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式热水换热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1225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水换热阀,尤其涉及一种三通式热水换热阀。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换热阀多为四通阀,四通阀的阀板为平板形状,因此从两个进水口分流进阀腔的水流直接正面相撞会产生较大的水流噪声和阻力,另外,四通阀的内部水道结构较为复杂,换热效率也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通式热水换热阀,换热效率高,水道结构简单,装配便利,成本低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通式热水换热阀,包括阀壳体,所述阀壳体的底部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口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部垂直连接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出水管之间设有转向腔,所述出水管的外端部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口还设有换热连接口,所述换热连接口螺纹连接有换热管机构,所述换热管机构穿过所述转向腔且延伸至所述进水管内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管机构包括位于所述进水管内部的换热管体,所述换热管体的端部连接有套接座,所述套接座与所述换热连接口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套接座的外端部设有与所述换热管体连接的接头。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阀壳体为镀锌管且一体铸造成型设置。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出水管呈“L”型设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换热管机构从换热连接口拧入,装配便利,水流方向为依次经过进水口、进水管、转向腔、出水管和出水口,水流直接从换热管机构的顶部流到换热管机构的底部进行换热,然后弯折进入出水管,整个换热无死角,换热效率高。本实用新型换热效率高,水道结构简单,装配便利,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壳体;2-进水管;3-进水口;4-出水管;5-转向腔;6-出水口;7-换热连接口;8-换热管体;9-套接座;10-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附图中箭头示出了水流方向,一种三通式热水换热阀,包括阀壳体1,阀壳体1的底部设有进水管2,进水管2的一端口设有进水口3,进水管2的另一端部垂直连接有出水管4,进水管2与出水管4之间设有转向腔5,出水管4的外端部设有出水口6,进水管2的另一端口还设有换热连接口7,换热连接口7螺纹连接有换热管机构,换热管机构穿过转向腔5且延伸至进水管2内部。换热管机构从换热连接口7拧入,装配便利,水流方向为依次经过进水口3、进水管2、转向腔5、出水管4和出水口6,水流直接从换热管机构的顶部流到换热管机构的底部进行换热,然后弯折进入出水管4,整个换热无死角,换热效率高。

换热管机构包括位于进水管2内部的换热管体8,换热管体8的端部连接有套接座9,套接座9与换热连接口7之间螺纹连接,套接座9的外端部设有与换热管体8连接的接头10,换热管体8可以采用电加热形式,也可以采用热介质换热形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为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结构装配连接方便。

阀壳体1为镀锌管且一体铸造成型设置,上述内部管道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水管2与出水管4呈“L”型设置,上述结构能够避免原料的浪费,节约加工成本,而且能够保证换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换热效率高,水道结构简单,装配便利,成本低廉。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