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拆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2193发布日期:2019-01-02 21:52阅读:1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快速拆卸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快速拆卸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可以让支撑架与屏幕快速组装及拆卸的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显示器大都具有调整仰角的功能,以符合不同体型使用者的观看需求,且此调整仰角的结构主要是设置于一屏幕与一支架之间。其中,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201100877Y号的“液晶显示器固定座”所示,主要包括底座及固定在底座上的支撑架,支撑架的上部设有前侧开口的插槽,插槽内插设有连接件,连接件通过螺钉螺接固定在支撑架的插槽内,连接件的前部伸出插槽并轴接有回转架。借此,连接显示屏幕的回转架即能相对支撑座及底座上下转动,方便了用户在使用时调整显示屏幕的视角。但由于上述连接件通过螺钉螺接固定在支撑架的插槽内,因此,并不方便于快速拆卸显示屏幕与支撑架。

为了改善上述缺点,例如申请人所申请中国台湾发明专利公告第I499300号的“可快速装卸的支撑架”,即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案,其主要是包括固定于屏幕的固定件、轴接于固定件的枢纽器以及一支撑臂,枢纽器的心轴中间具有一结合段,结合段的两侧分别套设有弹片,支撑臂上端设有一组装部,组装部具有一侧向凹入的组装槽,支撑臂以组装槽对准心轴的结合段压入嵌合于结合段,此时弹片被压缩而迫紧组装部的两侧。



技术实现要素:

通过上述I499300号专利的结构,确实可以快速地完成支撑臂和屏幕的组装。然而,在实际使用时,其组装后的连接稳固性较为薄弱,尤其是在多次的插拔的后,更容易让弹片的弹性降低而让屏幕有与支撑臂脱离的风险。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改善上述的缺点,发明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可快速拆卸结构,能不需使用工具而可让支撑架与屏幕的组装更方便、简单且快速,并能让组装后的连接更稳固以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确保使用安全。

为达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的可快速拆卸结构设置于一转轴模块与一支撑架之间,转轴模块连接于一屏幕的后侧面,而该可快速拆卸结构包括一转动件以及一按压组件。其中,转动件以可相对于屏幕转动的方式轴接转轴模块,转动件的一侧端具有一悬臂,供插入支撑架顶端一侧的插接槽内,悬臂具有一弹性部,弹性部的底面具有向下延伸的抵压部,转动件一侧的悬臂下方具有一第一卡接部;按压组件以一按压端凸出的方式活动定位于支撑架的插接槽内,按压组件具有一第二卡接部,供卡接第一卡接部,以连接转动件与支撑架。

实施时,转动件包括一转动块及一上盖,转动块轴接转轴模块,悬臂设于转动块的一侧端,悬臂具有上下贯穿的一通孔,第一卡接部设于悬臂下方;上盖盖合于转动块的上方,弹性部为悬臂上的板片,且抵压部向下延伸并穿过通孔,供抵压于第二卡接部的顶面上。

实施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凸块,凸块由悬臂的底部向下凸出而成;支撑架的插接槽内形成一侧面,该侧面位置设有一阶级部,供悬臂插入插接槽时碰触该凸块。

实施时,上盖的左、右两侧分别向下延伸出耳罩部,用以夹持转动块的左、右两侧,还能侧向遮蔽第一卡接部。

实施时,支撑架的顶端具有向一侧延伸的颈部,插接槽设于颈部一侧,并在颈部内部形成一底面,底面位置具有上下贯穿的一限位孔,插接槽内设有一限位部,限位部与该底面之间具有一限位空间;按压组件包括一按压件及一卡接件,按压件穿过限位孔,按压件一端的按压端由颈部的该底面向下凸出;卡接件连接按压件,卡接件的一端插入限位空间内,且第二卡接部位于卡接件的另一端。

实施时,转轴模块包括一左转轴组及一右转轴组,转动件同轴轴接于左转轴组及右转轴组之间;屏幕的后侧面具有一连接板,连接板的一侧面上设有一左固定部及一右固定部,左固定部轴接左转轴组,右固定部轴接右转轴组。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能有还深入的了解,兹详述于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与屏幕及支撑架组合时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与屏幕组合并与支撑架分离时的立体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转动件的组件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按压组件与支撑架分离时的组件分解。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与支撑架组合时的组合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转动件与按压组件组合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转动件与按压组件分离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可快速拆卸结构 2转轴模块

21左转轴组 22右转轴组

3支撑架 31颈部

32插接槽 321底面

322前侧面 33限位孔

34限位部 35限位空间

36阶级部 4转动件

41转动块 411悬臂

412凸块 413通孔

414上勾形块 415、524长条形槽

416第一卡接部 42上盖

421弹性部 422抵压部

423耳罩部 5按压组件

51按压件 511按压端

52卡接件 521平板

522立板 523下勾形块

525第二卡接部 9屏幕

91连接板 92左固定部

93右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快速拆卸结构1设置于一转轴模块2与一支撑架3之间,其中,转轴模块2位于一屏幕9的后侧面,转轴模块2包括一左转轴组21及一右转轴组22;屏幕9的后侧面具有一连接板91,连接板91的一侧面上设有一左固定部92及一右固定部93,左固定部92轴接左转轴组21,右固定部93轴接右转轴组22,通过让屏幕9及连接板91以转轴模块2为转动轴心,在一限定的角度内相对于支撑架3上下俯仰转动。后续为了方便解说,则以图1视角的前、后、左、右、顶(上)、底(下)等方向进一步说明各组成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如图4和图5所示,该支撑架3的底端供安装于一底座上,或是供向下插接于一伸缩/升降支架或是一可调式支撑臂上,或是直接连接一连接件(例如夹具/夹座)以供固定于桌面或设备上。支撑架3的顶端具有向后侧水平延伸的颈部31,颈部31后侧设有后端开放的一插接槽32,插接槽32内形成一底面321及一前侧面322,底面321位置具有上下贯穿颈部31的四边形限位孔33,底面321上方具有一平板,所述平板以远离前侧面322的方向向后水平延伸而成,还在所述平板的后侧设有一后端开口,供一锁固件容置,该锁固件穿过卡接件52的立板522与按压件51的一端垂直侧而形成锁接,该平板做为限位部34,限位部34与底面321之间具有一限位空间35。插接槽32内的前侧面322位置设有一阶级部36。

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可快速拆卸结构1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一转动件4以及一按压组件5。

该转动件4包括一转动块41及一上盖42,转动块41为一铸造组件,转动块41的左、右两端分别具有在同一轴心上的轴孔,通过在分别穿过一轴杆的后,让转动块41以可相对于屏幕9转动的方式同轴轴接于左转轴组21及右转轴组22之间,并使转动块41的后侧端邻接屏幕,其中,可选择的将转动块41分别固定轴接左转轴组21及右转轴组22,以相对于连接板91的左固定部92及右固定部93同步转动,或是将连接板91的左固定部92及右固定部93分别固定轴接左转轴组21及右转轴组22,以相对于转动块41的左、右两端的轴孔同步转动,皆能让转动块41可相对于屏幕9转动。该转动块41的前侧端设有以水平方向远离该前侧端的一悬臂411,悬臂411的前半部概略呈顶面倾斜的楔形状,悬臂411前半部的底面向下凸出一弧形凸块412。悬臂411的后半部的顶面为一平面,在平面上具有上下贯穿悬臂411后半部的一四边形通孔413。另,悬臂411后半部的下方具有顶部形成开口的一上勾形块414,上勾形块414与转动块41的前侧端面之间形成一长条形槽415,该长条形槽415与该上勾形块414合设为第一卡接部416。

该上盖42为耐摩耗的橡胶或塑料所制成且下端形成开放空间的壳罩结构,通过向下套接并盖合固定于转动块41的上方,上盖42的前半部同样是呈顶面倾斜的楔形状,而后半部则是为具有上下弯曲能力的一板片,该板片做为弹性部421,弹性部421的底面具有相互平行且向下延伸以穿过悬臂通孔的二个长形片体,该二个长形片体做为抵压部422,另在上盖42的左、右两侧分别向下延伸出耳罩部423,用来夹持转动块41的左、右两侧以辅助盖合固定作用,还能侧向遮蔽及保护第一卡接部416及其与第二卡接部525的卡接状态。

该按压组件5包括一按压件51及一卡接件52,按压件51穿过支撑架3颈部31的限位孔33,且按压件51的一按压端511由颈部31的底面向下凸出,通过让按压端511活动定位于支撑架3的插接槽32内;而该卡接件52概略呈鹅颈状,包括由前而后依序弯折的一平板521、一立板522及一下勾形块523,其中,平板521的一端可上下活动的插入插接槽32的限位空间35内,立板422锁接按压件51,而下勾形块523的底部形成开口,下勾形块523与立板422之间形成一长条形槽524,该长条形槽524与该下勾形块523合设为第二卡接部525。

借此,当转动件4的悬臂411插入支撑架3颈部31的插接槽32内,悬臂422的上勾形块414会先与卡接件52的下勾形块523相互推压后,再彼此卡扣接合,借此形成提醒的效果而不用再持续施力,此时支撑架3的颈部31后侧端也会与转动件4的后侧相互抵住,即可确认悬臂422的第一卡接部416与卡接件52的第二卡接部525已形成相互卡接的连接关系,另一方面,让抵压部422抵压于第二卡接部525的顶面上,并让悬臂411底部的凸块412碰触到插接槽32内的阶级部36,再搭配上盖42外表面的多个肋条相互抵触插接槽32的槽内壁面,如此能让转动件4与支撑架3形成紧密且稳固的连接。而如图6、图7所示,当按压按压件51以带动卡接件52向上移动时,则可克服弹性部421所给予抵压部422的抵压力量,同时让第一卡接部416与第二卡接部525分离,使转动件4的悬臂411可以由支撑架3颈部31的插接槽32内向外移出,在这过程中,也能透过悬臂411底部的凸块412碰触到第二卡接部525所产生的提醒效果,来确认转动件4与支撑架3已呈分离状态而放开对按压件51的按压力量。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卡接部介于上盖的抵压部与转动件的第一卡接部之间,形成连动而不用压缩弹簧,且不需使用工具而可让支撑架与屏幕连接或分离,因此,在支撑架与屏幕的组装上,更方便、简单且快速,且能让组装后的连接更稳固以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确保使用安全。

2、本实用新型的转动件包括一转动块及一上盖,转动块为一铸造组件,而上盖为耐摩耗的材料所制成,因此,在转动件插入支撑架顶端颈部的插接槽内,或由插接槽向外抽出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转动块表面的磨损,以延长使用寿命;而由于转动件为表面较为粗糙的铸造组件,在套接上盖的后,还可以有效且顺畅的组装。

3、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的插接槽内的前侧面位置设有一阶级部,而悬臂前半部的底面向下凸出一弧形凸块,因此,在转动件插入支撑架顶端颈部的插接槽内,并搭配上盖外表面的多个肋条,以助转动件与支撑架之间形成紧密且稳固的连接关系,或是在将转动件拆离支撑架而由插接槽向外抽出的过程中,可以做为使用者停止按压按压件的感应点,借此让插入或抽出的动作更确实。

本实用新型虽为实现上述目的而公开了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任何该技术领域的通常知识者应知,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精神下,任何轻易思及的变化或修饰均是可能的,且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