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2573发布日期:2019-01-29 18:28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风软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轻质流体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风软管。



背景技术:

目前,通风管是中空的用于通风的管材,是进风处和出风处的重要零部件,多为圆形或方形。现有的通风管一般包括钢带,钢丝和柔性管体,钢带和柔性管体采用粘接,热合的方式进行连接,在通风管与部件进行装配过程中,钢带和柔性管体的连接处容易出现松动错位,带材相接处断面容易有纤维,粉尘掉落,内壁和外壁不平滑,不洁净,不太美观,不耐高温,不耐磨损,同时连接处在长时间使用耐候性,耐温性不足而影响整个通风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软管,其能解决现有的通风软管使用寿命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通风软管,包括呈螺旋管状的支撑件和安装于所述支撑件内侧壁或外侧壁上的软管本体,所述支撑件的内侧壁或者外侧壁上设有呈螺旋状延伸的卡槽,所述软管本体具有卡于所述卡槽内的卡位部。进一步地,所述卡槽包括用于与所述卡位部卡位的安装部和用于供所述卡位部安装入所述安装部的开口,所述安装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开口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软管本体包括由一带状部件缠绕在所述支撑件外侧壁或内侧壁上形成的管状部件,所述带状部件具有靠近其边缘且嵌于所述卡槽内的嵌入部。

进一步地,所述软管本体还包括填充件,所述填充件嵌入所述卡槽内并与所述嵌入部构成所述卡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沿所述卡槽凹陷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嵌入部沿所述卡槽凹陷方向的尺寸与所述填充件沿所述卡槽凹陷方向的尺寸之和。

进一步地,所述填充件与所述卡槽的延伸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软管本体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圈,相邻所述圈的连接处形成所述卡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卡位部包括分别形成于两相邻圈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卡槽包括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槽体配合,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槽体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为U形槽体,两U形槽体的开口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由金属材料螺旋绕制而成,所述带状部件为由矽胶玻纤布或矽胶凯夫拉布或PVC纤维布或铁氟龙纤维布或橡胶布或PP或TPU或 TPE或PET复合铝箔或玻纤铝箔布或不锈钢或铝或铜材料制成的带体,所述填充件为金属丝或绳。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风软管,由于支撑件的内侧壁或者外侧壁上设有呈螺旋状延伸的卡槽,所述软管本体具有卡于所述卡槽内的卡位部,卡位部与卡槽配合实现支撑件与软管本体的固定连接,无需采用粘结的方式连接,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连接处容易出现错位以及连接处在长时间使用耐候性不足而影响整个通风管的使用寿命的问题,大大提高了通风软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通风软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软管本体安装于支撑件的外侧壁;

图2为图1中通风软管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通风软管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通风软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软管本体安装于支撑件的内侧壁;

图5为图4中通风软管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通风软管的示意图。

图中:10、支撑件;11、卡槽;111、安装部;112、开口;113、第一槽体; 114、第二槽体;20、软管本体;21、卡位部;211、第一部分;212、第二部分; 22、带状部件;221、嵌入部;23、填充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请参照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风软管,包括呈螺旋管状的支撑件10和安装于所述支撑件10内侧壁或外侧壁上的软管本体20,所述支撑件10 的内侧壁或者外侧壁上设有呈螺旋状延伸的卡槽11,所述软管本体20具有卡于所述卡槽11内的卡位部21。

上述实施例的通风软管,由于支撑件10的内侧壁或者外侧壁上设有呈螺旋状延伸的卡槽11,所述软管本体20具有卡于所述卡槽11内的卡位部21,卡位部21与卡槽11配合实现支撑件10与软管本体20的固定连接,无需采用粘结,热合的方式连接,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连接处容易出现错位以及连接处在长时间使用耐候性不足而影响整个通风管的使用寿命的问题,大大提高了通风软管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卡槽11包括用于与所述卡位部21卡位的安装部111和用于供所述卡位部21安装入所述安装部111的开口112,所述安装部 111的宽度大于所述开口112的宽度,以使得卡位部21能够卡合于安装部,实现支撑件10与软管本体20的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软管本体20包括由一带状部件22缠绕在所述支撑件10外侧壁或内侧壁上形成的管状部件,所述带状部件22具有靠近其边缘且嵌于所述卡槽11内的嵌入部221。上述结构的通风软管,通过嵌入部221 卡合于卡槽11的安装部,实现支撑件10与软管本体20的固定连接。所述软管本体还包括填充件23,所述填充件23嵌入所述卡槽11内并与所述嵌入部221 构成所述卡位部21。所述带状部件为由矽胶玻纤布或矽胶凯夫拉布或PVC纤维布或铁氟龙纤维布或橡胶布或PP或TPU或TPE或PET复合铝箔或玻纤铝箔布或不锈钢或铝或铜等软体材料制成的带体。具体的,所述安装部111沿所述卡槽11凹陷方向的尺寸(即如图5所示的X)小于所述嵌入部221沿所述卡槽11 凹陷方向的尺寸与所述填充件23沿所述卡槽11凹陷方向的尺寸之和,以使得卡位部21能够紧固在卡槽11上。所述填充件23与所述卡槽11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软管本体20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圈24,相邻所述圈24的连接处形成所述卡位部21。进一步地,所述卡位部21包括分别形成于两相邻圈的第一部分 211和第二部分212,所述卡槽包括第一槽体113和第二槽体114,所述第一部份211与所述第一槽体113配合,所述第二部分212与所述第二槽体114配合。所述第一槽体113和第二槽体114为U形槽体,两U形槽体的开口相对设置。相邻圈的连接处(即卡位部21)因为卡合于U形槽体内,不会有纤维、粉尘掉落,因此内壁和外壁完全洁净,适合于无尘环境使用,内壁和外壁平滑,风阻更小,更加柔软,更好伸缩,U形槽体结构使通风软管耐正负压,美观,耐高温,耐磨损。

可以理解的,所述支撑件10由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铝或铜材料螺旋绕制而成。所述填充件23为金属丝或绳。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