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柔性强缓冲吸能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5789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柔性强缓冲吸能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天飞行器的缓冲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高柔性强缓冲吸能带。



背景技术:

目前,航天飞行器在试验阶段时,采用试验弹模拟该飞行器从水下发射和脱离水面至一定高度的工作过程,试验弹落至水面后无法通过自身浮力漂浮在水面上,可能砸入水底,损坏水下的发射设备,同时不利于试验弹回收。因此需要为试验弹配备一种漂浮气囊,当试验弹落至水面前充气成形,落水后将试验弹漂浮在水面上,保护水下设施和试验弹的打捞回收。试验弹的重量可达几十吨,从一定高度落至水面时,试验弹传递至漂浮气囊的冲击载荷远高过漂浮气囊的承载能力。

因此,需要为其提供一种用于连接漂浮气囊和试验弹的缓冲吸能带,在试验弹漂浮气囊着水时稳定的渐进式吸收足够冲击能量,起到缓冲作用。我国目前尚无该项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柔性强缓冲吸能带,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可用于连接气囊与受托物,尽可能在受托物落水后将受托物漂浮在水面上,保护水下设施和受托物的打捞回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高柔性强缓冲吸能带,包括用于连接漂浮气囊和试验弹的承力带和吸能棒,所述承力带有两片,所述两片承力带间形成内腔,所述吸能棒设置在内腔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内腔为圆柱状,且依次平行排布。

更进一步地,所述吸能棒为圆柱状,且与内腔紧贴。

作为优选项,所述承力带为芳纶带、锦丝带或各类混编高强度带加工而成。

作为优选项,所述吸能棒为橡胶棒、硅胶棒或各类可形变的弹性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项,所述两片承力带通过缝纫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用于连接气囊与受托物,尽可能在受托物落水后将受托物漂浮在水面上,保护水下设施和受托物的打捞回收。在航天飞行器、航空飞行器、空降空投装备用缓冲气囊或漂浮气囊的连接、保护等技术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示意图。

图中:承力带1、吸能棒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2中所示的高柔性强缓冲吸能带,包括用于连接漂浮气囊和试验弹的承力带1和吸能棒2,所述承力带1有两片,两片承力带1通过缝纫连接。所述两片承力带1间形成内腔,内腔为圆柱状,且依次平行排布。所述吸能棒2设置在内腔内部,吸能棒2为圆柱状,且与内腔紧贴。

本实施例中,承力带1为芳纶带、锦丝带或各类混编高强度带加工而成。所述吸能棒2为橡胶棒、硅胶棒或各类可形变的弹性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强材料加工出承力带1,通过特殊缝纫方法将两片承力带1连接,中间形成可安装吸能棒2的内腔空间。吸能棒2采用可通过自身形变响应外界应力的可塑性材料。

当本实用新型承受纵向(即吸能棒2轴向)或横向(即吸能棒2径向)的外力时,承力带1受力后发生一定量的拉伸,内腔空间受到压缩,吸能棒2受力发生轴向或径向形变,达到吸收外界载荷冲击的作用。通过合理调配吸能棒2的大小和安装密度,可对减载吸能量进行调控。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