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走线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2785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管道走线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管道走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实施中,常规建筑主体结构的构造规则,排水管可以沿着建筑主体结构直上直下设置,管道在使用过程中情况良好,位置并不容易出现偏移等问题。

对于非常规的特殊异形高大空间结构布局的建筑,为了尽可能的扩展空间利用率,同时达到后期室内装饰装修效果,包括排水管等大部分管道需要全部隐蔽在装饰层内部,尤其是要求管道排布走向紧随主体结构或外檐幕墙体系造型的弧度,但是由于需要将管道设置成具有一定的弧度,如果将管道直接采用抱箍固定在主体结构上,则有可能出现主体结构的某处没法固定抱箍的情况,那么相邻抱箍之间的距离就比较大,从而管道和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不够牢固,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水流的冲击力的作用而被破坏偏离原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管道走线固定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管道和非常规的特殊异形建筑的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不够牢固,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水流的冲击力的作用而被破坏偏离原位置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道走线固定装置,用于将管道沿着主体结构的走向设置并附着固定于所述主体结构,所述管道走线固定装置包括:

沿着所述主体结构的走向设置的附着杆,所述附着杆的形状与所述主体结构外表面的形状相适配;

间隔设于所述附着杆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体结构;以及

间隔设于所述附着杆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管道,从而使得所述管道附着连接于所述附着杆。

本实用新型管道走线固定装置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管道走线固定装置通过将附着杆加工成与主体结构的走向相适配的弧度,并将附着杆沿着主体结构的走向设置,利用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于主体结构和附着杆之间,从而将附着杆固定在主体结构上,利用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于管道和附着杆之间,从而将管道固定在附着杆上,管道就沿着主体结构的走向设置、且间接附着固定在主体结构上,这就解决现有技术中管道和非常规的特殊异形建筑的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不够牢固,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水流的冲击力的作用而被破坏偏离原位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管道走线固定装置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支撑整个体系的自重及高速水流和管道因温差产生应力变形等的冲击外力影响,具有良好的防晃、抗震及吸收应力的能力,保证排水安全、顺畅,管道能够隐蔽在装饰层内部达到后期室内装饰装修效果,扩展了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管道走线固定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

扣设于附着杆的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附着杆相适配;

箍设于所述主体结构的第一抱箍,所述第一抱箍与所述主体结构相适配;以及

连接于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一抱箍之间的第一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管道走线固定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卡扣为钢板条弯折而成、并通过第一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管道走线固定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

扣设于附着杆的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附着杆相适配;

箍设于所述管道的第二抱箍,所述第二抱箍与所述管道相适配;以及

连接于所述第二卡扣和所述第二抱箍之间的第二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管道走线固定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卡扣为钢板条弯折而成、并通过第二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管道走线固定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附着杆为方钢管,相邻两个所述方钢管通过套管相连接,所述套管上开设有供第三螺栓穿设固定的通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道走线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管道走线固定装置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管道走线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管道走线固定装置用于将管道10沿着主体结构20的走向设置、并附着固定于主体结构20,本实用新型管道走线固定装置包括:附着杆30、第一连接件40以及第二连接件50,其中附着杆30沿着主体结构20的走向设置,附着杆30的形状与主体结构20外表面的形状相适配,第一连接件40间隔设于附着杆30,第一连接件40可拆卸连接于主体结构20,第二连接件50间隔设于附着杆30,第二连接件50可拆卸连接于管道10,从而使得管道10附着连接于附着杆30。本实用新型管道走线固定装置通过将附着杆加工成与主体结构的走向相适配的弧度,并将附着杆沿着主体结构的走向设置,利用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于主体结构和附着杆之间,从而将附着杆固定在主体结构上,利用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于管道和附着杆之间,从而将管道固定在附着杆上,管道就沿着主体结构的走向设置、且间接附着固定在主体结构上,这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管道和非常规的特殊异形建筑的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不够牢固,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水流的冲击力的作用而被破坏偏离原位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管道走线固定装置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支撑整个体系的自重及高速水流和管道因温差产生应力变形等的冲击外力影响,具有良好的防晃、抗震及吸收应力的能力,保证排水安全、顺畅,管道能够隐蔽在装饰层内部达到后期室内装饰装修效果,扩展了空间利用率。

如图1所示,待异形空间结构的工程主体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管道10的安装施工。将管道10附着安装在异形空间结构的主体结构20处,这样能够保证管道10的走向排布紧随着异形空间结构的主体结构20的造型,从而在施工完成异形空间结构的装饰层之后,管道10能够全部隐蔽在异形空间结构的装饰层内部,从而外表美观。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结构20为钢柱,但并不以此为限,主体结构20还可以为钢梁、桁架等结构。根据就近原则,选取异形空间结构的工程主体的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部件结构作为主体结构20。

附着杆30作为管道10布置的传力和支撑体系。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方钢管作为附着杆30。优质镀锌方钢的突出特点为在承载力范围内,可以加工弯折成任意的弧度造型,优质镀锌方钢管可长期使用不会产生变形,可适用于弯曲成任意、不同的弧度的需求。在施工中,根据主体结构20的走向的弧度将附着杆30提前加工弯折成主体结构20相同的弧度造型。具体地,相邻两个方钢管通过套管300相连接,套管300上开设有供第三螺栓穿设固定的通孔。在对接连接两个方钢管的施工中,将套管300套设在一个方钢管的端部,将另一个方钢管对接在该方钢管的端部,采用螺栓穿设套管300上的通孔固定连接。

参阅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管道走线固定装置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利用第一连接件40将附着杆30附着固定在主体结构20上,能够在保持附着杆30的特定的弧度造型的同时满足严格的空间布置要求。具体地,第一连接件40包括:第一卡扣400、第一抱箍401以及第一连接杆402,其中第一卡扣400扣设于附着杆30,第一卡扣400与附着杆30相适配;第一抱箍401箍设于主体结构20,第一抱箍401与主体结构20相适配,第一连接杆402连接于第一卡扣400和第一抱箍401之间。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400为钢板条弯折而成的、与方钢管适配的方形卡扣、并通过第一螺栓连接进行封口。第一抱箍401的自身环形封口处采用螺栓紧拧连接封口,从而能够方便地将第一卡扣400和第一抱箍401安装或者拆下,可周转性好。

利用第二连接件50将管道10附着固定在附着杆30上,也就是间接将管道10附着固定在主体结构20上。第二连接件50与第一连接件40的结构类似,第二连接件50包括:第二卡扣500、第二抱箍501以及第二连接杆502,其中第二卡扣500扣设于附着杆30,第二卡扣500与附着杆30相适配;第二抱箍501箍设于管道10,第二抱箍501与管道10相适配,第二连接杆502连接于第二卡扣500和第二抱箍501之间。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扣500为钢板条弯折而成的、与方钢管适配的方形卡扣、并通过第二螺栓连接进行封口。第二抱箍501的自身环形封口处采用螺栓紧拧连接封口,从而能够方便地将第一卡扣400和第一抱箍401安装或者拆下,可周转性好。

本实用新型管道走线固定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管道走线固定装置通过将附着杆加工成与主体结构的走向相适配的弧度,并将附着杆沿着主体结构的走向设置,利用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于主体结构和附着杆之间,从而将附着杆固定在主体结构上,利用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于管道和附着杆之间,从而将管道固定在附着杆上,管道就沿着主体结构的走向设置、且间接附着固定在主体结构上,这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管道和非常规的特殊异形建筑的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不够牢固,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水流的冲击力的作用而被破坏偏离原位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管道走线固定装置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支撑整个体系的自重及高速水流和管道因温差产生应力变形等的冲击外力影响,具有良好的防晃、抗震及吸收应力的能力,保证排水安全、顺畅,管道能够隐蔽在装饰层内部达到后期室内装饰装修效果,扩展了空间利用率。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