沿着所述轨道轨10移动。在该引导体20固定有工作台(table)等可动体,通过引导体20沿着所述轨道轨10移动,从而能够使可动体相对于所述结构体IA移动。[0043]所述引导体20具备形成为同一形状的一对半体210,这些一对半体210利用固定螺栓220结合。如图4所示,在各半体210形成有滚珠滚行槽230作为环形的滚动体滚行槽。一对半体210以所述滚珠滚行槽230相互对置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且在一方的半体210的滚珠滚行槽230与另一方的滚珠滚行槽230之间排列有多个滚珠30。即,将所述一对半体210以相互地面对面的方式结合,由此完成所述滚珠30的无限循环道40。[0044]形成在各半体210的滚珠滚行槽230具备负载滚行槽230a、无负载滚行槽230b及一对方向转换槽230c,该负载滚行槽230a沿着半体210的长边形成为直线状,该无负载滚行槽230b与该负载滚行槽230a平行地形成,该一对方向转换槽230c连接这些负载滚行槽230a与无负载滚行槽230b。在所述负载滚行槽230a与无负载滚行槽230b之间形成有突部240,当将一对半体210组合在一起时,两半体210的突部240可利用固定螺栓220结合。在图3及图4中,附图标记250是用于使所述固定螺栓220插穿的固定孔。另外,在图4中,为了容易理解所述半体210的内部构造,而仅表示一个半体210。[0045]如上所述,当利用所述固定螺栓220使一对半体210以彼此的滚珠滚行槽230面对面的方式结合时,所述负载滚行槽230a彼此就会面对面而形成滚珠30的负载通道,另一方面,所述无负载滚行槽230b彼此会面对面而形成滚珠30的无负载通道。另外,方向转换槽230c彼此会相互地面对面而形成滚珠30的方向转换路。如此这样,在所述引导体20完成渠道状的所述滚珠30的无限循环道40,且在该无限循环道40内排列有多个滚珠30。[0046]在此,所述负载滚行槽230a沿着半体210的长边形成,且以不会完全覆盖所述滚珠30的球面180°的方式形成(参照图3)。因此,在所述一对半体210彼此已结合的状态下,能通过所述负载滚行槽230a对置而形成朝向所述轨道轨10的滚行面120开放的负载开口部260,且滚行在所述负载通道内的滚珠30的球面的一部分会从所述负载开口部260朝向引导体20的外部露出。然后,露出在该引导体20的外部的滚珠30的球面的一部分会接触在所述轨道轨10的滚行面120。[0047]另外,能通过所述负载滚行槽230a彼此面对面,而形成与所述轨道轨10的滚行面120对置的负载滚行面270。该负载滚行面270的与所述引导体20的长边方向垂直的剖面形成为哥德式拱形(Gothicarch)状。该哥德式拱形状的负载滚行面270通过呈圆弧状的二个曲面以大致90°的角度交叉而形成,且滚珠30以二点接触在所述负载滚行面270。另夕卜,所述负载滚行面270的形状并不一定需要为哥德式拱形状,只要是滚珠30以二点接触在该负载滚行面270的结构,则与所述引导体20的长边方向垂直的剖面也可以为V字形状。[0048]在由如此构成的负载滚行面270与所述轨道轨10的滚行面120所构成的负载通道内,所述滚珠30在与所述轨道轨10的滚行面120之间边负载荷重边滚行。另一方面,所述无负载滚行槽230b彼此面对面的无负载通道具有比所述滚珠30的直径更大的内径,而所述滚珠30不用负载荷重地滚行在所述无负载通道内。另外,即便是在所述方向转换槽230c对置的方向转换路中滚珠30也不会负载荷重地滚行。[0049]另一方面,在各半体210,以与通过所述负载滚行槽230a对置而形成的负载开口部260邻接的方式形成有引导部280,且各引导部280在将所述一对半体相互面对面地结合的状态下以隔着所述负载开口部260的方式配置。该引导部280沿着所述负载开口部260形成、即该引导部280沿着半体210的长边方向形成。图5是详细表示所述引导部280的结构的放大图。上述结构的引导部280与从所述负载开口部260朝向引导体20的外部露出的滚珠30的球面的顶部S'相比,更朝向所述轨道轨10的滚行面120突出。[0050]另外,在将所述一对半体210相互面对面地结合的状态下,在将各半体210的引导部280的前端部予以连接的假想平面N、与从所述负载开口部260朝向引导体20的外部露出的滚珠球面的顶部S'之间,形成有供所述轨道轨10的隆起部110插入的收纳空间T。如图3所示当在所述容纳空间T插入有所述轨道轨10的隆起部110时,各半体210的引导部280就会与所述隆起部110的侧面IlOa对置。[0051]根据如上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引导体20及具备其的运动引导装置,则所述引导部280会比从所述负载开口部260朝向引导体20的外部露出的滚珠30的球面的顶部S'更朝向所述轨道轨10的滚行面120突出。另外,该引导部280以与所述隆起部110的侧面IlOa对置的方式构成。因此,即便在所述轨道轨10的滚行面120发生起伏,且所述滚珠30从所述滚行面120脱离的情况下,所述引导部280也可卡止在所述隆起部110的侧面110a,进而所述引导部280会随着所述引导体20的移动而滑动接触在所述侧面110a,由此所述引导体20能沿着轨道轨10进行滑动引导。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引导体20从轨道轨10脱离。[0052]换句话说,能通过所述引导部280的结构来防止所述引导体20从轨道轨10脱离,与此相对应,即便所述轨道轨10所具备的滚行面120及引导体20所具备的负载滚行面270发生起伏,也能够使用例如树脂材料等的刚性低的材料作为该轨道轨10及引导体20的材料。与此相对应,能够谋求运动引导装置整体的轻量化。此外,还能够以例如树脂材料的注射成形等的比较廉价的成形方法来生产轨道轨10及引导体20。其结果是,能够减低运动引导装置的生产成本。在此,当考虑所述引导部280滑动接触在隆起部110时,引导体2优选地由例如POM(polyoxymethylene)等的富于耐摩擦性能、耐磨损性能的材料成形。另外,若从确保引导体2的强度的观点来看,则优选地在例如由铝合金所构成的基材对树脂材料进行嵌件成形(insertmolding)以制造构成引导体2的各半体210。[0053]另外,根据应用本发明的引导体20及使用其的运动引导装置,则即便在所述滚珠30所滚行的轨道轨10的滚行面120发生起伏,也可以通过所述引导部280的结构来防止所述引导体20从轨道轨10脱离,与此相对应,没有必要准备已确保滚行面120的直线度(straightness)的轨道轨10,且能够对未确保直线度的结构体本身加工滚珠的滚行面,并对该结构体使用所述引导体20。即,能够提供一种因没有必要准备特别加工过的轨道轨而通用性好、且因具备所述引导体而廉价的运动引导装置。[0054]此外,应用本发明的引导体20是只要使一对半体210相互面对面地结合就能完成的简易结构,而这些一对半体210形成为同一形状。与此相对应,可以减少生产所述引导部20的零件数,进而在通过例如树脂材料的注射成形来生产各半体210时能够利用同一模具成形这些半体210。其结果是,可以减低所述半体210的生产成本,且能够廉价生产所述引导体20本身。[0055]例如在同一线上将多个轨道轨10配置在结构体IA时,如上所述的应用本发明的引导体20能够沿着这些轨道轨10移动。图6及图7是表示如此这样的使用例中的轨道轨10及引导体20的结构的图。在如此这样的使用例中,在所述轨道轨10的长边方向端部形成有所述辅助缓斜面101(参照图2)。该辅助缓斜面101与所述滚行面120连续,且相对于该滚行面120倾斜。[0056]因此,在邻接的轨道轨10的端部彼此对置的区域中,形成有相对于各轨导轨10的滚行面120倾斜的凹部102。因而,当所述引导体20要从一个轨道轨IOA转移到另一个轨道轨IOB时,从所述负载开口部206露出的滚珠30并不会接触到轨道轨10,且不会负载荷重。其结果是,引导体20有从由多个轨道轨10所形成的轨道上脱离的可能性。[0057]但是,在应用本发明的引导体20形成有所述引导部280,且当该引导体20要移动在邻接的轨道轨10之间时,所述引导部280处于滑动接触在轨道轨IOA及轨道轨IOB上所形成的隆起部110的侧面IlOa的状态。其结果是,即便配置在所述引导体20与轨道轨10之间的滚珠30并未接触到轨道轨10,引导体20仍能够从一个轨道轨IOA转移到另一个轨道轨IOB。[0058]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引导体20中,虽然所述负载滚行槽230a沿着半体210的长边形成为直线状,但是该负载滚行槽230a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图8是表示所述负载滚行槽230a的变化例的图,且为从与所述引导体20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到负载滚行槽的示意图。该变化例的负载滚行槽230a-2沿着所述引导体20的移动方向形成凸曲面。该凸曲面的曲率半径R根据所述负载滚行槽230a-2的所述引导体20的移动方向距离L的数值、以及所述负载滚行槽230a-2的位于所述引导体20的移动方向中央部的突出距离M的数值来计算。[0059]在本实施方式的引导体20中,所述引导体20的移动方向距离L设定为15mm,位于所述引导体20的移动方向中央部的突出距离M设定为0.1mm,而所述凸曲面的曲率半径R设定为281.3mm。而且,所述凸曲面设定为:通过与所述方向转换槽230c连接的连接点P、和所述负载滚行槽230a-2的所述引导体20的移动方向中央部Q。另外,在图8中,为了容易理解所述负载滚行槽230a-2的曲率,而夸大表示该负载滚行槽230a-2的曲面。[0060]当滚珠30滚行在如上所述构成的上述负载滚行槽230a-2上时,位于该负载滚行槽230a-2的长边方向中央部的滚珠30A接触在所述轨道轨10的滚行面120及该负载滚行槽230a-2。另一方面,该滚珠30A以外的其他的滚珠30B相对于所述轨道轨10的滚行面120及负载滚行槽230a-2隔开距离。滚珠30B从所述滚珠30A朝向所述引导体20的移动方向越远离,这些滚珠30B与滚行面120及负载滚行槽230a-2之间的距离越大。即,留有这些滚珠30B在所述滚行面120与负载滚行槽230a-2之间移动的余地。[0061]在将所述负载滚行槽形成为直线状的情况下,虽然当所述轨道轨10的滚行面120发生起伏时,所述引导体2的姿势就容易按照该滚行面120的形状而变化,但是在将所述负载滚行槽230a-2形成凸曲面的情况下,则留有滚珠30B在所述滚行面120与负载滚行槽230a-2之间移动的余地,因此容易稳定所述引导体20的姿势。[0062]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引导体20中,能够考虑引导体的脱离而适当变更所述引导部280的结构。图9是表示所述引导部280的变更例的图。当比较该图9与图3时,该变更例的引导部280可以掌握比图3所示的引导部280还朝向所述轨道轨10突出。随之,所述轨道轨10的隆起部110会朝向引导体20突出。[0063]即便在形成于所述轨道轨10的滚行面120的加工精度低,且发生起伏的情况下,通过如此这样地加大所述引导部280的突出量,从而引导部280也会确实地滑动接触在所述隆起部110,故而可以将引导体20沿着轨道轨10滑动引导,以能够更确实地防止引导体20从轨道轨10脱离。[0064]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引导体20中,虽然各半体210具有引导部280,且形成为同一形状,但是只要能够通过所述引导部280的结构而防止引导体20对所述轨道轨10的脱离,也可如图10所示仅在一方的半体210设置所述引导部280。但,各半体210设为具备所述引导部280的结构,且将各半体210成形为同一形状,这在生产简化的观点方面较为优异。[0065]另一方面,图1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引导体的变化例的图。在该变化例中,有关由与上述引导体20同一形状所构成的组成部分,附记与该引导体20的组成部分相同的附图标记。在该变化例中,在家具等结构体IlA形成有一条隆起部1100,且在该隆起部1100形成有二条滚行面120。另一方面,该变化例的引导体20-2移动自如地组装在结构体11A。该引导体20-2具备:形成有环形的滚珠滚行槽230的一对板体20-2a;以及二条滚珠滚行槽230相互地朝向相反的方向所形成的中间体20-2b。而且,一对板体20-2a以隔着中间体20-2b的方式固定在该中间体20-2b,从而形成二条无限循环道40。[0066]另外,在所述引导体20-2形成有负载开口部260,其用于使所述无限循环道40内的滚珠30的球面的一部分接触在所述结构体IlA的滚行面120。如上所述,由于在该变化例中形成有二条所述无限循环道40,所以在所述引导体20-2设置有二条负载开口部260。进而,在各板体20-2a形成有所述引导部280,且各板体20-2a的引导部280在一对板体20-2a与中间体20-2b已结合的状态下以隔着二条负载开口部260的方式配置。即便是在如此构成的引导体20-2中,也可通过所述引导部280的结构来防止该引导体20-2从所述结构体IlA脱离。[0067]另外,作为应用本发明的引导体的变化例,可考虑图12所示的构件。在该变化例中,有关由与上述引导体20同一形状所构成的组成部分,附记与该引导体20的组成部分相同的附图标记。该变化例的轨道轨100由水平部IOOa和一对滚行部IOOb构成,且形成为剖面呈渠道状,其中该滚行部IOOb以与该水平部IOOa呈正交的方式竪设。在各滚行部IOOb的内侧面形成有所述滚珠30的滚行面120。[0068]另一方面,引导体20-3插入到所述一对滚行部IOOb之间,且具备同一形状的一对半体2〇-3a。在各半体2〇-3a形成有二条环形的滚珠滚行槽230,且通过将一对半体2〇-3a相互面对面地结合而在所述引导体20-3形成有二条无限循环道40。另外,所述引导体20-3具有二条负载开口部260,其用于使所述无限循环道40内的滚珠30接触在所述轨道轨100的滚行面120。在该引导体20-3中,各负载开口部260相互地朝向相反的方向开放。进而,在各半体20-3a设置有所述引导部280,且各半体20-3a的引导部280在结合一对半体20-3a后的状态下以隔着所述负载开口部260的方式配置。即便是在该变化例的引导体20-3中,也可通过所述引导部280的结构来防止该引导体20-3从所述轨道轨100脱离。[0069]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引导体20中,将一对半体210相互面对面地结合来使环形的滚珠滚行槽230对置,从而完成所述滚珠30的无限循环道(参照图2)。应用本发明的引导体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也可考虑图13所示的结构。即,图13所示的引导体20-4具有:引导体本体20-4a;以及固定在该引导体本体20-4a的一对盖体20-4b,其中在该引导体本体20-4a形成有所述滚珠30边负载荷重边进行滚行的负载通道41、以及所述滚珠30在无负载状态下滚行的无负载通道42。在各盖体20-4b形成有用以使所述滚珠30的滚行方向转换的方向转换路,通过已结束滚行在所述负载通道41的滚珠30进入各盖体20-4b内,从而转换该滚珠30的滚行方向。即,能通过将一对各盖体20-4b固定在引导体本体20-4a来完成所述滚珠30的无限循环道。[0070]接着,使用图14至图16说明应用本发明的引导体的另一变化例。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虽然所述引导体20具备一对半体210,且这些一对半体210利用固定螺栓220来结合,但是也可利用与固定螺栓220不同的固定机构来结合这些一对半体210。[0071]本实施例的引导体20-5具备一对作为所述固定机构的保持构件7。各保持构件7具备一对侧部71;以及连接这些一对侧部71的中央部72,且形成为剖面呈"3"状。在各侧部71形成有用以使保持构件7安装在各半体210的卡止突起73。另一方面,在各半体210中,在该半体210的移动方向两端面形成有一对第一固定面81,进而以与各第一固定面81呈正交的方式形成有一对第二固定面82。在各第二固定面82形成有卡止槽83,所述保持构件7的卡止突起73插入该卡止槽83中。另外,在各半体210的所述突部240形成有定位突起91及定位孔92。[0072]在如此这样的本实施例的引导体20-5中,当面对面地组装一对半体210时,一方的半体210的定位突起91就会嵌合在另一方的半体210上所形成的定位孔92,从而能定位一对半体210彼此(参照图16)。[0073]当如此定位一对半体210彼此时,就能完成各半体210的第一固定面81彼此连续,且从一方的半体210的第二固定面82连续至另一方的半体210的第二固定面82的固定槽8。然后,当使保持构件7从所述引导体20-5的移动方向嵌合在该固定槽8时,所述卡止突起73就会嵌合在第二固定面82的卡止槽83,而固定一对半体210彼此。换句话说,一对半体210以所谓卡扣(snap-fit)方式相互地固定。如根据图14或图16所掌握,各保持构件7在保持构件7已嵌合于所述固定槽8的状态下以横跨一对半体210的方式安装,且从与引导体20-5的移动方向呈垂直的方向夹持这些半体210。[0074]另外,在图14中,为了容易理解所述固定槽8与保持构件7的嵌合关系,而呈一方的保持构件7从固定槽8卸下的状态。另外,图14至图16中的附图标记84表示将可动体固定在所述引导体20-5时利用的固定孔。[0075]根据如此这样的引导体20-5,只要使所述保持构件7嵌合在固定槽8就能够将一对半体210彼此固定,且比所述引导体20还能够减少引导体的组装的作业工时。另外,由于通过所述一对半体彼此组合而构成应用本发明的引导体,所以当例如不经意的外力作用于引导体时,就有引导体变形的疑虑。尤其是,在外力从移动方向作用于所述引导体的情况下,会有一对半体的接缝扩开,且滚珠从所述无限循环道内脱落的疑虑。但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引导体20-5,因将一对半体210利用一对保持构件7夹持在引导体20-5的移动方向两端部,故而能够在外力作用于引导体20-5时防止引导体20-5变形。[0076]图17及图18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引导体的变化例的图。本实施例的引导体20-6仅有所述固定机构的结构与所述引导体20-5不同,该固定机构直接设置在各半体210。因此,就与图14至图16所示的实施例同一结构而言,附记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在本实施例的各半体210设置有卡止突起171及卡止孔172。这些卡止突起171及卡止孔172形成在与形成有所述滚珠滚行面230的面同一平面上。另外,在所述卡止突起171的前端形成有卡止爪173,另一方面,在所述卡止孔172的内部形成有阶梯部174(参照图18)。[0077]而且,当将一对半体210以相互的滚珠滚行槽230面对面的方式组装时,半体210A的卡止突起171A就可插入在半体210B的卡止孔172B内,且对半体210A的卡止孔172A插入半体210B的卡止突起171B。在该状态下,所述卡止突起171的卡止爪173会卡止在卡止孔172内的阶梯部174,由此一对半体210彼此能够固定。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引导体20-6也与引导体20-5同样,一对半体210能以所谓卡扣方式相互地固定。[0078]根据该引导体20-6,因只要将一对半体210彼此组装就能完成引导体20-6,故而没有必要进行固定螺栓的紧固作业等,能够减少引导体的组装的作业工时。另外,因将所述固定机构直接设置在各半体210,故而在例如通过树脂材料的注射成形等来生产一对半体210时,能够成形该一对半体210并且设置所述固定机构。故而,与所述引导体20-5相比,还能够减低引导体本身的生产成本。进而,因各半体210彼此为同一形状,故而在通过树脂的注射成形来生产时能够根据同一模具成形这些半体210。其结果是,可以减低所述半体210的生产成本,以能够廉价生产所述引导体20-6本身。[0079]在各实施方式的引导体中虽然已说明使用滚珠作为滚动体的例,但是也能够使用辊子作为滚动体。【权利要求】1.一种引导体(2、20),具备滚行在形成于结构体(1、1幻的滚行面(11、120)上的多个滚动体(3、30),并且能够对所述结构体(1、1A)相对地移动,所述引导体(2、20)的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体(2、20)具有供所述滚动体(3、30)循环的无限循环道(4、40),并且具有使该无限循环道(4、40)内的滚动体(3、30)接触所述结构体(1、1A)的滚行面(11、120)的负载开口部(5、260),在所述负载开口部(5、260)的至少一侧形成有引导部(6、280),该引导部(6、280)比从该负载开口部(5、260)朝向所述结构体(1、1A)侧突出的滚动体(3、30)的突出端更朝向所述结构体(1、1A)侧突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体(2、20),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引导部(6、280)隔着设置在所述引导体(2、20)的负载开口部(5、260)而设置,在连接一对引导部出、280)的前端的假想平面与从所述负载开口部(5、260)朝向所述结构体(1、1A)侧突出的滚动体(3、30)的突出端之间,形成有供所述结构体(1、1A)进入的收纳空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导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体(20)结合同一形状的一对半体(210)而构成,在各半体(210)形成有环形的滚动体滚行槽(230),通过将一对半体(210)相互面对面地结合,而形成所述滚动体(30)的无限循环道(40)及所述负载开口部(26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体(20)的无限循环道(40)具有负载滚行面(270),滚动体(30)在该负载滚行面(270)与所述结构体(1A)的滚行面(120)之间边负载荷重边进行滚行,所述负载滚行面(270)沿着所述负载开口部(260)的长边方向形成为凸曲面。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导体(20),其特征在于,一对半体(210)在各半体(210)的移动方向两端部相互地固定。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导体,其特征在于,一对半体(210)以卡扣方式相互地固定。7.-种运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轨道轨(10),在该轨道轨(10)形成有滚动体(30)的滚行面(120);以及引导体(20),其隔着多个滚动体(30)移动自如地组装在该轨道轨(10),所述引导体(20)具有供所述滚动体(30)循环的无限循环道(40),并且具有使该无限循环道(40)内的滚动体(30)接触所述轨道轨(10)的滚行面(120)的负载开口部(260),在所述负载开口部(260)的至少一侧形成有引导部(280),该引导部(280)比从该负载开口部(260)朝向所述轨道轨(10)侧突出的滚动体(30)的突出端更朝向所述轨道轨(10)侧突出,所述轨道轨(10)具有沿着该轨道轨(10)的长边方向延伸的隆起部(110),在所述隆起部(110)设置有所述滚动体(30)的滚行面(120),并且该隆起部(110)的侧面与所述引导体(20)的引导部(280)对置。【文档编号】F16C29/06GK104350295SQ201380029296【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申请日期:2013年9月6日优先权日:2012年9月13日【发明者】星出薰,望月广昭,栗林宏臣,金子彰斗申请人:Th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