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7318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和化工工艺流程的日益复杂化,人们对化工设备的耐高温性和耐高压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耐高温极限和耐高压极限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轴封是一种防止压缩机、冷却器或其他流体设备轴与轴承之间液体泄露的密封装置,化工流程中应用于高温工况下的API682轴封系统为plan23方案和plan32方案。plan23方案的耐高温极限仅为280度,且机械密封腔内部的泵送环传导力有限,对于更高温工况的应用不能很好的满足。代替23方案的只能是32方案,而由于32方案必须要求具有源源不断的合适干净介质,而在更多场合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耐高温、耐高压和动力充足的轴封系统。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轴封系统,包括:

机械密封、冷却器、冷却水管路和冲洗管路;

换热器,其串联在所述冷却器上,一端与机械密封中腔体的介质出口管路相连,另一端与该冷却器的介质入口相连,用于降低冲洗介质的温度;

液压泵,其设置在所述冲洗管路上,用于给循环冲洗液提供循环动力。

作为优选,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作为优选,所述板式换热器为可拆卸板式换热器、焊接板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和板卷式换热器中的任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板式换热器中的板片为人字形波纹板、水平平直波纹板和瘤形板片中的任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液压泵为叶片泵。

作为优选,所述冲洗用液体为输送介质。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剂为循环水、软化水和除盐水中的任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轴封系统,包括机械密封、冷却器、冷却水管路、冲洗管路、换热器和液压泵,换热器串联在冷却器管路上,一端与机械密封腔介质出口管路相连,另一端与该冷却器的介质入口相连,用于降低冲洗介质的温度,在冲洗管路上设置有用于给循环冲洗液提供循环动力的液压泵。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换热器有效地提高了冷却器中冲洗液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温度,通过在冲洗管路上设置液压泵解决了冲洗管路内冲洗动力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换热器;2、液压泵;3、冷却器;4、冷却水管路;5、机械密封;6、冲洗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轴封系统包括换热器1、液压泵2、冷却器3、冷却水管路4、机械密封5、冲洗管路6。机械密封5(mechanical seal)是指由至少一对垂直于旋转轴线的端面在流体压力和补偿机构弹力(或磁力)的作用下以及辅助密封的配合下保持贴合并相对滑动而构成的防止流体泄漏的装置。机械密封5是一种旋转机械的轴封装置,比如离心泵、离心机、反应釜和压缩机等设备。冷却器3是换热设备中用于冷却流体的设备,通常用循环水、软化水、除盐水或者空气中的任一种作为冷却剂,换热器1串联在冷却器3上,换热器1的一端与机械密封5中腔体的介质出口管路固定相连,换热器1的另一端与冷却器3的介质入口固定相连,用于降低冲洗管路6中冲洗介质的温度,在本实施例中,冷却剂优先选用水,换热器1选用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中可拆卸板式换热器、焊接板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和板卷式换热器中的任意一种均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板式换热器的大小可根据增长温度而确定相应的换热面积,换热公式为Q=KF(T2–T1),板式换热器是一种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对液-液或者液-汽进行热交换的高效换热器,板式换热器中的板片可以为人字形波纹板、水平平直波纹板和瘤形板片中的任一种,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安装清洗方便、应用广泛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相同压力损失情况下,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比管式换热器高三至五倍,占地面积为列管式换热器的三分之一,热回收率可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在冲洗管路6上设置有向机械密封5中的腔体输送冲洗用液体的液压泵2。冲洗用液体选用输送介质,如甲醇、汽油、柴油、煤焦油、环氧树脂等等。液压泵2是输送系统中的动力元件,靠发动机或者电动机驱动,从储液罐中吸入液体,形成压力液体排出,送到执行元件的一种元件,在本实施例中,液压泵2选用叶片泵,叶片泵是转子槽内的叶片与泵壳或者定子环相接触,将吸入的液体由进液侧压向排液侧的泵。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冷却器有效地提高了化工流程中的API682轴封系统的plan23方案所能承受的极限温度,其极限温度可以达到350度,并且通过在冲洗管路上设置液压泵的方式解决了由于plan23方案由于四级电机速度下降导致的泵送环传导动力不够的问题,且由于采用液压泵代替泵送环简化了机封腔的结构。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