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条物的导引装置及导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70902发布日期:2018-07-31 23:38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长条物的导引装置及该装置所具备的导轨,该长条物的导引装置在收纳有对工作机械等的移动部进行供电或供液等的可挠性的缆线或软管等的长条物的状态下,配合移动部的移动加以保护同时导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长条物的导引装置,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能量导引链条。这种能量导引链条被用来导引缆线等长条物(该缆线例如传送电能等能量),并具有多个链节。各链节由一对平行的带体、以及将该一对带体连接的横向构件构成。能量导引链条通过在串联方向上相邻的链节的带体彼此互相关节式地连接而形成为长条状。

这种能量导引链条,通过在其长边方向的中途返折,而形成由多个链节中的一部分构成的上侧条体、由多个链节中的另一部分构成的下侧条体、以及将这两个条体串联连接的弯曲部。在能量导引链条移动时弯曲部跟着上侧条体一起移动。

在这个情况下,上侧条体载置于下侧条体之上。在上侧条体及下侧条体上设有几个辊轮。设在上侧条体的辊轮,以能量导引链条移动时能够在设于相对向的下侧条体的链节的走行面上转动的方式配置。设在下侧条体的辊轮,以能量导引链条移动时能够在设于相对向的上侧条体的链节的走行面上转动的方式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4895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能量导引链条,由于上侧条体只是载置于下侧条体上,故在能量导引链条移动时,上侧条体有时会从下侧条体上浮起。因此而有可能导致能量导引链条移动时的轨道不稳定。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种情况而完成者。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条物的导引装置及导轨,其能够使保护并同时导引长条物的保护导引部移动时的路径稳定。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于下述将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及其作用效果加以记载。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长条物的导引装置具备保护导引部以及导轨,该保护导引部具有在串联配置的状态下互相可转动地连接并在内部形成有可收纳长条物的收纳空间的多个链节,并将收纳在所述收纳空间的所述长条物加以保护同时导引;该导轨在所述保护导引部形成弯曲部分同时沿着长边方向来回移动之际,导引所述保护导引部同时来回移动。所述保护导引部具有多个卡合部,该多个卡合部以能够与所述导轨卡合的方式沿着所述长边方向排列配置。所述导轨具有导引槽,该导引槽以能够与所述多个卡合部卡合并导引所述保护导引部的方式沿着所述长边方向延伸。在所述保护导引部来回移动之际,所述导引槽阻挡所述多个卡合部往与所述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并且允许所述多个卡合部往所述长边方向移动。

通过此构成,在保护导引部沿着长边方向来回移动之际,保护导引部藉由导引槽在多个卡合部上阻挡往与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之移动。因此,能够使保护并同时导引长条物的保护导引部移动时的路径稳定。

在上述长条物的导引装置中,较佳为,所述多个卡合部设于所述多个链节之中的至少一部分;在各链节和所述导轨之间形成有空隙。

通过此构成,能够在保护导引部及导轨移动之际,抑制构成保护导引部的链节和导轨互相摩擦,所以能够抑制链节及导轨磨损。

在上述长条物的导引装置之中,较佳为,各卡合部具备臂件以及被收纳部,该臂件与所述多个链节之中的相对应的1个链节一体设置;该被收纳部安装在所述臂件的前端部并可移动地收纳在所述导引槽内。

通过此构成,例如借着将臂件一体成形在链节上,只要在臂件的前端部安装被收纳部就能容易地在保护导引部上设置卡合部。

在上述长条物的导引装置之中,较佳为,所述导轨被分割成多个导轨构成构件,该多个导轨构成构件以可互相拆装的方式连接。

通过此构成,可配合保护导引部的长度而容易地调整导轨的长度。

在上述长条物的导引装置之中,较佳为,所述导轨与所述保护导引部连动;所述导轨来回1次时的移动距离比所述保护导引部来回1次时的移动距离短。

通过此构成,相较于构成为利用移动机构来移动保护导引部的情况,藉由构成为利用移动机构来移动导轨,能够缩小移动机构的大小。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导轨,其被具有上述构成的长条物的导引装置所具备。

通过此构成,可得到和上述长条物的导引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能够使保护同时导引长条物的保护导引部移动时的路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长条物的导引装置配置在前进限制位置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设有卡合部的卡合链节的立体图;

图3是从相反侧观看图2时的立体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一般链节的立体图;

图5是从相反侧观看图4时的立体图;

图6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卡合链节和一般链节配置成直线姿势时的剖面图;

图7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卡合链节和一般链节配置成弯曲姿势时的剖面图;

图8是第1实施方式的导轨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中,设于卡合链节的卡合部与导轨卡合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长条物的导引装置配置在中间位置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长条物的导引装置配置在后退限制位置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第2实施方式的长条物的导引装置的立体图;

图13是第2实施方式的设有卡合部的卡合链节的立体图;

图14是从相反侧观看图13时的立体图;

图15是第2实施方式的导轨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在第2实施方式中,设于卡合链节的卡合部与导轨卡合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7是变更例的设有卡合部的卡合链节的立体图;

图18是变更例的设有卡合部的卡合链节的立体图;

图19是变更例的长条物的导引装置的立体图;

图20是另一变更例的设有卡合部的卡合链节的立体图;

图21是放大表示图20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于下述根据附图说明长条物的导引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具备长条状的保护导引部13。保护导引部13具有在串联配置的状态下互相可转动地连接的多个链节12的保护导引部13。多个链节12在内部形成可收纳长条物tk的收纳空间sk。保护导引部13保护同时导引收纳在收纳空间sk的长条物tk。

保护导引部13在安装有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的装置主体(图示省略)上,以在中间部形成弯曲部分w的方式配置。在这个情况下,在保护导引部13中的长边方向x的第1端部13a连接沿着长边方向x来回移动的移动体(图示省略),保护导引部13中的长边方向x的第2端部13b固定在装置主体(图标省略)上。

作为长条物tk,可以举出例如对移动体(图示省略)进行供电或信号传送的电气缆线或光纤缆线、对移动体(图示省略)供给气体(例如空气等)或液体(例如水或油等)等的软管、或者可弹性弯曲的长条状的多关节构件等。

此外,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具备长条状的导轨14,当保护导引部13在其中间部形成弯曲部分w同时沿着长边方向x来回移动之际,该导轨14导引保护导引部13同时沿着长边方向x来回移动。在这个情况下,保护导引部13的弯曲部分w配合移动体(图示省略)往长边方向x的来回移动而沿着长边方向x移动。

保护导引部13具有多对卡合部15,该多对卡合部15以可与导轨14卡合并沿着长边方向x间隔相等地排列的方式配置。导轨14具有一对导引槽16,该一对导引槽16以可与多对卡合部15卡合而导引保护导引部13的方式沿着长边方向x延伸。

多个链节12由各自设有一对卡合部15的多个卡合链节17、以及未设置卡合部15的多个一般链节18构成。亦即,各卡合链节17具有一对卡合部15,而各一般链节18不具有卡合部15。本实施方式的保护导引部13是通过卡合链节17和一般链节18沿着长边方向x交互地串联配置的状态下彼此可转动地连接而形成。因此,多个链节12之中的几乎一半的链节12设有一对卡合部15。

如图2及图3所示,各卡合链节17具备板状的一对链节部20,该链节部20例如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并在宽度方向y相对向。宽度方向y对应于与长边方向x正交的方向。一对链节部20在高度方向z的两侧分别被大致矩形板状的第1连接构件21及大致矩形板状的第2连接构件22连接。高度方向z对应于与长边方向x及宽度方向y双方正交的方向。

在这个情况下,第1连接构件21拆装自如地安装于一对链节部20;第2连接构件22和一对链节部20形成为一体。并且,第1连接构件21和第2连接构件22在高度方向z上相互对向。由一对链节部20、第1连接构件21及第2连接构件22包围的空间构成收纳空间sk。

在各链节部20的外侧面,在长边方向x的其中一侧的部分形成有大致圆柱状的凸部23,并在另一侧的部分形成有圆形的贯穿孔24。在各链节部20的贯穿孔24中,能够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嵌合在长边方向x上相邻的其他链节部20的凸部23。各链节部20中比长边方向x的其中一侧的端面上的凸部23靠近第1连接构件21的处所形成有第1止动面25,链节部20中比该端面上的凸部23靠近第2连接构件22的处所形成有第2止动面26。

各链节部20中比长边方向x的中央部的贯穿孔24靠近第1连接构件21的处所,形成有在长边方向x上相邻的其他链节部20的第1止动面25可抵接的第1抵接面27。另一方面,各链节部20中比长边方向x的中央部的贯穿孔24靠近第2连接构件22的处所,形成有在长边方向x上相邻的其他链节部20的第2止动面26可抵接的第2抵接面28。

各链节部20的在高度方向z上的第2连接构件22侧的端部设有卡合部15。卡合部15具备朝宽度方向y的内侧弯曲为直角的l字状的臂件30、以及可旋转地安装在臂件30的前端部的辊轮31。辊轮31作为可移动地收纳在导引槽16(参照图1)内的被收纳部而发挥功用。

亦即,臂件30具有支承部30a以及大致圆柱状的销部30b,该支承部30a从链节部20在高度方向z上延伸,该销部30b从支承部30a的前端部的内侧面朝向宽度方向y的内侧延伸。并且,辊轮31可旋转地被支承在销部30b的前端部上。销部30b中比辊轮31靠近前端侧的位置上,安装有用于防止辊轮31从销部30b脱落的e状环32。臂件30通过与卡合链节17的链节部20例如一体成形而与链节部20形成为一体。

如图4及图5所示,一般链节18是在图2及图3所示的卡合链节17中省略卡合部15者。因此,在一般链节18中对于与卡合链节17相同的部分加上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构成的说明。

如图6及图7所示,通过在卡合链节17及一般链节18之中其中一方的链节的链节部20的贯穿孔24中,可转动地嵌合另一方的链节的链节部20的凸部23,从而将在长边方向x上相邻的这些卡合链节17及一般链节18连接在一起。并且,在连接了这些卡合链节17及一般链节18的状态下,这些卡合链节17及一般链节18的链节部20彼此能够在图6所示的直线状配置之直线姿势和图7所示的弯曲配置之弯曲姿势之间,以贯穿孔24及凸部23为转动中心来转动。

于本实施方式,链节部20构成为:在长边方向x上相邻的卡合链节17及一般链节18以直线姿势配置时这些卡合链节17及一般链节18的链节部20彼此构成的角度为0度,并且在长边方向x上相邻的卡合链节17及一般链节18以弯曲姿势配置时这些卡合链节17及一般链节18的链节部20彼此构成的角度为30度。

具体而言,在长边方向x上相邻的卡合链节17及一般链节18配置成直线姿势时,如图6所示,这些卡合链节17及一般链节18之中的其中一方的链节的链节部20的第1止动面25抵接于另一方的链节的链节部20的第1抵接面27,并且其中一方的链节的链节部20的第2止动面26从另一方的链节的链节部20的第2抵接面28分离。

另一方面,在长边方向x上相邻的卡合链节17及一般链节18配置成弯曲姿势时,如图7所示,这些卡合链节17及一般链节18之中其中一方的链节的链节部20的第1止动面25从另一方的链节的链节部20的第1抵接面27分离,并且其中一方的链节的链节部20的第2止动面26抵接于另一方的链节的链节部20的第2抵接面28。

因此,通过第1止动面25及第2止动面26分别与第1抵接面27及第2抵接面28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长边方向x上相邻的卡合链节17及一般链节18的转动范围限制在0至30度的角度范围。

如图8所示,导轨14呈现长边方向x较长的大致直方体状,并在宽度方向y的两侧面上分别具有导引槽16。亦即,在导轨14中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面形成有一对导引槽16。导轨14的长边方向x的第1端侧的端面构成为平面14a;长边方向x的第2端侧的端面构成为圆弧状的曲面14b。

如图8所示,导引槽16从导轨14的长边方向x上的第1端笔直地延伸至第2端后,进行回转并笔直地延伸至第1端。亦即,一对导引槽16各自具备上侧直线部16a、下侧直线部16b、以及u字状的弯曲部16c,该上侧直线部16a从平面14a朝向曲面14b笔直地延伸,该下侧直线部16b位于上侧直线部16a的下侧并从平面14a朝向曲面14b笔直地延伸,该弯曲部16c在导轨14的长边方向x上的第2端连接上侧直线部16a及下侧直线部16b。

弯曲部16c以沿着曲面14b的内侧的方式弯曲,并且上侧直线部16a及下侧直线部16b具有互相相同的构成。并且,一对导引槽16各自在导轨14的平面14a上开口。

如图9所示,导轨14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设定成比卡合链节17中的一对链节部20之间的间隔窄一点。导引槽16内的广度设定成能够在让卡合部15的销部30b中比辊轮31靠近前端侧的部分以及辊轮31具有些许游隙的状态下来加以收纳。导引槽16中的宽度方向y侧的开口部16d的宽度设定成比卡合部15的销部30b中比辊轮31靠近基端侧的部分的外径宽并且比辊轮31的外径窄。

因此,导引槽16在保护导引部13沿着长边方向x来回移动之际,阻挡多个卡合部15往与长边方向x交叉的方向移动,并允许多个卡合部15往长边方向x移动。亦即,导引槽16在保护导引部13沿着长边方向x来回移动之际,阻挡多个卡合部15往沿着导引槽16的方向以外的方向移动,并且允许多个卡合部15往沿着导引槽16的方向移动。

如图9所示,在导轨14和卡合链节17(第2连接构件22)之间形成有空隙s。并且,由于一般链节18在长边方向x的两侧连接卡合链节17,所以在导轨14和一般链节18(第2连接构件22)之间也会形成空隙s。亦即,在导轨14和链节12之间形成空隙s。

接下来,针对使用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连接有移动体(图示省略)的保护导引部13的第1端部13a和移动体一起沿着长边方向x来回移动时,由于保护导引部13的第2端部13b固定在装置主体(图标省略)上,所以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以其弯曲部分w追随移动体而变位的方式沿着长边方向x来回移动。

在这个情况下,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在前进限制位置和后退限制位置之间来回移动,该前进限制位置是如图1所示保护导引部13的第1端部13a位于导轨14的平面14a侧的端部,该后退限制位置是如图11所示保护导引部13的第2端部13b位于导轨14的平面14a侧的端部。亦即,如将前进限制位置和后退限制位置之间的图10所示的位置称为中间位置,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是伴随移动体(图示省略)的来回移动,反复地进行从前进限制位置经过中间位置移动至后退限制位置的动作、以及从后退限制位置经过中间位置移动至前进限制位置的动作。

藉由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收纳在收纳空间sk内的长条物tk配合移动体(图示省略)的来回移动受到保护同时被导引。此时,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伴随着弯曲部分w的来回移动,在长边方向x上相邻的卡合链节17和一般链节18,在图6所示的直线姿势和图7所示的弯曲姿势之间反复转动。

此外,在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来回移动时,保护导引部13的各卡合部15的辊轮31在导引槽16内沿着导引槽16滚动。并且,在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从前进限制位置往后退限制位置移动的时候,位于导引槽16的上侧直线部16a的保护导引部13的多个卡合部15的辊轮31,藉着保护导引部13伴随着移动体(图示省略)移动而移动,依序旋转同时移动而经过弯曲部16c到达下侧直线部16b。

这个时候,因为位于弯曲部16c的辊轮31按压弯曲部16c内的外周面,藉由这些辊轮31的按压力,导轨14朝向后退限制位置移动。亦即,导轨14伴随着保护导引部13朝向后退限制位置的移动而朝向后退限制位置移动。

另一方面,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从后退限制位置往前进限制位置移动的时候,位于导引槽16的下侧直线部16b的保护导引部13的多个卡合部15的辊轮31,借着保护导引部13伴随着移动体(图示省略)移动而移动,依序旋转同时移动而经过弯曲部16c到达上侧直线部16a。

这个时候,因为位于弯曲部16c的辊轮31按压弯曲部16c内的内周面,藉由这些辊轮31的按压力,导轨14朝向前进限制位置移动。亦即,导轨14伴随着保护导引部13朝向前进限制位置的移动而朝向前进限制位置移动。

如上所述,由于伴随保护导引部13的来回移动使导轨14来回移动,导轨14和保护导引部13可以说是连动。此外,保护导引部13是在以沿着导轨14的高度方向z的两面及曲面14b返折成u字状的方式配置的状态下,各卡合部15与导引槽16卡合。因此,在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在前进限制位置和后退限制位置之间来回移动1次之际,导轨14的移动距离是保护导引部13的移动距离的约一半。亦即,导轨来回1次时的移动距离比保护导引部13来回1次时的移动距离短。

藉由如上详述的第1实施方式,能够发挥下述效果。

(1)在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之中,导引槽16在保护导引部13来回移动之际,阻挡多个卡合部15往与长边方向x交叉的方向移动,并允许多个卡合部15往长边方向x移动。因此,保护导引部13在沿着长边方向x来回移动之际,在多个卡合部15上藉由导引槽16阻挡往与长边方向x交叉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使保护同时导引长条物tk的保护导引部13移动时的路径稳定。

(2)在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之中,卡合部15设于卡合链节17。在各卡合链节17及各一般链节18与导轨14之间,亦即各链节12和导轨14之间形成有空隙s。因此,可在保护导引部13及导轨14移动之际,抑制构成保护导引部13的链节12和导轨14互相摩擦,故可抑制链节12及导轨14磨损。

(3)在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之中,卡合部15具有和卡合链节17一体设置的臂件30、以及安装在臂件30的前端部并可移动地收纳在导引槽16内的辊轮31。因此,借着将臂件30与卡合链节17一体成形,只要在臂件30的前端部安装辊轮31便可对于保护导引部13容易地设置卡合部15。

(4)在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中,导轨14和保护导引部13连动,导轨14来回1次时的移动距离,比保护导引部13来回1次时的移动距离短。因此,相较于构成为利用移动机构移动保护导引部13的情况,通过构成为利用移动机构(图示省略)移动导轨14,能够缩小移动机构的大小。在这个情况下,借着利用移动机构(图示省略)移动导轨14,移动体(图示省略)跟着保护导引部13一起移动。

(5)在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中,由于导轨14支承保护导引部13,故可在抑制保护导引部13下垂的同时加长行程。此外,由于保护导引部13的下垂被抑制,故可抑制保护导引部13下垂所引起的产品劣化,而加长产品的寿命。再者,由于保护导引部13被导轨14支承,所以可抑制由于长条物tk的反作用力导致保护导引部13以往外鼓起的方式弯曲,进而节省设置产品的空间。在这个情况下,除了导轨14以外不需要导引保护导引部13的构件。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根据图示对长条物的导引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长条物的导引装置41,是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中,将设于卡合链节17的一对卡合部15变更为1个卡合部42,并将导轨14变更为导轨43者。因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于相同的构件使用相同符号,并省略和第1实施方式重复的说明。

如图13及图14所示,卡合链节17的一对链节部20之中的其中一方的链节部20的高度方向z上的第2连接构件22侧的端部上,设有卡合部42。卡合部42具备朝向宽度方向y的内侧弯曲的大致l字状的臂件44、以及可旋转地安装在臂件44的前端部的辊轮31。

亦即,臂件44具有:从链节部20朝向宽度方向y的内侧倾斜延伸的支承部44a、以及从支承部44a的前端部的内侧面朝向宽度方向y的内侧延伸的大致圆柱状的销部44b。并且,辊轮31被可旋转地支承在销部44b的前端部。

如图14所示,销部44b中比辊轮31靠近前端侧的位置上,安装有用于抑制辊轮31从销部44b脱落的e状环32。在这个情况下,辊轮31配置成在卡合链节17上的宽度方向y的中央部和高度方向z上互相对向。臂件44例如藉由与卡合链节17的链节部20一体成形,从而与链节部20形成为一体。

如图12及图15所示,导轨43呈现较长于长边方向x的大致直方体状,并在宽度方向y的其中一方的侧面具有导引槽45。导轨43的长边方向x的第1端侧的端面构成为平面43a;导轨43的长边方向x的第2端侧的端面构成为圆弧状的曲面43b。

导引槽45从导轨43的第1端笔直地延伸至第2端后,进行回转并笔直地延伸至第1端。亦即,导引槽45具备上侧直线部45a、下侧直线部45b以及u字状的弯曲部45c,该上侧直线部45a从平面43a朝向曲面43b笔直地延伸,该下侧直线部45b位于上侧直线部45a的下侧并从平面43a朝向曲面43b笔直地延伸,该弯曲部45c在导轨43的长边方向x的第2端连接上侧直线部45a及下侧直线部45b。

在这个情况下,弯曲部45c以沿着曲面43b内侧的方式弯曲;上侧直线部45a及下侧直线部45b互相具有相同的构成。导引槽45在导轨43的平面43a上开口。

导轨43被分割成以可互相拆装的方式串联地连接的多个导轨构成构件。本实施方式中的导轨构成构件是由1个第1导轨构成构件46以及3个第2导轨构成构件47构成,该第1导轨构成构件46中形成有弯曲部45c,该第2导轨构成构件47中形成有上侧直线部45a及下侧直线部45b。在第1导轨构成构件46中与曲面43b相反侧的面形成有矩形板状的突片48。

在第2导轨构成构件47的长边方向x上的其中一侧的端面上形成有突片48,在第2导轨构成构件47的长边方向x上的另一侧的端面上形成有供突片48插拔自如地嵌合的插入孔49。并且,藉由将第1导轨构成构件46的突片48嵌合在第1个的第2导轨构成构件47的插入孔49,并将该第1个的第2导轨构成构件47的突片48嵌合在第2个的第2导轨构成构件47的插入孔49,再将该第2个的第2导轨构成构件47的突片48嵌合在第3个的第2导轨构成构件47的插入孔49,从而组装导轨43。

如图16所示,导轨43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设定成比卡合链节17中一对链节部20之间的间隔窄。导引槽45内的广度设定成能够让卡合部42的销部44b中的比辊轮31靠近前端侧的部分以及辊轮31具有些许游隙的状态下加以收纳。导引槽45的宽度方向y侧的开口部45d的宽度设定成比卡合部42的销部44b中比辊轮31靠近基端侧的部分的外径宽并且比辊轮31的外径窄。

因此,导引槽45在保护导引部13沿着长边方向x来回移动之际,阻挡多个卡合部42往与长边方向x交叉的方向移动,并允许多个卡合部42往长边方向x移动。亦即,导引槽45在保护导引部13沿着长边方向x来回移动之际,阻挡多个卡合部42往沿着导引槽45的方向以外的方向移动,并且允许多个卡合部42往沿着导引槽45的方向移动。

如图16所示,在导轨43和卡合链节17(第2连接构件22)之间,形成有空隙s。并且,由于一般链节18在长边方向x的两侧连接卡合链节17,所以在导轨43和一般链节18(第2连接构件22)之间也会形成空隙s。亦即,在导轨43和链节12之间形成有空隙s。

藉由如上详述的第2实施方式,除了上述(1)~(5)的效果之外,还能发挥如下所述的效果。

(6)在长条物的导引装置41之中,导轨43被分割成可互相拆装地连接的1个第1导轨构成构件46以及3个第2导轨构成构件47。因此,只要变更第2导轨构成构件47的数量,便可容易地让导轨43的长度配合保护导引部13的长度。亦即,能够容易地配合保护导引部13的长度来调整导轨43的长度。

(7)在长条物的导引装置41之中,在各卡合链节17上只有设置1个卡合部42。因此,相较于第1实施方式的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可让使用的辊轮31的数量减半。

(变更例)

上述各实施方式亦可以下述方式加以变更。

·在第1实施方式的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之中,将设于各卡合链节17的一对卡合部15之中其中一方的卡合部15省略的示于图17的卡合链节17a、以及省略另一方的卡合部15的示于图18的卡合链节17b以在交互串联地配置的状态下可转动地连接的方式来形成保护导引部13亦可。这样做的话,如图19所示,由于保护导引部13的多个卡合部15沿着长边方向x排列成交错状,可藉由导轨14在多个卡合部15上平衡佳地支承保护导引部13。

·如图20所示,代替第1实施方式中的设于卡合链节17的卡合部15的辊轮31,作为被收纳部使用可滑动地收纳在导引槽16内的直方体状的滑动构件50亦可。在这个情况下,如图21所示,滑动构件50在偏离中心些许的位置上具有四角形的贯穿孔50a。并且,销部30b中支承滑动构件50的部分的剖面形状是对应于贯穿孔50a的四角形。因此,滑动构件50在保护导引部13移动之际,不旋转地在导引槽16内滑动。

·在第1及第2实施方式之中,亦可将在长边方向x上相邻的卡合链节17和一般链节18的可转动范围(例如-2°~30°)设定成比在使用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41时在长边方向x上相邻的卡合链节17和一般链节18的转动范围(例如0°~28°)大。亦即以下述方式构成保护导引部13及导引槽16、45:在使用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41时,在长边方向x上相邻的卡合链节17和一般链节18在即将配置成直线姿势之前的姿势、和即将配置成弯曲姿势之前的姿势之间转动。藉此,在使用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41的时候,在长边方向x上相邻的卡合链节17及一般链节18之中的其中一方的链节的链节部20的第1止动面25以及第2止动面26分别以差一点便与另一方的链节的链节部20的第1抵接面27及第2抵接面28抵接的程度接近。因此,在使用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41时,可以几乎去除在第1止动面25与第1抵接面27抵接时所产生的冲撞音和第2止动面26与第2抵接面28抵接时所产生的冲撞音。

·在第1及第2实施方式之中,省略卡合链节17及一般链节18的第1止动面25、第1抵接面27、第2止动面26、以及第2抵接面28之中至少1个亦可。

·将第1实施方式的导轨14,如第2实施方式的导轨43般地,构成为能够分割成多个导轨构成构件亦可。

·在第1及第2实施方式的卡合链节17及一般链节18之中,将第2连接构件22拆装自如地构成于一对链节部20亦可。

·在第2实施方式之中,构成导轨43的3个第2导轨构成构件47,长边方向x的长度互不相同亦可。

·在第2实施方式之中,导轨43不一定要构成为能够分割成多个导轨构成构件。

·在第1实施方式之中,对构成保护导引部13的全部的链节12设置卡合部15亦可。在第2实施方式之中,对构成保护导引部13的全部的链节12设置卡合部42亦可。

·在第1及第2实施方式之中,保护导引部13构成为卡合链节17以沿着长边方向x间隔2个的方式配置亦可;保护导引部13构成为卡合链节17以沿着长边方向x间隔3个的方式配置亦可。亦即,在保护导引部13之中,配置于在长边方向x上彼此最近的2个卡合链节17之间的一般链节18的数量是2个或3个都可以。

附图标记说明

11、41…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2…链节;13…保护导引部;14、43…导轨;15、42…卡合部;16、45…导引槽;20…链节部;30、44…臂件;31…作为被收纳部的辊轮;46…构成导轨构成构件的第1导轨构成构件;47…构成导轨构成构件的第2导轨构成构件;50…作为被收纳部的滑动构件;sk…收纳空间;tk…长条物;x…长边方向;w…弯曲部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