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高频振动的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5807阅读:6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高频振动的逆变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高频振动的逆变器。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将工频电源变换为另一频率的电能控制装置,逆变器的主电路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不管是电压型还是电流型,都运用了大量的半导体器件,这些半导体元件都是比较脆弱的,为了减少振动,一般需要安装特定的减振垫,减振效果一般,而且,对于振动的变化情况不能有效的了解,对于振动不能起到有效的缓冲,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适用于高频振动的逆变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高频振动的逆变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高频振动的逆变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两端设有滑轨,所述底座上表面左端设置的滑轨的左侧设有控制器,所述滑轨的上端表面套有滑块,所述滑轨之间设有支柱,所述支柱之间设有气泵,所述气泵的左侧设有气压阀门,所述气压阀门通过第一气管与气泵连接,所述支柱的上端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左侧面下端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内设有控制阀,所述气缸的右侧面下端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第二气管与气压阀门连接,所述气缸的内部上端设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下表面与气缸内部底面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下端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气缸的内部下表面,所述活塞的上表面中间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上端连接有机体,所述机体的侧面通过连接杆与滑块连接,所述气泵与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内部设有减振装置,且所述滑块与机体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气缸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气缸相对设置在机体的下表面四周。

优选的,所述进气口与气压阀门之间的第二气管上设有压力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适用于高频振动的逆变器,设有气缸,能够对振动起到缓冲作用,设有弹簧,通过弹簧与气缸配合,能够对振动起到更好的缓冲,设有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的配合设置,能够对机体的振动信号快速传递,并作出反应,滑块内设有减振装置,通过滑块与滑轨的配合,能够防止机体的左、右偏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缸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柱、3气泵、4气压阀门、5气缸、6出气口、7滑轨、8压力传感器、9控制器、10滑块、11连接杆、12机体、13活塞杆、14进气口、15活塞、16弹簧、17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高频振动的逆变器,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两端设有滑轨7,底座1上表面左端设置的滑轨7的左侧设有控制器9,滑轨7的上端表面套有滑块10,滑轨7之间设有支柱2,支柱2之间设有气泵3,气泵3的左侧设有气压阀门4,气压阀门4通过第一气管与气泵3连接,支柱2的上端设有支撑板17,支撑板17的上表面设有气缸5,能够对振动起到缓冲作用,气缸5的左侧面下端设有出气口6,出气口6内设有控制阀,气缸5的右侧面下端设有进气口14,进气口14通过第二气管与气压阀门4连接,第二气管上设有压力表,气缸5的内部上端设有活塞15,活塞15的下表面与气缸5内部底面之间设有弹簧16,通过弹簧16与气缸5配合,能够对振动起到更好的缓冲,弹簧16的下端连接有压力传感器8,通过压力传感器8和控制器9的配合设置,能够对机体12的振动信号快速传递,并作出反应,压力传感器8设置在气缸5的内部下表面,活塞15的上表面中间设有活塞杆13,活塞杆13的上端连接有机体12,气缸5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气缸5相对设置在机体12的下表面四周,机体12的侧面通过连接杆11与滑块10连接,滑块10的内部设有减振装置,通过滑块10与滑轨7的配合,能够防止机体12的左、右偏移,且滑块10与机体12对应设置,气泵3与压力传感器8分别与控制器9电连接。

工作原理:在逆变器使用前,通过弹簧16和气缸5内气体的作用力,会对逆变器起到支撑作用,此时压力传感器8会有一个固定压力值,当逆变器使用产生振动时,压力传感器8感应到的压力值大于固定压力值,将信号传给控制器9,控制器9控制气泵3打开,对气缸5充气,此时逆变器上升,当压力传感器8感应到压力值小于固定值时,控制器9控制控制阀打开排气,同时,气泵3关闭。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