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热管道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76260发布日期:2019-02-26 19:01阅读:91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供热管道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供热管道支架。



背景技术: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出现前,城市供热管道一般都是采用从热源厂出来后,以地下直埋敷设的方式送到热用户处,但近几年随着城市综合管廊的兴起,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集中敷设在管廊内,管廊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成为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综合管廊一般为混凝土结构,常规做法有通过现场现浇制作而成的,也有通过工厂预制现场拼装而成的。综合管廊包括底板、顶板以及立设在底板和顶板之间的墙板,通过底板、顶板以及墙板围合形成容置空间,各类管道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为了保障管道的安全,综合管廊内设置有起分隔作用的墙体,即将综合管廊分隔成多个空间。城市供热管道一般直径较大,供热管道入廊后由以前的直埋管道变成了架空管道,这就存在管道在管廊里的支承问题,尤其是供热管道运行温度很高(热水约130℃,蒸汽约285℃),管道直径很大(通常为300mm-1000mm),对于大直径的热力管道产生的热膨胀力,使管道支架受到的推力很大,对于城市管廊这样的百年工程,管系的稳定性问题不容忽视。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支架大多包括托座和底板,具体为,将托座的上端与供热管道的底部焊接固定,将托座的下端能滑动地设置于底板上,并在底板上纵向焊接设置挡板,以对托座沿水平方向的滑动进行限位,从而对管道进行径向限位。

但在使用过程中,在底板上焊接挡板进行供热管道径向限位的方式不适用于直径较大的管道,容易造成挡板损坏而失去限位作用;且将托座与供热管道直接焊接导致供热管道与托座形成热桥,增大了热量损失且使环境温度升高,不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热管道支架,能在保证供热管道能进行水平方向上的摆动微调的前提下有效对供热管道进行径向限位,避免出现供热管道径向位移过大而受力损坏的情况,同时能有效减少热量的损失。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热管道支架,设于管廊的容置空间的内部,其中,所述供热管道支架包括基础支架和至少一组滑动支架,所述基础支架包括两纵向设置的立柱,两所述立柱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面相接,两所述立柱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容置空间的顶面相接,两所述立柱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水平设置的承置横梁,所述承置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立柱相接,所述滑动支架设于所述承置横梁上,所述滑动支架包括管道卡箍、托座、滑动组件和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承置横梁上,所述托座通过所述滑动组件能沿水平方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管道卡箍固定连接于所述托座的顶端,所述管道卡箍能箍套于所述供热管道的外侧,所述管道卡箍的外壁上于所述管道卡箍的两侧分别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限位板,且两所述水平限位板的远离所述管道卡箍的一侧边缘均与对应的所述立柱之间具有间隙。

如上所述的供热管道支架,其中,所述管道卡箍包括上卡箍与下卡箍,所述上卡箍为上凸的半圆环形结构,所述下卡箍为下凹的半圆环形结构,所述上卡箍的第一端与所述下卡箍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上卡箍的第二端与所述下卡箍的第二端通过连接件能拆装地连接,在所述上卡箍的第二端与所述下卡箍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的状态下,所述上卡箍与所述下卡箍围合形成圆环结构;

所述管道卡箍的内侧设有环形隔热垫,所述环形隔热垫包括设于所述上卡箍的内侧表面上的上隔热垫和设于所述下卡箍的内侧表面上的下隔热垫,在所述上卡箍与所述下卡箍围合形成圆环结构的状态下,所述上隔热垫与所述下隔热垫围合形成环形结构。

如上所述的供热管道支架,其中,所述上卡箍的第一端与所述下卡箍的第一端之间的连接处与所述上卡箍的第二端与所述下卡箍的第二端之间的连接处之间的连线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为30°~60°。

如上所述的供热管道支架,其中,两所述水平限位板均与所述管道卡箍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其中一所述水平限位板设于所述上卡箍的外壁上,另一所述水平限位板设于所述下卡箍的外壁上。

如上所述的供热管道支架,其中,所述承置横梁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承置横梁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承置横梁之间均能安装所述滑动支架。

如上所述的供热管道支架,其中,所述管道卡箍的外壁上于所述管道卡箍的顶部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纵向限位板,所述纵向限位板的顶部边缘与位于其上方的所述承置横梁的下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如上所述的供热管道支架,其中,所述托座包括基板、连接板及多个加强筋板,所述基板水平设置,所述连接板竖直设置且沿所述管道卡箍的轴向延伸,所述连接板的下部边缘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边缘与所述管道卡箍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管道卡箍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各所述加强筋板均匀分布于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各所述加强筋板均与所述连接板垂直连接,且各所述加强筋板的顶部边缘与所述管道卡箍的外表面固定相接,各所述加强筋板的下部边缘均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固定相接。

如上所述的供热管道支架,其中,所述滑动组件包括上滑板和下滑板,所述上滑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托座的下表面上,所述下滑板固定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上,所述上滑板的下表面与所述下滑板的上表面滑动接触。

如上所述的供热管道支架,其中,所述下滑板包括固定板和多个滑块,各所述滑块均为由下至上尺寸渐缩的圆锥台或棱锥台,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多个由下至上尺寸渐缩的通孔,各所述滑块均由下至上嵌入各个所述通孔中,且各所述滑块的顶部表面凸出于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表面,各所述滑块的底部表面与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表面平齐,所述固定板能拆装地固定于所述底座上,各所述滑块的顶部表面与所述上滑板的下表面滑动接触。

如上所述的供热管道支架,其中,所述上滑板为钢板,所述滑块为聚四氟乙烯滑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本发明通过设置管道卡箍与托座相接,在对供热管道进行支撑时,能将供热管道能拆装地置于管道卡箍中,无需将供热管道与托座焊接,有效避免二者之间由于焊接形成的热桥,减少热量损失;同时,通过设置基础支架,并将滑动支架滑动设于基础支架上,同时在管道卡箍的两侧设置水平限位板与基础支架的两立柱相对,既能保证供热管道能进行径向滑动微调,同时还能在供热管道产生径向位移时,通过水平限位板与对应的立柱之间相互顶抵来对供热管道进行径向限位,有效保证供热管道的径向限位的效果,避免出现供热管道径向位移过大而受力损坏的情况。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供热管道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供热管道支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供热管道支架的滑动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供热管道支架的滑动支架的滑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供热管道支架的滑动支架的滑动组件的下滑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基础支架;

11、立柱;

12、承置横梁;

2、滑动支架;

21、管道卡箍;

211、上卡箍;

212、下卡箍;

213、连接件;

22、托座;

221、基板;

222、连接板;

223、加强筋板;

23、滑动组件;

231、上滑板;

232、下滑板;

2321、固定板;

2322、滑块;

24、底座;

25、水平限位板;

26、环形隔热垫;

27、纵向限位板;

3、供热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热管道支架,设于管廊的容置空间的内部,其中,供热管道支架包括基础支架1和至少一组滑动支架2,基础支架1包括两纵向设置的立柱11,两立柱11的下端分别与容置空间的底面相接并形成下锚接部,两立柱11的上端分别与容置空间的顶面相接并形成上锚接部,从而形成“顶天立地”式结构,两立柱1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水平设置的承置横梁12,承置横梁12的两端分别与两立柱11相接,滑动支架2设于承置横梁12上,滑动支架2包括管道卡箍21、托座22、滑动组件23和底座24,底座24固定设置于对应的承置横梁12上,托座22通过所述滑动组件23能沿水平方向滑动地设置于底座24上,管道卡箍21固定连接于托座22的顶端,管道卡箍21能箍套于供热管道3的外侧,通过设置管道卡箍21与托座22相接,在对供热管道3进行支撑时,能将供热管道3能拆装地置于管道卡箍21中,无需将供热管道3与托座22焊接,有效避免二者之间由于焊接形成的热桥,减少热量损失;管道卡箍21的外壁上于管道卡箍21的两侧分别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限位板25,且两水平限位板25的远离管道卡箍21的一侧边缘均与对应的立柱11之间具有间隙,作为优选,水平限位板25均由管道卡箍21的两侧距离两立柱11最近的位置处沿管道卡箍21的径向延伸形成,如此能在水平限位板25的靠近对应的立柱11的边缘与对应的立柱11顶抵时受力均匀;如此,既能保证供热管道3能进行径向滑动微调,同时还能在供热管道3产生径向位移时,通过水平限位板25与对应的立柱11之间相互顶抵来对供热管道3进行径向限位,有效保证供热管道3的径向限位的效果,避免出现供热管道3径向位移过大而受力损坏的情况。

进一步地,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供热管道支架,其中,管道卡箍21包括上卡箍211与下卡箍212,上卡箍211为上凸的半圆环形结构,下卡箍212为下凹的半圆环形结构,上卡箍211的第一端与下卡箍212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上卡箍211的第二端与下卡箍212的第二端通过连接件213能拆装地连接,在上卡箍211的第二端与下卡箍212的第二端通过连接件213连接的状态下,上卡箍211与下卡箍212围合形成圆环结构;通过拆开连接件213,能打开上卡箍211与下卡箍212,从而将供热管道3置于上卡箍211与下卡箍212之间或将供热管道3从上卡箍211与下卡箍212之间移出,在将供热管道3置于下卡箍212内之后,将上卡箍211的第二端与下卡箍212的第二端连接,即能将管道卡箍21套设于供热管道3上。

作为优选,如图1及图3所示,管道卡箍21的内侧设有环形隔热垫26,环形隔热垫26包括设于上卡箍211的内侧表面上的上隔热垫和设于下卡箍212的内侧表面上的下隔热垫,在上卡箍211与下卡箍212围合形成圆环结构的状态下,上隔热垫与下隔热垫围合形成环形结构,在管道卡箍21箍套于供热管道3的外侧的情况下,上隔热垫与下隔热垫包覆于供热管道3的外侧表上,通过设置隔热垫能更进一步地减少供热管道3向管道卡箍21传递的热量,从而更进一步地减少供热管道3在进行热量输送的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减少热污染。

其中,环形隔热垫26采用抗压强度≥10mpa,抗折强度≥5mpa,导热系数≤0.2w/(m.k);管托摩擦系数≤0.1的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如图1及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供热管道支架,其中,上卡箍211的第一端与下卡箍212的第一端之间的连接处与上卡箍211的第二端与下卡箍212的第二端之间的连接处之间的连线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夹角为30°~60°。如此避免将上卡箍211与下卡箍212之间的连接处设置其轴线所在的水平面内,从而为水平限位板25的设置提供空间。其中,作为优选,该夹角设为30°,既能为水平限位板25的设置提供空间,同时在将上卡箍211与下卡箍212扣合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上卡箍211自身的重量向下运动从而与下卡箍212相接。

作为优选,如图1及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供热管道支架,其中,两水平限位板25均与管道卡箍21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其中一水平限位板25设于上卡箍211的外壁上,另一水平限位板25设于下卡箍212的外壁上。如此设置,在管道卡箍21产生径向位移而使水平限位板25的边缘抵靠在对应的立柱11上时,该立柱11施加于对应的水平限位板25的力的方向是沿着对应的水平限位板25的中心线,同时通过水平限位板25施加于管道卡箍21上的力与管道卡箍21的轴线垂直,从而保证水平限位板25与管道卡箍21受力均匀。

作为优选,本发明提供的供热管道支架,其中,承置横梁12设有多个,多个承置横梁12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每两个相邻的承置横梁12之间均能安装滑动支架2。如此能实现多根供热管道3同时设置,提高管廊的容置空间的利用率。

更进一步地,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供热管道支架,其中,管道卡箍21的外壁上于管道卡箍21的顶部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纵向限位板27,纵向限位板27的顶部边缘与位于其上方的所述承置横梁12的下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与水平限位板25的作用类似,纵向限位板27是用于限制供热管道3在竖直平面内进行摆动的范围,从而与两水平限位板25共同作用实现供热管道3沿其径向的限位约束。

进一步地,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供热管道支架,其中,托座22包括基板221、连接板222及多个加强筋板223,基板221水平设置,连接板222竖直设置且沿管道卡箍21的轴向延伸,连接板222的下部边缘与基板2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板222的顶部边缘与管道卡箍21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且连接板222与管道卡箍21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以保证管道卡箍21收到均匀的支撑力,各加强筋板223均匀分布于连接板222的两侧,各加强筋板223均与连接板222垂直连接,且各加强筋板223的顶部边缘与管道卡箍21的外表面固定相接,各加强筋板223的下部边缘均与基板221的上表面固定相接,其中,连接板222的两侧分别至少设有一个加强筋板223,如此,基板221、连接板222及多个加强筋板223的设置组成了鞍式底座24,能为管道卡箍21提供更加稳定且牢固的支撑。

更进一步地,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供热管道支架,其中,滑动组件23包括上滑板231和下滑板232,上滑板231固定设置于托座22的下表面上,下滑板232固定于底座24的上表面上,上滑板231的下表面与下滑板232的上表面滑动接触。供热管道3在热膨胀或者其他因素影响下滑动时,产生的载荷作用于管道卡箍21上,通过管道卡箍21带动托座22和上滑板231同步滑动,承受载荷的上滑板231通过下滑板232支撑,并与下滑板232之间产生相对滑动运动,下滑板232承接到上滑板231的载荷,然后传递给与其固定为一体的底板,底板与基础支架1焊接,通过基础支架1把载荷传到构筑(管廊)上,实现了整个载荷的传递过程。

作为优选,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供热管道支架,其中,下滑板232包括固定板2321和多个滑块2322,各滑块2322均为由下至上尺寸渐缩的圆锥台或棱锥台,其纵向截面成等腰梯形,固定板2321上设有多个由下至上尺寸渐缩的通孔,各滑块2322均由下至上嵌入各个通孔中,且各滑块2322的顶部表面凸出于固定板2321的顶部表面,各滑块2322的底部表面与固定板2321的底部表面平齐,固定板2321能拆装地固定于底座24上,各滑块2322的顶部表面与上滑板231的下表面滑动接触。如此设置,能有效减少上滑板231与下滑板232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二者之间的摩擦力。

作为优选,本发明提供的供热管道支架,其中,上滑板231为钢板,滑块2322为聚四氟乙烯滑块2322,二者之间形成钢-聚四氟乙烯滑动摩擦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本发明通过设置管道卡箍与托座相接,在对供热管道进行支撑时,能将供热管道能拆装地置于管道卡箍中,无需将供热管道与托座焊接,有效避免二者之间由于焊接形成的热桥,减少热量损失;同时,通过设置基础支架,并将滑动支架滑动设于基础支架上,同时在管道卡箍的两侧设置水平限位板与基础支架的两立柱相对,既能保证供热管道能进行径向滑动微调,同时还能在供热管道产生径向位移时,通过水平限位板与对应的立柱之间相互顶抵来对供热管道进行径向限位,有效保证供热管道的径向限位的效果,避免出现供热管道径向位移过大而受力损坏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