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罐复合式密封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0877发布日期:2018-10-19 22:47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杀菌罐。



背景技术:

目前已存有密封门设置在杀菌罐罐体的一侧的卧式杀菌罐,现有的卧式杀菌罐的密封门的一端与罐体铰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罐体可拆卸连接,进而实现密封门的开启与闭合,这种方式,密封效果不佳,当杀菌罐内压过大时,易产生泄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杀菌罐复合式密封门系统,解决以上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杀菌罐复合式密封门系统,包括一罐体以及设置在罐体右侧的密封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旋转锁紧机构;

所述旋转锁紧机构包括一安装在所述密封门的外边缘的外门铜片;

所述旋转锁紧机构包括一旋转环,所述旋转环安装在所述罐体上,所述旋转环与所述罐体之间设有用于容纳外门铜片的空间,所述旋转环上设有用于从右至左插入所述外门铜片的缺口,所述旋转环上安装有一用于锁紧时对外门铜片进行限位的旋转压环铜片;

所述旋转环呈顺时针旋转时,所述旋转锁紧机构处于锁紧状态,所述旋转压环铜片的左端面与所述外门铜片的右端面相抵锁紧;

所述旋转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所述旋转锁紧机构处于松开状态,所述旋转压环铜片的左端面与所述外门铜片的右端面不接触;

所述旋转压环铜片的左端面与所述罐体的中心轴线构成一小于90°的夹角,所述外门铜片的右端面与所述罐体的中心轴线构成一小于90°的夹角。

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旋转锁紧机构,通过旋转压环铜片的左端面与所述外门铜片的右端面的相抵锁紧,进而保证密封效果,通过旋转压环铜片实现对密封门的左右方向的限位,防止密封门左右方向上的位移,此外,本专利通过旋转压环铜片的左端面与所述外门铜片的右端面呈斜面状,便于通过旋转环的旋转过程中,保证锁紧效果,相较平面的锁紧效果更优异。

密封时,密封门从缺口向左插入,进而通过旋转环的转动,实现所述旋转压环铜片的左端面与所述外门铜片的右端面的锁紧,保证了对密封门的限位效果。

所述外门铜片的左端面呈垂直于所述密封门的中心轴线的平面;

所述旋转压环铜片的右端面呈垂直于所述罐体的中心轴线的平面;

所述外门铜片左右方向的厚度沿着顺时针方向逐渐递增,所述旋转压环铜片左右方向的厚度沿着顺时针方向逐渐递减。

便于通过外门铜片与旋转压环铜片两者厚度的错位渐变,便于保证锁紧效果。

所述外门铜片通过平头螺丝固定在所述密封门上;

所述旋转压环铜片通过平头螺丝固定在所述旋转环上。

便于实现与更换。

所述密封门上安装有至少十五个外门铜片;

所述旋转环上安装有与所述外门铜片个数相同的旋转压环铜片。

保证锁紧效果。

所述旋转锁紧机构还包括一用于驱动所述旋转环转动的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液压伸缩杆,两个液压伸缩杆以所述罐体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线呈中心对称分布在罐体的两侧,两个液压伸缩杆的一端与罐体铰接,两个液压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环铰接。

进而实现旋转环的转动。

所述密封门的左侧开设有一开口向左的环状凹槽,所述环状凹槽内嵌设有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左侧外凸于所述环状凹槽;

所述罐体上设有用于接触所述密封圈的环状密封面。

当旋转环在旋转过程中,通过外门铜片与旋转压环铜片的相对挤压,进而实现密封圈与环状密封面之间的挤压,提高密封效果。

还包括一推动密封门左右运动的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罐体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推动机构安装在所述罐体的外围;

还包括一驱动密封门以所述推动机构的中心轴线为旋转中心线运动的旋转机构。

便于通过旋转机构实现密封门的中心轴线与罐体的中心轴线重合与错位的切换,通过推动机构实现密封门作用运动。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一液压伸缩机构,所述液压伸缩机构的一端与罐体转动连接,所述液压伸缩机构的另一端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密封门。

便于实现液压伸缩机构带动密封门的运动。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套设在所述推动机构外围的旋转套筒,所述液压伸缩机构与所述旋转套筒铰接;

所述推动机构包括伸缩杆以及推动轴,伸缩杆与推动轴的一端联动,所述推动轴的另一端与密封门固定连接;

所述推动轴部分设置在所述旋转套筒内,且所述旋转套筒与所述推动轴传动连接。

本专利通过优化传动机构,便于通过液压伸缩机构实现对密封门的驱动转动。

所述推动轴的右端与一拉杆固定连接,所述拉杆与所述密封门的中央相连;

所述旋转套筒上设有与液压伸缩机构转动连接的支架。

所述支架上与所述液压伸缩机构的连接处至推动机构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拉杆的长度。

进而通过液压伸缩机构驱动密封门的运动,实现密封门的上滑翻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密封门处于闭合状态下的右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密封门处于闭合状态下的前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V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密封门处于开启状态下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密封门处于开启状态下的前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外门铜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外门铜片的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杀菌罐复合式密封门1系统,包括一罐体以及设置在罐体右侧的密封门1,还包括一旋转锁紧机构;旋转锁紧机构包括一安装在密封门1的外边缘的外门铜片9;旋转锁紧机构包括一旋转环2,旋转环2安装在罐体上,旋转环2与罐体之间设有用于容纳外门铜片9的空间,旋转环2上设有用于从右至左插入外门铜片的缺口21,旋转环2上安装有一用于锁紧时对外门铜片进行限位的旋转压环铜片8;旋转环2呈顺时针旋转时,旋转锁紧机构处于锁紧状态,旋转压环铜片8的左端面与外门铜片9的右端面相抵锁紧;旋转环2呈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旋转锁紧机构处于松开状态,旋转压环铜片8的左端面与外门铜片9的右端面不接触;旋转压环铜片的左端面与罐体的中心轴线构成一小于90°的夹角,外门铜片的右端面与罐体的中心轴线构成一小于90°的夹角。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旋转锁紧机构,通过旋转压环铜片的左端面与外门铜片的右端面的相抵锁紧,进而保证密封效果,通过旋转压环铜片实现对密封门1的左右方向的限位,防止密封门1左右方向上的位移,此外,本专利通过旋转压环铜片8的左端面与外门铜片的右端面呈斜面状,便于通过旋转环2的旋转过程中,保证锁紧效果,相较平面的锁紧效果更优异。密封时,密封门1从缺口向左插入,进而通过旋转环2的转动,实现旋转压环铜片的左端面与外门铜片的右端面的锁紧,保证了对密封门1的限位效果。

外门铜片9的左端面呈垂直于密封门1的中心轴线的平面;旋转压环铜片的右端面呈垂直于罐体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外门铜片9左右方向的厚度沿着顺时针方向逐渐递增,旋转压环铜片左右方向的厚度沿着顺时针方向逐渐递减。便于通过外门铜片与旋转压环铜片两者厚度的错位渐变,便于保证锁紧效果。

外门铜片9通过平头螺丝固定在密封门1上;旋转压环铜片8通过平头螺丝固定在旋转环2上。便于实现与更换。外门铜片9上设有三个用于平头螺丝穿过的通孔91。旋转压环铜片8上也设有三个用于平头螺丝穿过的通孔。旋转环2上设有用于平头螺钉贯穿的螺纹孔22。

密封门上安装有至少十五个外门铜片9;旋转环2上安装有与外门铜片个数相同的旋转压环铜片。保证锁紧效果。

旋转锁紧机构还包括一用于驱动旋转环2转动的驱动机构3;驱动机构3包括两个液压伸缩杆,两个液压伸缩杆以罐体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线呈中心对称分布在罐体的两侧,两个液压伸缩杆的一端与罐体铰接,两个液压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旋转环2铰接。进而实现旋转环2的转动。

密封门1的左侧开设有一开口向左的环状凹槽,环状凹槽内嵌设有一密封圈,密封圈的左侧外凸于环状凹槽;罐体上设有用于接触密封圈的环状密封面。当旋转环2在旋转过程中,通过外门铜片与旋转压环铜片的相对挤压,进而实现密封圈与环状密封面之间的挤压,提高密封效果。

还包括一推动密封门1左右运动的推动机构,推动机构的中心轴线与罐体的中心轴线平行,推动机构安装在罐体的外围;还包括一驱动密封门1以推动机构的中心轴线为旋转中心线运动的旋转机构。便于通过旋转机构实现密封门1的中心轴线与罐体的中心轴线重合与错位的切换,通过推动机构实现密封门1左右运动。

旋转机构包括一液压伸缩机构6,液压伸缩机构6的一端与罐体转动连接,液压伸缩机构的另一端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密封门。便于实现液压伸缩机构带动密封门的运动。传动机构包括一套设在推动机构外围的旋转套筒7,液压伸缩机构与旋转套筒7铰接;推动机构包括伸缩杆以及推动轴,伸缩杆与推动轴11的一端联动,推动轴11的另一端与密封门固定连接;推动轴11部分设置在旋转套筒7内,且旋转套筒7与推动轴传动连接。本专利通过优化传动机构,便于通过液压伸缩机构实现对密封门的驱动转动。推动轴11与旋转套筒7的传动方式,可以是啮合,也可以是相互配套的花键槽与花键实现传动。可以是,旋转套筒的内壁设有花键槽,推动轴的外壁设有与花键槽匹配的花键。旋转套筒7通过一安装支架10安装在罐体上,旋转套筒7以左右方向为旋转中心线方向自由转动。

推动轴11的右端与一拉杆4固定连接,拉杆4与密封门1的中央相连;旋转套筒7设有与液压伸缩机构6转动连接的支架5。

支架5上与液压伸缩机构6的连接处至推动机构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小于拉杆4的长度。进而通过液压伸缩机构驱动密封门1的运动,实现密封门1的上滑翻起。

外门铜片以及旋转压环铜片可以采用其他硬质材料制成。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