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底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3841发布日期:2019-03-20 01:12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底盘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底盘。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目前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底盘的减震效果较差,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驶时,产生较强的颠簸,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操作性能,例如cn207997740u所公开的新能源汽车减震底盘。

目前,也有应用磁流变减震器的新能源汽车。磁流变减震器是利用电磁反应,以来自监测车身和车轮运动传感器的输入信息为基础,对路况和驾驶环境做出实时响;磁流变液体是一种磁性软粒悬浮液,当设于减震器活塞内的电磁线圈通电后,线圈的磁场将改变磁流变液体的流变特性,从而在没有机电控制阀且机械装置简单的情形下,产生反应迅速、可控性强的阻尼力;磁流变减震器的有着阻尼力可调倍数高、易于实现计算机变阻尼实时控制和结构紧凑以及外部输入能量小的特点,日益受到工程界的高度重视。

但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底盘的磁流变减震器在使用时,也存在以下缺点:在使用时,当电磁线圈内部的电流量较小,无法产生较大的磁场对磁流变液产生影响时,会导致减震器的减震效果降低,震动较大的情况下,无法通过减震器对其进行减震,使得车辆颠簸较大,影响乘车体验;并且,在使用时,限位管外侧会沾染灰尘,导致在减震的过程中出现卡顿现象,无法对其进行减震;在对减震器进行放置时,会导致减震器直接与地面接触,会导致减震器损坏,影响减震器的正常使用;减震器在工作时,会做往复的活塞运动,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影响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底盘,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底盘,包括底盘本体,所述底盘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的两侧均开设有支撑凹槽,支撑凹槽的内壁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表面套接有摆动杆,所述摆动杆远离支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车轮;所述底盘本体与摆动杆之间设有磁流变减震器;

所述磁流变减震器包括工作缸,所述工作缸底端通过焊接安装有下安装环,所述工作缸内壁开设有储油室,所述工作缸底端与储油室底端之间开设有通孔,所述工作缸内部底端通过焊接安装有底阀座;

所述工作缸内部安装有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密封橡胶环、电磁线圈、导流孔、调节槽、弹性囊和调节孔,所述活塞外侧嵌入安装有密封橡胶环,所述密封橡胶环与工作缸内壁之间通过卡合连接,所述活塞内部边部嵌入安装有电磁线圈,所述活塞中部外侧等距离开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一侧底端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壁贴合有弹性囊,所述导流孔与调节槽之间开设有调节孔,所述活塞顶端中部焊接有活塞杆。

优选地,所述工作缸外侧两端均通过胶水套接安装有安放座,所述工作缸外侧中部通过胶水套接安装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外侧等距离开凿有防滑纹。

优选地,所述橡胶套内侧通过固定螺丝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

优选地,所述活塞杆一端安装有备用减震组件,所述备用减震组件包括限位管、限位盘、第一减震弹簧和第二减震弹簧,所述活塞杆一端焊接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外侧套接有限位管,所述限位盘顶端安装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限位盘底端安装有第二减震弹簧。

优选地,所述限位管顶端通过焊接安装有上安装环,所述工作缸顶端安装有润滑组件,所述润滑组件包括润滑座、润滑腔室、吸油海绵环、渗油孔和进油口,所述工作缸与润滑座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所述润滑座内部开设有润滑腔室,所述润滑腔室内侧开设有渗油孔,所述渗油孔一侧贴合有吸油海绵环,所述润滑座顶端开设有进油口,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和电磁线圈的输入端均与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限位盘与第一减震弹簧之间和限位盘与第二减震弹簧之间均通过弹簧固定座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工作缸内部填充有磁流变液。

优选地,所述限位盘的外直径等于限位管的内直径。

优选地,所述密封橡胶环的外直径等于工作缸的内直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和第二减震弹簧的阻尼力大于磁流变液在磁场条件下的阻尼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磁流变减震器设置有活塞组件,通过磁流变液进入调节槽内部,对弹性囊造成挤压,使得弹性囊通过调节孔挤压进入导流孔内部,可以对导流孔的大小进行调节,可以有效地提高减震器的减震效果,可以根据车辆实际行驶过程中的震动大小和活塞运动的幅度大小,对导流孔进行调节,可以实现对减震器的硬度调节,使得减震器的适用性更强,减震效果更佳。

2、磁流变减震器设置有润滑组件,通过吸油海绵环对润滑腔室内部的润滑油进行吸收,并通过渗油孔涂抹在限位管外侧,当限位管在工作缸内部做活塞运动时,可以有效地防止限位管表面摩擦力过大导致出现卡顿现象,使得减震器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的顺畅,使得车辆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的稳定,提高乘车的舒适性。

3、磁流变减震器设置有备用减震组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压力大于磁流变液在磁场中的阻尼力时,通过第一减震弹簧和第二减震弹簧,可以对车辆进行二次减震,避免了震动压力过大,磁流变液无法对车辆进行减震时,导致车辆颠簸严重,延长了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4、磁流变减震器设置有橡胶套、防滑纹和安放座,通过橡胶套和防滑纹,在对减震器进行搬运时,可以有效地防止减震器表面摩擦力较小,导致减震器发生脱落而损坏,同时,在冬季对减震器进行搬运时更加的舒适,通过安放座,可以有效地避免对减震器进行放置时,减震器直接与地面发生接触,导致减震器受到磕碰而损坏。

5、磁流变减震器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通过半导体制冷片产生的低温,对减震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防止减震器内部热量过高导致减震器出现爆裂的现象,延长了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磁流变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工作缸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备用减震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活塞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润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半导体制冷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工作缸;2、下安装环;3、储油室;4、通孔;5、底阀座;6、安放座;7、橡胶套;8、半导体制冷片;9、防滑纹;10、活塞组件;1001、活塞;1002、密封橡胶环;1003、电磁线圈;1004、导流孔;1005、调节槽;1006、弹性囊;1007、调节孔;11、活塞杆;12、备用减震组件;1201、限位管;1202、限位盘;1203、第一减震弹簧;1204、第二减震弹簧;13、上安装环;14、润滑组件;1401、润滑座;1402、润滑腔室;1403、吸油海绵环;1404、渗油孔;1405、进油口;15、底盘本体;1501、支撑块;1502、支撑凹槽;1503、导向杆;16、摆动杆;17、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底盘,包括底盘本体,所述底盘本体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501,支撑块1501的两侧均开设有支撑凹槽1502,支撑凹槽1502的内壁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503,所述导向杆1503的表面套接有摆动杆16,所述摆动杆16远离支撑块15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车轮17;所述底盘本体15与摆动杆之间设有磁流变减震器。

所述磁流变减震器包括工作缸1,为了可以通过磁流变液的特性对车辆的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减震,工作缸1内部填充有磁流变液,工作缸1底端通过焊接安装有下安装环2,工作缸1内壁开设有储油室3,工作缸1底端与储油室3底端之间开设有通孔4,工作缸1内部底端通过焊接安装有底阀座5,为了使得在搬运和安装减震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打滑现象,在冬季对减震器进行安装和拆卸时更加的舒适,不会冻手,工作缸1外侧两端均通过胶水套接安装有安放座6,工作缸1外侧中部通过胶水套接安装有橡胶套7,橡胶套7外侧等距离开凿有防滑纹9,为了减少减震器在工作中因为摩擦而产生的热量,延长减震器的使用寿命,橡胶套7内侧通过固定螺丝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8,半导体制冷片8的型号为tec-12705。

工作缸1内部安装有活塞组件10,活塞组件10包括活塞1001、密封橡胶环1002、电磁线圈1003、导流孔1004、调节槽1005、弹性囊1006和调节孔1007,活塞1001外侧嵌入安装有密封橡胶环1002,密封橡胶环1002与工作缸1内壁之间通过卡合连接,活塞1001内部边部嵌入安装有电磁线圈1003,活塞1001中部外侧等距离开设有导流孔1004,导流孔1004一侧底端开设有调节槽1005,调节槽1005内壁贴合有弹性囊1006,导流孔1004与调节槽1005之间开设有调节孔1007,活塞1001顶端中部焊接有活塞杆11。

当震动压力过大,磁流变液无法对所产生的震动进行减震时,通过备用减震组件12可以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活塞杆11一端安装有备用减震组件12,备用减震组件12包括限位管1201、限位盘1202、第一减震弹簧1203和第二减震弹簧1204,活塞杆11一端焊接有限位盘1202,为了防止活塞杆11在限位管1201内部发生左右位移,导致减震器损坏,限位盘1202的外直径等于限位管1201的内直径,限位盘1202外侧套接有限位管1201,为了使得限位管1201可以在工作缸1内部上下移动,避免了左右位移导致减震器损坏,密封橡胶环1002的外直径等于工作缸1的内直径,限位盘1202顶端安装有第一减震弹簧1203,限位盘1202底端安装有第二减震弹簧1204,为了使得限位盘1202与第一减震弹簧1203之间和限位盘1202与第二减震弹簧1204之间固定连接的更加稳定,限位盘1202与第一减震弹簧1203之间和限位盘1202与第二减震弹簧1204之间均通过弹簧固定座固定连接,为了在磁流变液的阻尼力无法对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震动进行减震时,可以通过第一减震弹簧1203和第二减震弹簧1204对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进行减震,第一减震弹簧1203和第二减震弹簧1204的阻尼力大于磁流变液在磁场条件下的阻尼力。

为了可以对限位管1201进行润滑,防止在活塞1001运动的过程中出现卡顿的现象,影响减震器的正常减震效果,限位管1201顶端通过焊接安装有上安装环13,工作缸1顶端安装有润滑组件14,润滑组件14包括润滑座1401、润滑腔室1402、吸油海绵环1403、渗油孔1404和进油口1405,工作缸1与润滑座1401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润滑座1401内部开设有润滑腔室1402,润滑腔室1402内侧开设有渗油孔1404,渗油孔1404一侧贴合有吸油海绵环1403,润滑座1401顶端开设有进油口1405,半导体制冷片8和电磁线圈1003的输入端均与电源(优选为汽车自带的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及作用流程:通过磁流变减震器减小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当磁流变减震器工作时,汽车产生的震动会促使电磁线圈1003内部通入电流,使得电磁线圈1003附近产生磁场,磁流变液在磁场的作用下会呈现低流动性,使得活塞1001在工作缸1内部移动做上下往复运动,对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进行消除,在对磁流变减震器安装的过程中,通过手握橡胶套7和防滑纹9,可以有效地防止减震器表面摩擦力较小,导致减震器发生脱落而损坏,同时,在冬季对减震器进行安装时更加的舒适,通过安放座6,可以有效地避免对减震器进行放置时,减震器直接与地面发生接触,导致减震器受到磕碰而损坏,在磁流变减震器工作的过程中,工作缸1部的磁流变液会通过导流孔1004穿过活塞1001,进入另一个腔室,此时,磁流变液也会进入调节槽1005内部,并充满调节槽1005内部的弹性囊1006,弹性囊1006充满磁流变液之后,会发生形变,使得充满磁流变液的弹性囊1006通过调节孔1007进入导流孔1004内部,对导流孔1004的直径大小进行调节,使得磁流变减震器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车辆震动压力的大小对导流孔1004进行调节,使得磁流变减震器的减震效果更佳,适用性更强,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压力大于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的阻尼力,导致无法对汽车产生的震动进行减震时,活塞杆11带动限位盘1202在限位管1201内部做上下往复运动,通过第一减震弹簧1203和第二减震弹簧1204对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进行二次减震,提高磁流变减震器的减震效果,当磁流变减震器由于长时间的做上下往复运动导致限位管1201表面摩擦力增加,影响正常工作时,通过吸油海绵环1403对润滑腔室1402内部的润滑油进行吸收,并通过渗油孔1404涂抹在限位管1201表面,减小限位管1201表面的摩擦力,使得磁流变减震器的上下往复运动更加的顺畅,使得减震效果更佳,当润滑腔室1402内部的润滑油用完时,通过进油口1405向润滑座1401内部加入润滑油即可,在磁流变减震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不断的摩擦,会产生较大的热量,此时,通过半导体制冷片8产生低温,并通过工作缸1传导至工作缸1内部,对工作缸1内部产生的热量进行降温,防止减震器内部热量过高导致减震器出现爆裂的现象,延长了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