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阀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5637发布日期:2018-11-30 19:11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应用在真空设备的隔离阀改良结构,尤指一种可确实让其中一端所接续的空间保持在负压状态,防止大气压力因下端盖所接续的真空泵突然故障而逆流至其空间中,以及排除因废材堆积而影响阀瓣滑动状态的隔离阀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代许多高精密度产品(例如半导体、硬盘机、镜片等)的制造过程当中,某些加工步骤必需使用程度不一的真空才能完成;又,在实验室和工厂中用以制造真空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真空泵将密闭空间中的空气抽出,使该空间保持在负压状态,亦即到某种程度的真空。

然而,虽然可以利用真空泵持续将空气抽出的方式让该空间保持在负压状态,但是当该真空泵故障或停止运转时,该负压空间外部的空气即会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逆向侵入原有的负压空间当中,如此不但会造成该空间内部产品不同程度的危害,而且重新使该空间恢复到既定的负压状态则必须要再耗费相当长的运作时间,以及真空泵运作所需的成本。

一般隔离阀基本上在一阀本体的两个相对应端分别设有一管路接口,于阀本体内安装一相对设于该两个管路接口之间的衬环,且于该衬环与其中一管路接口之间设有一阀瓣,该阀瓣与衬环之间设有数量不等的弹簧,由弹簧产生将阀瓣朝管路接口方向推顶,使由阀瓣常态将其所接抵的管路接口遮蔽,令该管路接口所接续的空间维持在负压状态,并可防止大气压力因另一管路接口所接续的真空泵突然故障而逆流至其空间(真空室)中。

由于类似习用隔离阀多利用阀本体内部的衬环作为安装阀瓣的机械结构主体,亦即,预先于衬环上设有数量不等的轴孔,另于阀瓣靠近边沿的部位设有复数供分别伸入轴孔的导柱,以便将各弹簧穿分别套于各导柱上,达到使阀瓣得以与衬环相对位移的浮动效果,因此衬环外围与内径之间必须具有相当的宽幅及厚度,在该阀瓣的尺寸必须足以将管路接口遮蔽的条件限制下,不但会增加衬环的材料、加工成本,且整体隔离阀的重量亦相对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可确实让其中一端所接续的空间保持在负压状态,并可防止大气压力因下端盖所接续的真空泵突然故障而逆流至其空间中,以及排除因废材堆积而影响阀瓣滑动状态的隔离阀改良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一种隔离阀改良结构,其至少包含:一套筒﹔一上端盖及一下端盖,分别锁固在该套筒的两端,并且该上端盖具有一第一管路接口,该下端盖具有一第二管路接口﹔一衬环,其外径小于该套筒的内径,该衬环套设在该套筒的内部,并且与该套筒的内壁以及该下端盖保持特定的间隔﹔一阀瓣,设于该衬环的顶部,该阀瓣能够压贴于该上端盖且能够将该上端盖的该第一管路接口遮蔽﹔一限位结构,其设于该衬环及该阀瓣之间,而该限位结构具有至少一导角﹔以及至少一滑动层,其设于该衬环及该阀瓣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特征中,其中该限位结构为具有一凹槽的一支架及一阀瓣导柱,该衬环内具有该支架,该阀瓣相对该凹槽具有该阀瓣导柱,且该阀瓣导柱穿设该凹槽,其中该滑动层套设于该凹槽内,该凹槽内具有该导角,该导角为一凹槽导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特征中,其中该衬环的外围具有复数个凸条,复数个该凸条顶抵该套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特征中,其中该限位结构为复数个衬环导柱,而复数个该衬环导柱环状排列设于该衬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特征中,其中该衬环在其顶部相对应于内壁与复数个该衬环导柱之间布设有复数个限位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特征中,其中该衬环导柱具有该导角,该导角为一衬环导柱导角,及该衬环导柱贴设有该滑动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特征中,其中该限位结构为复数个阀瓣轴孔及复数个该衬环导柱及复数个该限位柱,该复数衬环导柱设于该衬环,该复数阀瓣轴孔设于该阀瓣,该衬环导柱穿设该阀瓣轴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特征中,其中该限位柱具有该导角,该导角为一限位柱导角,该限位柱贴设有该滑动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特征中,其中该限位结构为复数个该阀瓣导柱及复数个衬环轴孔,该衬环具有复数个该衬环轴孔,该阀瓣相对该衬环轴孔具有该阀瓣导柱,且该阀瓣导柱穿设该衬环轴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特征中,其中该滑动层套设于该衬环轴孔内,该衬环轴孔内具有该导角,该导角为一衬环轴孔导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特征中,其中该衬环设有一主通孔,该衬环的外围具有复数个该凸条,该凸条顶抵于该套筒;该主通孔为供空气流通的一第一流道;该凸条与该套筒内壁之间形成复数个第二流道;该衬环设有复数个贯穿孔道,该贯穿孔道为供空气流通的一第三流道。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当隔离阀改良结构两侧的压力不同时,该隔离阀改良结构可以使该阀瓣得以压贴于该上端盖,进而将该上端盖的一第一管路接口遮蔽。尤其,该衬环及该阀瓣间藉由该滑动层的作用,以降低该阀瓣与该衬环之间的磨擦阻力,使得该阀瓣移动速度更加快速及流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隔离阀使用配置参考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隔离阀外观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隔离阀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隔离阀的阀瓣第一动作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阀瓣与衬环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隔离阀的气体流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隔离阀的阀瓣第二动作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隔离阀另一结构分解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阀瓣与衬环位置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阀瓣与衬环另一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隔离阀结构分解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阀瓣与衬环位置结构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阀瓣与衬环另一位置结构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隔离阀结构分解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阀瓣与衬环位置结构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阀瓣与衬环另一位置结构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隔离阀结构分解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隔离阀结构分解剖视图。

图号说明:

10 隔离阀改良结构

11 套筒

12 上端盖

121 第一管路接口

13 下端盖

131 第二管路接口

14 衬环

141 凸条

142 主通孔

143 凹槽

1432 凹槽导角

144 限位柱

1441 限位柱导角

145 贯穿孔道

146 滑动层

147 支架

148 衬环导柱

1481 衬环导柱导角

149 衬环轴孔

1491 衬环轴孔导角

15 阀瓣

151 阀瓣导柱

1511 阀瓣导柱导角

152 阀瓣轴孔

161 第一流道

162 第二流道

163 第三流道

20 真空泵

30 真空室。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请参阅以下本案图式及实施例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隔离阀改良结构10主要用以连接于一真空泵20及一真空室30之间,或连接于类似需要形成负压的两个空间之间。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请同时配合参照图1至图3所示,该隔离阀改良结构10包括有:一套筒11、一上端盖12、一下端盖13、一衬环14、一阀瓣15、一限位结构、及至少一滑动层;其中:该上端盖12及该下端盖13分别锁固在该套筒11的两端,而且该上端盖12具有一第一管路接口121与该真空室30连通,该下端盖13具有一第二管路接口131与该真空泵20连通。

据以实际实施时,如图3所示,该衬环14的外径小于该套筒11的内径,并且在该衬环14的外围以及底部分别设有定位用的复数个凸条141,使该衬环14得以稳固的套设在该套筒11内部,并且与该套筒11内壁以及该下端盖13保持特定的间隔;而且,于该衬环14设有一主通孔142。

请同时参阅图3至图10,为阀瓣15与该衬环14的第一种实施样态的该限位结构,其中该限位结构为具有一凹槽143的一支架147及一阀瓣导柱151(请同时参阅图3及图4),该衬环14内的该主通孔142设有该支架147,该支架147与该衬环14连接,该阀瓣15相对该凹槽143设有该阀瓣导柱151,且该阀瓣导柱151穿设该凹槽143。而该阀瓣15则设于衬环14顶部,该阀瓣15具有于该凹槽143穿设包覆并可滑移的该阀瓣导柱151;尤其,该衬环14的该凹槽143及该阀瓣15的该阀瓣导柱151之间设有一滑动层146(请参阅图9),藉由该滑动层146以降低该凹槽143及该阀瓣导柱151之间的磨擦阻力,以使得该阀瓣15藉由该滑动层146的滑移作动,使得该阀瓣15能够以速度更为快速且流畅的方式以压贴于该上端盖12,进而将该上端盖12的该第一管路接口121遮蔽(请参阅图7);或者,该阀瓣15能够以速度更为快速且流畅的方式以离开该上端盖12,进而使得该上端盖12的该第一管路接口121打开(请参阅图6)。

此外,该滑动层146设置于该凹槽143内,其中该凹槽143内具有至少一凹槽导角1432 (请参阅图5),亦即该限位结构具有至少一导角,于本实施例中该导角可为该凹槽导角1432,该阀瓣15藉由该导角1432可导引该阀瓣导柱151于该凹槽143内上下滑移更流畅﹔更进一步地,该阀瓣导柱151以螺丝锁固于该阀瓣15,或该阀瓣导柱151以焊接方式固设于该阀瓣15。该凹槽143未穿透该支架147,因此当该阀瓣导柱151脱离该阀瓣15时,可防止该阀瓣导柱151掉落于该支架147外。当然,该阀瓣导柱151亦可设置一阀瓣导柱导角1511,于本实施例中该导角可为该阀瓣导柱导角1511,藉由该凹槽导角1432及该阀瓣导柱导角1511可导引该阀瓣导柱151于该凹槽143内上下滑移更流畅(请参阅图10)。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应用在当该真空泵20与该真空室30压力不同的状况下时,能够使该阀瓣15压贴于该上端盖12。如图7所示,由该阀瓣15将该上端盖12的该第一管路接口121遮蔽,令该上端盖12所接续的该真空室30维持在负压状态,并可防止大气压力因下端盖13所接续的该真空泵20突然故障而逆流至该真空室30中。

反之,如图1、图3、图4及图6所示,当该下端盖13所接续的该真空泵20运作时,因该隔离阀10两侧压力的不同,而使得该阀瓣15与该上端盖12相脱离。此时该阀瓣15藉由该阀瓣导柱151滑入该衬环14的该凹槽143中以离开该上端盖12,并且于使用时因该阀瓣导柱151可完全没入该凹槽143中,因而排除了因废材堆积而影响了该阀瓣15的滑动状态,以及防止损坏相关机械构件。当然,该衬环14在其顶部相对应于该主通孔142外围处布设有复数个限位柱144以防止该阀瓣15将该衬环14的该主通孔142完全遮蔽。

该限位结构亦可设置复数个该阀瓣导柱151,以及与复数个该阀瓣导柱151各别相对应的复数个该凹槽143设置于该支架147,如图8所示。

又,如图3及图6所示,该衬环14对应于该阀瓣15处具有该主通孔142,为供空气流通的一第一流道161;而各该凸条141与该套筒11内壁之间所形成的通道为复数个第二流道162;以及进一步在该衬环14的本体上另外设有复数个贯穿孔道145,每一该贯穿孔道145亦为供空气流通的一第三流道163。利用该第一流道161、该第二流道162以及该第三流道163来增加该上端盖12与该下端盖13之间的空气通道数量,达到辅助提升空气流通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请参阅图11至图13,为该阀瓣15与该衬环14的第二种实施样态的该限位结构,其中该限位结构为复数个衬环导柱148,而复数个该衬环导柱148环状排列设于该衬环14,该衬环14在其顶部相对应于内壁与复数个该衬环导柱148间布设有复数个该限位柱144。该衬环导柱148具有一衬环导柱导角1481,于本实施例中该导角可以为该衬环导柱导角1481,以及该衬环导柱148贴设该滑动层146。于实际实施时,当该真空泵20与该真空室30压力不同的状况下时,能够使该阀瓣15压贴于该上端盖12。反之,当该下端盖13所接续的该真空泵20运作时,因该隔离阀10两侧压力的不同,而使得该阀瓣15与该上端盖12相脱离,此时可透过各该凸条141之间所形成的通道加快该上端盖12所接续的该真空室30到达负压状态的速度。

本实施例的该衬环14顶部的该凸条141围绕成用以框限该阀瓣15上、下浮动的一限位空间。该阀瓣15周缘藉由该衬环导柱148及该限位柱144于该衬环14上、下浮动的限位,进而该阀瓣15与该衬环导柱148间更藉由该衬环导柱导角1481及该滑动层146以降低两者之间的磨擦阻力,使得该阀瓣15上、下滑移速度更加快速及流畅。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请参阅图14至图16,为该阀瓣15与该衬环14的第三种实施样态的该限位结构,其中该限位结构为复数个阀瓣轴孔152及复数个该衬环导柱148及复数个该限位柱144,复数个该衬环导柱148设于该衬环14,而复数个该阀瓣轴孔152设于该阀瓣15,并该衬环14藉由该衬环导柱148穿设该阀瓣轴孔152,且该限位柱144具有一限位柱导角1441,于本实施例中该导角可以为该限位柱导角1441,并且该限位柱144分别贴设该滑动层146,而使该阀瓣15对该衬环14作动时,该阀瓣15能够藉由该限位柱导角1441以及该滑动层146,以降低该阀瓣15与该衬环14之间的磨擦阻力,使得该阀瓣15移动速度更加快速及流畅。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请参阅图17及图18,为该阀瓣15与该衬环14的第四种实施样态的该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为复数个该阀瓣导柱151及复数个衬环轴孔149,该衬环14具有复数个该衬环轴孔149,该阀瓣15相对该衬环轴孔149具有该阀瓣导柱151,且该阀瓣15与该衬环14间藉由该阀瓣导柱151穿设该衬环轴孔149以达到限位﹔该滑动层146套设于该衬环轴孔149内,该衬环轴孔149内具有一衬环轴孔导角1491,于本实施例中该导角可以为该衬环轴孔导角1491。因此,该阀瓣15对该衬环14作动时,该阀瓣15能够藉由该滑动层146以及该衬环轴孔导角1491,以降低该阀瓣15与该衬环14之间的磨擦阻力,使得该阀瓣15移动速度更加快速及流畅。再者,该阀瓣15往下作动时可顶抵该限位柱144以定位,并防止该阀瓣15将该衬环14的该主通孔142遮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