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铰链及使用此双轴铰链的终端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8048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双轴铰链及使用此双轴铰链的终端机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适合应用在笔记本电脑、行动计算机或个人数字助理(PDA)等终端机器的双轴铰链,并且是关于一种使用此双轴铰链的终端机器。



背景技术:

在笔记本电脑、行动计算机或PDA等由具有键盘部的第一壳体与具有显示部的第二壳体构成的终端机器中,所使用的铰链包括单轴铰链及双轴铰链。其中,单轴铰链仅具有一轴,其连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往上下方向开阖,双轴铰链则具有二轴,其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往上下方向开启90度后,使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往水平方向转动。本发明虽是关于一种双轴铰链及使用此双轴铰链的终端机器,但与习知技术不同的是,本发明的双轴铰链可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分别往上下方向开启180度,合计共可开启360度。

详细来说,在习知技术中,具有上述这类构成的双轴铰链及使用此双轴铰链的终端机器可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第2009-063039号公报所记载的内容。此日本专利公开第2009-063039号公报所记载的双轴铰链是将组装于第一组件(第一壳体)的轴杆和组装于第二组件(第二壳体)的轴杆以一连结臂互相连结,同时在各轴杆设置一摩擦力矩产生装置,并设置一连结杆,但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并无法开启至180度以上,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也无法规律地进行开阖动作。

近年来,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等终端机器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故终端机器所具备的功能也随之增加。其中,举例而言,为了使终端机器可同时作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计算机使用,则需提供一种铰链,当构成终端机器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透过上述铰链由0度的闭阖状态开启至360度时,此铰链必须在其中一壳体进行开阖操作时,对另一壳体的开阖操作进行限制,且必须能够将开阖操作的顺序限制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其中一方,以使终端机器能够以特定的规律进行开阖。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轴铰链以及使用此双轴铰链的终端机器,其使笔记本电脑等终端机器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能够以特定的规律在至少180度以上,较佳为360度的范围内进行开阖操作,并且能够在任意的开阖角度下维持于稳定停止状态。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双轴铰链的特征在于,组装至第一壳体的第一铰链杆与组装至第二壳体的第二铰链杆透过多个以特定间隔设置的组件以平行状态可相互转动地链接,所述组件之间设置有选择性转动限制装置,选择性转动限制装置使第一铰链杆与第二铰链杆交替转动。选择性转动限制装置包含第一锁定凸轮组件、第二锁定凸轮组件及锁定组件。第一锁定凸轮组件及第二锁定凸轮组件设置在所述组件之间,第一锁定凸轮组件及第二锁定凸轮组件分别被第一铰链杆及第二铰链杆限制转动,并分别与第一铰链杆及第二铰链杆共同转动。锁定组件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锁定凸轮组件与第二锁定凸轮组件之间,当第一锁定凸轮组件与第二锁定凸轮组件其中一方的转动被允许时,锁定组件锁定其中另一方的转动。同时,双轴铰链还包含摩擦力矩产生装置、吸引装置及止动装置。摩擦力矩产生装置使第一铰链杆及/或第二铰链杆在转动时产生摩擦力矩,吸引装置使第一铰链杆及/或第二铰链杆在转动至特定角度时产生吸引功能,止动装置限制第一铰链杆及/或第二铰链杆的转动角度。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种双轴铰链的特征在于,组装至第一壳体的第一铰链杆与组装至第二壳体的第二铰链杆透过多个以特定间隔设置的组件以平行状态可相互转动地链接,所述组件之间设置有选择性转动限制装置,选择性转动限制装置使第一铰链杆与第二铰链杆交替转动。选择性转动限制装置包含第一锁定凸轮组件、第二锁定凸轮组件及锁定组件。第一锁定凸轮组件及一第二锁定凸轮组件设置在所述组件之间,第一锁定凸轮组件及第二锁定凸轮组件分别被第一铰链杆及第二铰链杆限制转动,并分别与第一铰链杆及第二铰链杆共同转动。锁定组件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锁定凸轮组件与第二锁定凸轮组件之间,当第一锁定凸轮组件与第二锁定凸轮组件其中一方的转动被允许时,锁定组件锁定其中另一方的转动。其中,选择性转动限制装置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呈闭阖状态时,允许第一铰链杆与第二铰链杆的其中一方转动,而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进行开阖操作时,当第一铰链杆 与第二铰链杆的其中一方转动,则选择性转动限制装置限制其中另一方的转动,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在合计360度的范围内往上下方向进行开阖操作。

另外,本发明的一种终端机器的特征在于,其使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记载的双轴铰链。

藉由上述构成,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轴铰链是透过选择性转动限制装置的设置,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在闭阖状态和完全开启状态时,让分别组装有第一铰链杆与第二铰链杆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两者皆可进行开阖操作,当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其中一方进行开阖操作时,第一铰链杆或第二铰链杆其中之一的转动将受到限制,连带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其中另一方的开阖操作受到限制。藉此,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共可进行合计360度的开阖操作,此外,当选择性转动限制装置选择性地允许第一铰链杆或第二铰链杆其中一方的转动时,铰链杆转动而产生的转动力矩将受控于摩擦力矩产生装置,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开阖操作可在任意开阖角度下保持停止,且在第一壳体及/或第二壳体达到特定开阖角度时,吸引装置能够使第一壳体及/或第二壳体的其中一方从所述特定开阖角度自动闭阖。又,透过止动装置的设置,第一壳体及/或第二壳体其中一方的开阖角度可被限制在一特定的开阖角度下。

其次,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双轴铰链是透过选择性转动限制装置的设置,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在闭阖状态时,只能对第二壳体进行开阖操作,当第二壳体开启至特定角度时,始可对第一壳体进行转动操作(开阖操作)。而在第二壳体进行开阖操作时,第一壳体的开阖操作将受到限制。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终端机器可藉由上述构成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分别进行180度的开阖操作,以进行合计最大为360度的开阖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终端机器的示意图,其组装有本发明的双轴铰链并可例如是笔记本电脑,其中(a)为从前方观看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处于开启状态时的斜视图,(b)为从后方观看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闭阖状态时的斜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双轴铰链对笔记本电脑等终端机器的组装状态说明图。

图3为笔记本电脑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分别往相反方向转动180度的状态下,表示本发明的双轴铰链收纳于铰链壳的斜视图。

图4为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相互闭阖状态时,将本发明的双轴铰链从铰链壳中取出,并从与图3不同的方向观看时的斜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双轴铰链的第一铰链杆从图4的状态转动180度后的状态斜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双轴铰链的第一铰链杆与第二铰链杆从图4的状态分别往相反方向转动180度后的状态斜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双轴铰链从图5所示状态分解而观看时的分解斜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双轴铰链的选择性转动限制装置于图4所示状态下的纵向剖面图。

图9为本发明的双轴铰链的选择性转动限制装置于图5所示状态下的纵向剖面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双轴铰链的选择性转动限制装置于图6所示状态下的纵向剖面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双轴铰链的铰链壳示意图,其中(a)为侧视图,(b)为(a)沿A-A线段的剖面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双轴铰链的链接组件示意图,其中(a)为侧视图,(b)为斜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双轴铰链的滑动导引组件示意图,其中(a)为侧视图,(b)为斜视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双轴铰链的锁定组件示意图,其中(a)为侧视图,(b)为斜视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双轴铰链中位于上侧的第一锁定组件示意图,其中(a)为侧视图,(b)为斜视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双轴铰链中位于下侧的第二锁定组件示意图,其中(a)为侧视图,(b)为斜视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双轴铰链的摩擦板斜视图。

图18为本发明的双轴铰链中位于上侧的第一凸轮从动件示意图,其中(a)为侧视图,(b)为斜视图。

图19为本发明的双轴铰链中位于下侧的第二凸轮从动件示意图,其中(a)为侧视图,(b)为斜视图。

图20为本发明的双轴铰链其另一实施例的选择性转动限制装置的运作说 明纵向剖面图。

图21为图20所示双轴铰链的选择性转动限制装置的运作说明纵向剖面图。

图22为图20所示双轴铰链的选择性转动限制装置的运作说明纵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的双轴铰链使用于终端机器其中一例的笔记本电脑的实施例加以说明。需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并没有限制只能将双轴铰链使用在笔记本电脑上,其也可使用在行动计算机、PDA等终端机器或其他机器上,且所述机器具有以双轴铰链连结并可往上下方向相互开阖180度以上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

实施例1:图1的(a)和(b)为使用本发明的双轴铰链的笔记本电脑1的示意图,笔记本电脑1为可携式终端机器的其中一例。笔记本电脑1包括设有键盘部2a的第一壳体2以及设有显示部3a的第二壳体3,本发明的成对的双轴铰链4与5分别连结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其后方的左右两端,使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可进行开阖。

由于双轴铰链4与5的构成相同,故以下只说明其中一双轴铰链4的构成,并省略对另一双轴铰链5的说明。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只要不会对运作造成影响,双轴铰链5也可采用其他不同的构成。

图2至图1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轴铰链4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符号标示为10的组件是第一铰链杆。特别如图7所示,第一铰链杆10具有组装轴部10a、凸缘部10d、第一变形轴部10e及第二变形轴部10f。组装轴部10a其中一端的剖面约略呈平台状,其表面上设置有组装孔10b、10b,凸缘部10d是接续组装轴部10a而设,且凸缘部10d的外围具有卡合凹部10c,第一变形轴部10e是接续凸缘部10d而设,且第一变形轴部10e的剖面约略呈椭圆形状,第二变形轴部10f是接续第一变形轴部10e而设,第二变形轴部10f的外径小于第一变形轴部10e,且第二变形轴部10f的剖面也约略呈椭圆形状。

组装轴部10a上组装有第一组装板11,第一组装板11是透过将带有凸缘部的组装销10g、10g分别穿过第一铰链杆10的组装孔10b、10b与第一组装板11的组装孔11a、11a,并将各组装销10g、10g的其中一端密合而组装至 组装轴部10a。又,特别如图2所示,第一组装板11是透过将组装螺丝6、6…穿过此第一组装板11所设的组装孔11b、11b…而组装至第二壳体3。

接着,符号标示为12的组件是第二铰链杆,第二铰链杆12平行地配置在第一铰链杆10的上下方向上。特别如图7所示,第二铰链杆12具有组装轴部12a、凸缘部12d、第一变形轴部12e及第二变形轴部12f。组装轴部12a其中一端的剖面约略呈平台状,其表面上设置有组装孔12b、12b,凸缘部12d是接续组装轴部12a而设,且凸缘部12d的外围具有卡合凹部12c,第一变形轴部12e是接续凸缘部12d而设,且第一变形轴部12e的剖面约略呈椭圆形状,第二变形轴部12f是接续第一变形轴部12e而设,第二变形轴部12f的外径小于第一变形轴部12e,且第二变形轴部12f的剖面也约略呈椭圆形状。

组装轴部12a上组装有第二组装板13,第二组装板13是透过将带有凸缘部的组装销12g、12g分别穿过第二铰链杆12的组装孔12b、12b与第二组装板13的组装孔13a、13a,并将各组装销12g、12g的其中一端密合而组装至组装轴部12a。又,特别如图2所示,第二组装板13是透过将组装螺丝7、7…穿过此第二组装板13所设的组装孔13b、13b…而组装至第一壳体2。同时,第一组装板11与第二组装板13组装至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藉此使第一铰链杆10与第二铰链杆12相对垂直于轴方向且相互平行。

另外,符号标示为14的组件是铰链壳,此铰链壳14用于容纳第一铰链杆10与第二铰链杆12的凸缘部10d与12d以后的部分,而使组装轴部10a与12a裸露在外。

特别如图3及图11所示,铰链壳14呈筒状且其剖面呈长孔状,铰链壳14的内部容纳有组装在第一铰链杆10与第二铰链杆12上的选择性转动限制装置15、摩擦力矩产生装置16、吸引装置17以及止动装置19。其中,特别如图11所示,铰链壳14内设有间隔壁14a,间隔壁14a上设有一内螺纹部14b,而特别如图7所示,选择性转动限制装置15的链接组件20的中央部是以组装螺丝18固定在设有内螺纹部14b的间隔壁14a上。另外,特别如图2所示,铰链壳14是容纳在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所设的容纳凹部2b与3b内。

接下来,对选择性转动限制装置15的构成加以说明。选择性转动限制装置15是由链接组件20、锁定组件21、滑动导引组件22、成对的第一锁定凸轮组件23与第二锁定凸轮组件24所构成。链接组件20的侧面约略呈葫芦状,且具有第一轴承部20a、第二轴承部20b及连结部20c,第一轴承部20a与第 二轴承部20b的上部和下部约略呈圆盘状,连结部20c用于连结第一轴承部20a与第二轴承部20b。第一轴承部20a与第二轴承部20b上分别还设置有剖面为圆形的第一轴承孔20k与第二轴承孔20m,第一铰链杆10的第二变形轴部10f与第二铰链杆12的第二变形轴部12f分别插入贯通第一轴承孔20k与第二轴承孔20m,并可自由转动地轴枢承受于第一轴承孔20k与第二轴承孔20m。连结部20c设置有突起部20d,突起部20d设置有内螺纹部20e并透过组装螺丝18组装至铰链壳14的间隔壁14a。又,链接部20c嵌入锁定组件21的卡合用沟部21c内,以允许锁定组件21往上下方向滑动,其中锁定组件21的上方与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凸轮凸部21a与第二凸轮凸部21b。

与链接组件20相同,滑动导引组件22呈葫芦状且具有第一轴承部22a、第二轴承部22b及连结部22c,第一轴承部22a与第二轴承部22b的上部和下部约略呈圆盘状,连结部22c用于连结第一轴承部22a与第二轴承部22b。第一轴承部22a与第二轴承部22b上分别还设置有第一轴承孔22d与第二轴承孔22e,第一铰链杆10的第一变形轴部10e与第二铰链杆12的第一变形轴部12e分别插入贯通第一轴承孔22d与第二轴承孔22e,并可自由转动地轴枢承受于第一轴承孔22d与第二轴承孔22e。链接部22c嵌入锁定组件21的另一个卡合用沟部21d内,以允许锁定组件21往上下方向滑动。第一轴承部22a与第二轴承部22b上设置有第一止动部22f与第二止动部22g,第一止动部22f与第二止动部22g是透过切削第一轴承孔22d与第二轴承孔22e的周围而形成。

另外,锁定凸轮组件为上下一对的构成,位于上侧的第一锁定凸轮组件23与位于下侧的第二锁定凸轮组件24分别设置有变形贯通孔23a、24a,第一铰链杆10的第一变形轴部10e与第二铰链杆12的第一变形轴部12e分别插入贯通变形贯通孔23a及24a,藉此使第一锁定凸轮组件23与第二锁定凸轮组件24分别组装于第一铰链杆10及第二铰链杆12,并使第一铰链杆10与第二铰链杆12限制第一锁定凸轮组件23与第二锁定凸轮组件24的转动。第一锁定凸轮组件23与第二锁定凸轮组件24的外围分别设置有第一凸轮凹部23b与第二凸轮凹部24b,且第一凸轮凹部23b与第二凸轮凹部24b分别是沿第一锁定凸轮组件23与第二锁定凸轮组件24的轴方向延伸至两端部而形成,此外,在组装时,第一锁定凸轮组件23与第二锁定凸轮组件24其靠近滑动导引组件22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止动片23c与第二止动片24c,第一止动片 23c与第二止动片24c依据滑动导引组件22的转动角度而抵接于滑动导引组件22的第一止动部22f与第二止动部22g。又,第一锁定凸轮组件23与第二锁定凸轮组件24是夹设在链接组件20与滑动导引组件22之间,同时,锁定组件21被夹设在第一锁定凸轮组件23的下方与第二锁定凸轮组件24的上方,第一锁定凸轮组件23的第一凸轮凹部23b与第二锁定凸轮组件24的第二凸轮凹部24b透过第一锁定凸轮组件23与第二锁定凸轮组件24的转动角度而面对并嵌合于锁定组件21的第一凸轮凸部21a与第二凸轮凸部21b。

接下来,对摩擦力矩产生装置16的构成加以说明。摩擦力矩产生装置16是由第一铰链杆10一侧的第一摩擦力矩产生装置16a及第二铰链杆12一侧的第二摩擦力矩产生装置16b所构成,在此针对两个部分同时做说明。摩擦力矩产生装置16是由摩擦板25、第一A摩擦垫圈26与第一B摩擦垫圈27、第二A摩擦垫圈28与第二B摩擦垫圈29以及后述的第一弹性装置32、第二弹性装置33所构成。摩擦板25的上部及下部分别具有第一轴承孔25a和第二轴承孔25b,且摩擦板25设置在滑动导引组件22与凸缘部10d、12d之间,第一铰链杆10的第一变形轴部10e与第二铰链杆12的第一变形轴部12e分别可转动地插入贯通第一轴承孔25a和第二轴承孔25b。第一A摩擦垫圈26与第一B摩擦垫圈27位在凸缘部10d、12d与摩擦板25之间,第一A摩擦垫圈26与第一B摩擦垫圈27的外围具有卡止片26b、27b,卡止片26b、27b卡合于凸缘部10d、12d所设的卡合凹部10c、12c,此外,第一A摩擦垫圈26与第一B摩擦垫圈27的中心部轴方向上分别设置有变形卡合孔26a、27a,第一铰链杆10的第一变形轴部10e与第二铰链杆12的第一变形轴部12e分别可转动地插入贯通并卡合于变形卡合孔26a、27a。第二A摩擦垫圈28与第二B摩擦垫圈29位在摩擦板25与滑动导引组件22之间,第二A摩擦垫圈28与第二B摩擦垫圈29的中心部轴方向上分别设置有变形贯通孔28a、29a,第一铰链杆10的第一变形轴部10e与第二铰链杆12的第一变形轴部12e分别插入贯通并卡合于变形贯通孔28a、29a。第一弹性装置32与第二弹性装置33透过滑动导引组件22将第一A摩擦垫圈26、第一B摩擦垫圈27、第二A摩擦垫圈28及第二B摩擦垫圈29压接至摩擦板25。

其次,吸引装置17是由位于上方的第一铰链杆10一侧的第一吸引装置17a及位于下方的第二铰链杆12一侧的第二吸引装置17b所构成,在此针对两个部分同时做说明。吸引装置17是由第一凸轮从动件30与第二凸轮从动 件31、第一弹性装置32与第二弹性装置33、第一推压垫圈34与第二推压垫圈35、第一锁固螺帽36以及第二锁固螺帽37所构成。第一凸轮从动件30与第二凸轮从动件31的中心部轴方向上分别设置有变形贯通孔30a、31a,第一铰链杆10的第二变形轴部10f与第二铰链杆12的第二变形轴部12f分别插入贯通并卡合于变形贯通孔30a、31a。同时,第一凸轮从动件30其侧面的外侧与内侧分别设有大小不等的第一A弯曲凸轮凸部30b与第一B弯曲凸轮凸部30c,第二凸轮从动件31其侧面的外侧与内侧分别设有大小不等的第二A弯曲凸轮凸部31b与第二B弯曲凸轮凸部31c,链接组件20其第一轴承部20a侧面的外侧与内侧分别设有大小不等的第一A弯曲凸轮凹部20f与第一B弯曲凸轮凹部20g,链接组件20其第二轴承部20b侧面的外侧与内侧则分别设有大小不等的第二A弯曲凸轮凹部20h与第二B弯曲凸轮凹部20i,第一A弯曲凸轮凸部30b、第一B弯曲凸轮凸部30c、第二A弯曲凸轮凸部31b及第二B弯曲凸轮凸部31c分别与第一A弯曲凸轮凹部20f、第一B弯曲凸轮凹部20g、第二A弯曲凸轮凹部20h及第二B弯曲凸轮凹部20i相对设置。第一弹性装置32与第二弹性装置33是接续第一凸轮从动件30与第二凸轮从动件31而设,且第一弹性装置32与第二弹性装置33分别是由多个碟型弹簧32a、32a...与33a、33a...所构成,第一铰链杆10的第二变形轴部10f与第二铰链杆12的第二变形轴部12f分别插入贯通于各碟型弹簧32a其中心部轴方向所设的贯通孔32b与各碟型弹簧33a其中心部轴方向所设的贯通孔33b。第一推压垫圈34与第二推压垫圈35是接续第一弹性装置32与第二弹性装置33而设,第一铰链杆10的第二变形轴部10f与第二铰链杆12的第二变形轴部12f分别插入贯通并卡合于第一推压垫圈34其中心部轴方向所设的变形贯通孔34a与第二推压垫圈35其中心部轴方向所设的变形贯通孔35a。第一锁固螺帽36与第二锁固螺帽37分别螺固在第一外螺纹部10h与第二外螺纹部12h,第一外螺纹部10h与第外螺纹部12h分别设置在第一铰链杆10其第二变形轴部10f的自由端与第二铰链杆12其第二变形轴部12f的自由端。

另外,止动装置19是由第一铰链杆10一侧的第一止动装置19a及第二铰链杆12一侧的第二止动装置19b所构成,在此针对两个部分同时做说明。止动装置19是由第一止动片23c、第二止动片24c、第一止动部22f以及第二止动部22g所构成,第一止动片23c与第二止动片24c分别设置在第一锁定凸轮组件23与第二锁定凸轮组件24,第一止动部22f与第二止动部22g分别设 置在滑动导引组件22的第一轴承部22a与第二轴承部22b,止动装置19是透过上述构成而限制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在闭阖状态时的位置与完全开启状态(各开启180度)时的位置。又,本实施例中虽是将摩擦力矩产生装置16、吸引装置17及止动装置19分别设置在第一铰链杆10和第二铰链杆12上,但在考虑到节省成本或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摩擦力矩产生装置16、吸引装置17及止动装置19也可以只设置在第一铰链杆或第二铰链杆其中一方之上。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双轴铰链4的运作方式加以说明。首先,在图1(b)所示的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闭阖的状态下,如图4和图8所示,第一组装板11与第二组装板13朝向相同方向,且如图8所示,第一锁定凸轮组件23的第一凸轮凹部23b位于上侧且其外围抵接于锁定组件21的第一凸轮凸部21a,第二锁定凸轮组件24的第二凸轮凹部24b与锁定组件21的第二凸轮凸部21b呈嵌合状态,因此,在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的闭阖状态下,第一铰链杆10可转动,而第二铰链杆12不可转动。藉此,当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处于闭阖状态时,可透过选择性转动限制装置15只让第二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2进行开阖。

于此,当第二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2开启时,第一铰链杆10将跟着转动,位于锁定组件21上侧的第一凸轮凸部21a抵接于第一锁定凸轮组件23的外围而使第二壳体3开启,因此,当第二壳体3进行开阖操作时,选择性转动限制装置15将使第一壳体2无法与第二铰链杆12共同转动。接着,当第二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2继续开启时,首先,第一吸引装置17a其第一凸轮从动件30的第一A弯曲凸轮凸部30b及第一B弯曲凸轮凸部30c将受到从链接组件20的第一A弯曲凸轮凹部20f及第一B弯曲凸轮凹部20g脱离时产生的抵抗,但在第一A弯曲凸轮凸部30b及第一B弯曲凸轮凸部30c脱离第一A弯曲凸轮凹部20f及第一B弯曲凸轮凹部20g,使第二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2开启时,第一摩擦力矩产生装置16a上部的第一A摩擦垫圈26与摩擦板25之间,以及同样位于上部的第二A摩擦垫圈28与摩擦板25之间将产生摩擦力矩,故第二壳体3可相对第一壳体2做任意位置停止的开启操作,即也能使第二壳体3在任意开启角度下相对第一壳体2保持停止。又,此时的摩擦力矩虽是由吸引装置17的第一吸引装置17a产生,但此摩擦力矩仅用于辅助,主要的摩擦力矩仍是由摩擦力矩产生装置16的第一摩擦力矩产生装置16a所 产生。

如此一来,当第二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2继续做任意位置停止的开启操作,且开启至180度时,如图5、图7、图15及图16所示,由于第一止动装置19a其第一锁定凸轮组件23的第一止动片23c抵接于滑动导引组件22的第一止动部22f,使第一铰链杆10的转动受到限制,因此,第二壳体3会在相对于第一壳体2开启至180度后停止。此时,如图9所示,第一锁定凸轮组件23的第一凸轮凹部23b会同时转动180度而来到锁定组件21其第一凸轮凸部21a的位置,由于两者之间会产生间隙a,因此能允许第一壳体2的转动(开阖)。

又,当第二壳体3相对于第一壳体2从180度的开启位置做闭阖操作时,也不会有任何问题。详细来说,当第二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2往闭阖方向转动时,与第一铰链杆10共同转动的第一锁定凸轮组件23的第一凸轮凹部23b与锁定组件21的第一凸轮凸部21a之间因为仍存在有间隙a,所以第二壳体3可相对第一壳体2进行闭阖。而实际将第二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2往闭阖方向转动时,由于第一锁定凸轮组件23的外围抵接于第一凸轮凸部21a,锁定组件21的第二凸轮凸部21b将与固定在第二铰链杆12的第二锁定凸轮组件24的第二凸轮凹部24b保持嵌合状态,即便在第二壳体3进行闭阖操作时,仍然能够限制第一壳体2的转动。

透过上述构成,第二壳体3可相对于第一壳体2在0度至180度之间任意进行开阖,此时第一壳体2的转动持续受到选择性转动限制装置15的限制。

接着,当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之间呈现如图1(b)所示的闭阖状态时,如上所述,第一锁定凸轮组件23的外围抵接于锁定组件21的第一凸轮凸部21a,故无法进行开阖操作,但在将第二壳体3开启至180度后,第一壳体2将能够使开启的第二壳体3往其开启的相反方向转动180度。换句话说,在第二壳体3转动180度时,如图9所示,第一锁定凸轮组件23的第一凸轮凹部23b将转动180度而面对锁定组件21的第一凸轮凸部21a,并使两者之间产生间隙a,让组装在第二铰链杆12并限制其转动的第二锁定凸轮组件24变为可转动,而在第一壳体2转动时,第二锁定凸轮组件24的外围抵接于锁定组件21的第二凸轮凸部21b,因此第二壳体3无法进行闭阖操作。

此时,若使第一壳体2相对于第二壳体3往与第二壳体3相反的操作方向转动,第二铰链杆12将跟着转动,位于锁定组件21下侧的第二凸轮凸部 21b将抵接于第二锁定凸轮组件24的外围而使第一壳体2开启,因此,当第一壳体2进行开阖操作时,选择性转动限制装置15将使第二壳体3无法往闭阖方向转动。当第一壳体2相对第二壳体3继续转动时,首先第二吸引装置17b其第二凸轮从动件31的第二A弯曲凸轮凸部31b及第二B弯曲凸轮凸部31c将受到从链接组件20的第二A弯曲凸轮凹部20h及第二B弯曲凸轮凹部20i脱离时产生的抵抗,但在第二凸轮从动件31的第二A弯曲凸轮凸部31b及第二B弯曲凸轮凸部31c脱离第二A弯曲凸轮凹部20h及第二B弯曲凸轮凹部20i,使第一壳体2相对第二壳体3转动时,第二摩擦力矩产生装置16b下部的第二B摩擦垫圈29与摩擦板25之间,以及同样位于下部的第一B摩擦垫圈27与摩擦板25之间将产生摩擦力矩,故第一壳体2可相对第二壳体3做任意位置停止的转动,即也能使第一壳体2在任意的转动(开阖)角度下相对第二壳体3保持停止。又,此时的摩擦力矩虽是由吸引装置17的第二吸引装置17b产生,但此摩擦力矩仅用于辅助,主要的摩擦力矩仍是由摩擦力矩产生装置16的第二摩擦力矩产生装置16b所产生。

如此一来,当第一壳体2相对于第二壳体3往相反于第二壳体3的开启方向做任意位置停止的转动,并转动180度后,由图7、图13及图16所示可看出,构成第二止动装置19b的第二锁定凸轮组件24的第二止动片24c抵接于滑动导引组件22的第二止动部22g,使第二铰链杆12的转动受到限制,因此,第一壳体2会在相对于第二壳体3开启至180度后停止。此时,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恰好形成彼此重迭的状态。

又,当要使第一壳体2相对于第二壳体3从180度的开启位置回复至原本的位置时,也不会有任何问题。详细来说,当第一壳体2从图10所示状态相对于第二壳体3往闭阖方向转动时,与第二铰链杆12共同转动的第二锁定凸轮组件24的外围将抵接于锁定组件21的第二凸轮凸部21b,锁定组件21的第一凸轮凸部21a将与固定在第一铰链杆10的第一锁定凸轮组件23的第一凸轮凹部23b保持嵌合状态,因此,第一壳体2能够往原本的位置转动。此时,由于固定在第一铰链杆10的第一锁定凸轮组件23的第一凸轮凹部23b仍与锁定组件21的第一凸轮凸部21a保持在嵌合状态,因此第二壳体3的开阖操作将持续受到限制。

透过上述构成,在第二壳体3开启180度的状态下,第一壳体2可相对于第二壳体3在0度至180度之间任意进行转动,此时第二壳体3的开阖操 作持续受到选择性转动限制装置15的限制。由以上说明可理解,第二壳体3与第一壳体2是透过选择性转动限制装置15而选择性地被开阖,当第二壳体3与第一壳体2的其中一方进行开阖操作时,其中另一方的开阖操作将受到限制。

实施例2:根据上述说明内容,实施例1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彼此重迭的闭阖状态下,仅能将第二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2进行开阖,当第二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2开启时,第一壳体2在此开阖操作期间内将无法相对第二壳体3进行开阖(或者转动)。另外,在第二壳体3相对于第一壳体2开启至180度后,第一壳体2可相对第二壳体3进行开阖(或者转动),而第二壳体3在此开阖操作期间内将无法相对第一壳体2进行开阖。

相对于实施例1,图20至图22所示的实施例2的双轴铰链,在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彼此重迭的闭阖状态下,能够使第一壳体2或第二壳体3任一方进行开阖操作,当其中一壳体相对于另一壳体行开阖操作时,另一壳体即无法进行开阖操作。进一步地,当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皆达到特定的开启角度(或者转动角度)时,第一壳体2或第二壳体3任一方皆能够进行开阖操作,此时一旦对其中一壳体进行开阖操作,另一壳体将无法进行开阖操作。

换句话说,如图20至图22所示,实施例2的双轴铰链40在其第一锁定凸轮组件41与第二锁定凸轮组件42的外围以180度间隔分别设置有第一A凸轮凹部41b、第一B凸轮凹部41c与第二A凸轮凹部42b、第二B凸轮凹部42c,第一铰链杆10的第二变形轴部10f与第二铰链杆12的第二变形轴部12f分别插入贯通并卡合于第一锁定凸轮组件41的变形贯通孔41a与第二锁定凸轮组件42的变形贯通孔42a。又,相同的组件符号代表与实施例1相同的组件。

藉此,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图未示出)共同处于闭阖状态时,如图20所示,由于锁定组件21的第一凸轮凸部21a与第二凸轮凸部21b分别面对第一锁定凸轮组件41的第一B凸轮凹部41c与第二锁定凸轮组件42的第二A凸轮凹部42b而产生间隙b,使第一铰链杆10与第二铰链杆12皆可转动,因此,第一壳体2或第二壳体3任一方皆能够进行开阖操作。

然而,当第一壳体2或第二壳体3的任一方进行开阖操作时,第一锁定凸轮组件41或第二锁定凸轮组件42也随着转动中壳体的第一铰链杆10或第 二铰链杆12的转动动作而共同转动,透过前述的转动动作,锁定组件21的第一凸轮凸部21a或第二凸轮凸部21b接触第一锁定凸轮组件41或第二锁定凸轮组件42其中一方的外围,进而限制另一方的转动。

图21为第二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2开启至180度后的状态示意图。在此状态下,第二壳体3可往闭阖方向转动而回到原本的位置,同时,在第二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2开启至180度的状态下,第一壳体2也能够相对第二壳体3往相反的方向转动。理所当然地,在此状态下,当第一壳体2或第二壳体3的任一方进行转动时,另一方的转动将会受到限制。

接着,如图22所示,在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皆开启180度的状态下,由于锁定组件21的第一凸轮凸部21a和第二凸轮凸部21b分别面对第一锁定凸轮组件41的第一B凸轮凹部41c与第二锁定凸轮组件42的第二B凸轮凹部42c,使第一铰链杆10与第二铰链杆12皆可转动,因此,第一壳体2或第二壳体3任一方皆能够进行开阖操作。另一方面,当第一壳体2或第二壳体3任一方在进行开阖操作时,如前所述,第一锁定凸轮组件41与第二锁定凸轮组件42的外围将抵接于锁定组件21其第一凸轮凸部21a与第二凸轮凸部21b的其中之一,因此能够限制另一壳体的开阖操作。

藉由上述实施例的构成,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的开阖操作也能够产生特定的规律,而达成本发明的目的。又,上述内容仅为举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凸轮凹部23b与第二凸轮凹部24b也可以设置在第一锁定凸轮组件23与第二锁定凸轮组件24其外围的任意位置上。

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发明的双轴铰链4、40可分别透过第一铰链杆10与第二铰链杆12使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交替转动180度,以进行合计360度的开阖操作,其中开阖角度的大小并非为此所限。

其次,本发明的双轴铰链不仅能够使笔记本电脑以其原来的使用方式使用,还能够将第一壳体相对第二壳体往相同方向弯折,以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约略呈现L字型、山型、或者是重迭在一起而形成平板状,藉此,在第二壳体面向操作者的情况下,笔记本电脑将能够以平板计算机等各式各样的形式供操作者使用。

另外,本发明除了如上所述的说明以外,还例如可使第一及第二弹性装置32、33作用于摩擦力矩产生装置16与吸引装置17这两个机构,以提升整体效率,同时,还能够将锁定组件与锁定凸轮组件设计为与第一及第二弹性 装置相同的外形,以利于将吸引装置的凸轮形状变更为任意形状,简化凸轮特性的设计,藉此可使第二壳体3在相对于第一壳体2的特定开启角度下不会产生晃动,或者,也可使第二壳体3在特定开启角度下产生吸引功能。

又,在其他实施例中,设置在链接组件20的第一A弯曲凸轮凹部20f、第一B弯曲凸轮凹部20g、第二A弯曲凸轮凹部20h以及第二B弯曲凸轮凹部20i,还有设置在第一凸轮从动件30或第二凸轮从动件31的第一A弯曲凸轮凸部30b、第一B弯曲凸轮凸部30c、第二A弯曲凸轮凸部31b以及第二B弯曲凸轮凸部31c,皆可改用从链接组件20、第一凸轮从动件30及第二凸轮从动件31的轴心部往外围呈放射状设置的凸轮凸部或凸轮凹部来取代。又,由碟型弹簧构成的第一弹性装置32及第二弹性装置33也可用弹簧垫圈、压缩线圈弹簧或具有弹性的橡胶等合成树脂制品来取代,而第一锁固螺帽36与第二锁固螺帽37也可改由密合第一铰链杆10与第二铰链杆12的端部来取代。进一步地,透过改变第一凸轮凹部及第二凸轮凹部的设置位置,还能够使第一壳体的开阖顺序提前于第二壳体。另外,不设置铰链壳14虽然不会对双轴铰链4、5、40的运作造成障碍,但在设置有铰链壳14的情况下,将双轴铰链组装至终端机器时,选择性转动限制装置、摩擦力矩产生装置及吸引装置等机构将不会裸露在外,因此,具有美化外观的优点。

藉由上述构成,本发明的双轴铰链适合应用在笔记本电脑等终端机器上,使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开阖180度以上,其中特别适合应用在同时作为平板计算机使用的笔记本电脑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