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监控流量阀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5786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监控流量阀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监控流量阀门。



背景技术:

阀门是用来开闭管路、控制流向、调节和控制输送介质的参数(温度、压力和流量)的管路附件。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关断阀、止回阀、调节阀等。阀门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泄压等功能。用于流体控制系统的阀门,从最简单的截止阀到极为复杂的自控系统中所用的各种阀门,其品种和规格相当繁多。在工业成产加工过程中需要稳定的水流量,以满足其使用需要,当水流量过小时,则对工业生产加工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目前自动化设备使用较多的情况下,对水流量的监控尤为重要。目前大多数采用流量计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式的缺点在于,其控制系统较为复杂,不利于降低成本,而且对流量计的可靠性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实现自动监控流量大小的阀门,可避免流量过小时对后续生产加工造成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自动监控流量阀门,包括阀门主体、手动截止板、手轮、固定块、活动截止板、扭簧、止挡轴、电磁铁和微控制模块,所述手动截止板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阀门主体内部,所述手轮安装在转轴外端,所述两个固定块对称且固定安装在阀门主体的内壁上,所述活动止挡板转动安装在固定块上,所述止挡轴固定安装在固定块上,所述扭簧的两个扭臂分别作用在活动截止板和止挡轴上,两块电磁铁固定设置在阀门主体的外壁上,并且所述电磁铁与活动止挡板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活动截止板与固定块之间还设置有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和电磁铁均通过电路连接至微控制模块。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块的两端均设置为圆角结构。

作为优选,两个活动截止板处于闭合状态时具有2cm~3cm的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手动截止板上固定设置有密封橡胶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之处是:当流经阀门的液体流量产生的压力超过扭簧的扭力,此时位于活动截止板与固定块之间的行程开关开启,微控制模块控制电磁铁通电,活动截止板在电磁铁吸力和液体流量压力的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若是流经阀门的液体流量过小时,此时扭簧克服液体流量和电磁阀的作用力达到闭合状态,并发出警报,操作人员可根据警报对供水源进行调节或检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流量最小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流量最大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自动监控流量阀门,包括阀门主体1、手动截止板2、手轮3、固定块4、活动截止板5、扭簧6、止挡轴7、电磁铁8和微控制模块,所述手动截止板2通过转轴11转动安装在阀门主体1内部,所述手轮3安装在转轴11外端,所述两个固定块4对称且固定安装在阀门主体1的内壁上,所述活动止挡板5转动安装在固定块4上,所述止挡轴7固定安装在固定块4上,所述扭簧6的两个扭臂分别作用在活动截止板5和止挡轴7上,两块电磁铁8固定设置在阀门主体1的外壁上,并且所述电磁铁8与活动止挡板5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活动截止板5与固定块4之间还设置有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和电磁铁8均通过电路连接至微控制模块。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对液体流动造成阻碍,所述固定块4的两端均设置为圆角结构。

此外,为了降低两个活动截止板5之间的开合难度,两个活动截止板5处于闭合状态时具有2cm~3cm的间隙。

进一步为了保证手动截止板2在截止过程中的密封可靠性,所述手动截止板2上固定设置有密封橡胶圈。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监控流量阀门,包括阀门主体、手动截止板、手轮、固定块、活动截止板、扭簧、止挡轴、电磁铁和微控制模块,所述扭簧的两个扭臂分别作用在活动截止板和止挡轴上,两块电磁铁固定设置在阀门主体的外壁上,并且所述电磁铁与活动止挡板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活动截止板与固定块之间还设置有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和电磁铁均通过电路连接至微控制模块。当流经阀门的液体流量产生的压力超过扭簧的扭力,微控制模块控制电磁铁通电,活动截止板在电磁铁吸力和液体流量压力的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若是流经阀门的液体流量过小时,此时扭簧克服液体流量和电磁阀的作用力达到闭合状态。

技术研发人员:梁建文;陈旭;魏福永;韦如阳;秦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甘肃腾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07
技术公布日:2018.04.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