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硬密封组合的新型调压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3168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硬密封组合的新型调压阀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硬密封组合的新型调压阀。



背景技术:

调压阀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石油或天然气输送管路中的阀门。

现有的调压阀结构形如公告号为CN203131138U,名为“一种调压阀”的专利所示的结构(参见本说明书附图1),该调压阀由手轮1、阀杆5、弹簧6、阀座9、阀体10组成,其阀体10内装有一个内套7,内套7上开有泄气槽,内套7下部装有阀芯8,阀芯8开有4个泄气孔,阀体10上部装有一个压帽4,压帽4外圆有压力刻度值,阀杆5上端装有环形指针3,环形指针3由背帽2压紧在阀杆5上。上述调压阀在使用时,通过旋转手轮1带动阀杆5上下移动来调节弹簧6的弹力,从而通过调节该弹力来改变阀芯8与阀座9之间的密封压力。

但上述调压阀存有不足之处:因为阀芯8下端为尖端的圆锥形结构,阀座9中部为柱形圆孔。且当阀芯8的圆锥形结构外侧面与阀座9的柱形圆孔的上端边缘相接触后形成一圈圆形线型密封面,并将阀体内的过流通道关闭,但线型密封面的密封性能较差,容易导致泄漏事故发生。

基于此,申请人考虑设计一种结构合理,使得过流通道关闭后密封性更好的软硬密封组合的新型调压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得过流通道关闭后密封性更好的软硬密封组合的新型调压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软硬密封组合的新型调压阀,包括阀体、阀座、阀芯和调压机构;

所述阀体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条形的过流通道,且所述过流通道的一端为进流口,另一端为出流口;

所述阀座整体为固定安装在所述过流通道内部的筒状结构,所述阀座的外侧面与所述过流通道的侧壁之间密封相连,所述阀座的中空部分与所述过流通道贯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座上远离所述进流口的一端为内锥形软硬密封端,所述内锥形软硬密封端与阀芯相配合来实现过流通道的关闭或导通;

所述阀芯整体为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阀体上的条形结构,且所述阀芯的一端为外锥形硬密封端,另一端为受力端;所述阀芯的外锥形硬密封端能够与所述阀座的内锥形软硬密封端相插接或远离,所述阀芯的受力端与安装在阀体上的所述调压机构的施力部相抵接,且所述调压机构用于调节所述阀芯的外锥形硬密封端与所述阀座的内锥形软硬密封端之间的接触压力;

所述阀芯的外锥形硬密封端的外侧面与所述阀座的内锥形软硬密封端的内侧面均为相互匹配的锥形面,并能够在接触后共同形成锥形软硬密封组合的双密封结构。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调压阀中阀芯的外锥形硬密封端的外侧面与所述阀座的内锥形软硬密封端的内侧面均为相互匹配的锥形面,且能够在接触后共同形成锥形软硬密封组合的双密封结构,这样一来,在保证整体结构紧凑合理的前提下,通过该锥形密封面来增大了密封连接面的面积,提升了过流通道的关闭后的密封效果;此外,还能够利用阀座的内锥形软硬密封端内侧的锥形面来对阀芯的外锥形硬密封端构成限位,使得阀芯的位移控制更为准确可靠。除此之外,在上述锥形密封面处设置环形密封圈的结构,进一步提升了锥形密封面的密封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阀座的内锥形软硬密封端的内侧面凹陷形成有至少一圈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卡接设置有所述环形密封圈。

采用上述优选技术方案后,在阀芯的外锥形硬密封端与阀座的内锥形软硬密封端相插接的过程中,环形面密封圈在阀芯的外锥形硬密封端下压作用力下会变形,并充分填充满在上述环形凹槽内进行限位,有效防止环形密封圈从环形凹槽中脱落。

作为优选,软硬密封组合的新型调压阀还包括一个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整体套接固定在所述阀座的内锥形软硬密封端的外部,且所述限位套筒上邻近阀芯的一端边缘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有抵挡环;所述抵挡环与所述阀座的内锥形软硬密封端的端面相抵接,所述抵挡环的内侧面为与阀芯的外锥形硬密封端的外侧面相互匹配的锥形面;所述阀座的内锥形软硬密封端的端面内侧下凹形成有一个环形台阶,所述环形台阶与所述抵挡环的内侧端共同围成一个所述环形凹槽。

采用上述优选技术方案后,即可通过“抵挡环的内侧面为与阀芯的外锥形硬密封端的外侧面相互匹配的锥形面”的结构来提高阀座与阀芯相接触后的密封面的面积,提升密封效果。此外,又通过“抵挡环的内侧端下方的所述阀座的内锥形软硬密封端的端面下凹形成有一个环形台阶,所述环形台阶与所述抵挡环的内侧端共同围成一个所述环形凹槽”的结构来将环形密封圈夹压在环形凹槽内,确保环形密封圈设置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阀座的外侧面为螺纹旋接安装在所述过流通道的内部。

采用上述优选技术方案后,即可使得阀座在阀体上的装配更为简单;与此同时,还可通过螺纹相配的结构来提升阀座与阀体连接面处的密封性,提升该出的密封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阀座的外侧面的外螺纹位于所述阀座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所述阀座上靠近进流口的一端的外侧面与相邻的过流通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环形密封圈。

这样一来,即采用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来增强阀座与过流通道内壁之间的密封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供所述阀芯的外锥形硬密封端穿入过流通道中的穿入孔,所述阀芯的受力端露在所述阀体外部;所述调压机构包括安装套筒、锁紧螺母、调压螺杆、压缩弹簧、压盖、压座和导向块;

所述安装套筒密封固定安装在所述阀体的外侧面,且该安装套筒整体罩在所述穿入孔处;所述安装套筒上远离阀体的一端具有一块端板,所述端板的上贯穿设置有一个安装孔,所述端板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安装孔相贯通的所述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上旋接安装有所述调压螺杆,且所述调压螺杆的一端露在安装套筒外部形成调压端,另一端位于安装套筒内部且固定连接有所述压盖,所述压缩弹簧抵接设置在所述压盖与所述压座之间,所述压座背离所述压缩弹簧的端面与所述阀芯的受力端相抵接;

所述导向块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套筒内部邻近阀体的一端,且所述导向块上设置与所述穿入孔相贯通的导向孔,所述阀芯长度方向的中部可滑动地插接安装在所述导向孔内。

采用上述优选技术方案后,调压机构可整体先行装配,这样即可在对调压阀装配时只需在阀座固定安装在阀体内部后,将阀芯经阀体上的穿入孔穿入,随后,将调压机构的导向块套在阀芯外部;最后,将安装套筒与阀体固定相连即可快速完成装配,提高调压阀整体的装配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块上远离所述阀体的端面外凸形成有一圈限位凸起。

采用上述优选技术方案后,即可依靠上述限位凸起的外端来对压座形成限位,防止从而预防因压座的过度位移来误调阀芯与阀座之间的接触压力的情况发生,提升使用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块与所述压座之间的所述安装套筒的侧壁上贯穿设置有检漏孔。

上述检漏孔的设置,即可不定期且方便地采用检测设备伸入该检漏孔来检测是否存有泄漏的情况,提升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块的导向孔上邻近阀体的一端凹陷形成有一个密封用的环形空腔,处在所述环形空腔内的阀芯的外部套接有O型密封圈;所述阀芯的外侧面上外凸形成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能够在过流通道导通时插接至所述环形空腔内并抵压所述O型密封圈。

采用上述优选技术方案后,即可在阀芯回退且过流通道导通时,通过阀芯上的环形凸起插入并抵压设置在上述环形空腔内的O型密封圈,强化阀芯与导向孔孔壁之间的密封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O型密封圈为在所述阀芯长度方向上设置的至少两组。

这样一来,即可通过上述多组O型密封圈的设置来确保阀芯与导向孔孔壁之间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公告号为CN203131138U,名为“一种调压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软硬密封组合的新型调压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软硬密封组合的新型调压阀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软硬密封组合的新型调压阀的俯视图。

图2至图6中标记为:

1阀体:11进流口,12出流口,13穿入孔;

2阀座:21内锥形软硬密封端,22限位套筒,23抵挡环;

3阀芯:31外锥形硬密封端,32受力端;

调压机构:40安装套筒、41锁紧螺母、42调压螺杆、43压缩弹簧、44压盖、45压座,46导向块,47限位凸起,48检漏孔,49环形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针对描述采用诸如上、下、左、右等说明性术语,目的在于帮助读者理解,而不旨在进行限制。

如图2至图6所示,一种软硬密封组合的新型调压阀,包括阀体1、阀座2、阀芯3和调压机构;所述阀体1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条形的过流通道,且所述过流通道的一端为进流口11,另一端为出流口12;

所述阀座2整体为固定安装在所述过流通道内部的筒状结构,所述阀座2的外侧面与所述过流通道的侧壁之间密封相连,所述阀座2的中空部分与所述过流通道贯通;所述阀座2上远离所述进流口11的一端为内锥形软硬密封端21,所述内锥形软硬密封端21与阀芯3相配合来实现过流通道的关闭或导通;

所述阀芯3整体为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阀体1上的条形结构,且所述阀芯3的一端为外锥形硬密封端31,另一端为受力端32;所述阀芯3的外锥形硬密封端31能够与所述阀座2的内锥形软硬密封端21相插接或远离,所述阀芯3的受力端32与安装在阀体1上的所述调压机构的施力部相抵接,且所述调压机构用于调节所述阀芯3的外锥形硬密封端31与所述阀座2的内锥形软硬密封端21之间的接触压力;

所述阀芯3的外锥形硬密封端31的外侧面与所述阀座2的内锥形软硬密封端21的内侧面均为相互匹配的锥形面,并能够在接触后共同形成锥形软硬密封组合的双密封结构。

实施时,所述环形密封圈可套设置在阀芯3的外锥形硬密封端31的外侧面上下凹的形成的凹槽内。或采用以下优选结构:

所述阀座2的内锥形软硬密封端21的内侧面凹陷形成有至少一圈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卡接设置有所述环形密封圈。

其中,软硬密封组合的新型调压阀还包括一个限位套筒22,所述限位套筒22整体套接固定在所述阀座2的内锥形软硬密封端21的外部,且所述限位套筒22上邻近阀芯3的一端边缘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有抵挡环23;所述抵挡环23与所述阀座2的内锥形软硬密封端21的端面相抵接,所述抵挡环23的内侧面为与阀芯3的外锥形硬密封端31的外侧面相互匹配的锥形面;所述阀座2的内锥形软硬密封端21的端面内侧下凹形成有一个环形台阶,所述环形台阶与所述抵挡环23的内侧端共同围成一个所述环形凹槽。

其中,所述阀座2的外侧面为螺纹旋接安装在所述过流通道的内部。

其中,所述阀座2的外侧面的外螺纹位于所述阀座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所述阀座2上靠近进流口11的一端的外侧面与相邻的过流通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环形密封圈。

其中,所述阀体1上设置有供所述阀芯3的外锥形硬密封端31穿入过流通道中的穿入孔13,所述阀芯3的受力端32露在所述阀体1外部;所述调压机构包括安装套筒40、锁紧螺母41、调压螺杆42、压缩弹簧43、压盖44、压座45和导向块46;

所述安装套筒40密封固定安装在所述阀体1的外侧面,且该安装套筒40整体罩在所述穿入孔13处;所述安装套筒40上远离阀体1的一端具有一块端板,所述端板的上贯穿设置有一个安装孔,所述端板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安装孔相贯通的所述锁紧螺母41,所述锁紧螺母41上旋接安装有所述调压螺杆42,且所述调压螺杆42的一端露在安装套筒40外部形成调压端,另一端位于安装套筒40内部且固定连接有所述压盖44,所述压缩弹簧43抵接设置在所述压盖44与所述压座45之间,所述压座45背离所述压缩弹簧43的端面与所述阀芯3的受力端32相抵接;

所述导向块46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套筒40内部邻近阀体1的一端,且所述导向块46上设置与所述穿入孔13相贯通的导向孔,所述阀芯3长度方向的中部可滑动地插接安装在所述导向孔内。

其中,所述导向块46上远离所述阀体1的端面外凸形成有一圈限位凸起47。

其中,所述导向块46与所述压座45之间的所述安装套筒40的侧壁上贯穿设置有检漏孔48。

其中,所述导向块46的导向孔上邻近阀体1的一端凹陷形成有一个密封用的环形空腔49,处在所述环形空腔49内的阀芯3的外部套接有O型密封圈;所述阀芯3的外侧面上外凸形成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能够在过流通道导通时插接至所述环形空腔49内并抵压所述O型密封圈。

其中,所述O型密封圈为在所述阀芯3长度方向上设置的至少两组。

上述软硬密封组合的新型调压阀中阀芯3的外锥形硬密封端31的外侧面与所述阀座2的内锥形软硬密封端21的内侧面均为相互匹配的锥形面,且能够在接触后共同形成锥形软硬密封组合的双密封结构,这样一来,在保证整体结构紧凑合理的前提下,通过该锥形密封面来增大了密封连接面的面积,提升了过流通道的关闭后的密封效果;此外,还能够利用阀座2的内锥形软硬密封端21内侧的锥形面来对阀芯3的外锥形硬密封端31构成限位,使得阀芯3的位移控制更为准确可靠。除此之外,在上述锥形密封面处设置环形密封圈的结构,进一步提升了锥形密封面的密封效果。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需指出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上述变形和改进的技术方案应同样视为落入本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