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9299阅读:664来源:国知局
感应水龙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龙头,特别是涉及一种感应水龙头。



背景技术:

常规台式水龙头一般是手动机械操作。随着电子感应水龙头的不断出现,自动水龙头成为必然选择。自动水龙头是通过人体感应使感应控制模块获得信号结合电源提供的动力,通过供水系统控制水的开关供人使用。市面上常规自动水龙头的水路为金属水路容易造成重金属污染,且这种习用自动水龙头的感应控制模块大都为外挂式,即,感应控制模块与龙头主体不是一个整体,分开配置另外安装在面盆下面的墙体上,安装、维修、更换电池极不方便,外形较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维修安装方便、自动手动一体化、无水锤现象、调温方便、具有感应控制装置失灵后闭水功能的感应水龙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感应水龙头,包括外本体、把手、阀芯压帽、阀芯、阀芯座、电磁阀控制装置、底座、进水管道、出水管道;所述的把手可摆动的安装在外本体的顶部,阀芯压帽套接在阀芯的顶部,阀芯的下部套置在阀芯座内,阀芯座连同套置其内的阀芯一起安装在外本体的内腔,电磁阀控制装置安装在外本体的内腔,底座的上端连接在外本体的底部,进水管道自下而上穿入外本体内腔,出水管道安装在外本体的出水通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阀控制装置包括套筒、电磁阀主体、缓冲杆、压帽、电磁阀、感应模块;所述的套筒固定套置在外本体的内腔,感应模块穿过外本体上的感应窗后固定套置在套筒模块窗上的橡胶环内,电磁阀主体固定套置在套筒内,缓冲杆活动穿置在电磁阀主体的内腔且缓冲杆的下端与电磁阀端面活动贴合,压帽套接在电磁阀的上部且压帽与电磁阀一起套置在电磁阀主体内腔。

所述的电磁阀控制装置还包括调节齿轮、手轮、密封调节环;所述密封调节环活动穿设在电磁阀主体内腔且密封调节环上端面与电磁阀主体的进水孔抵靠,所述的调节齿轮横向穿设在电磁阀主体的侧孔内,调节齿轮内端的内齿轮与活动穿设在电磁阀主体内的密封调节环外壁上的调节齿啮合,用于驱动密封调节环的转动,手轮穿设在外本体的侧孔内且手轮穿入端上的齿轮与调节齿轮外端的外齿轮啮合。

所述的密封调节环为一个环形构件,其上端具有一个扇形缺口,密封调节环穿入电磁阀主体后,密封调节环上端面与电磁阀主体的进水孔抵靠,扇形缺口与电磁阀主体的进水孔重合度决定了电磁阀主体进水孔的进水量。

所述缓冲杆穿过在密封调节环中孔后活动穿置在电磁阀主体的内腔且缓冲杆的下端与电磁阀端面活动贴合。

所述的电磁阀控制装置还包括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套接在缓冲杆上,缓冲杆连同缓冲弹簧活动穿置在电磁阀主体的内腔且缓冲杆的下端与电磁阀端面活动贴合,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顶靠在缓冲杆的法兰和电磁阀主体内腔的阶梯面上。

所述的电磁阀控制装置还包括密封杆、调节杆;所述的调节杆由旋转部和凸轮部分构成,旋转部套接密封圈后套置在阀芯座的侧孔内,凸轮部分偏心固定在旋转部的内端面上;所述的密封杆活动套置电磁阀主体上部的出水通道内,调节杆的凸轮部分可旋转的穿过阀芯座的侧孔后与密封杆的顶端顶靠。

所述凸轮部分为一个半月牙结构。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本实用新型将阀芯压帽、阀芯、阀芯座、电磁阀控制装置、底座、进水管道、出水管道等部件皆安装在外本体内,具有维修安装方便的优点。

2、由于本实用新型进水管道的分为两路,分别通过阀芯和电磁阀控制装置与出水管道,向出水管道供水,使得本实用新型既能感应自动开启、自动关闭,又能手动开启和手动关闭,实现自动手动一体化。

3、由于本实用新型设有电磁阀控制装置,该电磁阀控制装置包括密封杆和调节杆,该密封杆和调节杆可在感应模块失效时,手动关闭水流通道。

4、由于本实用新型电磁阀控制装置中缓冲杆上套接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可在电磁阀的端面向上运动时与缓冲杆贴合封堵水道时有效减缓对缓冲杆的冲击力,避免了水锤现象的出现。

5、由于本实用新型设有调节齿轮、手轮、密封调节环;通过旋转手轮、调节齿轮,就可驱动密封调节环转动,从而改变密封调节环扇形缺口与控制电磁阀主体进水孔的重合度,达到调节冷热水水流大小的目的,调节起来十分方便。

6、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套筒固定套置在外本体的内腔,感应模块穿过外本体上的感应窗后固定套置在套筒上的橡胶环内,安装及更换感应窗十分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阀芯开启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感应通水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感应止水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感应失效通水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感应失效止水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电磁阀控制装置的轴测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电磁阀控制装置混合水进水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电磁阀控制装置热水进水状态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电磁阀控制装置冷水进水状态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电磁阀主体的正视轴测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电磁阀主体的俯视轴测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阀芯座的剖视轴测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阀芯座的剖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密封调节环的轴测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缓冲杆与缓冲弹簧的轴测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调节杆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感应水龙头,包括外本体1、把手2、阀芯压帽3、阀芯4、阀芯座5、电磁阀控制装置6、底座7、进水管道8、出水管道9。

所述的把手2可摆动的安装在外本体1的顶部,阀芯压帽3套接在阀芯4(如图15、图16所示)的顶部,阀芯4的下部套置在阀芯座5内,阀芯座5连同套置其内的阀芯4一起安装在外本体1的内腔,电磁阀控制装置6安装在外本体1的内腔,底座7的上端连接在外本体1的底部,进水管道8自下而上穿入外本体1内腔,出水管道9安装在外本体1的出水通道12内。

所述的电磁阀控制装置6包括套筒61、电磁阀主体62、密封杆63、调节杆64、调节齿轮65、手轮66、缓冲杆67、缓冲弹簧68、密封调节环69、压帽70、电磁阀71、感应模块72、橡胶环73。

所述的套筒61固定套置在外本体1的内腔,感应模块72穿过外本体1上的感应窗11后固定套置在套筒61模块窗611上的橡胶环73内,电磁阀主体62固定套置在套筒61内,缓冲弹簧68套接在缓冲杆67上(如图18所示),缓冲杆67连同缓冲弹簧68一起穿过在密封调节环69中孔后活动穿置在电磁阀主体62的内腔且缓冲杆67的下端与电磁阀71端面活动贴合,电磁阀71端面可上下运动;缓冲弹簧68的两端分别顶靠在缓冲杆67的法兰和电磁阀主体62内腔的阶梯面上。

所述的进水管道8由冷、热两根进水管道8构成,两根进水管道8的出水端分别分为两路,一路通过单向阀74后与电磁阀主体62上的进水端口624(如图9所示)连接,另一路与阀芯4连接。

结合图13、图14、图17所示,所述的密封调节环69为一个环形构件,其上端具有一个扇形缺口691,密封调节环69活动穿设在电磁阀主体62内腔,密封调节环69穿入电磁阀主体62后,密封调节环69上端面与电磁阀主体62的进水孔621抵靠,扇形缺口691与电磁阀主体62的进水孔621重合度决定了电磁阀主体62的进水孔621的冷热水的进水量。

所述的压帽70套接在电磁阀71的上部且压帽70与电磁阀71一起套置在电磁阀主体62内腔。

所述的调节齿轮65横向穿设在电磁阀主体62的侧孔622内,调节齿轮65内端的内齿轮与活动穿设在电磁阀主体62内的密封调节环69外壁上的调节齿692(如图9所示)啮合,用于驱动密封调节环69的转动,进而控制电磁阀主体62进水孔621的冷热水的进水量,手轮66穿设在外本体1的侧孔13内且手轮66穿入端上的齿轮与调节齿轮65外端的外齿轮啮合。

结合图19所示,所述的调节杆64由旋转部641和凸轮部分642构成。所述的旋转部641套接密封圈643后套置在阀芯座5的侧孔51内,凸轮部分642固定在旋转部641的内端面上;所述凸轮部分642为一个半月牙结构。

所述的密封杆63活动套置电磁阀主体62上部的出水通道623内,调节杆64的凸轮部分642可旋转的穿过阀芯座5的侧孔51后与密封杆63的顶端顶靠。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如图4所示,当阀芯4开启时,水流从进水管道8经阀芯4、阀芯座5、出水管道9流出。

如图5所示,当电磁阀控制装置6感应通水时,电磁阀71的端面向下运动,实现开启,电磁阀主体62上的进水孔621(如图5所示)开启,水流从进水管道8经电磁阀主体62、阀芯座5、出水管道9流出。

如图6所示,当电磁阀控制装置6未感应通水时,电磁阀71的端面向上运动,实现关闭,电磁阀主体62上的出水通道623(如图6所示)关闭。由于缓冲弹簧68的缓冲作用,电磁阀71的端面向上运动时与缓冲杆67贴合封堵水道时有效减缓对缓冲杆的冲击力,避免了水锤现象。

如图7、图19所示,电磁阀控制装置6失效,本实用新型处于通水状态,调节杆64的凸轮部分642处于上位,密封杆63未能堵死电磁阀主体62的出水通道623。

如图8、图19所示,电磁阀控制装置6失效,本实用新型处于止水状态,调节杆64的凸轮部分642处于下位,密封杆63堵死电磁阀主体62的出水通道623。

如图9-图12所示,通过电磁阀控制装置6中的手轮66、调节齿轮65驱动密封调节环69转动,改变密封调节环69扇形缺口691与控制电磁阀主体62进水孔62的重合度,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调温模式,为混合水、热水、冷水等。

如图1、图2所示,套筒61固定套置在外本体1的内腔,感应模块72穿过外本体1上的感应窗11后固定套置在套筒61模块窗611上的橡胶环73内,安装及更换感应窗十分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