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头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1228阅读:896来源:国知局
水龙头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龙头,特别涉及一种水龙头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水龙头是水阀的通俗称谓,用来控制水流的大小开关,有节水的功效。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在使用的人数较多的时候,同时不能有效的将水源分流使用,非常不便,同时大多数的水龙头都不具备过滤装置,不能够有效的过滤水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龙头分流装置,它能够方便的水源分流,同时也能很好的过滤水源,饮用更加健康。

为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龙头分流装置,包括连接管、集水筒和水龙头,所述连接管固定在集水筒顶面,所述水龙头装配在集水筒侧壁,所述集水筒侧壁设有2-6个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孔中装配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滤管和过滤层,所述过滤层设置在滤管内,所述过滤层从内往外包括微滤膜层、活性炭层和超滤膜层,各层之间通过过滤网隔开,所述滤管的外壁设有与第一螺孔相适配的第一外螺纹,所述滤管伸出集水筒外壁,所述滤管的末端内壁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水龙头设有与第一内螺纹相适配的第二外螺纹,所述水龙头与过滤装置相旋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滤管外壁设有橡胶垫圈,所述橡胶垫圈位于第一外螺纹与滤管凸出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筒的顶部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螺孔贯通集水筒内外部,所述连接管的底部外壁设有与第二螺孔相适配的第三外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水龙头装配在集水筒侧壁,所述集水筒侧壁设有2-6个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孔中装配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滤管和过滤层,所述过滤层设置在滤管内,所述过滤层从内往外包括微滤膜层、活性炭层和超滤膜层,各层之间通过过滤网隔开,所述微滤膜层能够去除水中各种可见物、灰尘及杂质,所述活性炭能够去除氯和有机杂质,吸收水中有机化合物产生的异味、颜色和气味,所述超滤膜层能够超滤膜能够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及孢子等物质,使得水源更加健康而且饮用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集水筒和过滤装置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龙头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水龙头分流装置,包括连接管1、集水筒2和水龙头3,所述连接管1固定在集水筒2顶面,所述集水筒2的顶部设有第二螺孔21,所述第二螺孔21贯通集水筒2内外部,所述连接管1的底部外壁设有与第二螺孔21相适配的第三外螺纹11,通过连接管11与水源相连,能够方便的将水源引入集水筒2进行分流过滤,使用便捷。

所述水龙头3装配在集水筒2侧壁,所述集水筒2侧壁设有2-6个第一螺孔22,所述第一螺孔22中装配有过滤装置4,所述过滤装置4包括滤管41和过滤层42,所述过滤层42设置在滤管41内,所述过滤层42从内往外包括微滤膜层43、活性炭层44和超滤膜层45,各层之间通过过滤网46隔开,所述微滤膜层43能够去除水中各种可见物、灰尘及杂质,所述活性炭层44能够去除氯和有机杂质,吸收水中有机化合物产生的异味、颜色和气味,所述超滤膜层45能够超滤膜能够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及孢子等物质,使得水源更加健康而且饮用便利,同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能够便捷的更换过滤装置4,更好的保证水源的洁净。

所述滤管41的外壁设有与第一螺孔22相适配的第一外螺纹47,所述滤管41伸出集水筒2外壁,所述滤管41外壁设有橡胶垫圈48,所述橡胶垫圈48位于第一外螺纹47与滤管41凸出端之间,所述橡胶垫圈48能够增加过滤装置4的密封性能,同时也能减少过滤装置4的在安装的过程中磨损损坏。

所述滤管41的末端内壁设有第一内螺纹49,所述水龙头3设有与第一内螺纹49相适配的第二外螺纹31,所述水龙头31与过滤装置4相旋连接,所述水龙头3能够关闭或者放出过滤好的水源,饮用健康,使用便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