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保持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5459阅读:1671来源:国知局
轴承保持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承保持架。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精密机床、纺织机械、食品包装机械、印刷机械等工业机械的滑动部件。轴承保持架作为轴承中不可缺少的部件,用于保持滚珠在轴承中的正常滚动,对于轴承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关技术中,轴承保持架上开有多个沿其轴向布置的长方形滚动槽,每个所述滚动槽内设置多个滚珠,滚珠在轴承保持架的保持下在外圈与运动轴体之间滚动,实现运动轴体的往复运动。但是,由于滚珠在滚动槽中排列紧密,滚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使滚珠运动时承受的摩擦力大,容易使轴承磨损且运动噪音大,导致轴承的使用寿命缩短、运动精度低和承载能力差;当其中一个滚珠停止运动时,将导致同一长方形滚动槽内的其他滚珠无法滚动,从而使轴承无法工作,影响轴承的稳定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轴承保持架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轴承磨损小、使用寿命长、运动精度高、承载能力强且稳定性好的轴承保持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承保持架,包括环形带状结构的保持架本体及贯穿所述保持架本体的径向端面且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兜孔组,每一所述兜孔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且共同围成一圈的兜孔,相邻两个所述兜孔组的兜孔交错设置,所述兜孔包括沿所述保持架本体的径向从外侧向内侧延伸的第一兜孔部及由所述第一兜孔部延伸的第二兜孔部,所述第一兜孔部为圆柱筒状,所述第二兜孔部为圆锥筒状,所述第二兜孔部的横截面面积由其靠近所述第一兜孔部的一端向其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滚珠同时位于所述第一兜孔部和所述第二兜孔部内。

优选的,所述保持架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兜孔组为3个。

优选的,每一所述兜孔组沿所述保持架本体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18个兜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兜孔部的圆锥角为70°~80°。

优选的,滚珠完全抵接所述第二兜孔部时,所述滚珠靠近保持架本体外侧的一端完全位于所述第一兜孔部内且与所述第一兜孔部靠近所述保持架本体外侧的一端相距0.1mm~0.2mm。

优选的,所述保持架本体由铝合金材料或合成树脂制成。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轴承保持架的保持架本体上设置有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兜孔组,且每一所述兜孔组具有多个间隔设置且共同围成一圈的兜孔,所述滚珠设置于所述兜孔中,滚珠之间具有间隙且均匀分布,从而使轴承在运动时,所有的所述滚珠相对独立运作,相互之间不存在摩擦,同时所述滚珠受力均匀,从而避免了所述轴承出现停止滚动现象,使所述轴承具有磨损小、使用寿命长、运动精度高、承载能力强且稳定性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轴承保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轴承保持架与滚珠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图1为实用新型轴承保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为图1中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轴承保持架1包括环形带状的保持架本体11及贯穿所述保持架本体11的径向端面且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兜孔组10,即每一所述兜孔组10均垂直于所述外圈11的轴线。滚珠(未图示)分布于多个所述兜孔组10中,所述轴承保持架1保持所述滚珠滚动,所述滚珠的直径小于所述保持架本体11的厚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持架本体11为一体成型结构,其整体性较强,整体强度较高,且整体结构不会发生变化,使所述滚珠在滚动过程中所承受的摩擦力较小且始终保持不变,减小轴承(未图示)负载和磨损程度,从而增加所述轴承的使用寿命,提高其运动精度和承载能力,同时使其稳定性好。

每一所述兜孔组10具有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保持架本体11的圆周方向上且共同围成一圈的兜孔111。所述兜孔111为通孔,所述兜孔111贯穿所述保持架本体11,所述滚珠保持于所述兜孔111中,相邻两个所述兜孔组10的兜孔111交错设置。所述滚珠设置于所述兜孔111中,所述滚珠由所述兜孔111保持,当所述轴承1运动时,所述滚珠之间存在间隙,避免所述滚珠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所述轴承磨损小、不会产生运动噪音和使用寿命长;所述滚珠均匀的分布于所述轴承保持架1中,从而使所述轴承运动时受力分布均匀,从而提高所述轴承的承载能力和运动精度;同时,单一所述滚珠停止滚动时,不会妨碍其他所述滚珠的正常滚动,从而保证所述轴承的正常运动,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兜孔组10为3个,且每一所述兜孔组10沿所述保持架本体11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18个所述兜孔111,从而在保证所述轴承的承载能力前提下,降低加工难度且节约成本。

请参阅图3,图3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所述兜孔111包括沿所述保持架本体11的径向从外侧向内侧延伸的第一兜孔部1111及由所述第一兜孔部1111延伸的第二兜孔部1113。所述第一兜孔部1111为圆柱筒状,所述第二兜孔部1113为圆锥筒状,所述第二兜孔部1113的横截面面积由其靠近所述第一兜孔部1111的一端向其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滚珠同时位于所述第一兜孔部1711和所述第二兜孔部1713内,且所述第一兜孔部1111的直径大于所述滚珠的直径。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轴承保持架与滚珠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滚珠2装配于所述兜孔171中,所述滚珠2靠近所述保持架本体11轴线的一侧由所述第二兜孔部1113凸出,且当所述滚珠2完全抵接所述第二兜孔部1113时,所述滚珠2靠近所述保持架本体11外侧的一端完全位于所述第一兜孔部1111内且与所述第一兜孔部1111靠近所述保持架本体11外侧的一端之间的间距D为0.1mm~0.2mm,从而使所述滚珠2在所述兜孔111内摩擦力小,保证所述轴承运动顺畅并减少磨损,同时所述兜孔111能够很好的保持所述滚珠2滚动,进一步提高所述轴承的运动精度和稳定性。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兜孔部1113的圆锥角α为70°~80°,其中,圆锥角α为所述第二兜孔部1113的轴截面的两条母线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从而进一步避免所述滚珠2与所述保持架本体11之间发生摩擦,提高使用寿命且降低加工难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兜孔部1111的直径为5mm,所述滚珠2的直径为4.763mm,从而使所述滚珠2与所述第一兜孔部1111之间的间隙合适,防止所述滚珠2在所述兜孔111内跳动且减少所述滚珠2与所述保持架本体11之间的摩擦。所述第二兜孔部1113的圆锥角设置为70°、72°、74°、76°、78°和80°中的任意一角度。所述滚珠2由所述第二兜孔部1113突出的最大截面的直径为3.6mm,且所述滚珠2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兜孔部1111靠近所述保持架本体11外侧的一端之间的间距D为0.15mm,从而进一步减少所述滚珠2与所述保持架本体11之间的磨擦。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轴承保持架的保持架本体上设置有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兜孔组,且每一所述兜孔组具有多个间隔设置且共同围成一圈的兜孔,所述滚珠设置于所述兜孔中,滚珠之间具有间隙且均匀分布,从而使轴承在运动时,所有的所述滚珠相对独立运作,相互之间不存在摩擦,同时所述滚珠受力均匀,从而避免了所述轴承出现停止滚动现象,使所述轴承具有磨损小、使用寿命长、运动精度高、承载能力强且稳定性好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