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液压螺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3894发布日期:2019-03-27 11:05阅读:7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液压螺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零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液压螺母。



背景技术:

液压螺母作为一种新型的强力紧固元件,可以用于各种需要强力紧固和强力防松紧固的场合,直接取代传统的螺母,尤其是狭小空间无法满足扳手空间和操作空间的场合,使用液压螺母更能满足紧固需要。在某震动场合螺纹很容易松动,液压螺母完全改变了传统的螺纹紧固方式,可以实现多组液压螺母同步紧固的优越性,实现同步紧固得到相同的预紧力,使安装及装配工作更精确,提高设备性能。然而现有液压螺母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注油加压的过程无法控制细微的压力值变化,容易导致螺栓和液压螺母的物理损伤。

如中国发明专利CN207195411U公开了一种液压螺母,其包括液压螺母缸体,所述液压螺母缸体的活塞区设置有活塞,所述液压螺母缸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活塞区的注油孔;这种简单的注油结构无法实现对液压螺母内油液压力的调节,而只能通过加注油液和外吸油液的方式来改变液压螺母内的压力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液压螺母调压困难,调压效果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液压螺母,包括:螺母内套、螺母外环和限位螺母;

螺母内套插接于螺母外环的尾部,且螺母内套可相对螺母外环转动;

限位螺母与螺母内套设置为螺纹配合,限位螺母用于限制螺母内套和螺母外环对的相对位置;

螺母内套的尾部设置有注油孔和调压孔;螺母内套内设置有注油管道,注油管道与注油孔连通;

调压孔上设置有微调装置,微调装置与调压孔设置为螺纹配合;微调装置尾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调压孔的油液压力;微调装置的头部设置有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当旋转微调装置时,微调装置对调压孔内的油液施压或降压。

其中,螺母内套和螺母外环之间设置有滚珠,滚珠用于辅助螺母内套在螺母外环内部滑动。

其中,螺母内套和螺母外环之间设置有用于油液填充的环形间隙。

其中,螺母外环的外缘环形设置有螺纹孔。

其中,限位螺母外缘环形设置有限位螺纹孔。

其中,微调装置上设置有调压刻度,通过对应调压刻度旋转微调装置,以改变液压螺母内的压力。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液压螺母,通过设置微调装置,使得在为液压螺母注油加压后,可通过调节微调装置,控制液压螺母内部油液的压力,从而精确控制液压螺母产生的预紧力,达到最好的预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压螺母的剖视图;

图中:1为螺母内套、2为螺母外环、3为限位螺母、4为微调装置、5为注油孔、6为注油管道、7为调压孔、8为环形间隙、9为滚珠、10为螺纹孔、11为限位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新型液压螺母,如图1所示,包括:螺母内套1、螺母外环2、限位螺母3、微调装置4、注油孔5、注油管道6、调压孔7、环形间隙8、滚珠9、螺纹孔10和限位螺纹孔11;

螺母内套1插接于螺母外环2的尾部,且螺母内套1可相对螺母外环2转动;限位螺母3与螺母内套1设置为螺纹配合,限位螺母3 用于限制螺母内套1和螺母外环2对的相对位置;螺母内套1的尾部设置有注油孔5和调压孔7;螺母内套1内设置有注油管道6,注油管道6与注油孔5连通;

调压孔7上设置有微调装置4,微调装置4上设置有调压刻度,微调装置4与调压孔7设置为螺纹配合;微调装置4尾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调压孔7的油液压力;微调装置4的头部设置有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当旋转微调装置4时,微调装置4对调压孔7内的油液施压或降压。使得在为液压螺母注油加压后,可通过调节微调装置,控制液压螺母内部油液的压力,从而精确控制液压螺母产生的预紧力,达到最好的预紧效果。

螺母内套1和螺母外环2之间设置有滚珠9,滚珠9用于辅助螺母内套1在螺母外环2内部滑动。螺母内套1和螺母外环2之间设置有用于油液填充的环形间隙8。

螺母外环2的外缘环形设置有螺纹孔10;限位螺母3外缘环形设置有限位螺纹孔11。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液压螺母时:

首先,使用人员通过注油孔5对液压螺母进行注油加压,并根据液压螺母的规格注入定量的油液;

然后,根据微调装置4显示的压力值,旋转微调装置4,使得微调装置4旋入或旋出调压孔7,以达到调节压力的效果,从而改变液压螺母对螺栓产生的预紧力;

最后,旋动限位螺母3,使得螺母内套1和螺母外环2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