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透磁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1412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透磁密封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制造技术领域,尤其与一种新型的透磁密封结构有关。



背景技术:

现有应用于汽车轮毂上的深沟球轴承,一般都设置有与传感器配套的磁性圈,传统的深沟球轴承的密封结构中密封圈设置在由两骨架组成的密封腔内,而磁性圈固定设置在外侧的骨架上,这样使得磁性圈受外界因素影响比较大,影响磁性圈的磁性,从而使的传感器不能有效感应到磁性圈,影响检测数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轴承上能有效防止磁性圈失效且密封效果好的新型的透磁密封结构。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透磁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圈、第一骨架、第二骨架和磁性圈,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骨架的截面为L形,包括连为一体的外圆管部和外圆环部,外圆管部与轴承外圈的内圆面固定连接,外圆环部位于外圆管部内侧并径向向轴承内圈悬伸;所述的第二骨架包括连为一体的内圆管部和内圆环部,内圆管部与轴承内圈的外圆面固定连接,内圆环部位于内圆管部外侧并径向向轴承外圈悬伸,使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之间形成一密封腔,所述的密封圈包括一体成型的环形连接部和环形密封唇,环形连接部紧密贴靠于第一骨架的外圆环部的外侧端面上并固定连接,环形密封唇设置于环形连接部的内沿,环形密封唇的唇口弹性轻触于所述第二骨架的内圆管部的外圆面上,所述的磁性圈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骨架的内圆环部的外侧端面使磁性圈位于所述的密封腔内。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和完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的第二骨架的内圆环部通过弯折形成一靠近第一骨架外圆环部的台阶面,所述的磁性圈固定于该台阶面上,增加了磁性圈的磁性效果。

所述的密封圈的环形连接部的外侧端面设置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与所述磁性圈的外置对应,可以进一步提高透磁性。

所述的环形密封唇的截面为“人”字形结构,“人”字形结构的顶端与所述环形连接部的内沿固定连接,下端形成两唇口与第二骨架圆管部外圆面弹性轻触。

所述第一骨架圆环部的内沿设设置有弯折部,增加了环形密封唇“人”字形结构顶端与环形连接部内沿连接处的包胶厚度,提高了连接牢固度。

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不锈钢板材冲压成型的骨架,提高了强度,将磁性圈设置于两骨架之间的密封腔内,同时又能保持原有的轴承密封效果,并通过控制骨架板材厚度以及密封圈的包胶厚度,使磁性圈的透磁性效果达到最佳,保证传感器能有效感应到磁性圈,从而达到既透磁又密封的双重效果,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图1中I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密封圈32、第一骨架33、第二骨架31和磁性圈4,第一骨架33的截面为L形,包括连为一体的外圆管部和外圆环部,外圆管部与轴承外圈1的内圆面固定连接,外圆环部位于外圆管部内侧并径向向轴承内圈2悬伸,第一骨架圆环部的内沿设设置有弯折部;所述的第二骨架31包括连为一体的内圆管部和内圆环部,内圆管部与轴承内圈2的外圆面固定连接,内圆环部位于内圆管部外侧并径向向轴承外圈1悬伸,使第一骨架33和第二骨架31之间形成一密封腔,所述的密封圈32包括一体成型的环形连接部和环形密封唇,环形连接部紧密贴靠于第一骨架的外圆环部的外侧端面上并通过注塑包胶固定连接,密封圈32的环形连接部的外侧端面设置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与所述磁性圈的外置对应,环形密封唇设置于环形连接部的内沿,环形密封唇的截面为“人”字形结构,“人”字形结构的顶端与所述环形连接部的内沿固定连接,下端形成两唇口与第二骨架圆管部外圆面弹性轻触,第二骨架的内圆环部通过弯折形成一靠近第一骨架外圆环部的台阶面,所述的磁性圈4固定于该台阶面上,使磁性圈4位于所述的密封腔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