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流量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45750发布日期:2018-11-14 04:08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向流向阀,特别是一种用以作为气体单向流通控制,以提供一种具有较大气体流量且得快速阻气的单向流量阀。

背景技术

提供气体单向流通的单向流量阀,主要用以防止气体的回流,应用于充气床、打气筒、轮胎等等需要进行充气并能保存气体的物品或商品上。

如,中国公告第cn204083391u号《一种单向阀结构》实用新型专利案,该案揭露一种单向阀结构,包含了本体、阀帽、端盖和膜片,该阀帽与端盖分别与本体固定连接,且该本体内腔底面上设置有间隔排列的凸筋,该凸筋的顶面呈一球面,该膜片则是设于本体内靠近于该凸筋的端缘。藉以利用空气推动膜片在本体内产生形变,进而达到气体单向流通的效果。但,该单向阀的结构较为复杂,且成本亦相对较高。

如,中国公告第cn205173589u号《一种膜片单向阀》实用新型专利案,其揭露一种膜片单向阀,包含有一阀体以及一弹性膜片,该阀体包含有一气体进口以及一气体出口,且在气体进口与气体出口间设置有若干小孔连通,该膜片固定在该阀体内的气体出口侧覆盖在若干小孔上对若干小孔进行封闭,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开启压力小、密封性良好的膜片单向阀。但,该膜片单向阀仅透过膜片的变形,来达到气体单向流通的控制,其该膜片的变形量小,无法提供大流量的气体流通。

又如,美国公告第4986310号《lowpressurecheckvalve》发明专利案,其揭露一种低压逆止阀,包含有入口部、盘体、弹性件以及出口部,该弹性件内部具有枢纽以及连接该枢纽的连接件,且该盘体装设于该枢纽上;藉以,利用该枢纽的变形,使枢纽与盘体间产生间隙,而达到液体流通的效果。但,该弹性件上的枢钮与连接杆的厚度一致,使得该枢纽的变形量受到限制,造成无法提供大流量的液体流通。

由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可知,实在存有不少急待业者解决与改善的必要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以作为气体单向流通控制的单向流量阀,其提供一种具有较大气体流量且得快速阻气的单向流量阀。

根据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单向流量阀,其特征在于该单向流量阀包含一壳体、一阀体安装座以及一阀体。该壳体具有一可供气流流动的腔室以及连通该腔室的一进气口与一排气口;该阀体安装座设于该腔室内并将该腔室区分为一邻近该进气口的进气区域及一邻近该排气口的排气区域,该阀体安装座内具有一连通该进气区域及该排气区域的通气部、一位于该通气部内朝该排气区域方向往复位移的活动部、以及至少二用以将该活动部定位于该通气部内的桥接部。又,该阀体具有一用以与该阀体安装座的活动部组接的中心区域,以及一由该中心区域向外延伸且厚度大于该中心区域的外环区域,该阀体具有一未受来自该进气区域的该气流推抵而以该阀体完整遮蔽该通气部的阻气状态,以及一受来自该进气区域的一气流推抵而带动该活动部朝向该入口区域位移且令该桥接部变形而允许该气流进入该排气区域的通气状态,其中该阀体于该通气状态时,该阀体的外环区域朝该进气区域方向变形。

于一实施例中,该阀体安装座进一步包含有一环部,该阀体安装座透过该环部组设于该壳体内。

于一实施例中,该壳体进一步包含有一上壳体以及一下壳体,该腔室由该上壳体、下壳体所组成,且该阀体安装座的环部组设于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间。

于一实施例中该进气口位于该下壳体,该排气口位于该上壳体。

于一实施例中,该阀体安装座定义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朝向该排气区域,该第二表面朝向该进气区域。

于一实施例中,该活动部的其中一面与该第一表面共平面。

于一实施例中,该活动部的其中一面与该第二表面共平面。

于一实施例中,该阀体安装座的活动部上进一步具有一第一安装部,而该阀体朝向该第一安装部方向具有一第二安装部,该阀体与该活动部利用该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相互组接。

于一实施例中,该每一桥接部为一弧形构造。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实质可有效达成下列有益效果:

本发明主要系利用该阀体在该阀体安装座的活动部上产生形变,再由该阀体带动该阀体安装座的活动部朝向该排气口的方向运动,同时使该二桥接部在该活动部上产生形变,进而加大该阀体与该阀体安装座间的间隙,进而能够使气体以较大的流量在该本体内流通,进而提供一种具有较大气体流量的单向流量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单向流量阀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阀体安装座与阀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阀体安装座与阀体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阀体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单向流量阀作动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单向流量阀作动前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示意图、阀体安装座与阀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另一视角立体分解示意图、与阀体的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可清楚看出,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单向流量阀10,包含有一壳体20、一阀体安装座30以及一阀体40。

该壳体20内部具有一可供气流流动的腔室21,请同时配合图5所示,为本发明单向流量阀作动后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壳体20进一步包含有一上壳体22以及一下壳体23,该腔室21由该上壳体22与该下壳体23所组成,其中该上壳体22进一步设置有一排气口24,该下壳体23则设置有一进气口25,该排气口24与该进气口25分别与该腔室21连通,以使一该气流通过该进气口25进入该腔室21内再由该排气口24排出。

该阀体安装座30设置在该壳体20的腔室21内,且该阀体安装座30位于该排气口24与该进气口25之间,以将该腔室21区分为一邻近该排气口24的排气区域211以及一邻近该进气口25的进气区域212。又,该阀体安装座30进一步包含一环部31、一通气部32、一活动部33以及二桥接部34。该环部31用以将该阀体安装座30固定在该壳体20内,该环部31组设在该上壳体22与该下壳体23之间,以将壳体20的腔室21区分为该排气区域211以及该进气区域212。又,该通气部32由该环部31圈围形成,连通该排气区域211及该进气区域212。该活动部33设置在该通气部32内,并利用该二桥接部34与该环部31连接,且该活动部33上设置有一第一安装部331。该二桥接部32分别自该通气部32朝内延伸而连接至该活动部33上。在本实施例中,该阀体安装座30在该通气部32定义有一第一表面321以及一第二表面322,其中该第一表面321是指该阀体安装座30面向该排气区域211的侧面,该第二表面322是指阀体安装座30面向该进气区域212的侧面,该第一表面321与该第二表面322之间的距离界定出一厚度,该活动部33面向该排气口24的面与该第一表面321共平面,而该活动部33面向该进气口25的面与该第二表面322共平面,进而定义该活动部33具有一厚部。该二桥接部34是由该通气部32朝向该活动部33延伸,该二桥接部34位于第一表面321与该第二表面322之间且邻近该第二表面322的位置,且该二桥接部34的厚度小于该活动部33的厚度。又,该每一桥接部34呈一弧形结构,而具有对应的一弧凸面341以及一弧凹面342,该弧凸面341面向该进气区域212,该弧凹面342面向该排气区域211,使该活动部33利用该二桥接部34设置在该通气部32内。

该阀体40具有一中央区域41以及一自该中央区域41向外延伸且可选择性完全遮蔽该通气部32的外环区域42,该外环区域42以一第一厚度所成形,而该中央区域41以小于该外环区域42的第一厚度的一第二厚度形成。该中央区域41对应于该阀体安装座30的该活动部33上的该第一安装部331朝向该第一安装部331方向延伸有一第二安装部411,该第二安装部411可与该第一安装部331相互组接。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安装部331为一贯穿该活动部33的固定孔,该第二安装部411为一可穿过该第一安装部331并与其组接的一插接件,使该阀体40透过该第二安装部411与该第一安装部331的组接而活动枢接在该阀体安装座30的该活动部33上。

请同时参阅图5至图6所示,为本发明单向流量阀作动后及作动前的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组装时,首先将该阀体40透过该第二安装部411与该阀体安装座30的该第一安装部331相互组接,使该阀体40得以枢接在该阀体安装座30上,利用该阀体40的该外环区域42完整地遮蔽该阀体安装座30的该通气部32,再将组合后的该阀体安装座30及该阀体40设置于该壳体20的该上壳体22与该下壳体23间,使该阀体安装座30的该环部31固定在该上壳体22与该下壳体23间,进而将该壳体20内的该腔室21区分为有邻近该进气口的该进气区域212以及邻近该排气口24的该排气区域211,同时透过该阀体40完全的遮蔽于该阀体安装座30的该通气部32达到该进气区域212与该排气区域211间之阻隔。

当该气流持续经由该进气口25进入后,形成一通气状态时,该气流会先经过该进气区域212再进入该通气部32,该气流在该进气区域212内逐渐产生一气压。当该气压持续提升至一定压力,因为流体力学的作用气流会朝向气压较低的方向流动,此刻该气流开始推动该阀体40,并将该阀体40朝向该排气区域211推动。当该阀体40逐渐被往该排气区域211方向位移,由于该阀体40的该中央区域41厚度小于该外环区域42,因此该阀体40会自该中央区域41开始朝向该排气区域211方向被推移,使该外环区域42逐渐脱离该通气部32。当该阀体40自该中央区域41朝向该排气区域211被推移时,因为该阀体40与该活动部33间透过该第一安装部331与该第二安装411部组接,故该阀体40在推移时会同时带动该活动部33朝向该排气区域211方向位移,使该阀体40由该中央区域41逐渐脱离该通气部32。同时,该活动部33在位移时,会同时带动该二桥接部34产生形变,直至该二桥接部34达到最大变形量后,该活动部33将无法再朝该排气区域211方向位移,同时透过该活动部33拉住该阀体40,直至该阀体40完全偏离该通气部32,使该阀体40与该通气部32间产生一可供该气流流动的间隙,令该气流得以自该进气区域212经由该通气部32流向该排气区域211,再由该排气口24向外排出。

此刻,当该阀体40在受到该气流推动时,该气流会从该阀体40的该外环区域42靠近该中央区域41的位置处开始推抵该阀体40,使该外环区域42靠近该中央区域41的部分受到的气流推力最大,而该外环区域42远离该中央区域41的位置处受到气流推力的地方最小,加上该阀体40的该中央区域41的第一厚度小于该外环区域42的第二厚度,使该阀体40自该外环区域42靠近该中央区域41的位置处开始产生变形,换句话说,该阀体的该外环区域42会呈现自然垂落的状态,而令处于此状态的该阀体40整体略呈伞状的态样。

此外,当该气流通过该通气部32进入该排气区域211后,该气流会在该排气区域211内产生一回流现象,此刻该阀体40的该外环区域42远离该中央区域41的部分会受到该气流回流所产生的压力引影响而朝向该进气区域212方向变形。

再者,由于该活动部33是利用该二桥接部34固定在该通气部32间,且由于该二桥接部34呈一弧形构造,能够提供该活动部33在朝向该排气区域211具有较大的变形量,而能使该阀体40与该阀体安装座30产生一较大的间隙,进而能够令该气流具有较大气体流量通过该阀体40与该阀体安装座30间,进而提升气流流通该单向流量阀10的流量。

反之,当该气流自该进气口25被阻断而形成一阻气状态时,该气流将不再经由该进气口25进入该进气区域212内,使该进气区域212内的气压逐渐下降,直至该进气区域212内的气压低于该排气区域211内的气压。当该排气区域211内的气压大于该进气区域212内的气压时,该气流会自该排气区域211朝向该进气区域212的产生一回流现象,此时该排气区域211内的该气流会开始推抵该阀体40,使该阀体40朝向该进气区域212方向位移,同时该阀体40会带动该活动部33,令该活动部33与该阀体40连动,同时该活动部33会带动该二桥接部34复位。当该阀体40受到该气流推抵后,该阀体40会朝向该进气区域212方向位移,该阀体40由该外环区域42远离该中央区域41的位置开始逐渐缩小该阀体40与该阀体安装座30间的间隙,直至该阀体40完全遮蔽该通气部32,使该阀体40完全的阻隔在该进气区域212与该排气区域211间,进而达到阻气的状态。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因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而所作的些许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中。

本发明虽以较佳实施例说明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仍应属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