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秧机变速操纵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4984发布日期:2018-11-23 19:05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秧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秧机变速操纵机构。



背景技术:

高速乘坐式插秧机结构上分动力部和插植部两大块,而动力部又分为发动机、HST、变速箱、底盘、覆盖件、液压、电器等。HST,即静液压无级变速器的英文简称,作用是通过集成在一起的一套液压装置改变泵排量从而控制液压马达的输出转速和转向。动力传输路线为:发动机—HST—变速箱—驱动轮,通常插秧机包含三种工作状态:移走——非田块中前进或后退;中立——插秧机不工作,停止行走;插植——田块中插秧工作。另外,传统插秧机在新田块插秧作业时,经常发生整机下陷现象,给行走和插秧作业带来极大困难。目前,插秧机上配备有防陷装置,但插秧机上需单独设置手柄用于控制“防陷”档位,这种操纵方式结构比较复杂,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秧机变速操纵机构,该变速操纵机构便于将上述档位区分清楚,在操作中不容易产生误操作,具有结构紧凑、工作稳定可靠、操作简便实用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插秧机变速操纵机构,包括铰接设置的变速臂,以及通过连杆与所述变速臂相连接的变速转换臂;所述变速臂的上端连接有手柄,手柄能够与变速臂沿其铰接端同步转动,构成第一转动路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与变速臂的连接端为活动连接端;手柄能够以活动连接端为轴心,相对变速臂转动,构成第二转动路径;手柄的第一转动路径与第二转动路径相垂直。

作为优选,所述手柄在第二转动路径上包括第一定位状态和第二定位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变速臂上设有用于将手柄维持在第一定位状态的第一定位组件,以及用于将手柄维持在第二定位状态的第二定位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球体和弹性部件;所述变速臂上开设有与所述球体相适配的卡槽,弹性部件的输出方向作用于球体,使球体与卡槽相对时,压入所述卡槽。该技术方案中,在弹性部件的弹力下,球体压入卡槽从而将手柄维持在第一定位状态上。

作为优选,所述手柄上设有套筒,弹性部件设置在套筒内部,套筒上插设有用于将弹性部件一端定位的限位杆。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拉簧,拉簧对于手柄的作用力始终朝向第二定位状态。该技术方案中,拉簧能够将手柄拉向第二定位状态;当外力作用于手柄(如手拨动手柄),使第一定位组件的定位状态失效后,拉簧能够将手柄维持在第二定位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变速转换臂安装在变速托架上,并能够沿变速托架相对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手柄与变速臂的活动连接端为销轴连接端。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插秧机变速操纵机构,该插秧机变速操纵机构的手柄能够随变速臂同步旋转,构成第一转动路径;同时,手柄能够以活动连接端为轴心,相对变速臂转动,构成第二转动路径。此结构下,该操纵机构能够构成不同的档位位置,相比于现有技术方案中手柄只有一个旋转方向(即只有第一转动路径),该方案的手柄还能相对变速臂转动(第二转动路径),具备将插秧机的移走、中立、插值和防陷四个档位集中的可行性;进一步地,其便于将上述档位区分清楚,在操作中不容易产生误操作,具有结构紧凑、工作稳定可靠、操作简便实用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定位状态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定位状态的正面档位调节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二定位状态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二定位状态的正面档位调节示意图。

图6为手柄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5所示的一种插秧机变速操纵机构,包括铰接设置的变速臂6,以及通过连杆7与所述变速臂6相连接的变速转换臂9,所述变速转换臂9安装在变速托架8上,并能够沿变速托架8相对转动。所述变速臂6的上端连接有手柄1,手柄1能够与变速臂6沿其铰接端同步转动,构成第一转动路径。所述手柄1与变速臂6的连接端为活动连接端,具体地手柄1与变速臂6的活动连接端为销轴连接端5。手柄1能够以活动连接端为轴心,相对变速臂6转动,构成第二转动路径。手柄1的第一转动路径与第二转动路径相垂直。

所述手柄1在第二转动路径上包括第一定位状态和第二定位状态。所述变速臂6上设有用于将手柄1维持在第一定位状态的第一定位组件,以及用于将手柄1维持在第二定位状态的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球体4和弹性部件。所述变速臂6上开设有与所述球体4相适配的卡槽61,弹性部件的输出方向作用于球体4,使球体4与卡槽61相对时,压入所述卡槽61。所述手柄1上设有套筒11,弹性部件设置在套筒内部,套筒上插设有用于将弹性部件一端定位的限位杆,弹性部件优选为压簧3。该技术方案中,在弹性部件的弹力下,球体4压入卡槽61从而将手柄1维持在第一定位状态上。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拉簧2,拉簧2对于手柄1的作用力始终朝向第二定位状态。该技术方案中,拉簧2能够将手柄1拉向第二定位状态。当外力作用于手柄1(如手拨动手柄),使第一定位组件的定位状态失效后,拉簧2能够将手柄1维持在第二定位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涉及一种插秧机变速操纵机构,该插秧机变速操纵机构的手柄1能够随变速臂6同步旋转,构成第一转动路径。同时,手柄1能够以活动连接端为轴心,相对变速臂6转动,构成第二转动路径。如图1和2所示,当手柄1处于第一定位状态时,操作手柄1可产生a1、a2和a3三个档位,分别对应“作业”、“中立”和“防陷”三个档位。如图3和4所示,当手柄1处于第二定位状态时,操作手柄1可产生a1、a4和a5三个档位,分别对应“作业”、“中立”和“行走”三个档位。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为了适配于上述操纵机构,本技术方案还配备有手柄限位板,分别对应上述操作手柄1的各个档位。上述结构下,该操纵机构能够构成不同的档位位置,相比于现有技术方案中手柄1只有一个旋转方向(即只有第一转动路径),该方案的手柄1还能相对变速臂6转动(第二转动路径),具备将插秧机的移走、中立、插值和防陷四个档位集中的可行性。进一步地,其便于将上述档位区分清楚,在操作中不容易产生误操作,具有结构紧凑、工作稳定可靠、操作简便实用的特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