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功率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5306发布日期:2018-11-16 21:22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功率电磁阀。



背景技术:

如今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大发展,阀门的品种在不断增加,应用阀门的行业也越来越多,如石化行业、炼油行业、核电行业、火电行业等,在这些行业里,阀门都有了较为广泛的使用。而越来越多的行业应用也对阀门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尤其对阀门质量与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我国,石化企业每年的年产值都在千亿,由此说明我国有很大的阀门市场,我们应该从市场变化的角度去考虑,要保证稳中求发展。炼油行业:我国炼油工业经过60年发展,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2010年我国炼油行业产值和产量持续增长,结构调整逐步推进,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10年,炼油行业实现产值24252亿元,同比增长38%。因此也可看出我国炼油行业阀门应用市场空间巨大。核电行业:阀门在这个行业作为核电设备的基础设备,大致占有5-10%的容量。中国将继续其核电发展规划,在2015 年和2020 年核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40GW 和75GW。所以在这个领域要不断的推出新产品、新设备来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在这些行业里,功率较低的电磁阀尚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功率能由2W降低到5W的低功率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低功率电磁阀,包括呈中空结构的电磁阀本体、阀芯、华司、弹簧、电磁管、线圈、线圈固定螺帽、防尘底板、电气接线盒;其中:

所述阀芯设置于电磁阀本体内;

所述华司包括沿阀芯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的第一华司和第二华司;所述第一华司和第二华司均包括一凸平面和一平正面,所述第一华司和第二华司的平正面分别对应地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一端接触设置;所述第一华司和第二华司的凸平面分别与阀芯位置相对设置;

所述电磁管包括分别旋设在电磁阀本体两端的第一电磁管和第二电磁管,所述第一电磁管和第二电磁管上均对应地设置有线圈;

所述电气接线盒设置于电磁阀本体的上表面,其下表面设置有防尘底板;

所述线圈固定螺帽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电磁管和第二电磁管两端部位置的第一线圈固定螺帽和第二线圈固定螺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电磁阀本体内设置有沟槽,所述阀芯的结构与沟槽相配合,且阀芯的切换点上设置有半圆型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华司和第二华司的结构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电气接线盒与电磁阀本体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定连接为可拆卸式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O型圈,所述O型圈包括第一O型圈、第二O型圈和第三O型圈:

所述第一O型圈设置于阀芯与防尘底板的结合位置,所述第二O型圈设置于第一电磁管靠近第一弹簧的一端位置和第二电磁管靠近第二弹簧的一端位置,所述第三O型圈设置于第一电磁管及第二电磁管的另一端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低功率电磁阀具有以下专利法意义的有益效果:

①阀芯在切换点上设计了半圆型的缺口,使阀芯与本体的开度配合具备了缓冲结构,平衡了液动力,减少了阀芯的低速冲击。

②电磁阀的采用最佳化阀芯设计和五槽式本体设计,使其换向频率达到120 time/min,这样减小了电磁阀的复位时间,提高了换向性能。

③主阀本体铸件成型采用自动造型线设计,全自动的铸造生产线,减少了人力成本,对本体的产量大大提高,成本降低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低功率电磁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低功率电磁阀基本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磁阀的电磁铁力量与弹簧力曲线。

图中:1、电磁阀本体;2、阀芯;3、华司;4、弹簧;5、第一O型圈;6、第二O型圈;7、电磁管;8、线圈;9、第三O型圈;10、线圈固定螺帽;11、防尘底板;12、电气接线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低功率电磁阀做进一步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电磁换向阀简称电磁阀,其利用电磁铁通电吸合时产生推力来操纵滑阀。低功率电磁阀采用三位四通弹簧对中式结构。本实施例的低功率电磁阀,请参看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呈中空结构的电磁阀本体1、阀芯2、华司3、弹簧4、电磁管7、线圈8、线圈固定螺帽10、防尘底板11、电气接线盒12;其中:

所述阀芯2设置于电磁阀本体1内;

所述华司3包括沿阀芯2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的第一华司和第二华司;所述第一华司和第二华司均包括一凸平面和一平正面,所述第一华司和第二华司的平正面分别对应地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一端接触设置;所述第一华司和第二华司的凸平面分别与阀芯位置相对设置;

所述电磁管7包括分别旋设在电磁阀本体1两端的第一电磁管和第二电磁管,所述第一电磁管和第二电磁管上均对应地设置有线圈8;

所述电气接线盒12设置于电磁阀本体1的上表面,其下表面设置有防尘底板11;

所述线圈固定螺帽10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电磁管和第二电磁管两端部位置的第一线圈固定螺帽和第二线圈固定螺帽。

电磁阀本体1内设置有沟槽,所述阀芯2的结构与沟槽相配合,且阀芯2的切换点上设置有半圆型缺口。

第一华司和第二华司的结构相同。

电气接线盒12与电磁阀本体1固定连接。固定连接为可拆卸式连接。

本实施例还包括O型圈,所述O型圈包括第一O型圈、第二O型圈和第三O型圈:

所述第一O型圈设置于阀芯2与防尘底板的结合位置,所述第二O型圈设置于第一电磁管靠近第一弹簧的一端位置和第二电磁管靠近第二弹簧的一端位置,所述第三O型圈设置于第一电磁管及第二电磁管的另一端位置。

其中阀芯2装在本体1中可以顺畅滑动,两个华司3及弹簧4依次装在滑轴2的两端,两个电磁管7分别旋在本体1的两端,两个线圈8分别套在电磁管7上面通过线圈固定螺帽10紧固,电气接线盒12装在本体上面,起集中接线的目的。

电磁阀本体采用五槽式设计,使换向频率达到120time/min,有效的降低了换向时间,提高了换向性能,本体在加工上采用全自动的铸造生产线,有效的提升了生产产量,成本降低明显;阀芯2在材料上选用圆铸棒材进行加工,在切换点上设计了半圆形缺口,使阀芯2与电磁阀本体1的开度配合具备了缓冲结构,平衡了液动力;第一华司和第二华司分别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接触,华司的平正面与弹簧一端贴着;O型圈材质均采用丁晴橡胶,其主要目的就是起到密封作用;第一电磁管和第二电磁圈分别旋在电磁阀本体1的两端,其上均对应地设置有线圈8,线圈8通过电磁管产生力来使阀芯2进行换向运动。

目前常规机床等设备需求的液压装置对相关参数的要求是:

一、压力在7MPa以下;二、流量在30L/M以下。而常规机床需求的液压装置使用的常规电磁换向阀性能参数如下:一、额定压力为25MPa;二、额定流量为80L/M。常规电磁换向阀性能参数超出机床的性能要求两倍以上。此类电磁换向阀的功率是在25W左右。由于功率偏大,在使用中电磁换向阀的电控部分还需要通过继电器来控制,这样会增加成本,另外常规电磁换向阀线圈的温度升高也会影响机床的性能。为此新型5W型低功率电磁阀的开发,能够很好的满足市场需求。

5W型低功率电磁阀原理及滑阀阀芯的受力分析研究:

图2列出了低功率电磁阀的基本工作原理,电磁阀两边电磁铁不通电时,阀芯靠两端弹簧的作用处于图1所示的中间位置。P腔流道被封闭,A/B腔与T腔相通。当左端线圈通电时,电磁管中的衔铁在电磁吸力的作用下,向右移动,致使阀芯克服右端弹簧力的作用,向右移动;如图2所示,压力油自P腔进入B腔,同时,A腔与T腔相通,实现回油;同理,当右边电磁铁通电时,P腔与A腔相通,B腔与T腔相通,这样就实现了一次油路的换向。

阀芯2在切换点上设计了半圆型的缺口,使阀芯2与电磁阀本体1的开度配合具备了缓冲结构,平衡了液动力,减少了阀芯2的低速冲击阀芯2上作用的稳态液动力是换向阻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换向过程中,阀的开口、流量、阀口压降及射流角均会发生变化。阀的开口量不大时,随着开度的增加,流量迅速增大,这时压降几乎等于该阀所接通的两个油口的全部压差,因此,液动力也迅速增加。阀口继续增大时,流速下降,同时射流角增大,阀口损失减小。射流角增大,液动力也随之降低,直至阀口全开时只剩下不大的液动力。在对5W型低功率电磁阀的设计时,让不同阀口的液动力方向不同而相互抵消,减少了换向阻力,同时对阀芯的设计上切槽缓冲等特殊设计结构来补偿液动力的影响。

5W型低功率电磁阀的换向阻力除了液动力之外,还包括弹簧力、卡紧力、摩擦力。弹簧在阀组中的应用主要是用做阀芯复位及对中,但同时也形成了换向过程中的阻力,在设计上,我们在保证能可靠复位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弹簧力以减少换向过程中产生的附加阻力。

阀芯2在液动换向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径向液压力分布不均形成卡紧力,在对阀芯的设计上,采用了关键部位设置0.3mm的均匀槽的方式平衡液压卡紧力。

阀芯2在换向时的摩擦力包括液压卡紧力产生的摩擦力,运动时的粘性摩擦力等,在设计上,采用对本体内孔高精度的搪磨及阀芯的研磨,在保证配合度的前提下,提高加工精度,减小摩擦系数来减少了摩擦的产生。

5W型低功率电磁阀电磁铁力量分析:5W型电磁阀的电磁铁是新开发的新型电磁铁,其设计推力对比国际领先企业同类产品有较大优势。图3列出了5W型电磁阀的电磁铁力量与弹簧力曲线。

相比较常规的电磁阀而言,其功率由25W降到5W,做到了消耗功率低,节能效果显著;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用超小型继电器和可编程程序控制器(PC)直接控制,这样可使控制装置小型化,自动控制可靠性提高;由于本实用新型起动电流和工作电流都小,从而使电磁铁温升低,不易烧毁,从而更好的提高质量并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例的限制,上述实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