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复位球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5915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弹簧复位球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球阀。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弹簧复位球阀。



背景技术:

弹簧复位球阀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电力、制药、啤酒、食品、乳品饮料、化妆品及工程配套管路等领域的阀门装置。但是,传统的弹簧复位球阀其弹簧件所能提供的回转扭矩是固定的。而在实践中每台阀门其开启或关闭的扭矩不同,其开启或关闭所需的力矩也不同。因此实践中必须针对流量不同的管道设计不同的复位弹簧扭矩。若是使用同一款弹簧复位球阀针对不同液体流量的管道则容易出现阀门开关不到位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能够自由调节复位弹簧的扭矩,以适应不同液体流量的管道的弹簧复位球阀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簧复位球阀,能够自由调节复位弹簧所提供的扭矩、实现针对不同液体流量的管道实现安全开关,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

其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弹簧复位球阀,包括:球阀本体、安装座、拉杆和拉杆固定件;所述球阀本体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拉杆固定件与球阀本体的回转中轴固定为一体;所述拉杆的尾端活动连接于拉杆固定件内、使拉杆尾端接近/远离球阀本体;所述拉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和手柄套管,且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手柄套管和拉杆之间;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紧顶于手柄套管的管头和管尾的内壁上。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可以调节拉杆尾端在拉杆固定件上的位置来缩短/延长复位弹簧的力臂,从而改变复位弹簧提供的扭矩。满足了对不同阀门所需要的力矩。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必须针对不同流量的管道设计不同弹簧扭矩的弹簧球阀的问题,实现制式生产和广泛应用。此外,复位弹簧完全设于手柄套管内部而不暴露在空气中,使得产品外观更为美观,且复位弹簧使用寿命更长。

优选的是,上述弹簧复位球阀中:所述拉杆固定件为空心柱套,其柱身上设有至少两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设有定位螺栓;所述拉杆尾端设有形状、大小对应于定位螺栓的固定螺孔。

采用这种实施方案: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将定位螺栓旋入固定螺孔中,实现拉杆的尾端与拉杆固定件的固定为一体。通过将定位螺栓从固定螺孔中退出,使得拉杆的尾端与拉杆固定件相分离。因设有多组定位孔,故实现了拉杆尾端在拉杆固定件上的固定位置的选择和调节。

另一种优选的方案是,上述弹簧复位球阀中:所述拉杆固定件包括外套层、内套件和固定螺帽;所述拉杆尾端固定于内套件内;所述内套件上固定有移动杆,所述外套层上开设有槽体;所述内套件安设于所述外套层内,所述移动杆穿过槽体伸出外套层外;所述移动杆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固定螺帽上设有对应于该外螺纹的内螺纹。

采用这种实施方案: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移动杆带动内套件连铜拉杆的尾端一起在外套层内的运动;当内套件运动至合适的位置,将固定螺帽旋紧,通过固定螺帽和外套层表面的静摩擦力将内套件和外套层相固定。

更优选的是,上述弹簧复位球阀中:所述拉杆固定件为不锈钢拉杆固定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能够改变复位弹簧提供的扭矩,满足了对不同阀门所需要的力矩。产品外观更为美观,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拉杆固定件和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拉杆固定件和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对应关系如下:

1、球阀本体;2、安装座;3、拉杆;4、拉杆固定件;5、复位弹簧;6、手柄套管;31、固定螺孔;41、定位孔;42、定位螺栓;43、外套层;44、内套件;45、移动杆;46、槽体;47、固定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弹簧复位球阀,包括:球阀本体1、安装座2、拉杆3和拉杆固定件4。

其中拉杆固定件4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所述球阀本体1安装于所述安装座2上,所述拉杆固定件4与球阀本体1的回转中轴固定为一体。

所述拉杆3上套设有复位弹簧5和手柄套管6,且所述复位弹簧5位于手柄套管6和拉杆3之间;所述复位弹簧5的两端分别紧顶于手柄套管6的管头和管尾的内壁上。

如图2所示为实施例1中拉杆固定件4和拉杆3尾端的连接处的具体结构:

所述拉杆固定件4为空心柱套,所述拉杆固定件4上设有至少两组定位孔41;所述定位孔41内设有定位螺栓42;所述拉杆3尾端设有形状、大小对应于定位螺栓42的固定螺孔31。

实践中:工作人员通过将定位螺栓42旋入固定螺孔31中,实现拉杆3尾端与拉杆固定件4的固定为一体。通过将定位螺栓42从固定螺孔31中旋退,使得拉杆3尾端与拉杆固定件4相分离并能够相对运动。因拉杆固定件4上设有多组定位孔41,故实现了拉杆3尾端在拉杆固定件4上固定位置的选择和调节。

如图3所示为实施例2中拉杆固定件4和拉杆3尾端连接处的具体结构:

本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点在于,所述拉杆固定件4包括外套层43、内套件44和固定螺帽47;所述拉杆3尾端固定于内套件44内;所述内套件44上固定有移动杆45,所述外套层43上开设有槽体46;所述内套件44安设于所述外套层43内,所述移动杆45穿过槽体46伸出外套层43外;所述移动杆45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固定螺帽47上设有对应于该外螺纹的内螺纹。

实践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移动杆45带动内套件44连铜拉杆的尾端一起在外套层43内的运动;当内套件44运动至合适的位置,将固定螺帽47旋紧,通过固定螺帽47和外套层43表面的静摩擦力将内套件44和外套层43相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