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拉坯机泄油管高温附加应力的方法及补偿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16421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管道安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消除拉坯机泄油管高温附加应力的方法及补偿器。



背景技术:

在冶金工程中,部分设备需要连接管道,但由于环境温度较高,所以因环境温度变化和机械振动产生的附加应力容易导致管道变形,影响管道寿命。

现行通用减少附加应力的施工方法有以下两种:1、采用软管连接设备与介质管间,但是耐高温软管造价贵,易损坏;2、利用管道自身煨制一种截面与管道轴线垂直的u形补偿器,但是机械振动会影响u形补偿器的弯度,因此会减少u形补偿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消除拉坯机泄油管高温附加应力的方法及补偿器,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消除拉坯机泄油管高温附加应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利用煨管器将直管道中间部分煨制成环形;

步骤s2,在管道上安装接头管;

步骤s3,将管道分别与设备端和介质管道焊接。

进一步地,上述的消除拉坯机泄油管高温附加应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煨管器孔径为所述管道的直径的六倍。

进一步地,上述的消除拉坯机泄油管高温附加应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环形部分环形直径大于200mm。

进一步地,上述的消除拉坯机泄油管高温附加应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安装所述接头管前对所述管道进行坡口处理。

进一步地,上述的消除拉坯机泄油管高温附加应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管焊接在所述管道上,并在焊接后对该管道进行临时封堵。

进一步地,上述的消除拉坯机泄油管高温附加应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的环形部分与所述管道的轴线处于同一平面,并且管道两端各旋转18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直接使用管材进行现场制作,节省了采购软管的费用;有效的降低环境温差和机械振动带来的附加应力的影响,提高了管道的使用寿命;截面与管道轴线处于同一平面,不占额外空间。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消除拉坯机泄油管高温附加应力的补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直管道中间部分为环形;管道第一部分和管道第二部分错位交叉。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示意图

其中:1.管道2.设备端3.介质管道11.管道环形部分12.管道第一部分13.管道第二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消除拉坯机泄油管高温附加应力的方法,首先利用煨管器将直管道中间部分煨制成环形11;然后在管道两端端口安装接头管;最后利用接头管将管道分别与设备端2和介质管道3焊接。

为了煨制合格的环形,煨管器孔直径优选为被弯曲管道的直径的六倍。

为了保证减少机械振动和环境温度变化的附件应力对于管道产生的影响,管道环形部分环形直径设计大于200mm。

为了便于焊接,在安装所述接头管前对所述管道进行坡口处理,使用磨光机对管道端口打磨。

为了便于清洁管道,保证在加工管道加工完成后进行简单冲洗即可投入使用,接头管焊接在所述管道上,并在焊接后对该管道进行临时封堵,避免铁屑进入管道内部。

为了节省空间,实施例将管道1的环形部分与管道的轴线设计处于同一平面,并且管道两端各旋转180°,管道第一部分12和管道第二部分13错位交叉,如图1所示。

本发明应用于河南中原特钢拉坯机管道安装中,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除拉坯机泄油管高温附加应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利用煨管器将直管道中间部分煨制成环形;步骤S2,在管道上安装接头管;步骤S3,将管道分别与设备端和介质管道焊接。本发明提出的实施方法替换了传统的采用耐高温软管和U形补偿器的实施方法,直接使用管材进行现场制作,节省了采购软管的费用;有效的降低环境温差和机械振动带来的附加应力的影响,提高了管道的使用寿命。另一发面,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消除拉坯机泄油管高温附加应力的补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直管道中间部分为环形;管道第一部分和管道第二部分错位交叉。

技术研发人员:董健;魏尚起;包佳;胡斯楞;周丽华;安腾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02
技术公布日:2017.08.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