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通道电磁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4899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通道电磁控制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阀,尤其涉及一种耐酸耐碱的三通道电磁控制阀。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磁控制阀的铁芯、弹簧这些金属部件都要接触到进入阀体中的液(气)体,使得其无法实现耐酸耐碱,很难适用于医用领域中各项酸碱消毒剂、清洁剂液体。

另外,传统的电磁控制阀都是包括一个进液(气)体通道和一个出液(气)体通道的阀门,当进液(气)体不合格时,无法选择该进液(气)体即刻从另一通管排放和避免金属污染,从而使得其在医用领域中带来了很多不便之处和潜在的风险。

另外,现有的电磁控制阀打开阀门需要连续通电,因连续通电使阀体发热,容易使通过的液(气)体产生质变。

故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瞬时通电的三通道电磁控制阀来弥补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三通道电磁控制阀,其控制方便、洁净卫生、耐酸、耐碱、适用于医用领域中各项酸碱消毒剂、清洁剂,避免了因腐蚀污染而产生潜在风险;且其具备了一阀三通道的转换功能,实现了对流通中不合格的流体即时切换;另外,该三通道电磁控制阀不管转换打开任何一个通管阀门,都只需瞬间通电,避免了阀体连续通电发热而使通过的液(气)体产生质变的潜在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三通道电磁控制阀,其包括外壳、支架、电磁线圈、永久磁铁、电磁铁芯、三通阀体、阀体固定螺丝、橡胶控制膜片、通管转换弹簧和控制推杆;支架包括固定支架和电磁内支架;橡胶控制膜片包括上通管膜片和下通管膜片;永久磁铁安装在电磁内支架上;电磁线圈上设有三条控制线;外壳包括电磁外壳、电磁外盖和阀体下盖,电磁外壳安装在固定支架内,电磁外盖安装于电磁外壳的一端,阀体下盖安装在三通阀体的一端;控制推杆包括电磁推杆和通管转换推杆,电磁推杆安装在电磁内支架内,电磁推杆一端与上通管膜片一端连接;通管转换推杆固定在三通阀体上,且通管转换推杆一端与上通管膜片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下通管膜片一端连接;下通管膜片另一端与通管转换弹簧接触;阀体下盖、固定支架通过阀体固定螺丝分别安装在三通阀体两端;电磁线圈包括电磁上行线圈和电磁下行线圈,电磁线圈、电磁铁芯均安装在电磁内支架上;电磁上行线圈、电磁下行线圈分别安装在电磁铁芯的上、下两端,且电磁上行线圈、电磁下行线圈分别位于永久磁铁两侧。

其中,其进一步设有膜片支柱,膜片支柱包括上膜片支柱和下膜片支柱,上膜片支柱设于上通管膜片一侧,下膜片支柱设于下通管膜片一侧,且上膜片支柱、下膜片支柱分别设于通管膜转换推杆的两端。

其中,电磁推杆一端安装有导套,且电磁推杆通过导套装在电磁内支架内。

其中,三通道电磁控制阀上设有多个螺丝,电磁外壳通过螺丝固定在固定支架内。

其中,永久磁铁与电磁铁芯、电磁上行线圈、电磁下行线圈相邻设置。

其中,电磁铁芯、电磁线圈、电磁内支架、永久磁铁均设于电磁外壳内。

其中,控制线为公共线、上行线圈控制线和下行线圈控制线。

其中,通管转换弹簧、下通管膜片、通管转换推杆、上通管膜片均安装在三通阀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三通阀体的金属件不和通过阀体的液体接触,液体只和塑料件接触,塑料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故能更好地保护阀体和避免污染流过的液体。

(2)本实用新型电磁铁芯在电磁线圈中移动时,电磁线圈瞬间通电改变电磁推杆位置后由永久磁铁吸住,故电磁推杆不用长期通电,进而使得三通阀体基本不发热,可以保证通过三通阀体内的液体不会被加热而改变液体的性质。

(3)本实用新型控制方便、洁净卫生、耐酸、耐碱、适用于医用领域中各项酸碱消毒剂、清洁剂,避免了因腐蚀污染而产生潜在风险。

(4)本实用新型具备一阀三通道的转换功能,其能实现对流通中不合格的流体即时切换,故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通道电磁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三通道电磁控制阀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三通道电磁控制阀金属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电磁控制阀,21-电磁外壳,22-电磁外盖,23-阀体下盖,31-固定支架,32-电磁内支架,41-电磁上行线圈,42-电磁下行线圈,5-永久磁铁,6-电磁铁芯,7-三通阀体,8-阀体固定螺丝,91-上通管膜片,92-下通管膜片,10-通管转换弹簧,111-电磁推杆,112-通管转换推杆,121-上膜片支柱,122-下膜片支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至图3,一种三通道电磁控制阀1,其包括外壳、支架、电磁线圈、永久磁铁5、电磁铁芯6、三通阀体7、阀体固定螺丝8、橡胶控制膜片、通管转换弹簧10和控制推杆;支架包括固定支架31和电磁内支架32;橡胶控制膜片包括上通管膜片91和下通管膜片92;永久磁铁5安装在电磁内支架32上;电磁线圈上设有三条控制线,三条控制线分别为公共线、上行线圈控制线和下行线圈控制线;外壳包括电磁外壳21、电磁外盖22和阀体下盖23,电磁外壳21安装在固定支架31内,电磁外盖22安装于电磁外壳21的一端,阀体下盖23安装在三通阀体7的一端;控制推杆包括电磁推杆111和通管转换推杆112,电磁推杆111安装在电磁内支架32内,电磁推杆111一端与上通管膜片91一端连接;通管转换推杆112固定在三通阀体7上,且通管转换推杆112一端与上通管膜片91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下通管膜片92一端连接;下通管膜片92另一端与通管转换弹簧10接触;阀体下盖23、固定支架31通过阀体固定螺丝8分别安装在三通阀体7两端;电磁线圈包括电磁上行线圈41和电磁下行线圈42,电磁线圈、电磁铁芯6均安装在电磁内支架32上;电磁上行线圈41、电磁下行线圈42分别安装在电磁铁芯6的上、下两端,且电磁上行线圈41、电磁下行线圈42分别位于永久磁铁5两侧。

本实用新型阀体固定螺丝设有四个,且本实用新型上通管膜片、三通阀体、下通管膜片、固定支架的四个拐角处均设有螺纹孔,通过阀体固定螺丝依次穿过上通管膜片、三通阀体、下通管膜片及固定支架,从而将其固定。

本实用新型固定支架为金属件,金属件的组装方法为:将永久磁铁安装在电磁内支架上,电磁下行线圈套设在电磁铁芯上,再将电磁铁芯安装在电磁内支架一端,将电磁上行线圈安装在电磁内支架另一端,再将组装好后的电磁内支架、电磁线圈、电磁铁芯和永久磁铁整体安装至电磁外壳内;然后通过冲压加工将电磁外盖固定至电磁外壳一侧,导套安装在电磁内支架内,电磁推杆固定在导套上;最后将安装好的电磁外壳整体固定至固定支架内。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液体位于塑料件内,故通过的液体均不和本实用新型的金属件接触,能更好地保护本实用新型三通道电磁控制阀和避免污染流过的液体。

其中,其进一步设有膜片支柱,膜片支柱包括上膜片支柱121和下膜片支柱122,上膜片支柱121设于上通管膜片91一侧,下膜片支柱122设于下通管膜片92一侧,且上膜片支柱、下膜片支柱分别设于通管膜转换推杆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上通管膜片与下通管膜片的结构相同,下通管膜片中部设有下通孔(未图示),上通管膜片中部设有上通孔(未图示),上膜片支柱安装在上通孔处,下膜片支柱安装在下通孔处,通过设置膜片支柱来起到引导的作用,方便通管转换推杆来推动上通管膜片和下通管膜片。

其中,电磁推杆111一端安装有导套13,且电磁推杆111通过导套13装在电磁内支架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磁推杆一端安装导套,可引导并保证电磁铁芯与电磁推杆的同心。

其中,三通道电磁控制阀1上设有多个螺丝14,固定支架与电磁外壳的相应处设有螺纹孔,通过螺丝与螺纹孔的配合将电磁外壳21通过螺丝14固定在固定支架31内。本实用新型通过螺丝固定电磁外壳和固定支架,使用的螺丝数量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使用其他的固定工具来固定电磁外壳和固定支架。

其中,永久磁铁与电磁铁芯、电磁上行线圈、电磁下行线圈相邻设置。本实用新型电磁铁芯与电磁线圈组装好,其组装体与永久磁铁相邻设置,电磁线圈瞬间通电后产生磁场推动电磁推杆改变电磁推杆的位置后,电磁推杆由永久磁铁吸住,故电磁线圈不用长期通电,进而使得三通阀体基本不发热,可以保证通过三通阀体内的液体不会被加热而改变液体的性质。

其中,电磁铁芯、电磁线圈、电磁内支架、永久磁铁均设于电磁外壳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磁铁芯、电磁线圈、电磁内支架、永久磁铁均设在电磁外壳内,可避免电磁部分接触到三通阀体内的液体。

其中,控制线为公共线、上行线圈控制线和下行线圈控制线。

其中,通管转换弹簧、下通管膜片、通管转换推杆、上通管膜片均安装在三通阀体内。

本实用新型三通道电磁控制阀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将电磁线圈上公共线分别与上行线圈或下行线圈控制线通电导通,电磁线圈产生磁场,驱动电磁推杆移动,再通过通管转换推杆推动上通管膜片和下通管膜片来控制三通阀体内液体的流动方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切换上行线圈控制线或下行线圈控制线导通与否,来实现流入三通阀体内液体的流出方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