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矩形顶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3767发布日期:2018-09-18 20:51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矩形顶管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矩形顶管接头。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人口的增加,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得到了的快速的发展,大断面矩形顶管掘进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工程施工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明挖法相比,矩形顶管掘进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采用矩形顶管掘进技术进行施工,不需要搬迁地下管线,不破坏地面道路结构,丝毫不会影响现有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一切施工均在道路面以下进行,施工过程无噪音,而且成本相对较低。

利用矩形顶管掘进技术进行地下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地下水侵入管道内,通常会在矩形顶管管节的接缝处设立1道或2道防水措施。然而,当长距离矩形顶管穿越的土层主要是砂砾石土层或者软弱土层时,由于差异沉降引起的管节间变形较大,常用的防水措施已经不能满足防水需求,传统的矩形顶管接头极易出现漏水现象。

基此,如何解决现有的矩形顶管接头在类似工程中在砂砾石土层无法满足防水需求的问题,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矩形顶管接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矩形顶管接头,包括:第一矩形顶管管节和第二矩形顶管管节;

所述第一矩形顶管管节的管节内侧和所述第二矩形顶管管节的管节内侧的连接处设置有接水盒,所述接水盒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矩形顶管管节的管节内侧,所述接水盒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矩形顶管管节的管节内侧;

或者,所述第一矩形顶管管节的管节内侧的第一钢环和所述第二矩形顶管管节的管节内侧的第二钢环连接有若干个接口钢板。

其中,所述接口钢板的宽度为75~85mm,长度为85~95mm,厚度为5~15mm,所述接口钢板的间距295~305mm。

其中,所述第一矩形顶管管节和所述第二矩形顶管管节之间设置有传力衬垫。

其中,所述传力衬垫为丁腈软木橡胶衬垫。

其中,所述第一矩形顶管管节和所述第二矩形顶管管节的截面四角均为圆弧倒角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矩形顶管管节和所述第二矩形顶管管节之间的缝隙处设置有聚硫密封胶。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矩形顶管接头,第一矩形顶管管节的管节内侧的第一钢环和第二矩形顶管管节的管节内侧的第二钢环连接有接口钢板,通过增设接口钢板,增加了接头的刚度,增加顶管的使用安全性,同时减小了接头变形、渗漏水的可能性;或者,第一矩形顶管管节的管节内侧和所述第二矩形顶管管节的管节内侧的连接处设置有接水盒,所述接水盒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矩形顶管管节的管节内侧,所述接水盒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矩形顶管管节的管节内侧,可增加矩形顶管的变形缝功能,在结构形式变化、地质条件变化、地面荷载变化处设置变形缝,可降低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增加结构的安全性,并通过在变形缝位置处设置接水盒,可降低渗漏水对矩形顶管使用功能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矩形顶管接头中设置有接口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矩形顶管接头中设置有接水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矩形顶管管节内侧面,2-第二矩形顶管管节内侧面,3-接口钢板,4-聚硫密封胶,5-传力衬垫,6-第一钢环,7-第二钢环,8-钢套环,9-水泥钉,10-接水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矩形顶管施工技术优点:具有不开挖路面、不封闭交通、不搬迁管线、低噪音、无扬尘等优点。在施工时,对周围土体扰动小,能有效的控制地面和管线沉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矩形顶管接头,包括:第一矩形顶管管节和第二矩形顶管管节;

所述第一矩形顶管管节的管节内侧1和所述第二矩形顶管管节的管节内侧2的连接处设置有接水盒10,所述接水盒10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矩形顶管管节的管节内侧1,所述接水盒10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矩形顶管管节的管节内侧2;

或者,所述第一矩形顶管管节的管节内侧1的第一钢环6和所述第二矩形顶管管节的管节内侧2的第二钢环7连接有若干个接口钢板3。

具体地,图1(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矩形顶管接头中设置有接口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第一矩形顶管管节的管节内侧1的第一钢环6和第二矩形顶管管节的管节内侧2的第二钢环7连接有接口钢板3,通过增设接口钢板,增加了接头的刚度,增加顶管的使用安全性,同时减小了接头变形、渗漏水的可能性。

优选地,所述接口钢板3的宽度为75~85mm,长度为85~95mm,厚度为5~15mm,所述接口钢板3的间距295~305mm。

在本实施例中,接口钢板3的宽度为80mm,长度为90mm,厚度为10mm,接口钢板3之间的间距300mm。

具体地,图1(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矩形顶管接头中设置有接水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b)所示,第一矩形顶管管节的管节内侧1和所述第二矩形顶管管节的管节内侧2的连接处设置有接水盒10,所述接水盒10的一端通过水泥钉9固定在所述第一矩形顶管管节的管节内侧1,所述接水盒10的另一端也通过水泥钉9固定在所述第二矩形顶管管节的管节内侧2,可增加矩形顶管的变形缝功能,在结构形式变化、地质条件变化、地面荷载变化处设置变形缝,可降低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增加结构的安全性,并通过在变形缝位置处设置接水盒,可降低渗漏水对矩形顶管使用功能的影响。

其中,第一矩形顶管管节外侧具有一表面,所述表面的一端设置有一钢套环8,第二矩形顶管管节外侧的表面的另一端设置有一承插口,所述承插口用于与第一矩形顶管管节的钢套环8相插接。所述钢套环8的根部设置有一环状钢筋,所述环状钢筋与所述钢套环8固定,所述环状钢筋的内部粘贴有第一遇水膨胀条,所述环状钢筋和第一遇水膨胀条构成第一防水结构。在预制矩形顶管管节时,所述第一防水结构与钢套环8均被混凝土浇筑在矩形顶管管节内。预制完成后,所述环状钢筋、第一遇水膨胀条与钢套环8均是矩形顶管的组成部分。

其中,第二矩形顶管管节的承插口与第一矩形顶管管节的钢套环8相插接,由此,若干个矩形顶管管节实现首尾连接形成矩形顶管,其中,所述承插口设有防水槽和承插槽,所述防水槽的外径小于承插槽的外径,所述防水槽内设有止水橡胶圈,所述止水橡胶圈用于与相邻的矩形顶管管节紧压配合,所述承插槽用于与相邻的矩形顶管管节相插接。优选的,所述止水橡胶圈为单鸟形止水橡胶圈。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矩形顶管管节和第二矩形顶管管节相互连接且其连接处安装有传力衬垫5,所述传力衬垫5位于所述相邻的矩形顶管管节的之间。

优选地,所述传力衬垫为丁腈软木橡胶衬垫。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矩形顶管管节和第二矩形顶管管节依次连接形成矩形顶管之后,第一矩形顶管管节和第二矩形顶管管节之间的缝隙处均采用密封胶进行嵌缝封堵。

优选的,所述密封胶为聚硫密封胶4。

本实施例中,矩形顶管中设置有多道防水结构。其中,第一防水结构设置于矩形顶管管节内,与所述钢套环8的根部固定。第二防水结构设置于第二矩形顶管管节的承插口处,安装在所述承插口处的止水橡胶圈能够与相邻的第一矩形顶管管节紧压配合,起到防水作用。第三防水结构设置于相邻的矩形顶管管节之间,嵌缝于所述矩形顶管管节连接处的聚硫密封胶4是第三防水结构,能够对所述矩形顶管管节的连接处进行密封,有效地起到防水防渗透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矩形顶管管节和所述第二矩形顶管管节的截面四角均为圆弧倒角结构。

优选的,采用圆弧倒角结构,能够增强第一矩形顶管管节和第二矩形顶管管节的承载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