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加筋缠绕波纹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0136发布日期:2018-07-27 21:14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波纹管,尤其是一种中空加筋缠绕波纹管。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设计理念的日益更新,城市排水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埋地管更是提出新的要求。

目前,管材有挤压和缠绕两种工艺,由于缠绕能加工出更长,口径更大的管材,因此更多的管材多采用缠绕工艺。

波纹管是在管壁外表设置螺旋形的凸起而成的管材,管壁外凸起的存在能提高管材的环刚度,同时又能在轴向上起到定位的作用,避免管材轴向串动,尤其是土体作用到管材外部的时候,土体嵌入到螺旋形的凸起之间的位置,对管材的轴向稳定性作出较大的贡献。

但是缠绕工艺有个搭接的问题,尤其是由波纹的情况下,搭接的部位多是在基带的位置,该位置搭接比较方便,但是基带处搭接使得搭接的强度下降,容易造成搭接位置的分离,影响管材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缠绕波纹管在基带处搭接,搭接强度下降,容易造成搭接位置分离,影响管材使用寿命的缺陷,提供一种中空加筋缠绕波纹管,在搭接部位通过融胶填充形成覆盖该搭接处基带的填充部,从而增加搭接的面积,提高搭接强度,避免搭接位置分离,确保管材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中空加筋缠绕波纹管,波纹管由缠绕单元螺旋缠绕而成,波纹管包括管壁及管壁外表的螺旋状波纹,缠绕单元包括基带及设置于基带表面的带空腔的波纹部,相邻缠绕单元的波纹部之间形成螺旋状的凹槽,凹槽内填充融胶并形成填充部,填充部覆盖凹槽处的基带部分。缠绕单元螺旋形缠绕后,基带组成了波纹管的管壁,波纹部组成了管壁外表的螺纹状波纹,相邻缠绕单元之间由融胶填充形成填充部,填充部覆盖了两相邻缠绕单元对接的基带部分,扩大了搭接的面积,提高搭接强度,避免搭接位置分离,确保管材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波纹部为外凸的弧形状,波纹部内部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也呈外凸的弧形,加强筋的内外表面均覆盖有等厚的波纹管材料。

作为优选,缠绕单元的基带的两侧边为搭接斜边,基带两侧边的搭接斜边的倾斜方向相对波纹管径向位置对称,缠绕单元螺旋缠绕时,搭接斜边相对形成V形坡口。

作为优选,基带上的波纹部为一个,或者基带上的波纹部为两个。

作为优选,同一基带上两波纹部之间的位置也填充有填充部。

作为优选,填充部的表面为平的,或者填充部的表面为外凸的弧形。

作为优选,填充部由压轮压紧成型,压轮为转动体,压轮包括与波纹部相配合的定位凹部及压紧融胶的压紧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缠绕单元螺旋形缠绕后,基带组成了波纹管的管壁,波纹部组成了管壁外表的螺纹状波纹,相邻缠绕单元之间由融胶填充形成填充部,填充部覆盖了两相邻缠绕单元对接的基带部分,扩大了搭接的面积,提高搭接强度,避免搭接位置分离,确保管材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及变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及变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对应第二种结构的压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对应第三种结构的压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带,2、空腔,3、波纹部,4、加强筋,5、搭接斜边,6、填充部,7、压轮,8、压平面,9、定位凹部,10、压凹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一种中空加筋缠绕波纹管(参见图1),波纹管由缠绕单元螺旋缠绕而成,波纹管包括管壁及管壁外表的螺旋状波纹,缠绕单元包括基带1及设置于基带表面的带空腔2的波纹部3,波纹部内部设置有加强筋4,加强筋也呈外凸的弧形。基带上的波纹部为一个,缠绕单元的基带的两侧边为搭接斜边5,基带两侧边的搭接斜边的倾斜方向相对波纹管径向位置对称。缠绕单元螺旋缠绕时,相邻缠绕单元的波纹部之间形成螺旋状的凹槽,凹槽内填充融胶并形成填充部,填充部覆盖凹槽处的基带部分。缠绕单元螺旋缠绕时,相邻缠绕单元的基带侧边的搭接斜边对接形成V形坡口,融胶边填充边通过压轮7(参见图4)压紧。

压轮为转动体结构,包括与波纹部外形相适配的定位凹部9及用于压紧融胶的压平面8。

实施例2:一种中空加筋缠绕波纹管(参见图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基带上的波纹部3为两个,每一个波纹部内部均设置有加强筋4。缠绕缠绕时,相邻缠绕单元的侧边对接并形成凹槽,该凹槽内填充融胶并形成填充部(参见图2的中间图)。

或者每一个波纹部的两侧均填充填充部6(参见图2的最下图)。其余结构参照实施例1。

实施例3;一种中空加筋缠绕波纹管(参见图3),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填充部填充后,填充部的表面为外凸的弧形。同样是通过压轮压紧填充,压轮7为转动体,包括与波纹部相配合的定位凹部9及用于压紧融胶的压凹面10(参见图5)。其余结构参照实施例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