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调心两侧带挡翼滚针组合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9719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调心两侧带挡翼滚针组合轴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在航空飞机平尾,能够为飞机平尾大轴补偿升降舵实现摆动运动的轴承,具体是涉及一种自调心两侧带挡翼滚针组合轴承。



背景技术:

飞机平尾对于控制飞机的俯仰是非常重要的部件,平尾有两个作用,配平和调整全机焦点,一般飞机的机翼焦点在重心前,但压力中心在重心后所以平尾是提供负升力的,如平尾发生故障不工作,飞机就会低头,而无法飞行。随着速度、动力、配载变化,俯仰平衡会不停改变,也需要平尾的控制。

国内航空发展形势来看,飞机配套轴承的研制和规模化生产势在必行。因此,能够为研制出飞行控制系统轴承,起着承载、俯仰、传动等作用,对各系统功能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或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上述技术缺陷、解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种自调心两侧带挡翼滚针组合轴承,通过内外圈特殊结构设计的结合,符合飞行控制系统轴承的性能,能够有效控制飞机平尾在运行中的故障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调心两侧带挡翼滚针组合轴承,包括调心外圈、内圈、滚针、调心座圈、设置在内圈两侧的侧翼挡圈;所述调心座圈一侧对称分布两个梯形槽,保证调心外圈装入不划伤表面;调心外圈外径表面与调心座圈内表面接触,滚针满装于调心外圈与内圈之间;内圈两侧设有侧翼挡圈,控制整套轴承的摆动幅度,并限制滚针的窜动空间;调心外圈外径中心位置设有油槽。

所述的调心外圈、内圈及调心座圈均为整体套圈;

所述的调心外圈外径表面及调心座圈内表面为球形摩擦表面;

所述的内圈两端设计成V型槽结构;

所述的V型槽与侧翼挡圈之间还设有铜垫片,在铜垫片的一端设有弹簧挡圈,V型槽通过铜垫片与侧翼挡圈紧固连接;

所述的V型槽为72˚;

所述的V型槽角度与侧翼挡圈的角度相同。

所述的侧翼挡圈靠近轴承端面的一侧设计与水平方向20˚的斜坡面。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内外圈特殊结构设计的结合,能够自动调心;内圈挡翼的设计,控制整套轴承的摆动幅度及摆动角度的准确性,并限制滚针的窜动空间;整体套圈结构,提高轴承刚度和旋转精度;调心座圈的梯形槽设计,保证外圈易装入并不划伤摩擦表面;轻量化设计使轴承结构实现高承载、长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侧翼结构示意放大图。

图3为调心座圈梯形槽结构示意图。

图中,1、调心外圈、2、内圈、3、滚针、4、调心座圈、5、侧翼挡圈、6、V型槽、7、铜垫片、8、弹簧挡圈、9、斜坡面、10、梯形槽、11、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自调心两侧带挡翼滚针组合轴承,包括调心外圈1、内圈2、滚针3、调心座圈4、设置在内圈两侧的侧翼挡圈5;所述调心座圈1一侧对称分布两个梯形槽10,保证调心外圈1装入不划伤表面,实现轴承组件无损伤;调心外圈1外径表面与调心座圈4内表面接触,滚针3满装于调心外圈1与内圈2之间;内圈2两侧设有侧翼挡圈5,控制整套轴承的摆动幅度,并限制滚针3的窜动空间;调心外圈1径中心位置设有油槽11,保证了摩擦面润滑。所述的调心外圈1、内圈2及调心座圈4均为整体套圈,提高轴承刚度,旋转精度;所述的调心外圈1外径表面及调心座圈4内表面为球形摩擦表面,以实现轴承的摆动运动;所述的内圈2两端设计成V型槽6结构;所述的V型槽6与侧翼挡圈5之间还设有铜垫片7,在铜垫片7的一端设有弹簧挡圈8,防止铜垫片7窜出;V型槽6通过铜垫片7与侧翼挡圈5紧固连接,保证摆动角度的准确性;所述的V型槽6为72˚;所述的V型槽6的角度与侧翼挡圈5的角度相同;所述的侧翼挡圈5靠近轴承端面的一侧设计与水平方向20˚的斜坡面9,保证轴承摆动角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满装滚针被侧翼挡圈限制了轴向的窜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