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立式双离合发动机的分离机构以及变档分离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047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用于立式双离合发动机的分离机构以及变档分离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器变档分离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立式双离合发动机的分离机构以及变档分离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立式摩托车发动机的离合控制方式是由离合器手把、离合器拉索以及与其连接且用于操作离合器分离的离合器操纵杆来手动控制离合器的分离。这样对驾驶者提出了一定的技术要求,手动法式控制离合器分离不能满足广大市场需求。现市场上已出现了多款CG系列双离合发动机,但在换挡过程中齿轮受到的冲击较大,会出现打齿或打断齿的现象。

现有的离合器操纵杆安装在发动机机体上,而发动机变档轴则穿过发动机机体,输入端外露于左曲轴箱左边。采用传统的方式来控制离合器分离变档时,用户首先握持并操作操纵手柄,操纵手柄控制拉索,通过拉索控制离合器操纵杆动作,从而使离合器推杆等机构对离合器进行分离,然后在握持操纵手柄的状态下,脚踩与发动机变档轴相连的变档杆,通过变档杆控制所述变档轴进行动作,使变档轴驱动变速机构进行变速控制,当变档完成后再松开手柄。这种结构的缺陷在于,变档前刻至变档完成的时间段,用户需要一直握持住手柄,变档之前需要紧捏手柄以使离合器分离结构将离合器分离,然后再脚踩变档杆进行变档,变档完成之后才能松开手柄。如此导致用户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给用户带来更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操作,并且在起动发动机后,离合器松的太快容易造成熄火,用户满意度和体验度得不到提高,对驾驶员的驾驶技术要求较高,已经不符合现如今的市场需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分离机构以及变档分离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立式双离合发动机的分离机构,能够与变档轴组合结构配合实现即变档即分离,还提供一种变档分离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立式双离合发动机的分离机构,用于使设于主轴上的离合器主体组合的各个摩擦片分离,包括设于右曲轴箱盖相应于离合器主体组合的离合器轴承的位置处的离合器凸轮板组合、离合器挺杆组合、离合器分离盘组合、离合器调整螺栓;所述离合器调整螺栓的里端由外向里穿入右曲轴箱盖,该离合器调整螺栓具有一由其外周向外凸设的挡环,所述离合器分离盘组合穿设于离合器调整螺栓上并抵于挡环内侧面,所述离合器凸轮板组合的外端穿设于所述离合器调整螺栓上,里端嵌于离合器主体组合的离合器轴承的内圈中,所述离合器凸轮板组合及离合器分离盘组合相对的面均对称设至少三滚珠槽,每相对的两滚珠槽形成一组滚珠槽,所述离合器挺杆组合设于离合器凸轮板组合与离合器分离盘组合之间,并且离合器挺杆组合的挺杆滚珠一一对应的设于至少三组滚珠槽内;所述离合器凸轮板组合能够绕离合器调整螺栓转动,当进行变档分离时,通过一变档轴组合结构控制离合器凸轮板组合转动,离合器凸轮板组合带动位于其滚珠槽内的挺杆滚珠转动,从而使得挺杆滚珠离开离合器分离盘组合上对应的滚珠槽,以拉开离合器凸轮板组合与离合器分离盘组合之间的距离,使离合器凸轮板组合向离合器轴承方向移动,推动离合器轴承向离合器主体组合方向移动,进而使离合器主体组合内的摩擦片产生分离。

作为优化,所述离合器凸轮板组合及离合器分离盘组合相对的面均对称设三滚珠槽,三滚珠槽连线后呈等边三角形。

作为优化,所述离合器凸轮板组合包括一与所述离合器轴承配合的离合器凸轮板、一与变档轴组合结构以及挺杆滚珠配合的滚珠带动板以及一用于将滚珠带动板与离合器凸轮板固定的固定销,所述离合器凸轮板的截面呈凸形,其凸部嵌入离合器轴承的内圈中,所述滚珠带动板通过固定销固定于所述离合器凸轮板的外侧面,三滚珠槽设于所述滚珠带动板的外侧面;所述离合器挺杆组合位于所述滚珠带动板的外侧,并且该离合器挺杆组合的三挺杆滚珠朝向滚珠带动板的部分分别位于三滚珠槽内,所述离合器分离盘组合位于离合器挺杆组合的外侧,并且该离合器挺杆组合不能绕离合器调整螺栓转动,所述离合器挺杆组合的三挺杆滚珠朝向离合器分离盘组合的部分分别位于离合器分离盘组合内侧面上的三滚珠槽内。

作为优化,所述离合器分离盘组合内侧面的滚珠槽形状与挺杆滚珠朝向离合器分离盘组合的部分相匹配。

作为优化,位于离合器凸轮板组合的外侧面上的滚珠槽的深度与位于离合器分离盘组合上的相对的滚珠槽的深度之和小于挺杆滚珠的直径。这样,挺杆滚珠的中间部分没有落于任何一面的滚珠槽内,更便于挺杆滚珠离开离合器分离盘组合内侧面上的滚珠槽。

作为优化,在每一组滚珠槽中,所述位于离合器凸轮板组合的外侧面上的滚珠槽的深度大于位于离合器分离盘组合的内侧面上的滚珠槽的深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变档分离结构,包括一变档轴组合结构以及一分离机构,所述分离机构为上述的分离机构,所述变档轴组合结构通过操控所述分离机构的离合器凸轮板组合转动,离合器凸轮板组合带动位于其滚珠槽内的挺杆滚珠转动,从而使得挺杆滚珠离开离合器分离盘组合上对应的滚珠槽,以拉开离合器凸轮板组合与离合器分离盘组合之间的距离,使离合器凸轮板组合向离合器轴承方向移动,推动离合器轴承向离合器主体组合方向移动,进而使离合器主体组合内的摩擦片产生分离。

作为优化,所述变档轴组合结构包括变档轴本体以及设于所述变档轴本体上且与其垂直的用于控制变速机构进行变速的变档结构,所述变档轴本体的一端用于与变档杆垂直连接,所述变档结构具有一个能够随变档轴本体的转动而转动且用于控制变速机构变速的变档拨板组合;所述变档轴组合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变档轴本体另一端且与其垂直的用于操纵分离机构的离合器凸轮板组合转动以使分离机构对离合器进行分离的操纵臂组合,所述操纵臂组合与所述变档拨板组合在变档轴本体的横截面上的投影为小于90度的夹角。

作为优化,所述操纵臂组合与所述变档拨板组合在变档轴本体的横截面上的投影为40~45度的夹角。

本发明的用于立式双离合发动机的分离机构以及变档分离结构,与传统的无分离结构方式相比,采用该分离结构与变挡轴结构配合,实现即变档即分离,无需像传统技术那样,要先进行分离后再脚踩变档杆后才能进行换档。并且通过该结构,离合器能有效实现分离,发动机在换挡时可保护各档齿不受冲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用于立式双离合发动机的分离机构与离合器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分离前的滚珠带动板与离合器分离盘组合的状态图。

图3是图1中分离后的滚珠带动板与离合器分离盘组合的状态图。

图4是本发明变档分离结构中变档轴组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变档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用于立式双离合发动机的分离机构,用于使设于主轴3上的离合器主体组合4的各个摩擦片41分离,包括设于右曲轴箱盖(图未示出)相应于离合器主体组合4的离合器轴承42的位置处的离合器凸轮板组合5、离合器挺杆组合6、离合器分离盘组合7、离合器调整螺栓81;所述离合器调整螺栓81的里端由外向里穿入右曲轴箱盖,该离合器调整螺栓81具有一由其外周向外凸设的挡环811,所述离合器分离盘组合7穿设于离合器调整螺栓81上并抵于挡环811内侧面,所述离合器凸轮板组合5的外端穿设于所述离合器调整螺栓81上,里端嵌于离合器主体组合4的离合器轴承42的内圈中,所述离合器凸轮板组合5及离合器分离盘组合7相对的面均对称设至少三滚珠槽,每相对的两滚珠槽形成一组滚珠槽,所述离合器挺杆组合6设于离合器凸轮板组合5与离合器分离盘组合7之间,并且离合器挺杆组合6的挺杆滚珠61一一对应的设于至少三组滚珠槽内;所述离合器凸轮板组合5能够绕离合器调整螺栓81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离合器分离盘组合7不能绕离合器调整螺栓81转动,因此当进行变档分离离合器时,通过一变档轴组合结构控制离合器凸轮板组合5转动,离合器凸轮板组合5带动位于其滚珠槽51内的挺杆滚珠61转动,从而使得挺杆滚珠61离开离合器分离盘组合7上对应的滚珠槽71,以拉开离合器凸轮板组合5与离合器分离盘组合7之间的距离,使离合器凸轮板组合5向离合器轴承42方向移动,推动离合器轴承42向离合器主体组合4方向移动,进而使离合器主体组合4内的摩擦片41产生分离。

所述离合器凸轮板组合5及离合器分离盘组合7相对的面均对称设三滚珠槽,三滚珠槽连线后呈等边三角形。

本实施例中,位于离合器凸轮板组合5的外侧面上(即滚珠带动板外侧面)的滚珠槽51的深度与位于离合器分离盘组合7上的相对的滚珠槽71的深度之和略小于挺杆滚珠61的直径。所述位于离合器凸轮板组合5的外侧面上的滚珠槽51的深度等于位于离合器分离盘组合7的内侧面上的滚珠槽71的深度。所述位于离合器凸轮板组合5的外侧面上的滚珠槽51的形状与挺杆滚珠61朝向离合器分离盘组合7的部分相匹配、以及位于离合器分离盘组合7内侧面的滚珠槽71的形状与挺杆滚珠61朝向离合器分离盘组合7的内侧面上的滚珠槽71形状相匹配,即均为弧形槽。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在每一组滚珠槽中,所述位于离合器凸轮板组合5的外侧面上的滚珠槽51的深度大于位于离合器分离盘组合7的内侧面上的滚珠槽71的深度,这样的好处是在于更能够防止挺杆滚珠61脱落,使挺杆滚珠61能够更好的离开离合器分离盘组合7内侧面上的滚珠槽71,达到分离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离合器凸轮板组合5外侧面上的滚珠槽51形状并非限定为与挺杆滚珠61的形状相匹配,只要挺杆滚珠61朝向滚珠带动板的部分能够容置于其中即可。

所述离合器凸轮板组合5包括一与所述离合器轴承42配合的离合器凸轮板52、一与变档轴组合结构以及挺杆滚珠61配合的滚珠带动板53以及一用于将滚珠带动板53与离合器凸轮板52固定的固定销54,所述离合器凸轮板52的截面呈凸形,其凸部嵌入离合器轴承42的内圈中,所述滚珠带动板53通过固定销54固定于所述离合器凸轮板52的外侧面,三滚珠槽51设于所述滚珠带动板53的外侧面;所述离合器挺杆组合6位于所述滚珠带动板53的外侧,并且该离合器挺杆组合6的三挺杆滚珠61朝向滚珠带动板53的部分分别位于三滚珠槽51内,所述离合器分离盘组合7位于离合器挺杆组合6的外侧,并且该离合器挺杆组合6不能绕离合器调整螺栓81转动,所述离合器挺杆组合6的三挺杆滚珠61朝向离合器分离盘组合7的部分分别位于离合器分离盘组合7内侧面上的三滚珠槽71内。在所述离合器调整螺栓81的外端由里到外依次设有螺母82、离合器调整螺栓O型圈83、平垫圈84。

本发明实施例,因离合器挺杆组合6安装在离合器凸轮板组合5离合器分离盘组合7之间,在发动机运转时通过变档轴组合结构使离合器凸轮板组合5中的离合器凸轮板52旋转带动离合器挺杆滚珠61转动,抬高离合器凸轮板组合5与离合器分离盘组合7图的高度,从而实现离合器分离。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在右曲轴箱盖上还设置有一限位孔(图未示出),在所述离合器分离盘组合7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孔限位配合的限位杆(图未示出),更进一步的防止所述离合器分离盘组合7转动。

与传统的无分离结构方式相比,采用该分离结构与变挡轴结构配合,实现即变档即分离,无需像传统技术那样,要先进行分离后再脚踩变档杆后才能进行换档。并且通过该结构,离合器能有效实现分离,发动机在换挡时可保护各档齿不受冲击。

请参见图4及图5,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变档分离结构,包括一变档轴组合结构以及上述分离机构,所述变档轴组合结构通过操控所述分离机构的离合器凸轮板组合转动,离合器凸轮板组合5带动位于其滚珠槽51内的挺杆滚珠61转动,从而使得挺杆滚珠61离开离合器分离盘组合7上对应的滚珠槽71,以拉开离合器凸轮板组合5与离合器分离盘组合7之间的距离,使离合器凸轮板组合5向离合器轴承42方向移动,推动离合器轴承42向离合器主体组合4方向移动,进而使离合器主体组合4内的摩擦片41产生分离。

具体地,所述变档轴组合结构包括变档轴本体1以及设于所述变档轴本体1上且与其垂直的用于控制变速机构进行变速的变档结构,所述变档轴本体1的一端用于与变档杆(图未示出)呈垂直连接,可以呈“十”状,也可以呈“丄”状,所述变档结构具有一个能够随变档轴本体1的转动而转动且用于控制变速机构变速的变档拨板组合201,还包括设于所述变档轴本体1另一端且与其垂直的用于操纵分离机构的离合器凸轮板组合5转动以使分离机构对离合器进行分离的操纵臂组合22,所述操纵臂组合22与所述变档拨板组合201在变档轴本体的横截面上的投影为小于90度的夹角。具体地:

所述变档轴穿设于摩托车的左曲轴箱盖上,与摩托车车身垂直,变档轴本体1外露于右曲轴箱盖的一端与变档杆呈“十”状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变档杆安装于发动机上靠左侧的位置(变档轴本体1外露的一端位于发动机左侧),因此当用户向前踩变档杆时,变档轴逆时针旋转(为前进档),向后踩变档杆时,变档轴顺时针旋转(后退档)。可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当变档轴本体1外露的一端位于右曲轴箱盖右侧时,用户向前踩变档杆,变档轴则顺时针旋转(根据操纵臂组合22与变档拨板组合201的设置位置,可以是前进档,也可以是后退档),向后踏则为逆时针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变档结构安装于变档轴本体1上靠近其中段的位置处。变档结构还包括第一平垫圈202、第一档圈203、第二平垫圈204、回位弹簧205、变档拨板弹簧206以及第二档圈207,所述变档拨板组合201包括用于与变速机构配合以控制变速机构变速的主变档拨板201a及副变档拨板201b,所述第一平垫圈202、第一档圈203、第二平垫圈204、回位弹簧205、副变档拨板201b、主变档拨板201a、变档拨板弹簧206以及第二档圈207向远离变档杆的方向依次紧邻设于所述变档轴本体1上;所述变档结构还包括一与回位弹簧205、副变档拨板201b和主变档拨板201a装配的销子208,所述回位弹簧205的两端向与主变档拨板201a朝向相同的方向延伸以形成两相互间隔的用于夹持销子208的一端的夹持部,所述主变档拨板201a和副变档拨板201b上同一水平位置处分别开设第一穿孔,所述销子208的一端穿过该夹持部,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穿孔穿设于副变档拨板201b和主变档拨板201a上。所述第一档圈203和第二档圈207用于从左右两个方向将回位弹簧205、变档拨板弹簧206以及变档拨板组合201进行限位,防止回位弹簧205、变档拨板弹簧206以及主变档拨板201a在变档轴本体1上轴向运动。

所述回位弹簧205为扭簧,本回位弹簧205的两个端并非是向相反的方向呈外“八”形,该回位弹簧205的两端向相对的方向逐渐倾斜以形成内“八”或者相平行,它们之间的空间形成上述夹持部,所述销子208朝向变档杆的一端则位于该空间内。

所述副变档拨板201b固接于所述变档轴本体1上(具体为在副变档拨板201b上穿设一第四穿孔,副变档拨板201b通过该第四穿孔穿设于变档轴本体1上,然后与所述变档轴本体1焊接固定),在所述主变档拨板201a上相应于所述变档轴本体1的位置处开设有供所述变档轴本体1穿设于其中的第二穿孔(图未示出);所述主变档拨板201a的一端穿设于该第二穿孔中(图未示出),另一端开设有供变速机构的变速凸轮的一端穿设于其中的第三穿孔,所述第三穿孔的形状与变速机构的变速凸轮形状相匹配,本例中,该第三穿孔呈“凸”形。

所述销子208穿设于副变档拨板201b上后与所述副变档拨板201b焊接,以垂直穿设并固定于副变档拨板201b上,所述销子208的另一端仅穿设于所述主变档拨板201a上。作为一种优先的或可选的,为了防止销子208的另一端因变档结构可能出现的轴向窜动而脱离于主变档拨板201a,可以在销子208上外露于主变档拨动板上的一端设置一档件,例如可以是该且而另一端向外延伸的档板。

当用户向前踩变档杆时,所述变档轴本体1逆时针旋转,副变档拨板201b跟随变档轴本体1逆时针旋转,副变档拨板201b带动销子208逆时针转动,所述销子208同时带动主变档拨板201a和回位弹簧205的一端逆时针转动(夹持部的另一边由于有回位弹簧止动销或是其他结构的存在,不能跟随转动),主变档拨板201a带动变速凸轮作相应转动以进行加档。变档完成后由于回位弹簧205夹持部一边被限制,产生扭力,带动销208往回运动,此时销子208带动主变档拨板201a、副变档拨板201b往回运动,过程中,主变档拨板201a由于变档凸轮端面结构的限制向上扬起一定行程,达到回位的目的。此时,变档结构已经回位,可以进行下一次变档。当用户向后踩变档杆时,所述变档轴本体1顺时针旋转,所述销子208使所述主变档拨板201a顺时针旋转,所述主变档拨板201a带动变速凸轮作相应转动以进行减档。

所述操纵臂组合22包括一操纵臂本体221、固设于操纵臂本体221一端且与操纵臂本体221垂直的具有内花键的套筒222、设于所述操纵臂本体221的另一端且与操纵臂本体221垂直的连接销223以及套设于所述连接销223上能够绕所述连接销223转动的机构,用于与所述分离机构的离合器凸轮板组合5连接,具体与离合器凸轮板组合5的滚珠带动板53连接,当操作臂本体221转动时,带动所述滚珠带动板53相应转动,从而使挺杆滚珠61随滚珠带动板53转动,以脱离离合器分离盘组合7内侧面的滚珠槽71,从而抬高离合器凸轮板组合5与离合器分离盘组合7之间的距离;在所述变档轴本体1的另一端相应于所述具有内花键的套筒222的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内花键配合的外花键。其中:

所述操纵臂本体221呈Z形,其具有一体成形的套筒安装段221a、与套筒安装段221a垂直的过渡段221b、与过渡段221b垂直的操纵段221c,所述过渡段221b与所述套筒安装段221a之间形成用于避让摩托车零部件的避让空间;所述操纵段221c的长度大于所述套筒安装段221a的长度,所述连接销223垂直固定于所述操纵段221c的端头。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销223的轴心线与所述具有内花键的套筒222的轴心线之间的平行距离约为50mm,与分离机构的长度相对应。

作为一种优选的或可选的,能够绕所述连接销223转动的机构为保护钢套224,也可以采用轴承。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操纵臂组合22与所述变档拨板组合201在变档轴本体1的横截面上的投影为40~45度的夹角。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操纵臂组合22在逆时针方向偏转于变档拨板组合201 40~45度。

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由于变档轴本体1外露的一端朝向左侧,因此,作为一种优选的,所述操纵臂组合22在逆时针方向偏转于变档拨板组合201,偏转角度α为43度。具体为操纵臂本体221的轴心线与主变档拨板201a的轴心线之间的夹角α为43度。这样设计,用户向前踩变档杆时,逆时针旋转的情况下,才能保证操纵臂组合22先操作分离机构对离合器进行分离,然后再继续旋转后主变档拨板201a控制变速机构进行加档操作。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当变档轴本体1外露的一端朝向车身右侧时,所述操纵臂组合22还可在顺时针方向偏转于变档拨板组合201,偏转角度可以为43度、40~45度,90度以内等。采用这种设计方式,当向前踩变档杆时,变档轴顺时针旋转,同样是操纵臂组合22先操纵分离机构对离合器进行分离,然后主变档拨板201a控制变速机构进行加档操作。

本实施例的用于摩托车发动机的变档轴组合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在需要加档时,用户向前踩下变档杆,使变档轴本体1随变档杆逐渐向前倾斜而逆时针旋转,在逆时针旋转过程中,操纵臂本体221首先促使分离机构对离合器进行分离,然后主变档拨板201a带动变速凸轮相应转动以使变速器加档;在需要减档时,用户向后踏下变档杆,使变档轴本体1随变档杆的逐渐向后倾斜而顺时针旋转,在顺时针旋转过程中,操纵臂本体221首先促使分离机构对离合器进行分离,然后主变档拨板201a带动变速凸轮相应转动以使变速器减档。

本发明的用于摩托车发动机的变档轴组合结构,由于将操纵臂组合22变档结构均设置在变档轴本体1上,并且操纵臂本体221与主变档拨杆之间形成偏转角度,保证操纵臂先控制分离机构以先进行离合器分离,然后再进行变档。与现有技术的离合器分离操作和变档操作分开设置的方式相比,可以使离合器分离与变档一体操作,不必在摩托车把手位置处再增设操纵把手,仅通过变档杆的动作即达到变档完成前就可以通过变档轴来拉动离合分离机构,使离合器分离效果,降低操作难度,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