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垫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08535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弹性垫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弹性垫片,包括垫片本体,所述垫片本体由金属片一体弯折成型,所述垫片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抵触卡紧部、第一连接部、接触变形部、第二连接部、抵触变形部、第三连接部以及回弹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呈圆弧过渡连接抵触卡接部和接触变形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呈圆弧过渡连接抵触变形部和回弹部,所述接触变形部和抵触变形部由第二连接部连接后平行设置,两者之间设有回弹间隙,所述抵触卡紧部和回弹部均朝向回弹间隙翻折且抵触卡紧部一面与回弹部一面抵触连接,所述垫片本体开设有安装孔且该安装孔依次贯穿接触变形部、抵触卡接部以及抵触变形部。该种垫片在对紧固件预紧时能提供弹性力,有效加强紧固件紧固是的牢固度。
【专利说明】弹性垫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固连接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垫片。
【背景技术】
[0002]垫片是两个物体之间的机械密封,通常以防止的两个物体之间受到压力、腐蚀、和管路自然地热胀冷缩泄漏。由于机械加工表面不可能完美,使用垫片即可填补不规则性。垫片通常由片状材料制成,如橡胶,硅橡胶,金属,氯丁橡胶,丁腈橡胶,玻璃纤维或塑料聚合物(如聚四氟乙烯)。垫片是薄板(通常圆型)的一个漏洞(通常在中间)通常是用于分配的负荷线程紧固件。其他用途是作为间隔,弹簧,耐磨垫,预显示装置,锁装置。
[000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在物体装配、反复拆装或者震动过后,螺栓和螺母之间的咬合松动,密封不严,甚至出现无法进行装配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人在螺栓和螺母之间放置了垫圈,但是由于垫圈上下面都是平面,因此防松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垫片,该种垫片在对紧固件预紧时能提供弹性力,有效加强紧固件紧固是的牢固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弹性垫片,包括垫片本体,所述垫片本体由金属片一体弯折成型,所述垫片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抵触卡紧部、第一连接部、接触变形部、第二连接部、抵触变形部、第三连接部以及回弹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呈圆弧过渡连接抵触卡接部和接触变形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呈圆弧过渡连接抵触变形部和回弹部,所述接触变形部和抵触变形部由第二连接部连接后平行设置,两者之间设有回弹间隙,所述抵触卡紧部和回弹部均朝向回弹间隙翻折且抵触卡紧部一面与回弹部一面抵触连接,所述垫片本体开设有安装孔且该安装孔依次贯穿接触变形部、抵触卡接部以及抵触变形部。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片本体由金属片一体弯折成型,保证了垫片整体的牢固的,第一连接部呈圆弧过渡连接抵触卡接部和接触变形部,这样使得第一连接部和抵触卡接部之间的连接具有回弹性,接触变形部和抵触变形部平行设置,使得垫片在对紧固件预紧时提供平整的连接面,不会因为连接面的倾斜而导致紧固件连接时的偏移,抵触变形部设置成平坦的平面,这样使得抵触变形部与被紧固面之间的连接更加贴合,接触变形部和抵触变形部之间设置回弹间隙且抵触卡紧部和回弹部朝向回弹间隙弯折,这样使得接触变形部和抵触变形部之间的连接为弹性连接,在预紧时会通过各个部分之间的圆弧过渡以及弯折的部分来对垫片的整体提供充分的弹力,在拆掉紧固件后垫片受到的压力接触后,垫片回复原样。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垫片本体设有用于卡住紧固件的卡口,所述卡口与安装孔联通连接,该卡口贯穿接触变形部、抵触卡接部以及抵触变形部。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卡口并且让卡口与安装孔联通连接,这样能够调整接触变形部和抵触变形部之间的压缩距离,有效提高垫片本体弹力范围的可控度,再者卡口的设置能够让紧固件经卡口直接卡入安装孔内,方便垫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装。
[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弹部由其与第三连接部连接处朝向抵触变形部倾斜设置,回弹部相对抵触变形部的另一端设置成平滑的端面且该端面与抵触变形部平行。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弹部倾斜设置,这样在与紧固件预紧时,压缩回弹部和抵触连接部之间的圆弧过渡段,起到支撑的作用。
[00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回弹间隙翻折且保持接触变形部和抵触变形部平行。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二连接部翻折成一个简易的弹簧,进一步为垫片本体提供弹性回复力。
[00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接部背向回弹间隙翻折且保持接触变形部和抵触变形部平行。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二连接部翻折成一个简易的弹簧,进一步为垫片本体提供弹性回复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弹性垫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弹性垫片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8]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0019]1、抵触卡紧部;2、第一连接部;3、接触变形部;4、第二连接部;5、抵触变形部;6、第三连接部;7、回弹部;8、安装孔;9、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弹性垫片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1]一种弹性垫片,包括垫片本体,所述垫片本体由金属片一体弯折成型,所述垫片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抵触卡紧部1、第一连接部2、接触变形部3、第二连接部4、抵触变形部5、第三连接部6以及回弹部7,所述第一连接部2呈圆弧过渡连接抵触卡接部和接触变形部3,所述第三连接部6呈圆弧过渡连接抵触变形部5和回弹部7,所述接触变形部3和抵触变形部5由第二连接部4连接后平行设置,两者之间设有回弹间隙,所述抵触卡紧部I和回弹部7均朝向回弹间隙翻折且抵触卡紧部I 一面与回弹部7 —面抵触连接,所述垫片本体开设有安装孔8且该安装孔8依次贯穿接触变形部3、抵触卡接部以及抵触变形部5。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片本体由金属片一体弯折成型,保证了垫片整体的牢固的,第一连接部2呈圆弧过渡连接抵触卡接部和接触变形部3,这样使得第一连接部2和抵触卡接部之间的连接具有回弹性,接触变形部3和抵触变形部5平行设置,使得垫片在对紧固件预紧时提供平整的连接面,不会因为连接面的倾斜而导致紧固件连接时的偏移,抵触变形部5设置成平坦的平面,这样使得抵触变形部5与被紧固面之间的连接更加贴合,接触变形部3和抵触变形部5之间设置回弹间隙且抵触卡紧部I和回弹部7朝向回弹间隙弯折,这样使得接触变形部3和抵触变形部5之间的连接为弹性连接,在预紧时会通过各个部分之间的圆弧过渡以及弯折的部分来对垫片的整体提供充分的弹力,在拆掉紧固件后垫片受到的压力接触后,垫片回复原样(垫片的金属材料可以是铝、铜、高碳钢、不锈钢,为了保住垫片的弹性要求,优选高碳钢制成的垫片)。
[0023]所述垫片本体设有用于卡住紧固件的卡口 9,所述卡口 9与安装孔8联通连接,该卡口 9贯穿接触变形部3、抵触卡接部以及抵触变形部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卡口 9并且让卡口 9与安装孔8联通连接,这样能够调整接触变形部3和抵触变形部5之间的压缩距离,有效提高垫片本体弹力范围的可控度,再者卡口 9的设置能够让紧固件经卡口 9直接卡入安装孔8内,方便垫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装。
[0024]所述回弹部7由其与第三连接部6连接处朝向抵触变形部5倾斜设置,回弹部7相对抵触变形部5的另一端设置成平滑的端面且该端面与抵触变形部5平行;回弹部7倾斜设置,这样在与紧固件预紧时,压缩回弹部7和抵触连接部之间的圆弧过渡段,起到支撑的作用,回弹部7的端部设置成平坦部位,在压缩垫片时,能够与抵触变形部5相互抵触,在保证垫片提供足够形变量的同时,又不会使垫片偏斜。
[0025]所述第二连接部4朝向回弹间隙翻折且保持接触变形部3和抵触变形部5平行,当然第二连接部4也可以背向回弹间隙翻折且保持接触变形部3和抵触变形部5平行,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二连接部4翻折成一个简易的弹簧,进一步为垫片本体提供弹性回复力。
[002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弹性垫片,包括垫片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本体由金属片一体弯折成型,所述垫片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抵触卡紧部、第一连接部、接触变形部、第二连接部、抵触变形部、第三连接部以及回弹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呈圆弧过渡连接抵触卡接部和接触变形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呈圆弧过渡连接抵触变形部和回弹部,所述接触变形部和抵触变形部由第二连接部连接后平行设置,两者之间设有回弹间隙,所述抵触卡紧部和回弹部均朝向回弹间隙翻折且抵触卡紧部一面与回弹部一面抵触连接,所述垫片本体开设有安装孔且该安装孔依次贯穿接触变形部、抵触卡接部以及抵触变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本体设有用于卡住紧固件的卡口,所述卡口与安装孔联通连接,该卡口贯穿接触变形部、抵触卡接部以及抵触变形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性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部由其与第三连接部连接处朝向抵触变形部倾斜设置,回弹部相对抵触变形部的另一端设置成平滑的端面且该端面与抵触变形部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回弹间隙翻折且保持接触变形部和抵触变形部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背向回弹间隙翻折且保持接触变形部和抵触变形部平行。
【文档编号】F16B43/00GK203822829SQ201420230233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7日
【发明者】姜裕堤 申请人:温州瑞强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