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齿厚齿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0077阅读:813来源:国知局
可变齿厚齿轮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柴油发动机正时齿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柴油发动机正时齿轮如图1所示,齿顶圆齿厚d为3mm(不可变),此时工作齿面与配对齿轮工作齿面接触时,非工作齿面不接触,即间距是0.1-0.3mm。发动机齿轮啮合的过程中随着运行状况的变化,齿轮的转速和受力也随之变化,因此,导致齿轮非工作面之间接触,从而使齿轮啮合时产生异响,而且一对齿轮非工作面之间的距离越大,其接触时的撞击力越大,因此,齿轮的异响越大。由于设备、制造工艺和安装影响,以及齿轮运行时温度上升齿厚变大,导致非工作面之间距离过小,主要指非工作面之间距离小于0时,此时会增大齿轮齿面的压应力和旋转轴的径向压力,从而降低齿轮、旋转轴的寿命。因此,一对齿轮非工作面之间的距离设计在0.1mm-0.3mm之间,且随着齿轮参数公差等变化而不断变化,在目前的设计状态下,齿轮啮合过程中产生异响是必然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柴油发动机正时齿轮啮合过程中产生异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变齿厚齿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可变齿厚齿轮,包括第一齿轮1和第二齿轮2,第一齿轮1和第二齿轮2之间设有波形弹簧3,第二齿轮2通过圆柱销5固定安装于第一齿轮1上。

所述第二齿轮2的端面安装轴用弹性挡圈4。

所述圆柱销5与第二齿轮2间隙配合安装,圆柱销5与第一齿轮1过盈配合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可变齿厚齿轮,第一齿轮与配对齿轮的工作面接触时,第二齿轮的非工作齿面也与配对齿轮的非工作齿面也接触,有效的将一对配对齿轮的非工作齿面距离减小至0,且可以随着配对齿轮的齿距、径向跳动、齿厚等参数变化而变化,同时也避免了非工作齿面之间距离小于0时,增大齿轮齿面的压应力和旋转轴的径向压力从而降低齿轮、旋转轴的寿命的问题。有效的消除了齿轮因非工作面之间设计时预留0.1mm-0.3mm的距离使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异响。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柴油发动机正时齿轮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变齿厚齿轮结构图。

图中:1、第一齿轮,2、第二齿轮,3、波形弹簧,4、轴用弹性挡圈,5、圆柱销,6、工作齿面,7、非工作齿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结构如图2所示,一对配合的斜齿轮中的一组齿轮由两个参数一样但结构不同的第一齿轮1和第二齿轮2构成,第一齿轮1和第二齿轮2之间放置一个波形弹簧3,可在一定范围内压缩,在第二齿轮2的端面放置一个轴用弹性挡圈4,将第二齿轮2固定在第一齿轮1上,同时通过两个圆柱销5限制两个齿轮在圆周方向的位置关系。

第一齿轮1和第二齿轮2的有效齿顶圆齿厚k变为3.5mm,第一齿轮1的工作齿面与配对齿轮啮合时,第二齿轮2的工作齿面6不参与啮合,非工作齿面与配对齿轮的非工作齿面接触。装机齿轮后,波形弹簧3被压缩,第二齿轮2沿着轴用弹性挡圈4在轴向向第一齿轮1移动,直至第一齿轮1和第二齿轮2的非工作齿面距离0.5mm变到(原设计状态下非工作齿面不接触)间距是0.1-0.3mm时,即第二齿轮2的非工作齿面与配对齿轮的非工作齿面接触,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因制造、安装、温升和磨损等原因导致非工作齿面的实际距离由小变大时,由于波形弹簧3处于从被压缩状态向自由状态转变,从而使第二齿轮2的非工作齿面与配对齿轮的非工作齿面始终处于接触状态,达到消除异响的效果;而实际距离由大变小时波形弹簧3仍会因再压缩而变小。上述数值只是距离说明,实际设计时会根据发动机的实际状态进行调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