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力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6338发布日期:2019-01-04 23:52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力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容器的密封结构,具体说的是一种弹力密封圈。



背景技术:

密封圈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密封件,其在各个领域运用都十分广泛。根据材质的不同,存在有包括金属密封圈、橡胶密封圈、塑料密封圈等。

现有技术中,运用在密封容器领域的密封圈,大多为简单的环状结构,其上下端面平整,不通过其他零部件固定的单纯嵌设在密封容器盖体上。在盖体与瓶体装配后,可以通过密封圈阻断盖体与瓶体之间气体、液体的泄露,如餐盒、存储罐等。但是由于装配后盖体与瓶体之间为过盈配合,其中的密封圈将受到较大的挤压力,而密封圈通常较为柔软,且质量轻,同时其与盖体之前只是单纯的嵌套关系,因此,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反复拔、掀操作后,密封圈便容易从盖体上脱离下来,特别是在开封容器,盖体脱离瓶体的过程,密封圈更容易脱离出盖体,从而影响使用,严重影响密封圈甚至是食用容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弹力密封圈,不易从盖体上脱落,从而延长弹力密封圈和盖体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弹力密封圈,包括密封圈主体,所述密封圈主体的下端面形成同轴心、相对独立且距离相近的定位外圈和密封内圈;所述定位外圈和密封内圈的外侧壁分别形成有密齿状突出;所述密封圈主体的上端面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小吸盘;

所述密封圈主体设置在待密封容器的盖体内,所述上端面通过所述小吸盘与盖体内的上表面紧密接触;所述定位外圈置于盖体内设有的沟槽内,且所述定位外圈的密齿状突出与所述沟槽的内槽壁过盈配合;所述密封内圈置于所述沟槽外部,且所述密封内圈的密齿状突出与所述沟槽的外槽壁的一部分过盈配合。

其中,所述密封圈主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其中,四个以上的所述小吸盘沿所述密封圈主体的周向等距离排布。

其中,所述定位外圈和所述密封内圈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弧形、方形或者L形。

其中,所述沟槽的内槽壁与所述定位外圈的形状相适配。

其中,所述密封圈本体的至少局部设置为抗菌部件,或者所述密封圈本体的至少部分表面设置有抗菌部件。

其中,在密封圈本体的至少部分表面上设置的抗菌部件为抗菌层。

其中,所述定位外圈和密封内圈为环形圈或方形圈。

其中,所述定位外圈完全置于所述沟槽内。

其中,若干个L形固定卡扣沿盖体周向等距离分布,以形成所述沟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弹力密封圈通过其定位外圈与盖体的沟槽构成限位关系,加强其与盖体的固定关系;同时,定位外圈和密封内圈的侧壁都设有密齿状突出,能够通过增大摩擦系数使之与盖体形成更紧密的连接;再此基础上,弹力密封圈还将通过小吸盘实现其与盖体顶部的固定连接,由此得到一个能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与盖体建立超强固定关系的弹力密封圈,以确保在反复使用过程中不易从盖体上脱离,从而有效延长弹力密封圈以及食用容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又没有引入其他金属固定件,还能实现方便剥离清洗,更卫生可靠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弹力密封圈的整体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弹力密封圈设置在盖体内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密封方式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盖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盖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盖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密封圈主体;2、定位外圈;3、密封内圈;4、外侧壁;5、密齿状突出;

6、上端面;7、小吸盘;8、盖体;9、盖体内的上表面;10、沟槽;

11、内槽壁;12、外槽壁的一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密封圈能通过定位外圈与盖体的沟槽构成的限位关系;圈体侧壁都设有密齿状突出,能与盖体更紧密连接;通过小吸盘与盖体顶部的固定连接,实现全方位紧密地固定在盖体上。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弹力密封圈,包括密封圈主体,所述密封圈主体的下端面形成同轴心、相对独立且距离相近的定位外圈和密封内圈;所述定位外圈和密封内圈的外侧壁分别形成有密齿状突出;所述密封圈主体的上端面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小吸盘;

所述密封圈主体设置在待密封容器的盖体内,所述上端面通过所述小吸盘与盖体内的上表面紧密接触;所述定位外圈置于盖体内设有的沟槽内,且所述定位外圈的密齿状突出与所述沟槽的内槽壁过盈配合;所述密封内圈置于所述沟槽外部,且所述密封内圈的密齿状突出与所述沟槽的外槽壁的一部分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主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由上述描述可知,更方便生产制作,也更不易损坏。

进一步的,四个以上的所述小吸盘沿所述密封圈主体的周向等距离排布。

由上述描述可知,能确保密封圈上端面与盖体顶部之间连接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外圈和所述密封内圈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弧形、方形或者L形。

由上述描述可知,提供各种具体实现方式,方便加工、使用的同时,也存在进一步加强与盖体的连接的可能。

进一步的,所述沟槽的内槽壁与所述定位外圈的形状相适配。

由上述描述可知,使二者更好、更全方位的紧密配合,再次提升限位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本体的至少局部设置为抗菌部件,或者所述密封圈本体的至少部分表面设置有抗菌部件。

由上述描述可知,更好的适用于针对食品的密封存储,有效防止细菌、霉菌的滋生,达到抗菌效果,同时降低拆卸清洗的频率,方便使用,且能延长密封圈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在密封圈本体的至少部分表面上设置的抗菌部件为抗菌层。

由上述描述可知,有针对性的进行抗菌保护,在获取抗菌效果的同时节省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外圈和密封内圈为环形圈或方形圈。

由上述描述可知,能更好的配合瓶口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外圈完全置于所述沟槽内。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整圈沟槽,尽可能降低定位外圈从瓶盖上脱离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若干个L形固定卡扣沿盖体周向等距离分布,以形成所述沟槽。

由上述描述可知,简化盖体结构、降低盖体成本的同时,也能获取限位效果。

请参照图1至图4c,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

提供一种运用在待密封容器上的弹力密封圈。所述容器包括盖体8和容纳体;所述容纳体可以是瓶体或罐体或其他能够容纳物品的形状结构。本实施例所述的弹力密封圈设置在密封容器的盖体上;在盖体与容纳体有效盖合后,能够阻断气体、液体的泄露。

与本实施例的弹力密封圈相配合的盖体8的结构包括:在现有技术的盖体结构上,沿盖体8的周向,在盖体内形成沟槽10,用于容纳下述弹力密封圈的定位外圈。如图4a至图4c所示,形成所述沟槽的方式可以有以下三种:(1)从盖体内壁出发向盖体顶部方向延伸形成沟槽,如图4a;(2)从盖体内顶部出发向靠近顶部方向延伸形成沟槽,如图4b;(3)由盖体的侧壁末端向盖体顶部方向延伸形成沟槽,如图4c。所述沟槽可以沿着盖体周向整圈设置,形成一套圈;也可以由沿着盖体周向等距离设置的若干个L形固定卡扣形成所述沟槽,即只在固定的几个位置形成沟槽实现对定位外圈的限位即可。

所述沟槽10的具体形状构造与下述弹力密封圈的定位外圈2相配合,以确保密封圈能够通过其定位外圈2与沟槽10之间的配合关系形成对密封圈整体的限位。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弹力密封圈的结构包括:密封圈主体1;所述密封圈主体1的下端面(使用状态时与盖体内顶部相对的另外一个端面)形成有一个突出的定位外圈2和一个突出的密封内圈3,所述定位外圈2相对密封内圈3更靠近盖体侧壁;所述定位外圈2和密封内圈3同轴心,相互独立设置,且近距离设置。定位外圈2与密封内圈3之间的间隙稍小于或等于上述盖体8内沟槽10的槽壁的厚度,以使得槽壁能置入二者的间隙中,同时保证二者与槽壁的接触是紧密连接的状态。

同时,所述定位外圈2和密封内圈3在各自的外侧壁4上形成有密齿状突出5;可以环绕定位外圈2和密封内圈3的外侧壁4整体都形成密齿状突出5,也可以仅在需要与其他部件发生接触的位置才形成有所述密齿状突出5,优选采用后者,以达到有的放矢、结构简洁的目的。密齿状突出5的形成,能够大大增加密封圈的接触部位与其他部件之间的摩擦力,从而给密封圈的移动带来一定阻力,以达到一定的限位作用。

同时,所述密封圈主体1的上端面6(使用状态时与盖体内顶部相对的端面)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小吸盘7;优选沿所述密封圈主体1的周向等距离排布有四个以上的小吸盘7。在使用过程中,密封圈主体1的上端面6可以通过小吸盘7与盖体内的上表面9(即内顶部)紧密接触,即通过小吸盘7将吸附在盖体内顶部上,从而给弹力密封圈整体带来向上的吸附力,使密封圈更牢固的固定在盖体上,即使在用力拔开或掀开盖体的时候也不至于部分或全部脱离。小吸盘7的数量决定了吸附力的大小;同时,小吸盘7的大小可以小于或等于所述上端面6的宽度,以确保小吸盘不外露,提供美观性;也可以大于上端面的宽度,以尽可能更大的吸附力。

如图2所示在实际使用时,上述的弹力密封圈通过其上端面6的小吸盘7与待密封容器的盖体8的内顶部牢固吸附;同时,弹力密封圈的定位外圈2置于盖体8内的沟槽10内,而与其临近的密封内圈3位于沟槽10外部;其中,所述沟槽10内槽壁11整体的形状构造与所述定位外圈2的外周面形状相适配,且二者紧密接触,具体的,所述定位外圈2的密齿状突出5与所述沟槽10的内槽壁11过盈配合,即二者无缝隙的接触,可以理解为,将弹力密封圈的定位外圈2完全塞入盖体8的沟槽10内。同时,所述密封内圈3置于所述沟槽10外部,且所述密封内圈3的密齿状突出5与所述沟槽10的外槽壁的一部分12过盈配合。具体的,由于密封内圈与定位外圈之间间隔等会或稍小于沟槽壁的厚度,因此在将定位外圈2塞入盖体8的沟槽10内以后,密封内圈3与沟槽10相对的侧壁上的密齿状突出5将与沟槽10的外槽壁的一部分12也无缝的紧密接触。其中,所述定位外圈2和所述密封内圈3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半圆形、梯形、弧形、方形或者L形,为了尽可能增大其与沟槽之间的摩擦力,构成更大的限位作用,优选所述定位外圈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方形或L形,以通过其“边角”与沟槽“边角”的无缝嵌设提供更大的限位作用。

同时,通过提供密封内圈两种不同的形状设计,以获取两种不同的密封盖体供人们选择。具体的,一种为密封内圈3“内置”的盖体结构:该结构中,密封内圈3完全设置在盖体内,其下端面不超出盖体8侧壁的末端,具体如图2所示;此种盖体8对应的容纳体的密封口的口径与密封内圈3的最小口径一致,可以理解为,密封盖合后,密封内圈3将容纳体的密封口密封包覆住。另一种为密封内圈“外置”的盖体结构:该结构中,密封内圈3由盖体8内部延伸至盖体末端,且超出盖体末端一部分,具体如图3所示;此种盖体对应的容纳体的密封口的口径与密封内圈的最大口径一致,可以理解为,密封盖合后,是容纳体的密封口将密封内圈3包覆住。依据对应盖体的具体设计情况,密封圈整体可以是环形圈或方形圈;也可以定位为安全和密封内圈采用不同的圈体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本体1的至少局部设置为抗菌部件,优选为整体都未抗菌部件,以获取最佳的抗菌效果;或者所述密封圈本体1的至少部分表面设置有抗菌部件,该抗菌部件为抗菌层,针对性的进行抗菌设置,能有效节省成本,又能物尽其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弹力密封圈,能够全方位紧密地固定在盖体上,即使用力的拔或掀盖体,密封圈都不易脱落;并且没有通过其他固定元件进行“死固定”,方便拆卸清洗;同时,提供两种不同的与容纳体配合密封的方式,以满足不同需求,也更具实用性;进一步的,具备抗菌作用,更适用于食品的密封储藏。本实用新型的弹力密封圈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使用体验,也能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推广前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