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承一平三通防脱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9170阅读:70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承一平三通防脱接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接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两承一平三通防脱接头。



背景技术:

三通管道接头,是管道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设备,在整个管道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三通管道接头,一般是由上、下贯通的阀体和连接于阀体右部的承接管组成,在阀体的上、下端均通过阀盖盖住橡胶圈。使用时,直接将外部的连接管穿过阀盖插入橡胶圈内,从而与阀体接通。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插入的连接管容易与橡胶圈脱离,导致管道接头的密封性不好,容易出现介质漏出的问题,给技术人员维修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承一平三通防脱接头,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三通管道接头与连接管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两者之间会发生脱离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两承一平三通防脱接头,包括一上、下贯通的阀体,该阀体的右部设有一与阀体连通且水平设置的承接管,所述阀体的上、下部内分别卡设有上橡胶圈和下橡胶圈,所述上橡胶圈的上部和下橡胶圈的下部均伸出阀体外,所述上橡胶圈的顶面和下橡胶圈的底面分别叠设有上弹性金属压圈和下弹性金属压圈,所述上弹性金属压圈和下弹性金属压圈设有可使其各自扩张的缺口,所述上弹性金属压圈和下弹性金属压圈的内壁分别环设有多个上、下间隔布置且向内凸起的上防脱纹和下防脱纹,所述上防脱纹和下防脱纹分别斜向下和斜向上地设置,所述上弹性金属压圈的上部和下弹性金属压圈的下部分别盖设有上、下贯通的上阀盖和下阀盖,所述上阀盖和下阀盖与阀体均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承接管的右端设有连接法兰。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的上部内壁和下部内壁均设有向内倾斜的第一锥面,所述上橡胶圈外周面的下部和下橡胶圈外周面的上部均设有与对应的第一锥面相适配的第二锥面,所述上橡胶圈内壁和下橡胶圈内壁均环设有密封螺纹,所述上弹性金属压圈的外周面上部和下弹性金属压圈的外周面下部均设有向外倾斜的第三锥面 ,所述上阀盖的内周面上部和下阀盖的内周面下部均设有与对应的第三锥面相适配的第四锥面。

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锥面与竖直面之间的角度均为45°。

进一步的,所述上阀盖和下阀盖与阀体均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承接管、连接法兰、上弹性金属压圈、下弹性金属压圈、上阀盖和下阀盖均由球墨铸铁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承接管和连接法兰一体成型。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巧妙,当阀体的上、下端均接入连接管时,上端的连接管可穿过上阀盖和上弹性金属压圈,然后插入上橡胶圈内并与阀体连通;下端的连接管可穿过下阀盖和下弹性金属压圈,然后插入下橡胶圈内并与阀体连通,而后再将阀体与上、下阀盖固定连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过程。所述上防脱纹和下防脱纹分别斜向下和斜向上地设置,使得连接管拔出的方向与上、下防脱纹的方向相反,当连接管有向外脱离的趋势时,上、下防脱纹可将连接管咬合住,防止连接管脱离橡胶圈。相对于传统的管道接头,本实用新型能有效的固定阀体上、下端接入的连接管,使得接头的密封性更加良好,能有效的解决传统管道接头出现介质遗漏的问题,从而也减少了技术人员维修的次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弹性金属压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一种两承一平三通防脱接头,包括一上、下贯通的阀体1,该阀体1的右部设有一与阀体1连通且水平设置的承接管2,所述阀体1的上、下部内分别卡设有上橡胶圈3和下橡胶圈4,所述上橡胶圈3的上部、下橡胶圈4的下部均伸出阀体1外。所述上橡胶圈3的顶面、下橡胶圈4的底面分别叠设有上弹性金属压圈5和下弹性金属压圈6,所述上弹性金属压圈5和下弹性金属压圈6设有可使其各自扩张的缺口7。所述上弹性金属压圈5和下弹性金属压圈6的内壁分别环设有多个上、下间隔布置且向内凸起的上防脱纹51和下防脱纹61,所述上防脱纹51、下防脱纹61分别斜向下和斜向上地设置。

参照图1。所述上弹性金属压圈5的上部、下弹性金属压圈6的下部分别盖设有上、下贯通的上阀盖8和下阀盖9。所述上阀盖8和下阀盖9与阀体1均通过螺栓10连接,所述承接管2的右端设有连接法兰11。所述阀体1、承接管2、连接法兰11、上弹性金属压圈5、下弹性金属压圈6、上阀盖8和下阀盖9均采用球墨铸铁制成,所述阀体1、承接管2和连接法兰11一体成型。

参照图1和图2。所述缺口7的设置可使上弹性金属压圈5和下弹性金属压圈6扩张,进而使对应的连接管容易穿过上弹性金属压圈5和下弹性金属压圈6。所述上防脱纹51和下防脱纹61分别斜向下和斜向上地设置,且阀体1上、下端插入的连接管的拔出方向与上防脱纹51和下防脱纹61方向相反,当连接管有向外脱离的趋势时,上防脱纹51、下防脱纹61可将连接管咬合住,防止连接管脱离上橡胶圈3和下橡胶圈4。

参照图1。所述阀体1的上部内壁和下部内壁均设有向内倾斜的第一锥面12,所述上橡胶圈3外周面的下部和下橡胶圈4外周面的上部均设有与对应的第一锥面12相适配的第二锥面13。所述第一锥面12和第二锥面13的设置,使得阀体1与上橡胶圈3和下橡胶圈4的贴合更加紧密。所述上橡胶圈3内壁和下橡胶圈4内壁均环设有密封螺纹31,该两密封螺纹31的设置,使得接入的对应的连接管与上橡胶圈3和下橡胶圈4紧密结合的同时还提高了密封性。

参照图1。所述上弹性金属压圈5的外周面上部和下弹性金属压圈6的外周面下部均设有向外倾斜的第三锥面14,所述上阀盖8的内周面上部和下阀盖9的内周面下部均设有与对应的第三锥面14相适配的第四锥面15。所述第三锥面14和第四锥面15的设置,使得上阀盖8和下阀盖9分别能有效的盖住上弹性金属压圈5和下弹性金属压圈6,保证上弹性金属压圈5和下弹性金属压圈6不易松动。所述第一锥面12、第二锥面13、第三锥面14和第四锥面15与竖直面之间的角度均为45°。

参照图1和图2。本产品的使用过程如下:当连接法兰11与外部阀门或者水表连接以及阀体1上、下端均接入连接管时,上、下端接入的连接管分别穿过上阀盖8和下阀盖9,然后分别穿过上弹性金属压圈5和下弹性金属压圈6,同时由上防脱纹51和下防脱纹61卡住相应的连接管,最后插入上橡胶圈3和下橡胶圈4内,并与相应的密封螺纹31紧密连接。此时,通过螺栓10上阀盖8和下阀盖9与阀体1固定连接,这样就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过程。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