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的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3619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吸尘器的控制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吸尘器的控制阀。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专利号为CN201120363057.X名称为《吸尘管道闸阀》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吸尘管道闸阀,包括有大小相同的左阀芯板、右阀芯板和插板以及气缸,两个阀芯板之间设有插板,阀芯板与插板之间通过密封圈压接,插板可在两个阀芯板之间上下滑动,插板上开有一个与管道内径相同的圆孔,气缸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插板顶部连接。工作时,闸阀关闭,气缸活塞向下带动插板向下移动,两阀芯板的接管之间被插板隔断不相通;闸阀打开,则气缸活塞向上带动插板向上移动至插板上的圆孔与阀芯板上的接管对正,两阀芯板上的接管通过插板上的圆孔相通。该实用新型涉及的吸尘管道闸阀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可靠、阀门关闭严实、不易积灰,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然而,该闸阀的开启关闭需要气缸带动控制,在义齿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末颗粒微小,这样粉尘会阻塞气缸与闸板之间而卡住或卡死阀芯,所以使用效果不理想,且闸板打开关闭过程繁琐,因此该闸阀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阀芯板开启关闭操作简单方便,并彻底解决了粉尘在阀体内积淀而卡住阀芯难题的吸尘器的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吸尘器的控制阀,包括有阀体及阀芯,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与粉尘管相连通的阀体进口和与吸尘器的吸尘管相连接的阀体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包括具有弹性形变的阀芯板和阀杆,所述阀体内设置有凹腔,在所述凹腔的中部凸设有凸管,所述凸管的内腔与阀体进口相连通,所述凸管外周面将凹腔围成环形凹腔,所述环形凹腔与阀体出口相连通,所述凸管上端开口与环形凹腔相连通,所述阀芯板的周边与位于环形凹腔外周壁上的阀体相固定,所述阀芯板的中部能上下移动地开启和封闭凸管上端开口的结构设置于阀体中,所述阀杆的下端密封地与阀芯板中部相连接,所述阀杆能上下移动地延伸出阀体的顶部,在阀杆与阀体之间设置有阀杆上下移动至设定位置时能定位的定位机构。

作为改进,所述环形凹腔的顶部能脱卸地设置有阀盖,所述阀体的顶面设置有与阀芯板边沿相适配的环形凹部,所述阀芯板嵌置固定在环形凹部与阀盖对合而形成的环状凹腔中。

进一步改进,所述软性片可优选为硅橡胶膜片,所述阀杆与硅橡胶膜片的连接端设置有固定螺纹,所述固定螺纹上套置有上固定片与下固定片,所述上固定片与下固定片将硅橡胶膜片的中部密封夹置在两者之间。

作为改进,所述阀杆的杆体上可优选设置有能与定位机构相卡扣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当定位机构与第一凹槽相卡扣时,所述阀芯板盖置在凸管的上端开口上而使上端开口封闭,当定位机构与第二凹槽相卡扣时,所述阀芯板离开上端开口而使上端开口开启。

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滚珠,安装滚珠的滚珠座,将滚珠座与阀体顶部相固定的固定块,所述阀体顶部的底面上设置有形状与滚珠座外形相适配的固定凹部。

进一步改进,所述阀杆可优选为圆柱杆,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为设置在圆柱杆杆体外圆周面上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面弧度与滚珠的球面相适配。

进一步改进,所述圆柱杆伸出阀盖的一端可优选设置有方便手部握捏的球体。

作为改进,所述环形凹腔的底面可优选为斜面,所述斜面靠近阀体进口一侧的高度高而远离阀体进口一侧的高度低。

作为改进,所述阀盖的顶部可优选设置有控制阀固定盖,所述阀盖与控制阀固定盖通过位置控制装置固定在一起,所述控制阀固定盖的底面与阀盖顶面之间的距离由位置控制装置调节并与固定控制阀的桌板的厚度相同。

进一步改进,所述位置控制装置可优选为螺钉,所述控制阀固定盖上圆周等间隔设置有四个通孔,所述四个通孔中分别穿置有螺钉,所述螺钉与阀盖顶部对应位置的螺孔相螺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阀芯板具有弹性形变,可伸缩,拉动阀杆即可实现阀芯板与凸管上端开口的分离,操作十分方便,而阀芯板盖置在上端开口上时阀芯板能紧密贴合在上端开口的边沿上,密封性更好,阀芯板采用硅橡胶膜片,抗拉,耐磨,耐腐蚀,使用寿命长,密封效果好,表面光滑不易附着细微粉尘,保证粉尘有效回收,同时清洁也更加方便;使用本控制阀时,操作人员只需提拉或按压阀杆就能实现阀芯板开启或关闭,操作简单,阀杆只有两个固定位置,使阀芯板的开启与关闭更为精确,不会有松脱、滑落的顾虑,细微的粉尘不会堵塞阀体内的连接结构,保证控制阀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吸除桌面的粉尘;由于手动控制阀芯板无需添加电子控制设备和气缸等驱动设备,因此本控制阀结构简单,开关控制更为灵活,而且占用空间小,不影响操作人员的正常工作;阀盖顶部设置有控制阀固定盖,两者能将桌板夹置在中间从而使控制阀固定在桌板的边沿上,使用十分方便,并且通过调整螺钉伸入螺孔的深度能调节控制阀固定盖底面与阀盖顶面之间的距离,使控制阀能用于不同厚度的桌板上,应用范围更广;还有,环形凹腔的底面为斜面,能有效避免粉末在阀体内堆积;还有,本控制阀采用硅橡胶膜片控制的设计,彻底杜绝了活塞类、球芯类阀芯的塞卡现象,本控制的阀体环形大斜坡设计又使得粉尘不能在阀体内积淀,阀杆上的两道凹槽及内置限位滚珠设计,使开启和关闭精确无误,不会有松脱、滑落之虑,阀盖与阀体之间的间隔可在15~40mm之间任意调节,使其可适用各种厚度的桌面板;因此本控制阀真正地解决了技工桌单列工位与中央吸尘器之间的吸排尘操控问题,最后,本控制阀拆卸组装十分方便,有利于清洗、更换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5是图4中阀芯板与上端开口处于分离状态的剖面图;

图6是图1的结构分解图;

图7是图1另一个角度的结构分解图;

图8是图6进一步的结构分解图;

图9是图8中操作杆与阀芯板相关结构的进一步结构分解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吸尘器的控制阀,包括有阀体1及阀芯,所述阀体1上设置有与粉尘管相连通的阀体进口11和与吸尘器的吸尘管相连接的阀体出口12,所述阀芯包括具有弹性形变的阀芯板3和阀杆4,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凹腔,在所述凹腔的中部凸设有凸管13,所述凸管13的内腔与阀体进口11相连通,所述凸管13外周面将凹腔围成环形凹腔16,所述环形凹腔16与阀体出口12相连通,所述凸管13上端开口15与环形凹腔16相连通,所述阀芯板3的周边与位于环形凹腔16外周壁上的阀体1相固定,所述阀芯板3的中部能上下移动地开启和封闭凸管13上端开口15的结构设置于阀体1中,所述阀杆4的下端密封地与阀芯板3中部相连接,所述阀杆4能上下移动地延伸出阀体1的顶部,在阀杆4与阀体1之间设置有阀杆4上下移动至设定位置时能定位的定位机构。所述环形凹腔16的顶部能脱卸地设置有阀盖2,所述阀体1的顶面设置有与阀芯板3边沿相适配的环形凹部14,所述阀芯板3嵌置固定在环形凹部14与阀盖2对合而形成的环状凹腔中。所述阀芯板3为硅橡胶膜片,所述阀杆4与硅橡胶膜片的连接端设置有固定螺纹43,所述固定螺纹43上套置有上固定片44与下固定片45,所述上固定片44与下固定片45将硅橡胶膜片的中部密封夹置在两者之间。所述阀杆4的杆体上设置有能与定位机构相卡扣的第一凹槽41与第二凹槽42,当定位机构与第一凹槽41相卡扣时,所述阀芯板3盖置在凸管13的上端开口15上而使上端开口15封闭,当定位机构与第二凹槽42相卡扣时,所述阀芯板3离开上端开口15而使上端开口15开启。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滚珠51,安装滚珠51的滚珠座5,将滚珠座5与阀体1顶部相固定的固定块52,所述阀体1顶部的底面上设置有形状与滚珠座5外形相适配的固定凹部21。所述阀杆4为圆柱杆,所述第一凹槽41与第二凹槽42为设置在圆柱杆杆体外圆周面上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面弧度与滚珠51的球面相适配。所述圆柱杆伸出阀盖2的一端设置有方便手部握捏的球体46。所述环形凹腔16的底面17为斜面,所述斜面靠近阀体进口11一侧的高度高而远离阀体进口11一侧的高度低。所述阀盖2的顶部设置有控制阀固定盖6,所述阀盖2与控制阀固定盖6通过位置控制装置固定在一起,所述控制阀固定盖6的底面与阀盖2顶面之间的距离由位置控制装置调节并与固定控制阀的桌板7的厚度相同,所述距离为15~40mm。所述位置控制装置为螺钉,所述控制阀固定盖6上圆周等间隔设置有四个通孔61,所述四个通孔61中分别穿置有螺钉,所述螺钉与阀盖2顶部对应位置的螺孔22相螺接。工作台的桌板7上设置有粉尘管的进口71,所述进口71通过粉尘管与阀体进口11相连通。

工作原理:阀体出口通过吸尘管与吸尘器相连通,桌板上的粉尘从粉尘管的进口进入阀体,并从阀体进口进入到凸管的内腔中,操作工将阀杆向上提起使滚珠与第二凹槽相互卡扣,粉尘从凸管上端开口与阀芯板之间的间隙离开凸管,进入环形凹腔中并从阀体出口离开阀体,最终被吸尘器吸收;当无需继续使用吸尘器时,操作工将阀杆向下按压,使第一凹槽与滚珠相卡扣,阀芯板盖置在上端开口上,阀体进口与阀体出口便不再连通,吸尘停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