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溅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0521阅读:6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溅水龙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溅水龙头。



背景技术:

水龙头的水流来源于与其相连接的水管,但水管内的水流水压存在不稳定性,有时候水压高有时候水压低,因此当人们直接打开水龙头时,有时候就会出现水龙头流出的水流水压过大的情况,水压过大的水流则会撞击在龙头嘴附近的内壁上,从而发生溅水的情况,即使水龙头阀门打开的流量不大,但在水压过大的情况下,水龙头喷出的水流依旧会发生溅水的情况,将使用人员的衣物溅湿或者将水龙头附近的地面溅湿,湿漉漉的地面极易导致使用人员摔倒,令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溅水龙头,无论水流处于何种水压,它都能避免从水龙头喷出的水流出现溅水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溅水龙头,包括龙头体、设有龙头体上方的手轮以及与龙头体相贯通的龙头颈,龙头颈下端端口为龙头嘴,其特征在于:所述龙头颈左侧开有一调控孔;所述龙头颈内前后内壁上设有互为对称的行程槽;所述行程槽之间架设有一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两侧分别设有互为对称的弹性膜,两张弹性膜的一端分别固定在龙头颈左右两侧,两张弹性膜覆盖于龙头嘴的上方,两张弹性膜之间形成一倒V形的结构;所述弹性膜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水孔;所述行程槽之间架设有移动轴,移动轴与固定轴之间通过一连杆相连接;所述移动轴两端皆套设有轴承,轴承位于行程槽内;所述连杆前侧设有一调控杆;所述调控杆上设有一活动孔;所述连杆上设有一位于活动孔内的活动部;所述调控杆一端铰接在龙头颈右侧内壁上,另一端穿过调控孔并裸露于龙头颈外;所述调控杆裸露于龙头颈外的一端设有把手,调控杆该端套设有封水罩,封水罩将调控孔遮蔽;所述龙头颈外壁上设有若干呈纵向方向均匀分布的档位钩;所述把手上固定有一线绳;所述把手通过线绳与其中一个档位钩相固定。

所述把手下方设有一固定环;所述线绳缠绕固定于固定环上;所述线绳一端设有一线圈;所述线圈勾于其中一个档位钩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防溅水龙头能通过弹性膜对高压水流进行缓冲,且能通过调节固定轴所在的位置从而改变弹性膜的面积来进行缓冲不同压力下的水流,使水流无论水压多少,都能通过弹性膜进行缓冲,令最终从水龙头流出的水流不会出现溅水的问题,避免了溅水导致使用人员衣物溅湿或者将水龙头地面附近溅水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溅水龙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溅水龙头,包括龙头体1、设有龙头体1上方的手轮2以及与龙头体1相贯通的龙头颈3,龙头颈3下端端口为龙头嘴4,所述龙头颈3左侧开有一调控孔5;所述龙头颈3内前后内壁上设有互为对称的行程槽6;所述行程槽6之间架设有一固定轴7;所述固定轴7两侧分别设有互为对称的弹性膜8,两张弹性膜8的一端分别固定在龙头颈左右两侧,两张弹性膜8覆盖于龙头嘴4的上方,两张弹性膜8之间形成一倒V形的结构;所述弹性膜8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水孔9;所述行程槽6之间架设有移动轴10,移动轴10与固定轴7之间通过一连杆11相连接;所述移动轴10两端皆套设有轴承12,轴承12位于行程槽6内;所述连杆11前侧设有一调控杆13;所述调控杆13上设有一活动孔14;所述连杆11上设有一位于活动孔14内的活动部15;所述调控杆13一端铰接在龙头颈3右侧内壁上,另一端穿过调控孔5并裸露于龙头颈3外;所述调控杆13裸露于龙头颈3外的一端设有把手16,调控杆13该端套设有封水罩17,封水罩17将调控孔5遮蔽;所述龙头颈3外壁上设有若干呈纵向方向均匀分布的档位钩18;所述把手16上固定有一线绳19;所述把手16通过线绳19与其中一个档位钩18相固定。

所述把手16下方设有一固定环20;所述线绳19缠绕固定于固定环20上;所述线绳19一端设有一线圈21;所述线圈21勾于其中一个档位钩18上。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当使用人员使用水龙头时,使用人员可通过旋动手轮2将水龙头阀门打开,此时与水龙头相连接的水管内的水流就会流入至龙头体1内,紧接着流入到龙头颈3内,进入龙头颈3水流则会被两张弹性膜8进行分流,分流后的水流水压能得到一定的降低,而冲击在弹性膜8上的水流会对弹性膜8造成压力,使弹性膜8发生形变,弹性膜8通过自身的弹性对水压进行缓冲,形变后的弹性膜8的面积则会变大,更利于对水流水压进行缓冲,经过弹性膜8缓冲后的水流则会通过通水孔9流动至弹性膜8下方,最终从龙头嘴4流出供人使用,水压经过弹性膜8缓冲后,不会再撞击在龙头嘴4附近的内壁上,且通水孔能有效的将缓冲后的水流分流成线状水流供人使用,因此从水龙头流出供人使用的水流不会出现溅水的问题,避免了溅水导致使用人员衣物溅湿或者将水龙头地面附近溅水的情况,

如果发现经过弹性膜8进行缓冲的水流水压依旧过大,易发生溅水的情况,使用人员可通过按压把手16来调控固定轴7与移动轴10所在的位置来改变弹性膜8的面积,当使用人员施加外力对把手16进行向下按压时,设于连杆11上的活动部15便会从调控杆13上的活动孔14的一侧移动至调控杆13的另一侧,由于调控杆13在把手16向下按压时,活动孔的另一侧会随之上翘,因此活动部15顺着活动孔14的轨迹从活动孔14一侧移动至另一侧时,活动部15会随之上移,上移的活动部15则会带动连杆11随之上移,而分别设有连杆11两端的固定轴7和移动轴10都会顺着行程槽6的轨迹随之上移,设于移动轴10两端的轴承12能够使固定轴7与移动轴10的移动变得更加顺畅和轻松,减轻使用人员按压把手所需的力,上移的固定轴7会对弹性膜8进行拉扯,当固定轴7越往上移动,弹性膜8被拉扯的程度则越大,弹性膜8面积也越大,能够对更高的水压进行分流和缓冲,当弹性膜8被拉扯至所需的程度时,则可通过线绳19上的线圈21套于相应的档位钩上,使把手16的位置得以固定,从而固定弹性膜8的面积。

调控孔5的存在能够令调控杆13进行顺畅的摆动,而封水罩17能够有效的封住从调控孔5流出的水流,使水流不会被浪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