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矩传递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91938阅读:95来源:国知局
扭矩传递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扭矩传递装置(1),所述扭矩传递装置包括扭矩输入元件(2)和扭矩输出元件(3)以及弹性构件(24,25),所述扭矩输入元件和所述扭矩输出元件一个相对于另一在转动方面是活动的,所述弹性构件安装在扭矩输入和输出元件(2,3)之间。扭矩输入元件(2)包括第一部分(7)和第二部分(16,19,22),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扭矩限制部件(15,15)在转动方面联接,所述扭矩限制部件被设计用于当传递到所述第一部分(7)的扭矩小于确定的阈值时使第一和第二部分相结合转动,和被设计用于当传递到所述第一部分(7)的扭矩大于所述阈值时允许第一部分(7)相对于第二部分(16,19,22)转动。
【专利说明】扭矩传递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扭矩传递装置,特别用于机动车。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双飞轮减震器。

【背景技术】
[0002] 申请人:的专利申请DE 100 33 523描述一种双飞轮减震器,所述双飞轮减震器包括初级飞轮和次级飞轮以及径向作用式弹性构件,初级飞轮和次级飞轮一个相对于另一在转动方面是活动的,弹性构件安装在所述飞轮之间。双飞轮减震器此外包括扭矩限制部件,配备给次级飞轮。
[0003]初级飞轮用于固定在内燃式发动机的曲柄轴的端部。次级飞轮用于通过离合器联接到变速箱的输入轴。
[0004]更为特别地,次级飞轮包括第一径向内部分,和第二径向外部分,第二径向外部分用于联接到变速箱的输入轴。
[0005]扭矩限制部件被布置在次级飞轮的两部分之间和被设计用于:当传递到所述第一部分的扭矩小于确定的阈值时使该飞轮的第一和第二部分相结合转动,和用于当传递到所述第一部分的扭矩大于所述阈值时允许第一部分相对于第二部分转动。
[0006]扭矩限制部件包括轴向作用式弹性垫圈,如贝氏弹簧垫圈,能够产生压紧力,以在第一和第二部分之间产生作用力和摩擦扭矩。该弹性垫圈产生的轴向压紧力越大,阈值越高一超过该阈值第一和第二部分可在转动方面被分离。
[0007]第二部分形成反作用盘,离合器的摩擦片的衬片用于支靠反作用盘。
[0008]因此,这类结构需要在不妨碍摩擦片的衬片的支承的一区域中径向地在内部安装扭矩限制部件。不过,由于扭矩限制部件使用摩擦部件,当扭矩限制部件径向地在内部安装时其效率更为受限。实际上,在此情形下,使第一和第二部分在转动方面联结所需的所涉及的摩擦面相对而言是小的。为了对这种受限的效率进行补偿,需要对弹性垫圈留尺寸余量,以使得弹性垫圈施加更大的轴向压紧力。在不宽大的表面上分布的这类较大的作用力使所涉及的构件产生过早的磨损。
[0009]此外,摩擦片的衬片在第二部分上的摩擦引起紧邻摩擦区域的温度升高。知晓的是,当弹性垫圈经历较高的温度时,弹性垫圈的效率和寿命减降低。因此,考虑到弹性垫圈的布置,这类温度升高必定在所述扭矩限制部件的效率和寿命上具有有害的作用。
[0010]文献DE 41 40 822此外公开扭矩减震器类型的一种扭矩传递装置,所述扭矩传递装置包括扭矩输入元件和扭矩输出元件以及圆周向作用式弹性构件,扭矩输入元件和扭矩输出元件一个相对于另一枢转安装,所述圆周向作用式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扭矩输入和输出元件之间。该装置此外包括扭矩限制部件,所述扭矩限制部件轴向地安装在扭矩输入和输出元件之间,径向地位于弹性构件内。如前文所述,这些扭矩限制部件的效率是受限的。
[0011]除了前文所指出的难度,由于扭矩限制部件的径向内位置,这类结构尤其不能被应用于这样的扭矩传递装置的情形:出于体积尺寸的原因,所述扭矩传递装置使用两组弹性构件,两组弹性构件分别在外和在内径向地布置。
[0012]专利申请FR 2 972 038公开例如一种双飞轮减震器,所述双飞轮减震器包括两组弹性构件,分别是径向地外和内弹性构件。


【发明内容】

[0013]本发明的目的特别是在于对这些问题提供一种简易的、有效的和经济的解决方案。
[0014]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扭矩传递装置,所述扭矩传递装置包括扭矩输入元件和扭矩输出元件以及弹性构件,扭矩输入元件和扭矩输出元件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在转动方面是活动的,弹性构件安装在扭矩输入元件和扭矩输出元件之间,其特征在于,扭矩输入元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扭矩限制部件在转动方面联接,所述扭矩限制部件被设计用于当传递到所述第一部分的扭矩小于确定的阈值时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结合转动,和被设计用于当传递到所述第一部分的扭矩大于所述阈值时允许第一部分相对于第二部分的转动。
[0015]一般性地,在扭矩输入元件处可用的体积尺寸大于在扭矩输出元件处可用的体积尺寸,这允许容易地容置扭矩限制部件,特别是在径向地位于外部的扭矩输入元件的一区域中,以改进扭矩限制部件的效率。
[0016]根据本发明的一特征,扭矩传递装置可形成双飞轮减震器,扭矩输入元件是初级飞轮,扭矩输出元件是次级飞轮,第一部分包括初级惯性质量块,所述初级惯性质量块径向地延伸,第二部分至少局部地围绕弹性构件。
[0017]在双飞轮减震器的具体情形中,本发明允许使扭矩限制部件远离由于摩擦片在次级飞轮上的摩擦而经历高温的次级飞轮的区域。从而改进扭矩限制部件的效率和寿命。
[0018]此外,这类结构与使用两组弹性构件是相兼容的,两组弹性构件分别是内弹性构件和外弹性构件。
[0019]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包括至少一表面,所述表面径向地延伸,扭矩限制部件包括压紧元件,压紧元件在径向的所述表面上紧压,以产生摩擦力和当传递到第一部分的扭矩小于所述阈值时使所述第一和第二部分相结合转动。
[0020]在此情形下,压紧元件可是弹性垫圈,所述弹性垫圈能够产生轴向作用力,直接地或间接地支撑在第一部分上和/或第二部分上。
[0021]此外,支承垫圈可安装在弹性垫圈和第一部分之间或在弹性垫圈和第二部分之间。
[0022]此外,弹性垫圈和/或支承垫圈可在转动方面联接到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
[0023]优选地,第二部分包括至少一环形构件,所述环形构件包括压紧元件的至少一径向支承面。
[0024]环形构件从而可由带齿冠状件形成,所述带齿冠状件用于与起动器的传动带啮口 ο
[0025]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扭矩传递装置可包括第一组弹性构件和第二组弹性构件,第一组弹性构件安装在扭矩输入元件和环形翼片之间,第二组弹性构件安装在环形翼片和扭矩输出元件之间,环形翼片可相对于扭矩输入元件和相对于扭矩输出元件枢转。
[0026]在此情形下,第一组弹性构件可径向地位于第二组弹性构件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通过阅读接下来参照附图作为非限定性示例进行的描述,本发明将更好地得到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细节、特征和优点将得到展示,附图中:
[0028]-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双飞轮减震器的轴向半剖视图,
[0029]-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双飞轮减震器的轴向剖视图,
[0030]-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双飞轮减震器的轴向剖视图,
[0031]-图4是图3的双飞轮减震器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0032]-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双飞轮减震器的轴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在图1上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双飞轮减震器1,特别是用于机动车的传动机构。双飞轮减震器包括初级飞轮2和次级飞轮3,初级飞轮和次级飞轮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在围绕轴线X转动方面是活动的。
[0034]初级飞轮2包括称为初级轴座的中心轴座4,初级轴座包括圆柱体管形部分5,径向部分6从所述圆柱体管形部分向外径向地延伸。初级轴座4的径向部分6通过螺钉(未显示)固定至内燃发动机的曲柄轴的端部。该径向部分6还被固定至初级惯性质量块7的径向内周沿,初级惯性质量块是环形的并径向地延伸。根据一变型,初级惯性质量块7通过挠性的钢板8固定至径向部分6,如为本领域专业人员已知的。这类挠性钢板在图5上是可见的。
[0035]环形钢板9此外借助于铆钉10固定在初级惯性质量块7的一径向外部分中。该钢板9包括第一径向部分11和第二径向部分12,第一径向部分11支撑在初级惯性质量块7的后表面上,第二径向部分12相对于第一径向部分11向后盆开,以形成凸肩13。
[0036]贝氏弹簧垫圈类型的弹性垫圈14在第二部分12的前侧围绕凸肩13安装。此外在贝氏弹簧垫圈14的前侧安装径向延伸的支承垫圈15。支承垫圈15的径向内周沿在初级惯性质量块上不能转动。
[0037]初级飞轮2此外包括环形冠状体16,环形冠状体具有外齿17,外齿用于与起动器的传动带啮合。该冠状体16包括裙部18,所述裙部向内径向地延伸。该裙部18包括平行的两径向表面,分别为前表面和后表面。支承垫圈15支撑在裙部18的后表面上。此外,裙部18的前表面支撑在初级惯性质量块7的外周沿边部的前表面上。
[0038]弹性垫圈14被定尺寸以使得,当曲柄轴将小于确定阈值(例如400N.m)的一扭矩传递到初级飞轮时,冠状体16并不相对于支承垫圈15和相对于初级惯性质量块7枢转。相反地,当通过曲柄轴传递到初级飞轮2的扭矩大于前述的阈值时,在与支承垫圈15、裙部18和初级惯性质量块7相接触的径向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不再足以用于阻止冠状体16相对于初级惯性质量块7和相对于支承垫圈15的转动。因此,这些元件形成扭矩限制元件,制止大于前述阈值的扭矩经过双飞轮减震器I的传递。
[0039]这样的阈值尤其是在发动机停止、失败起动或发动机失速的情形下可达到。在这类情形中,由曲柄轴所应用的扭矩可达到1000到4000N.m。
[0040]冠状体16的外部前侧部分焊接在初级飞轮2的罩壳19上。该罩壳19包括径向部分20,所述径向部分的径向外周沿通过圆柱形凸缘21向前延长。
[0041]径向部分20的前表面包括完全相对的两凸出元件(不可见),用于形成支承面。
[0042]圆柱形凸缘21的自由边部例如通过焊接固定至环形钢板22的径向外周沿,更为特别地固定至该钢板22的后部径向表面。
[0043]钢板22包括向后轴向凸出的两凸出元件(不可见),所述两凸出元件完全相对,被布置成与罩壳19的凸出元件相面对和每个形成两支承面。
[0044]密封部件23从罩壳20和钢板22向内延伸,以便与罩壳和钢板一起形成一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用于被填充润滑油和用作曲形弹性构件24、25的槽座,
[0045]这些弹性构件24、25是螺旋压缩弹簧,安装在前述的内部空间中。更为特别地,双飞轮减震器包括两组弹性构件24、25,第一组径向外弹簧24呈圆周形地在初级飞轮2和围绕轴线X枢转的环形翼片26之间延伸,第二组径向内弹簧25呈圆周形地在环形翼片26和导向垫圈27之间延伸,所述导向垫圈在其内周沿固定在次级惯性质量块28上。导向垫圈27和次级惯性质量块28形成次级飞轮3。
[0046]更为特别地,在安装时,第一组的弹性构件24的端部支靠由罩壳20和钢板22的前述的凸出构件所限定的支承面。罩壳20和环形钢板22从而形成导向垫圈。
[0047]呈圆柱体部分的内曲槽29安装在圆柱形凸缘21的内壁和第一组的弹性构件24之间,当前述的弹性构件24在运行时由于离心作用发生变形时,这些槽29用于对前述的弹性构件24进行支承。
[0048]次级惯性质量块28在其中心包括镗孔29,所述镗孔用于次级惯性质量块28在初级轴座4的圆柱形部分5上通过滚珠轴承30进行的安装和定中心。次级惯性质量块29包括一径向部分,所述径向部分的前表面31用于对离合器(未示出)的摩擦片进行支承。
[0049]次级惯性质量块28包括孔洞32,所述孔洞用于安装铆钉33。这些铆钉33允许将导向垫圈27固定在次级惯性质量块28上。孔洞34形成在初级惯性质量块7中,与铆钉33相面对,和允许铆合工具的通过。
[0050]在所示意的实施方式中,弹性构件24、25与摩擦部件35相关联,所述摩擦部件允许在次级飞轮3相对于初级飞轮2枢转时通过摩擦耗散能量。
[0051]弹性构件24、25和摩擦部件35允许缓冲和吸收发动机的振动和转动的非周期性,如对其已知的。
[0052]根据未显示的一实施方式,不添加任何附加摩擦部件,能量大部分地通过弹性构件24、25的摩擦被耗散。
[0053]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双飞轮减震器I的第二实施方式,在其中,初级惯性质量块7的外周沿的后部径向表面支撑在冠状体16的裙部18的前表面上。此外,初级惯性质量块7的外周沿的前部径向表面支撑在支承垫圈15的后表面上。所述支承垫圈15的径向内周沿包括两个爪件15a,所述爪件截然相对,嵌接在罩壳19的径向部分20的外周沿的后表面的径向凹空部分19a中,以使支承垫圈15a在转动方面相对于罩壳19保持不动。最后,贝氏弹簧垫圈类型的弹性垫圈14支撑在支承垫圈15的前表面上和支撑在布置在罩壳19的径向部分20的后表面中的凹处36的底部面上。
[0054]如前文所述,弹性垫圈14被定尺寸以使得,当曲柄轴将小于确定阈值的扭矩传递到初级飞轮2时,冠状体16并不相对于初级惯性质量块7枢转。相反地,当由曲柄轴传递到初级飞轮2的扭矩大于前述的阈值时,在与支承垫圈15、裙部18和初级惯性质量块7相接触的径向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不再足以阻止冠状体16相对于初级惯性质量块7的转动。
[0055]图3示出与图2的实施方式相似的一实施方式,在其中,贝氏弹簧垫圈类型的弹性垫圈14直接地支撑在初级惯性质量块7的外周沿的前表面上。如在图4上更好地可见的,弹性垫圈14包括爪件14a,爪件向内径向地延伸,嵌接在罩壳19的径向部分20的外周沿的后表面的径向凹空部分19a中,以使垫圈14在转动方面相对于罩壳19保持不动。
[0056]图5示出与图2的实施方式相似的一实施方式,在其中,冠状体16由环形圈16’替代,该环形圈在结构上的唯一区别归纳为:该环形圈不包括外齿17。在该实施方式中,用于被起动器的传动带带动的一带齿冠状体16例如通过焊接固定在钢板22的径向外周沿的前表面上。
[0057]因此,通过这些不同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提出一种双飞轮减震器1,所述双飞轮减震器包括给初级飞轮2配备的扭矩限制部件,即与摩擦片在次级惯性质量块28上的摩擦区域31隔开布置。此外,扭矩限制部件位于初级飞轮2的外周沿。这些扭矩限制部件的效率和寿命从而得到显著改进。此外,这类扭矩限制部件可配备给双飞轮减震器1,所述双飞轮减震器配有两组弹性构件24、25,分别是内弹性构件和外弹性构件。显然,可通过包括摆式质量块的减震部件来替代内弹性构件25组或使内弹性构件25组变完整,这本身是已知的。在此情形下,环形翼片26固定在次级惯性质量块28上。
[0058]作为示例,具有摆式质量块的减震部件可是现有技术的一已知类型的,如在文献WO 2011/076169中所展示的。在此情形中,摆式质量块在环形翼片26两侧摆动。
【权利要求】
1.扭矩传递装置(I),所述扭矩传递装置包括扭矩输入元件(2)和扭矩输出元件(3)以及弹性构件(24,25),扭矩输入元件和扭矩输出元件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在转动方面是活动的,弹性构件安装在扭矩输入元件和扭矩输出元件(2,3)之间,其特征在于,扭矩输入元件(2)包括第一部分(7)和第二部分(16,19,22),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扭矩限制部件(14,15)在转动方面联接,所述扭矩限制部件被设计为当传递到所述第一部分(7)的扭矩小于确定的阈值时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结合转动,和被设计为当传递到所述第一部分(7)的扭矩大于所述阈值时允许第一部分(7)相对于第二部分(16,19,22)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I),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传递装置形成双飞轮减震器(I),扭矩输入元件是初级飞轮(2),扭矩输出元件是次级飞轮(3),第一部分包括初级惯性质量块(7),所述初级惯性质量块径向地延伸,第二部分(16,19,22)至少局部地围绕弹性构件(24,2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I),其特征在于,第一部分(7)和/或第二部分(16,19,22)包括至少一表面,所述表面径向地延伸,扭矩限制部件包括压紧元件(14),所述压紧元件在径向的所述表面上紧压,以产生摩擦力和当传递到第一部分(7)的扭矩小于所述阈值时使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7,16,19,22)相结合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I),其特征在于,压紧元件是弹性垫圈(14),所述弹性垫圈能够产生轴向作用力,直接地或间接地支撑在第一部分(7)上和/或第二部分(16,19,2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I),其特征在于,支承垫圈(15)安装在弹性垫圈(14)和第一部分(7)之间或在弹性垫圈(14)和第二部分(16,19,2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I),其特征在于,弹性垫圈(14)和/或支承垫圈(15)在转动方面联接到第一部分(7)或第二部分(16,19,22)。
7.根据权利要求3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I),其特征在于,第二部分(16,19,22)包括至少一环形构件(16,16’),所述环形构件包括压紧元件(14)的至少一径向支承面(18,1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I),其特征在于,环形构件由带齿冠状件(16)形成,所述带齿冠状件用于与起动器的传动带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I),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传递装置包括第一组弹性构件(24)和第二组弹性构件(25),所述第一组弹性构件安装在扭矩输入元件(2)和环形翼片(26)之间,所述第二组弹性构件安装在环形翼片(26)和扭矩输出元件(3)之间,环形翼片(26)能够相对于扭矩输入元件(2)和相对于扭矩输出元件(3)枢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I),其特征在于,第一组弹性构件(24)径向地位于第二组弹性构件(25)夕卜。
【文档编号】F16F15/315GK104235264SQ201410285841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4日
【发明者】G·兰弗兰科, J·罗斯特 申请人:Valeo离合器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