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升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89267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屏幕升降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为一种屏幕升降结构,应用于一屏幕上,该屏幕升降结构包含有一支撑组件以及一转轴组件。该支撑组件具有一升降托架和相对设置的两滑轨,该升降托架以可滑动方式设置于该两滑轨上;该转轴组件具有一转轴结构和一卡合板,该转轴结构用以提供该屏幕于一转动方向的偏转。其中,该升降托架具有一卡合结构,而该卡合板沿一组装方向移动并定位于该卡合结构。藉由本发明的概念将可使整体模组由不同的产线(或制造商)进行生产、制造,并缩短、减少了各自产线上的制程与成本。准此,相关元件的利用性得以有效地提升,并增进了生产管理上的方便性。
【专利说明】屏幕升降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屏幕升降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于可调整屏幕的高度,且为两件式的组件而可简单完成组装的屏幕升降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平面显示器,特别是搭配桌上型电脑的显示器,多半具有可调整屏幕画面仰角的结构设计,以因应不同使用者的视角需求。然而,不同的使用者有身高或体型的差异,仅作仰角的调整并无法相应地提供最舒适的观看视角。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目前相关技术已增加了平面显示器于高度上的升降调整功能与结构,甚至可进行屏幕的旋转,使得视角的调整更加全面并可满足各种使用需求。
[0003]这类的高度调整设计可大致分成两类。其中一类是采用套筒式的升降结构;其利用至少两个不同管径的套筒相互套合并可作上下的伸缩以改变整体支撑架的高度,从而能改变设置在其一套筒一端上的显示器的高度。另一类是采用滑轨式的升降结构;其利用一承载座组装于一对滑轨之间,使得承载座可沿着滑轨进行上下位移,并可藉由至少一定力弹簧装设于承载座与作为支撑架的滑轨之间以固定承载座所移到的位置,从而能调整设置在其承载座上的显示器的高度。
[0004]在台湾新型专利第M443107号「可调整升降行程之升降装置」的揭示内容中便为此类滑轨式的升降结构的设计。此外,在台湾新型专利第M452563、M471721、M471737号的前案中也分别提出了相关的升降结构技术。
[0005]然而,上述的前案技术中所设计的相关组装元件或升降结构多半为一体成型的设计,若有更换需求时则只能整组进行修复或是直接置换,使得各元件或模组的应用有所限制并造成管理上的不便。再者,此类技术在制造上必需将这些元件或模组于同一产线之中进行组装与配置,使得整个产品的制程较为复杂并相对地拉高了产线的成本。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幕升降结构,该升降结构将其中用以组装的转轴组件与支撑组件采用两件式的分离设计,且此二组件可经由简单的加工而完成两者之间的组装,以构成可提供平面显示器或屏幕进行支撑与升降的结构,从而能达到减少制造成本、降低制程复杂度、增加元件使用价值与便于管理等目的。
[000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屏幕升降结构,应用于一屏幕上,特征在于该屏幕升降结构包含有: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具有一升降托架和相对设置的两滑轨,该升降托架以可滑动方式设置于该两滑轨上;以及转轴组件,该转轴组件具有一转轴结构和一^^合板,该转轴结构用以提供该屏幕于一转动方向的偏转;其中,该升降托架具有一卡合结构,而该卡合板沿一组装方向移动并定位于该卡合结构。
[0008]作为可选的方案,在所述的屏幕升降结构中该支撑组件具有一定力弹簧,该定力弹簧设置于该两滑轨与该升降托架之间。[0009]作为可选的方案,在所述的屏幕升降结构中该转轴结构包含有:
[0010]转轴;相对设置的两第一枢转支架,该两第一枢转支架分别形成于该卡合板的两侧边上,而该转轴以可枢转方式设置于该两第一枢转支架上;以及基座,该基座具有一基座本体和相对设置的两第二枢转支架,该两第二枢转支架相应于该两第一枢转支架而设置于该转轴上,且该基座本体用以耦接该屏幕。
[0011]作为可选的方案,在所述的屏幕升降结构中该卡合结构具有至少一导槽,该导槽形成于该升降托架的第一底边上,用以容置该卡合板的第二底边。
[0012]作为可选的方案,在所述的屏幕升降结构中该组装方向垂直于该升降托架的滑动方向。
[0013]作为可选的方案,在所述的屏幕升降结构中该卡合板具有一限位弹片,该限位弹片形成于该卡合板的第一侧边上,而该卡合结构具有一限位孔洞,该限位孔洞形成于该升降托架上并相应于该限位弹片。
[0014]作为可选的方案,在所述的屏幕升降结构中该卡合板具有至少一止挡凸部,该止挡凸部形成于该卡合板的第二侧边,而当该止挡凸部与该导槽相互接触时,该卡合板容置于该升降托架。
[0015]作为可选的方案,在所述的屏幕升降结构中该卡合结构具有一凹槽和至少一止挡孔,该止挡孔形成于该升降托架的第一顶边上,该凹槽邻近于该升降托架的第一底边,且该凹槽用以相对该第一底边进行移动。
[0016]作为可选的方案,在屏幕升降结构中该卡合板的第二顶边上形成有至少一止挡插头,用以插入该止挡孔,而该支撑组件具有一弹簧,该弹簧设置于该两滑轨之间并设置于该凹槽上,用以恢复该凹槽之位置。
[0017]作为可选的方案,在所述的屏幕升降结构中该卡合结构为一弹性夹,该弹性夹形成于该升降托架的第一底边。
[0018]作为可选的方案,在所述的屏幕升降结构中该组装方向平行于该升降托架的滑动方向。
[0019]作为可选的方案,在所述的屏幕升降结构中该弹性夹具有一可挠部和一承载部,该承载部用以承载该卡合板,而该可挠部因该卡合板置于该承载部后该卡合板的第二底边形成相应的形变以固定该卡合板。
[002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提出的屏幕升降结构将其中用以组装的转轴组件与支撑组件采两件式的分离设计,且此二组件可经由简单的加工而完成组装,并同样能有效提供平面显示器或屏幕的支撑与升降的运作。因此,藉由本发明的概念将可使整体模组由不同的产线(或制造商)进行生产、制造,并缩短、减少了各自产线上的制程与成本。准此,相关元件的利用性得以有效地提升,并增进了生产管理上的方便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出的屏幕升降结构中的一转轴组件100的外观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出的该屏幕升降结构中的一支撑组件200的外观示意图;[0023]图3为由该转轴组件100和该支撑组件200所完成组装的该屏幕升降结构的外观示意图;
[0024]图4为由该转轴组件100和该支撑组件200所完成组装的该屏幕升降结构于另一角度的外观示意图;
[0025]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出的一屏幕升降结构中的一转轴组件100’和一支撑组件200’完成组装的外观示意图;
[0026]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出的该屏幕升降结构中的该转轴组件100’和该支撑组件200’完成组装的侧视图; [0027]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出的一屏幕升降结构中的一卡合板30’ ’和一升降托架20’’的分离示意图;
[0028]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出的该屏幕升降结构中的该卡合板30’ ’和该升降托架20’’完成组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提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不会限缩本发明欲保护的范围。此外,实施例中的图式均省略了不必要的元件或作部分示意的裁切,以清楚显示本发明的技术特征。
[0030]现以第一实施例进行本发明的实施说明。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 ;其中图1和图2分别为本发明所提出的一屏幕升降结构中的一转轴组件100和一支撑组件200的外观示意图,该图3为由该转轴组件100和该支撑组件200所完成组装的该屏幕升降结构的外观示意图,而该图4则为由该转轴组件100和该支撑组件200所完成组装的该屏幕升降结构于另一角度的外观示意图。而本发明的该屏幕升降结构亦应用于平面显示器或屏幕上。
[0031]由此观之,本发明的该屏幕升降结构的主要特征在于对其中的该转轴组件100和该支撑组件200采用两件式或可相互拆卸、分离的结构作设计,也就是此二者可独立地于所属的产线(或制造商)进行生产、制造。其次,该转轴组件100和该支撑组件200可经由简单的加工而完成两者之间的组装,以构成可提供平面显示器或屏幕进行支撑与升降的结构,从而能达到减少制造成本、降低制程复杂度、增加元件使用价值与便于管理等目的。
[0032]如图1和图3所示,该转轴组件100包含有一转轴结构10和一^^合板30。其中该转轴结构10用以提供该屏幕(未显示于图式)于一转动方向(该转轴的圆周方向)的偏转,其包含有一转轴11、相对设置的两第一枢转支架121、122和一基座13 ;第一枢转支架121、122分别形成于该卡合板30的二侧边311、312上,而该转轴11以可枢转方式设置于第一枢转支架121、122上。该基座13则具有一基座本体130和相对设置的两第二枢转支架131、132,第二枢转支架131、132相应于第一枢转支架121、122而设置于该转轴11上,且该基座本体130用以耦接该屏幕。
[0033]藉此结构设计,该屏幕便能经由操作而以该转轴11为轴心进行于该转动方向的偏转,从而能因应不同使用者的视角需求来调整其仰角。另一方面,于此实施例中还设计该基座本体130能相对于该些第二枢转支架131、132进行旋转;也就是该基座本体130以另一转轴14并以可枢转方式设置于第二枢转支架131、132上。以使该屏幕便能经由操作进行向左或向右的旋转,以改变画面的倾斜样式。
[0034]上述关于可产生偏转或旋转操作的结构设计皆为习知技术,于此便不多加赘述。
[0035]其次,如图2和图3所示,该支撑组件200包含有一升降托架20和相对设置的二滑轨401、402,该升降托架20以可滑动方式设置于滑轨401、402上,使得该升降托架20能于滑轨401、402上进行升降而调整高度。同时,该支撑组件200还具有设置于滑轨401、402与该升降托架20之间的一定力弹簧41,用以使该升降托架20朝向滑轨401、402形成抵顶,从而使得该升降托架20能维持于该些滑轨401、402上所升降到的位置。
[0036]类似地,关于利用该定力弹簧41与滑轨401、402而可固定住所调整的显示器的高度或位置的设计皆为习知技术,于此便不多加赘述。
[0037]本发明的该屏幕升降结构的另一特征在于该升降托架20具有一卡合结构21,而该卡合板30沿一组装方向Dl (见图3或图4)移动并定位于该卡合结构21。于此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卡合结构21具有相对设置的二导槽211、212,导槽211、212分别形成于该升降托架20的第一顶边201和第一底边202上。于此实施例中,该组装方向Dl相应于导槽211、212的延伸方向,并垂直于该升降托架20的滑动方向D2。
[0038]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该卡合板30具有第一侧边311、第二侧边312、第二顶边301、第二底边302和相对设置的两止挡凸部312a、312b,且止挡凸部312a、312b分别形成于该第二侧边312的两端点上。同时参见图2,在尺寸、形状相互对应的设计下,导槽211、212在各自的一端点211a、212a上呈现出开放状,能用以导入并容置该卡合板30 ;也就是用以提供该卡合板30分别以该第二顶边301和该第二底边302以该组装方向Dl插入于导槽211,212 中。
[0039]详细来说,其中在该第一侧边311上的第一枢转支架121未延伸至该第二顶边301和该第二底边302各自的端缘30la、302a,使得该第二顶边301和该第二底边302能各藉此端缘301a、302a插入导槽211、212。在该第二侧边312上的另一第一枢转支架122则是向其两端延伸以分别形成出止挡凸部312a、312b,而止挡凸部312a、312b并分别凸出于该第二顶边301和该第二底边302。
[0040]换言之,于操作上便是将该转轴组件100以该卡合板30的该第二顶边301和该第二底边302对准导槽211、212后,沿该组装方向Dl移动并进行插入与组装。同时,当该些止挡凸部312a、312b于该组装方向Dl上与该些导槽211、212相互接触时,该卡合板30便完全容置于该升降托架20中,也就是完成了对导槽211、212的组装。
[0041]止挡凸部312a、312b的用途在于限制整体的该卡合板30所应移动到的位置以及避免该卡合板30过度的插入。当然,于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亦可设计仅有一个止挡凸部;例如仅在靠近该第二底边302的地方设置一止挡凸部312a,而在靠近该第二顶边301的地方则可设计成与该第二侧边312、该第一枢转支架122形成切齐。
[0042]承上所述,容置于导槽211、212中的该卡合板30能受到限制而免于从该升降托架20的正面掉落。然而,为避免该卡合板30从该升降托架20的侧面掉落或松动,也就是从导槽211、212各自的开放端点211a、212a上滑出,除了利用上述所设置止挡凸部312a、312b之外,于此实施例中还设计该卡合结构21具有一限位孔洞213,而该卡合板30则具有一限位弹片32。
[0043]详细来说,如图1所示,该限位弹片32形成于该卡合板30的该第一侧边311上;而如图2所示,该限位孔洞213则形成于该升降托架20上并相应于该限位弹片32。该限位弹片32是以一可挠材质所制成或可和该卡合板30为相同材质,并设计其大部份的边缘为悬空且具有一适当的厚度,使其能因应一受力情况产生相应的形变。
[0044]当该卡合板30完成对导槽211、212的组装时,也就是该卡合板30于该组装方向Dl上移动至使止挡凸部312a、312b接触导槽211、212时,该限位弹片32便同时进入该限位孔洞213中。于此实施例中,该限位弹片32的一端可呈现卡勾状或凸出,使其在该卡合板30的移动过程中与该升降托架20接触而产生形变;而当移动至与该限位孔洞213相互对应时再恢复形变并于其中形成固定。
[0045]藉由上述设计与操作,使得该卡合板30和该升降托架20之间形成固定,而呈现出如图3或图4所示的样式。由此可知,此实施例中的该转轴组件100和该支撑组件200之间的组装仅需经由插入并移动至定位便可完成,并不需要经过复杂的产线来制作。就另一角度来说,该转轴组件100和该支撑组件200可独立地于所属的产线(或制造商)进行生产、制造,只要所设计的尺寸或规格相互对应即可,使得当有元件更换需求时,不必整个屏幕升降结构皆作变换。
[0046]本发明还可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概念进行相关的变化实施,而能在类似的构造设计下达成相近的功效与实施目的。举例来说,可设计该卡合结构仅具有形成于该第一底边上的一导槽(有较深的槽型),而在该限位孔洞与该限位弹片之间的作用下,同样可完成组装并形成固定。
[0047]现以第二实施例进行本发明之实施说明。请同时参阅图5和图6,分别为本发明所提出的一屏幕升降结构中的一转轴组件100’和一支撑组件200’完成组装的外观示意图和侧视图。相似的元件以上述类似的元件编号作示意。于此实施例中,其与第一实施例差异在于该卡合结构21’以一凹槽24取代第一实施例中的导槽212,该卡合结构21’并以至少一止挡孔25取代第一实施例中的导槽211 ;其次,于此实施例中,于该卡合板30’的该第二顶边301’上形成出至少一止挡插头33,用以插入该止挡孔25中以形成固定。
[0048]承上所述,该止挡孔25形成于该升降托架20’的该第一顶边201’上,该凹槽24邻近于该升降托架20’的该第一底边202’,且该凹槽24可相对该第一底边202’进行移动。如图6所示,该支撑组件200’还具有一弹簧42,该弹簧42设置于滑轨401、402之间并设置于该凹槽24上。详细来说,该弹簧42的一端固定于该凹槽24,使得当该凹槽24向下拉伸时(远离该第一底边202’),便能藉由该弹簧42而将该凹槽24回缩以恢复原位置(接近该第一底边202’)。
[0049]于操作上便是将该凹槽24向下拉伸一段距离,并将该卡合板30’的该第二底边302’对准该凹槽24后,沿一组装方向D1’移动并进行插入与组装。于此实施例中,该组装方向D1’与该升降托架20’的该滑动方向D2相互平行。同时,放开该凹槽24而使其藉由该弹簧42自行回缩,该止挡插头33便相应地插入该止挡孔25中,使得该卡合板30’完全容置于该升降托架20’中而完成组装与形成固定。
[0050]由于该止挡插头33对该止挡孔25的插入固定以及藉由该弹簧42的牵制,该卡合板30’便能免于从该升降托架20’的正面与侧面掉落或松动。换句话说,于此实施例中不需设置如第一实施例所述的限位弹片与限位孔洞。
[0051]下面现以第三实施例进行本发明的实施说明。请同时参阅图7和图8,分别为本发明所提出的一屏幕升降结构中的一卡合板30’’和一升降托架20’’的分离示意图和完成组装的示意图。相似的元件以上述类似的元件编号作示意。于此实施例中,其与上述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卡合结构21’’为一弹性夹26,也就是取代了第一、第二实施例中的导槽与凹槽,而该弹性夹26形成于该升降托架20’’的该第一底边202’’上。
[0052]承上所述,该弹性夹26具有一可挠部261和一承载部262。该承载部262用以承载该卡合板30’ ’,而该可挠部261是以一可挠材质所制成或可和该升降托架20’ ’为相同材质并具有一适当的厚度,从而能应该卡合板30’ ’的该第二底边302’ ’形成相应的形变以产生有效的夹合效果。
[0053]于操作上便是将该可挠部261向外挠开一段距离,并将该卡合板30’ ’的该第二底边302’ ’对准该承载部262后,沿一组装方向D1’ ’移动并进行插入与组装。于此实施例中,该组装方向D1’’与该升降托架20’’的该滑动方向D2相互平行。同时,应该卡合板30’’置于该承载部262后并放开该可挠部261而使其恢复形变,使得该卡合板30’ ’完全容置于该升降托架20’’中而完成组装与形成固定。
[0054]综上所述,相较于现有技术的相关可调整屏幕高度的结构设计来说,本发明所提出的屏幕升降结构将其中用以组装的转轴组件与支撑组件采两件式的分离设计,且此二组件可经由简单的加工而完成组装,并同样能有效提供平面显示器或屏幕的支撑与升降的运作。因此,藉由本发明的概念将可使整体模组由不同的产线(或制造商)进行生产、制造,并缩短、减少了各自产线上的制程与成本。准此,相关元件的利用性得以有效地提升,并增进了生产管理上的方便性。
[0055]是故,本发明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所提出之相关问题,而能成功地达到本案设计的主要目的。
[0056]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屏幕升降结构,应用于一屏幕上,特征在于该屏幕升降结构包含有: 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具有一升降托架和相对设置的两滑轨,该升降托架以可滑动方式设置于该两滑轨上;以及 转轴组件,该转轴组件具有一转轴结构和一^^合板,该转轴结构用以提供该屏幕于一转动方向的偏转; 其中,该升降托架具有一卡合结构,而该卡合板沿一组装方向移动并定位于该卡合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组件具有一定力弹簧,该定力弹簧设置于该两滑轨与该升降托架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轴结构包含有: 转轴; 相对设置的两第一枢转支架,该两第一枢转支架分别形成于该卡合板的两侧边上,而该转轴以可枢转方式设置于该两第一枢转支架上;以及 基座,该基座具有一基座本体和相对设置的两第二枢转支架,该两第二枢转支架相应于该两第一枢转支架而设置于该转轴上,且该基座本体用以耦接该屏幕。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合结构具有至少一导槽,该导槽形成于该升降托架的第一底边上,用以容置该卡合板的第二底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屏幕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组装方向垂直于该升降托架的滑动方向。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屏幕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合板具有一限位弹片,该限位弹片形成于该卡合板的第一侧边上,而该卡合结构具有一限位孔洞,该限位孔洞形成于该升降托架上并相应于该限位弹片。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屏幕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合板具有至少一止挡凸部,该止挡凸部形成于该卡合板的第二侧边,而当该止挡凸部与该导槽相互接触时,该卡合板容置于该升降托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合结构具有一凹槽和至少一止挡孔,该止挡孔形成于该升降托架的第一顶边上,该凹槽邻近于该升降托架的第一底边,且该凹槽用以相对该第一底边进行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屏幕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合板的第二顶边上形成有至少一止挡插头,用以插入该止挡孔,而该支撑组件具有一弹簧,该弹簧设置于该两滑轨之间并设置于该凹槽上,用以恢复该凹槽之位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合结构为一弹性夹,该弹性夹形成于该升降托架的第一底边。
11.如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屏幕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组装方向平行于该升降托架的滑动方向。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屏幕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夹具有一可挠部和一承载部,该承载部用以承载该卡合板,而该可挠部因该卡合板置于该承载部后该卡合板的第二底边形成相应的形变以固定该卡合板。
【文档编号】F16M11/18GK103939712SQ201410130707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8日
【发明者】许维新, 林世安 申请人: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