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44498发布日期:2018-12-05 15:54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把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把手结构,尤指一种于可作物体的携行或搬运使用,而达到易于操作使用以及保持物体外观完整的功效的把手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的物体(如:机箱、盒体、门体等),为便于携行或搬运,通常会于物体上设置把手,以便使用者进行施力,作为携行或搬运使用。

然而,以上述现有的把手而言,其以两端配合螺丝锁接固定于物体的外侧,且设置之后无法进行收合的动作,使得把手常态性的凸出于物体的表面,不但会影响物体的整体美观性,更会形成物体设置时的干涉(因把手的凸出而无法使物体抵贴墙面),再者,当使用一端时间之后,会因螺丝松脱而产生把手掉落无法使用的情形。

因此,如何发明出一种把手结构,可达到以握把作为物体的携行或搬运使用,而具有易于操作使用的目的,将是本发明所欲积极披露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憾,发明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进而研发出一种把手结构,以期达到施力于握把以作为物体的携行或搬运使用,而具有易于操作使用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把手结构,其包含:用以设于物体的座体;活动设于该座体的握把;以及设于该座体与该握把间的至少一弹性组件。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把手结构,包含:用以设于物体的座体;以及活动设于该座体的握把,该握把具有施力部、分别连接于该施力部两端的弯折部、及分别连接于该弯折部两端的轴部,先将握把放置于该座体后,再用以止挡部将握把的轴部作挡止限位,使握把与座体形成模块结构。

上述的把手结构中,该座体周缘设有多个固定部,各固定部用以与该物体结合。

上述的把手结构中,该固定部以铆接、锁接、扣接、焊接、黏接、螺接或扩接的方式与该物体结合。

上述的把手结构中,该座体具有用以容置该握把的容置部。

上述的把手结构中,该容置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轴孔,各轴孔可供握把的两端进行活动枢接。

上述的把手结构中,该握把包括有施力部、分别连接于该施力部两端的弯折部、及分别连接于该弯折部两端的轴部,而各轴部与座体活动枢接。

上述的把手结构中,该施力部外侧缘具有包覆件。

上述的把手结构中,该包覆件为非金属或金属材质。

上述的把手结构中,该弹性组件设于轴部、弯折部或该座体。

上述的把手结构中,该弹性组件的一端设于该座体,另一端抵顶于弯折部或轴部。

上述的把手结构中,该弹性组件可为螺旋弹簧、扭簧、弹片或弹性柱体。

上述的把手结构中,该座体进一步设有至少一止挡部,该止挡部用以进行握把的限位。

上述的把手结构中,该止挡部为折部、限位体、扣体、孔部、凹部或凸部。

上述的把手结构中,该止挡部为与该座体一体成型的折部,于该握把放置于该座体后,再用以外力使折部型变,用以限位止挡该握把的轴部。

上述的把手结构中,该止挡部为与该座体一体成型的孔部,可将该握把的轴部置于孔部,用以限位止挡该握把的轴部。

上述的把手结构中,该止挡部为限位体,先将该握把的轴部置于座体,再用以使限位体以铆接、扣接、扩接、焊接或锁合方式用以限位止挡该握把的轴部。

上述的把手结构中,该止挡部为与该座体一体成型的孔部,可将该握把的轴部置于孔部,再用以外力使孔部型变,用以限位止挡该握把的轴部。

上述的把手结构中,该止挡部为与该座体一体成型的凹部或凸部,可将该握把的轴部置于该凹部或凸部,再用以外力使该凹部或凸部周围的材料型变,用以干涉限位该握把的轴部。

上述的把手结构中,该弹性组件分别套设于各轴部、弯折部或该座体。

上述的把手结构中,该弹性组件的弹力用以使该握把能旋转回归至与座体的相对位置或用以与座体弹性限位或用以与座体弹压固定。

上述的把手结构中,该座体具有挡止部,用以挡抵限制弯折部或轴部的旋动角度。

上述的把手结构中,该弯折部或轴部的挡抵限制角度为0度至180度。

上述的把手结构中,该限位体为扣体。

借此,本发明的把手结构,可使该座体结合于物体上,且将握把由座体中移出,并施力于握把以作为物体的携行或搬运使用,当不施力于握把时,则利用弹性组件将握把移入座体中,而达到易于操作使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的侧视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的俯视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具体实施例的正视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具体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至图10是本发明第二具体实施例的握把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11至图14是本发明第三具体实施例的握把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15至图18是本发明第四具体实施例的握把组装状态示意图。

符号说明:

1座体

11固定部

12容置部

121凹槽

13轴孔

14、14a、14b止挡部

16挡止部

15穿孔

2握把

21施力部

22弯折部

23轴部

24包覆件

3弹性组件

4物体

5治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功效,兹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说明如后:

请参考图1至图4,如图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把手结构,其包含座体1、握把2以及至少一弹性组件3所构成。

该座体1周缘设有多个固定部11,各固定部11用以与该物体4结合,且该座体1具有容置部12,该容置部12的两侧分别设有轴孔13,并于该座体1内缘设有对应该容置部12的挡止部16。

该握把2活动设于该座体1的容置部12,而该握把2包括有施力部21、分别连接于该施力部21两端的弯折部22、及分别连接于该弯折部22两端的轴部23,而各轴部23与座体1的各轴孔13活动枢接,其中该施力部21外侧缘具有包覆件24,该包覆件24为非金属或金属材质(本实施例中为非金属的塑料材质)。

各弹性组件3设于该座体1与该握把2之间且套设于该握把2的各轴部23(弯折部22或该座体1),而各弹性组件3的一端设于该座体1,另一端抵顶于各弯折部22(或轴部23),其中各弹性组件3可为螺旋弹簧、扭簧、弹片或弹性柱体,而各弹性组件3的弹力用以使该握把2能旋转回归至与座体1的容置部12。

当组装时,将该座体1利用固定部11以铆接、锁接、扣接、焊接、黏接、螺接或扩接的方式与一物体4结合,使该座体1(包含已设置的握把2以及各弹性组件3)固设物体4的所需位置处,如:同时或分别设于物体4的左、右、前、后、上、下等位置,且设置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

而使用时,直接施力于该握把2的包覆件24,而以该包覆件24带动施力部21,让具有包覆件24的施力部21利用各轴部23的配合,而由座体1的容置部12移出,并压缩各弹性组件3,且借由该包覆件24避免使用者因徒手接触而产生静电或括伤,待包覆有包覆件24的施力部21移出之后,即可借由挡止部16挡抵限制各弯折部22(或轴部23)的旋动角度,而各弯折部22(或轴部23)的挡抵限制角度为0度至180度,此时,便可直接握持并施力于该包覆件24,而借由施力部21进行该物体4的携行或搬运使用,而当使用后不施力于握把2时,则利用各弹性组件3的回复弹力,而将该握把2移入座体1的容置部12中,借以达到易于操作使用以及保持物体4外观的完整性。

请参考图5至图10,如图所示,于本发明把手结构中,该座体1进一步设有至少一止挡部14,先将握把2放置于该座体1后,再以止挡部14将握把2的轴部23作挡止限位,使握把2与座体1形成模块结构,其中该止挡部14为折部、扣体、孔部、凹部或凸部,而本实施例中于该座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呈扣体的止挡部14;而当各止挡部14进行组装时,将该握把2的轴部23设于容置部12上方的两凹槽121中,之后将各止挡部14放置于座体1的穿孔15,并以治具5对各止挡部14进行铆接、扣接、扩接、焊接或锁合,而使各止挡部14组合于该座体1作为握把2的限位止挡使用。

请参考图11至图14,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各止挡部14a分别为对应设置于两凹槽121一侧的凸体,使各止挡部14a与各凹槽121之间形成一体成型的孔部,当该座体1与握把2组装时,使该握把2的轴部23设于各相对应的凹槽121与止挡部14a(即孔部)之间,之后再以治具5对各止挡部14a施以外力进行铆压,使各止挡部14a产生型变而与座体1的表面齐平,而使各止挡部14a作为该座体1与握把2的限位止挡使用。

请参考图15至图18,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各止挡部14b分别为对应设置于两凹槽121一侧的折部,而为折部的各止挡部14b与该座体1一体成型,当该座体1与握把2组装时,使该握把2的轴部23设于各相对应的凹槽121与各止挡部14b之间,之后再以治具5对各止挡部14b施以外力进行铆压,使各止挡部14b产生型变而与座体1的表面齐平,而使各止挡部14b作为该座体1与握把2的限位止挡使用。

另外,该止挡部也可为与该座体1一体成型的孔部(如图1所示的各轴孔13),可将该握把2的轴部23置于孔部,用以限位止挡该握把2的轴部23。且该止挡部为与该座体1一体成型的凹部或凸部(图未示),可将该握把2的轴部23置于该凹部或凸部,再以外力使该凹部或凸部周围的材料型变,用以干涉限位该握把2的轴部23。

本发明在上文中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发明,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应注意的是,举凡与该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设为涵盖于本发明的范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