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病人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0871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高危病人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尤其涉及一种高危病人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院内高危病人是一群特除的患者,对高危病人的医护和转运需要考虑到对患者的各种影响,尤其是医院的重症监护部门,如何对高危病人进行安全有效的护理、以及安全有效的转运是医护人员一项重要的工作,目前转运高危病人的工具多为转运床,其上配置有各种监护设备和护理设备,以便于在高危病人转运过程中进行护理和急救。由于高危病人的特殊性,外界的震动对高危病人的影响极大,极可能加重高危病人的病情,对患者造成伤害,所以高危病人一般经受不了外界的震动,而目前转运床大多为不具有减震功能的普通转运床,采用这种转运床转运高危病人会不可避免的对患者造成伤害,加重了高危病人的病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使用方便、在转运高危病人时能够有效的减小震动、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的高危病人转运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高危病人转运装置,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上部设有床板,所述床体的下方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工作筒,所述工作筒内设有封闭的筒腔,所述筒腔内充有工作油,所述筒腔内滑动设有活塞,所述活塞周壁与所述筒腔内周壁之间滑动密封配合,所述活塞底部与所述筒腔底部之间设有弹性装置,所述活塞上设有若干连通活塞上下两侧的导油孔,所述导油孔上设有流动控制装置;所述活塞连接有工作杆,所述工作杆向上伸出所述筒腔并连接所述床体的底部,所述工作杆与所述工作筒滑动密封配合,所述床体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导向装置,所述底座底部设有行走轮;

所述流动控制装置包括所述活塞底部设有连通所述导油孔的控制槽,所述导油孔下端开口于所述控制槽槽底上,所述控制槽槽底位于所述导油孔下端开口的周侧设有若干弹性片,所述弹性片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控制槽槽底上,所述弹性片另一端向所述导油孔下端开口中心的下方倾斜延伸。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片为四个,四个所述弹性片均匀分布在所述导油孔下端开口的周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装置为弹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装置包括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工作筒周侧设有的若干导向筒,所述导向筒内滑动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端连接所述床体。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高危病人转运装置,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上部设有床板,所述床体的下方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工作筒,所述工作筒内设有封闭的筒腔,所述筒腔内充有工作油,所述筒腔内滑动设有活塞,所述活塞周壁与所述筒腔内周壁之间滑动密封配合,所述活塞底部与所述筒腔底部之间设有弹性装置,所述活塞上设有若干连通活塞上下两侧的导油孔,所述导油孔上设有流动控制装置;所述活塞连接有工作杆,所述工作杆向上伸出所述筒腔并连接所述床体的底部,所述工作杆与所述工作筒滑动密封配合,所述床体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导向装置,所述底座底部设有行走轮;所述流动控制装置包括所述活塞底部设有连通所述导油孔的控制槽,所述导油孔下端开口于所述控制槽槽底上,所述控制槽槽底位于所述导油孔下端开口的周侧设有若干弹性片,所述弹性片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控制槽槽底上,所述弹性片另一端向所述导油孔下端开口中心的下方倾斜延伸。可将各种监护设备和护理设备配置在床体上,以便于在高危病人转运过程中进行护理和急救。使用本高危病人转运装置转运高危病人时,将患者安置在床板上,床体受重,在导向装置的导引下,床体下压推动工作杆下行,工作杆推动活塞下行,因为工作筒的筒腔封闭,所以活塞下行时,活塞下侧的工作油受压通过导油孔由活塞的下侧进入上侧,减缓了将患者向床板上安置时的震动冲击,初始活塞受力下行速度较快,处于导油孔下端开口处的弹性片受工作油流速的冲击向导油孔下端开口方向摆动,弹性片靠近导油孔下端开口,从而对工作油的流动起到了阻碍作用,同时也遮盖了导油孔下端开口的部分面积,减低了工作油流速,活塞下行速度减缓,避免了活塞初始受力下行速度较快导致床体下降幅度过大现象,保护了患者,便于各种监护设备和护理设备的工作;活塞下行一段距离后弹性装置对活塞的作用力逐渐加大,活塞下行速度继续减缓,弹性片受工作油流速的冲击减小而逐渐回位,在达到受力平衡后,活塞停止下行,弹性片回位,在弹性片和导油孔对工作油流动的控制下,弹性装置、工作油和活塞构成一个减震系统,实现本高危病人转运装置的减震功能。在转运结束患者与床板分开时,弹性装置推动活塞上行,处于导油孔下端开口处的弹性片受工作油流速的冲击向导油孔下端开口中心的下方摆动,弹性片远离导油孔下端开口,工作油顺利通过导油孔由活塞的上侧进入下侧,工作杆推动床体回位,本高危病人转运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使用方便、减震效果好,在转运高危病人时能够有效的减小震动、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流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放大图。

图中:1-床体;11-床板;2-底座;21-行走轮;22-导向装置;3-工作筒;4-工作杆;5-活塞;51-导油孔;52-控制槽;6-弹性装置;7-弹性片;8-工作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高危病人转运装置,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上部设有床板11,所述床体1的下方设有底座2,所述底座2上设有工作筒3,所述工作筒3内设有封闭的筒腔,所述筒腔内充有工作油8,所述筒腔内滑动设有活塞5,所述活塞5周壁与所述筒腔内周壁之间滑动密封配合,所述活塞5底部与所述筒腔底部之间设有弹性装置6,所述活塞5上设有若干连通活塞5上下两侧的导油孔51,所述导油孔51上设有流动控制装置;所述活塞5连接有工作杆4,所述工作杆4向上伸出所述筒腔并连接所述床体1的底部,所述工作杆4与所述工作筒3滑动密封配合,所述床体1与所述底座2之间设有导向装置22,所述底座2底部设有行走轮21;所述流动控制装置包括所述活塞5底部设有连通所述导油孔51的控制槽52,所述导油孔51下端开口于所述控制槽52槽底上,所述控制槽52槽底位于所述导油孔51下端开口的周侧设有若干弹性片7,所述弹性片7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控制槽52槽底上,所述弹性片7另一端向所述导油孔51下端开口中心的下方倾斜延伸。使用本高危病人转运装置转运高危病人时,将患者安置在床板11上,床体1受重,在导向装置22的导引下,床体1下压推动工作杆4下行,工作杆4推动活塞5下行,因为工作筒3的筒腔封闭,所以活塞5下行时,活塞5下侧的工作油8受压通过导油孔51由活塞5的下侧进入上侧,减缓了将患者向床板11上安置时的震动冲击,初始活塞5受力下行速度较快,处于导油孔51下端开口处的弹性片7受工作油8流速的冲击向导油孔51下端开口方向摆动,弹性片7靠近导油孔51下端开口,从而对工作油8的流动起到了阻碍作用,同时也遮盖了导油孔51下端开口的部分面积,减低了工作油8流速,活塞5下行速度减缓,避免了活塞5初始受力下行速度较快导致床体1下降幅度过大现象,保护了患者,便于各种监护设备和护理设备的工作;活塞5下行一段距离后弹性装置6对活塞5的作用力逐渐加大,活塞5下行速度继续减缓,弹性片7受工作油8流速的冲击减小而逐渐回位,在达到受力平衡后,活塞5停止下行,弹性片7回位,在弹性片7和导油孔51对工作油8流动的控制下,弹性装置6、工作油8和活塞5构成一个减震系统,实现本高危病人转运装置的减震功能。在转运结束患者与床板11分开时,弹性装置6推动活塞5上行,处于导油孔51下端开口处的弹性片7受工作油8流速的冲击向导油孔51下端开口中心的下方摆动,弹性片7远离导油孔51下端开口,工作油8顺利通过导油孔51由活塞5的上侧进入下侧,工作杆4推动床体1回位。所述导向装置22包括所述底座2位于所述工作筒3周侧设有的若干导向筒,所述导向筒内滑动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端连接所述床体1,有效的稳定的床体1升降,结构简单实用。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弹性片7为四个,四个所述弹性片7均匀分布在所述导油孔51下端开口的周侧,结构简单实用,对工作油8流速的控制效果好;弹性片7可以采用弹簧片,也可以采用橡胶片。所述弹性装置6为弹簧,弹性好,对活塞5支撑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