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位三通气控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1541阅读:81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位三通气控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位三通气控阀。



背景技术:

两位三通的机械控制阀在变速箱上使用较多,而有些产品结构必须需要使用气控操纵,传统的两位三通气阀由顶杆的压缩实现气阀的通断功能,这种传统的机械操纵结构不能满足带有气操纵和主副箱互锁机构的变速箱控制机构的需要,通常传统的机械操纵结构易磨损,工作寿命较短,严重影响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够满足变速箱气路控制的需要,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成本低,装配方便,寿命更长,更可靠的两位三通气控阀。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上盖和阀体,上盖和阀体内均设有空腔,所述上盖上设有控制气口,控制气口连通上盖的内腔,上盖的内腔内设置有活塞;所述阀体上设有三个气口,阀体的内腔内依次设置有三个阀座,三个阀座和所述活塞上均设置有密封结构,三个阀座上均设有通气孔,所述三个气口分别对应一个阀座,三个气口分别连通对应阀座的通气孔,所述阀体的内腔内设置有阀杆,阀杆套设在三个阀座上,阀杆的顶端与所述活塞固连,底端自由,阀杆上开设有两个环形通气槽,所述活塞带动阀杆运动通过环形通气槽连通相邻两个阀座的通气孔,使相邻两个气口连通。

所述控制气口位于上盖的顶端,阀体的侧壁上自下而上依次开设有进气口、出气口和排气口,所述出气口与进气口和排气口反向设置,阀体的内腔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第三阀座、第二阀座和第一阀座,进气口连通第三阀座的通气孔,出气口连通第二阀座的通气孔,排气口连通第一阀座的通气孔。

所述上盖和阀体间固设有用于对活塞进行限位的限位环,所述阀杆贯穿限位环。

所述限位环呈台阶状结构,台阶部位卡设在上盖和阀体间,限位环与第一阀座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且第二密封圈套设在阀杆上。

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采用O型密封圈。

所述活塞上设置有第一密封环,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环,第二阀座和第三阀座间设置有第三密封环。

所述第一密封环为Y型密封圈或O型密封圈,第二密封环和第三密封环为8字型结构密封圈。

所述上盖上开设有扰流槽,扰流槽与上盖的空腔连通。

所述阀杆的底端连接有弹簧,弹簧一端固定在阀体的空腔底部。

所述上盖和阀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上盖的控制气口连接控制气路,阀体上的三个气口分别连通一个阀座的通气孔,通过气压控制活塞带动阀杆运动,利用阀杆上的环形通气槽连通相邻的两个阀座的通气孔,从而使阀体上相邻的两个气口连通,从而通过控制气压实现气阀的通断功能,本实用新型根据变速箱气路系统布置,满足变速箱气路控制的需要,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成本低,装配方便,寿命比传统的机械控制的气阀更长,更可靠。

进一步,在控制气口没有进气的时候,阀杆顶着活塞,使活塞处于最上端,从进气口通气,出气口和排气口断开,进气口和出气口连通,从出气口出气,气阀处于供气状态;当控制气口通气时,气压压缩活塞,活塞压着阀杆向下运动,出气口与进气口断开,进气口气压无法通过,此时,出气口与排气口相通,出气口的余气由排气口排出,气阀处于截止状态。

更进一步,上盖和阀体间设置有限位环,通过限位环对活塞的行程进行限制,实现了限位固定的作用。

更进一步,限位环上设置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活塞上设置第一密封环,以及各个阀座之间设置密封环,保证了整个装置的密封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进一步,上盖上开设了扰流槽,扰流槽与上盖的空腔连通,扰流槽能够接受活塞压缩的气压,同时能够容纳压缩空气中的杂质,从而保证活塞密封处和内腔的清洁。

进一步,阀杆底部连接弹簧,在控制气口没有进气的时候,阀杆通过压缩的弹簧顶着活塞,使活塞处于最上端,使气阀处于通气状态;在控制气口有进气的时候,通过弹簧的弹性作用,缓冲了进气对活塞的冲击,同时在进气停止后,通过弹簧的恢复力使活塞和阀杆回复原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处于供气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处于截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本实用新型上盖沿A-A面的剖视图;

其中,1-上盖、2-第一密封环、3-活塞、4-螺钉、5-限位环、6-第一密封圈、7-第二密封圈、8-第一阀座、9-阀杆、10-第二密封环、11-第三密封环、12-第二阀座、13-第三阀座、14-弹簧、15-阀体、16-扰流槽、17-进气口、18-出气口、19-排气口、20-控制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通过螺钉4固定连接相互固定连接的上盖1和阀体15,上盖1和阀体15内均设有空腔,参见图3a和3b,上盖1上开设有扰流槽16,扰流槽16与上盖1的空腔连通,上盖1的顶端上设有控制气口20,控制气口20连通上盖1的内腔,上盖1的内腔内设置有活塞3;阀体15上设有三个气口,阀体15的内腔内依次设置有三个阀座,三个阀座和所述活塞3上均设置有密封结构,三个阀座上均设有通气孔,三个气口分别对应一个阀座,三个气口分别连通对应阀座的通气孔,阀体15的内腔内设置有阀杆9,阀杆9套设在三个阀座上,阀杆9的顶端与活塞3固连,底端连接有弹簧14,弹簧14一端固定在阀体15的空腔底部,阀杆9上开设有两个环形通气槽,活塞带动阀杆9运动通过环形通气槽连通相邻两个阀座的通气孔,使相邻两个气口连通。

三个气口包括阀体15的侧壁上自下而上依次开设有进气口17、出气口18和排气口19,所述出气口18与进气口17和排气口19反向设置,三个阀座包括阀体15的内腔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第三阀座13、第二阀座12和第一阀座8,进气口17连通第三阀座13的通气孔,出气口18连通第二阀座12的通气孔,排气口19连通第一阀座8的通气孔。

上盖1和阀体15间固设有用于对活塞3进行限位的限位环5,阀杆9贯穿限位环5,限位环5呈台阶状结构,台阶部位卡设在上盖1和阀体15间,限位环5与第一阀座8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6和第二密封圈7,且第二密封圈7套设在阀杆9上,第一密封圈6和第二密封圈7采用O型密封圈。

活塞3上设置有第一密封环2,第一阀座8和第二阀座12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环10,第二阀座12和第三阀座13间设置有第三密封环11,第一密封环2为Y型密封圈或O型密封圈,第二密封环10和第三密封环11为8字型结构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是根据产品气路系统布置需要,将两位三通气阀顶杆的机械操纵结构设计为气控结构,由控制气压通断从而实现气阀的通断功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气控两位三通气阀由两部分构成,上部分为气控部分,控制气阀气压的通断。下部分为气阀换向机构,实现气阀的通断。

上盖1上端有进气口17,上盖1的内腔里有活塞3和第一密封环2,活塞3和第一密封环2在上盖1的内腔里可以上下移动。第一密封环2可以是Y型密封圈,也可以是O型密封圈。为了活塞3运行通畅,在上盖1上还设计了扰流槽16,扰流槽16可以接受压缩气压,也可以容纳压缩空气中的杂质,从而保证活塞密封处和腔体的清洁。

上盖1和阀体15之间有限位环5,限位环5装在上盖1和阀体15之间。第一密封圈6装在限位环5和阀座8之间,第二密封圈7套在阀杆9上,处于限位环5和第一阀座8之间。第二密封环10装在第一阀座8和第二阀座12之间,第三密封环11装在第二阀座12和第三阀座13之间。

阀杆9上套装有密封装置的第一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7、第二密封环10、第二密封环11、第一阀座8、第二阀座12、第三阀座13,阀杆9底端处装有静止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14。

第一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7为O型密封圈,第二密封环10、第三密封环11为8字型结构密封圈。第一阀座8、第二阀座12、第三阀座13中间有通气的小孔。上盖1和阀体15由螺钉4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工程:参见图1,当控制气口20没有进气时,在弹簧14的弹簧力的作用下,阀杆9顶着活塞3,使活塞3处于最上端,阀杆9使出气口18与排气口19断开,进气口17通过阀杆底部的环形通气槽与出气口18连通,从进气口17通气,从出气口18出气,气阀处于供气状态;

参见图2,当控制气口20通气时,气压压缩活塞3,活塞3压着阀杆9向下运动,阀杆9使进气口17与出气口18断开,进气口17气压无法通过,阀杆9上部的环形通气槽使出气口18与排气口19相通,出气口18的余气由排气口19排出,气阀出与截止状态。

本实用新型气控的两位三通气阀能够满足变速箱气路控制的需要,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成本低,装配方便,寿命比机械控制的气阀更长,更可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