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调节通风阀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6165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组合调节通风阀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阀门系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组合调节通风阀系统。



背景技术:

风阀广泛应用在空调、实验设备、新风系统、风炉、地下通道等行业中,是用来调节气体介质的流量或切断气体介质的装置;现有的风阀基本上都是在筒体内部设置碟片,利用驱动机构带动碟片转动;在通风系统中使用的风阀有手动和电动两种形式,由于手动阀门投资低,被广泛应用。

如公开号为CN 201696729U、公开日为2011年1月5号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调节风阀,包括一组叶片,所述叶片通过转轴并排安装在通风管道内风口处的机架上,上述叶片和转轴形成风阀本体,所述风阀本体通过传动结构与丝杠机构的调节螺母连接,所述丝杠机构上与调节螺母适配的螺杆连接有驱动装置;上述丝杠机构通过调节螺母驱动传动结构带动所述叶片转动。

通过丝杠机构的调节螺母来驱动叶片转动,虽然使得通风管道内的气流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细微调整以获得最佳通风效果,但是当丝杆机构损坏时,则无法对阀板进行开启或者闭合,导致其阀板不正常使用,从而影响通风阀的安全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调节通风阀系统,具有提高其使用安全性能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调节通风阀系统,包括由第一通风区域和第二通风区域组成的框架以及若干分别转动设置于第一通风区域和第二通风区域上的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于所述第一通风区域上设置有用于电动驱使所述第一阀板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通风区域的传动组件,于所述第二通风区域上设置有用于手动驱使所述第二阀板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通风区域的手动组件,且在所述传动组件与手动组件之间可拆卸设置有用于驱使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同步转动的同步转动轴。

如此设置,通过传动组件驱动第一阀板处于框架上转动,达到第一阀板开启或者闭合于第一通风区域的作用,同时通过同步转动轴,促使第二风阀开闭或关闭于第二通风区域;当驱动件或者转动电机损坏时,通过将同步转动轴从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之间拆卸下来,使第一通风区域与第二通风区域的动力源隔开;通过手动组件,促使第二风阀处于框架上转动,达到单独对第二风阀开启或者关闭第二通风区域的作用,提高通风阀的使用安全稳定性能以及应急情况下的可操作性能。

进一步设置:所述手动组件包括一端与第二阀板固定连接的第二对接轴、转动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二对接轴另一端的第二连杆、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杆上的第二副摇臂、固定连接于第二摇臂另一端的第二传扭轴、固定连接于框架上且与第二传扭轴臂转动连接的第二轴座以及用于驱动第二传扭轴转动的手柄,所述第二传扭轴通过所述同步转动轴与传动组件连接。

如此设置,当驱动件或者转动电机损坏时,通过将同步转动轴从传动组件与第二传扭轴上拆卸下来,使第一通风区域与第二通风区域隔开;通过转动手柄,使第二传扭轴处于第二轴座上转动,同时第二副摇臂带动第二连杆运动,促使第二对接轴带动第二阀板处于框架上转动,达到第二风阀开启或者关闭第二通风区域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一端分别与第一阀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对接轴、转动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一对接轴另一端的第一连杆、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杆上的第一副摇臂、固定连接于框架上且与第一副摇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一轴座以及设置于框架上用于驱动第一连杆往复运动的驱动件,所述第二传扭轴通过所述同步转动轴与驱动件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驱动件驱使第一连杆运动,使过第一连杆带动整体的第一副摇臂处于第一轴座上转动,促使第一对接轴带动第一阀板处于框架上转动,达到第一阀板开启或者闭合于第一通风区域的作用;同时通过同步转动轴,使第二传扭轴带动第二副摇臂转动,促使第二拉杆带动第二对接轴相对于框架转动,即使第二阀板上的第二风阀开闭或关闭第二通风区域。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副摇臂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副摇臂均匀设置于第一连杆上,且第一副摇臂均通过第一轴座相对于框架转动连接。

如此设置,使多个第一副摇臂支撑第一连杆,是第一连接杆均匀受力于框架上,提高第一连杆工作时的稳定性能。

进一步设置:所述驱动件包括与第一副摇臂固定连接且与第一轴座转动连接的第一传扭轴、一端与第一传扭轴固定连接的主摇臂、一端与所述主摇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的拉杆、一端转动连接于拉杆另一端的执行器输出摇臂以及固定连接于执行器输出摇臂另一端的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与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扭轴通过所述同步转动轴与第一传扭轴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传动组件中的转动电机带动执行器输出摇臂转动,使拉杆电动主摇臂以及第一传扭轴处于主摇臂上转动,同时通过第一连杆带动整体的第一副摇臂处于第一轴座上转动,促使第一对接轴带动第一转轴处于框架上转动,达到第一阀板开启或者闭合于第一通风区域的作用;同时通过同步转动轴,使第二传扭轴带动第二副摇臂转动,促使第二拉杆带动第二对接轴相对于框架转动,即使第二转轴上的第二风阀开闭或关闭第二通风区域。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同步转动轴的两端设置有安装卡槽,在所述第二传扭轴以及第一传扭轴上均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卡接于安装卡槽内。

如此设置,通过连接块卡结余安装卡槽内,可提高同步转动轴与第二传扭轴以及第一传扭轴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对同步转动轴转动时起到轴向限位的作用,提高同步转动轴与第二传扭轴以及第一传扭轴之间转动时的稳定性能。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第二传扭轴以及第一传扭轴上均设置有安装孔,在安装孔上设置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穿过安装孔且与连接块螺纹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锁紧螺栓穿过安装孔,使连接块稳定的卡接于安装卡槽内,实现同步转动轴与第一传扭轴与第二传扭轴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一一对应设置有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分别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与框架转动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驱动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处于框架上转动,即可实现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开启或关闭第一通风区域与第二通风区域的作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同步转动轴可拆卸固定连接于第一传扭轴与第二传扭轴上,使第一通风区域与第二通风区域上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通过传动组件实现同步转动;当同步转动轴拆卸时,通过转动手柄,使第二传扭轴处于第二轴座上转动,第二副摇臂带动第二连杆运动,促使第二对接轴带动第二转轴处于框架上转动,达到第二风阀开启或者关闭第二通风区域的作用,实现传动组件损坏时,通过手动组件对第二通风区域进行单独操作,提高通风阀的使用安全稳定性能以及应急情况下的可操作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组合调节通风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组合调节通风阀系统中传动组件、手动组件与阀板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组合调节通风阀系统中传动组件与手动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组合调节通风阀系统中阀板关闭时的状态图;

图6为组合调节通风阀系统中阀板开启时的状态图;

图7为组合调节通风阀系统中阀板打开时与上、下限位块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框架;11、第一通风区域;12、第二通风区域;21、第一阀板;22、第二阀板;23、第一转轴;24、第二转轴;25、上端部;26、下端部;27、上拱起部;28、下拱起部;3、传动组件;31、第一对接轴;32、第一连杆;33、第一副摇臂;34、第一轴座;35、驱动件;36、第一传扭轴;37、主摇臂;38、拉杆;39、执行器输出摇臂;40、转动电机;4、手动组件;41、第二对接轴;42、第二连杆;43、第二副摇臂;44、第二传扭轴;45、第二轴座;46、手柄;47、连接块;5、同步转动轴;51、安装卡槽;53、锁紧螺栓;6、保护罩;71、上限位板;72、下限位板;73、凹陷部;81、左限位板;82、右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7对组合调节通风阀系统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组合调节通风阀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由第一通风区域11和第二通风区域12组成的框架1、若干分别转动设置于第一通风区域11和第二通风区域12上的第一阀板21和第二阀板22、设置于第一通风区域11上用于电动驱使第一阀板21打开或关闭第一通风区域11的传动组件3、设置于第二通风区域12上用于手动驱使第二阀板22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通风区域12的手动组件4以及可拆卸设置于传动组件3与手动组件4之间用于驱使第一阀板21和第二阀板22同步转动的同步转动轴5;在第一阀板21和第二阀板22一一对应设置有第一转轴23与第二转轴24,第一转轴23与第二转轴24分别设置于第一阀板21和第二阀板22的中部且均与框架1转动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传动组件3包括一端分别与第一转轴23固定连接的第一对接轴31、转动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一对接轴31另一端的第一连杆32、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杆32上的第一副摇臂33、固定连接于框架1上且与第一副摇臂3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一轴座34以及设置于框架1上用于驱动第一连杆32往复运动的驱动件35。

如图4所示,驱动件35包括与第一副摇臂33固定连接且与第一轴座34转动连接的第一传扭轴36、一端与第一传扭轴36固定连接的主摇臂37、一端与所述主摇臂3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的拉杆38、一端转动连接于拉杆38另一端的执行器输出摇臂39以及固定连接于执行器输出摇臂39另一端的转动电机40,转动电机40与框架1固定连接。

如图2和图4所示,为提高连杆转动的稳定性,第一副摇臂33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副摇臂33沿第一连杆32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结合图1所示,且第一副摇臂33均通过第一轴座34相对于框架1转动连接;同时在主摇臂37的两端均固定连接第一副摇臂33以及第一轴座34,第一副摇臂33通过第一连杆32连接有多个第一对接轴31,且第一对接轴31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阀板21,使第一副摇臂33成阵列状布置与框架1上。

如图4所示,手动组件4包括一端与第二转轴24固定连接的第二对接轴41、转动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二对接轴41另一端的第二连杆42、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杆42上的第二副摇臂43、固定连接于第二摇臂另一端的第二传扭轴44、固定连接于框架1上且与第二传扭轴44臂转动连接的第二轴座45以及用于驱动第二传扭轴44转动的手柄46。

如图2和图3所示,手动组件4中的第二传扭轴44通过同步转动轴5与传动组件3中的第一传扭轴36连接;在同步转动轴5的两端设置有安装卡槽51,且在第二传扭轴44以及第一传扭轴36上均设置有连接块47,连接块47卡接于安装卡槽51内;同时在第二传扭轴44以及第一传扭轴36上均设置有安装孔,在安装孔上设置有锁紧螺栓53,锁紧螺栓53穿过安装孔且与连接块47螺纹连接,实现同步转动轴5可拆卸固定于第一传扭轴36与第二传扭轴44之间。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为了提高传动组件3工作时的安全性能,在框架1上设置有用于遮盖第一连杆32、第一副摇臂33的保护罩6。

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一转轴23通过与第一对接轴31与传动组件3连接,第二转轴24通过第二对接轴41与手动组件4连接;第一阀板21、第二阀板22与框架1之间为相同配置,以下以第一阀板21为具体介绍。

如图1所示,第一转轴23的两端均与框架1转动连接,结合图6所示,在框架1的框壁上设置有用于限位第一阀板21转动角度的上限位板71以及下限位板72;下限位板72平行设置于上限位板71下端,上限位板71与下限位板72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一阀板21的厚度设置;结合图7所示,工作时第一阀板21的上端部25与所述下限位板72抵触连接,第一阀板21的下端部26与上限位板71抵触连接。

如图7所示,为提高第一阀板21打开时的稳定性,在上端部25以及下端部26的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上拱起部27和下拱起部28,上拱起部27与下拱起部28方向设置;在下限位板72以及上限位板71上均设置有凹陷部73,第一阀板21打开时上拱起部27与下拱起部28分别与下限位板72以及上限位上的凹陷部73卡接。

结合图1和图5所示,为提高第一阀板21关闭时的密封稳定性,在框架1的框壁上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一阀板21转动角度的左限位板81以及右限位板82,左限位板81平行设置于右限位板82的一侧,且左限位板81与右限位板82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一阀板21的厚度设置;左限位板81与上限位板71垂直布置,右限位板82与下限位板72垂直布置;闭合时第一阀板21的上端部25与所述左限位板81抵触连接,第一阀板21的下端部26与右限位板82抵触连接。

工作原理:通过传动组件3中的转动电机40带动执行器输出摇臂39转动,使拉杆38电动主摇臂37以及第一传扭轴36处于主摇臂37上转动,同时通过第一连杆32带动整体的第一副摇臂33处于第一轴座34上转动,促使第一对接轴31带动第一转轴23处于框架1上转动,达到第一阀板21开启或者闭合于第一通风区域11的作用;同时通过上限位板71和下限位板72以及左限位板81和右限位板82限制第一阀板21开启或者关闭时的转动角度,同时通过第一阀板21上的拱起部与限位板上相应凹陷部73相卡合,起到第一阀板21开启时的稳定性能;同时通过同步转动轴5,使第二传扭轴44带动第二副摇臂43转动,促使第二拉杆38带动第二对接轴41相对于框架1转动,即使第二转轴24上的第二风阀开闭或关闭第二通风区域12;当驱动件35或者转动电机40损坏时,通过将同步转动轴5从第一传扭轴36与第二传扭轴44上拆卸下来,使第一通风区域11与第二通风区域12隔开,通过转动手柄46,使第二传扭轴44处于第二轴座45上转动,同时第二副摇臂43带动第二连杆42运动,促使第二对接轴41带动第二转轴24处于框架1上转动,达到第二风阀开启或者关闭第二通风区域12的作用,提高通风阀的使用安全稳定性能以及应急情况下的可操作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