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密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9349发布日期:2019-02-22 21:52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转动密封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动密封阀。



背景技术:

阀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我们常用的阀门的结构如CN2010201281315所示,这种阀门我们常称其为球形阀,因为这种阀门主要依靠球阀芯的转动来实现阀门的开闭。众所周知,阀门的密封效果与阀芯的加工精度高度相关,而在铣削加工中(现在的阀芯(无论是金属材质的还是塑料材质的)都是利用铣削加工的),在铣削加工中,球形体是最难加工的,且加工误差也是最大的,故而现在的球形阀往往在容易出现漏水现象。传统阀心与阀杆的分体式结构,因有多个零部件组合,而各个零部件的加工误差而导致最后装配时形成累积误差,影响了产品精度,增加了磨损点,减少了使用寿命。

在铣削加工中,圆台体的加工难度相对较低,且加工精度也相对较高,故而考虑在基于利用圆台体的基础上研制一款密封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转动密封阀。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转动密封阀,包括本体,本体内设置有安装腔,且本体上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口,进水口及出水口均与安装腔相通,还包括带锥度圆台体型的阀芯,所述阀芯上开有通孔,阀芯转动密封安装在安装腔内,所述阀芯通过自身的转动来控制进水口与出水口的通闭。

本装置由于采用了有锥度的带锥度圆台体型的阀芯,使得阀芯下压到密封套内时,二者间的配合精密度更高,密封效果更好。对阀芯的加工要求大幅降低,且阀芯的加工精度大幅提高,使得阀芯与阀体之间的配合更密切,使用寿命更长,更不易漏水。

本装置的阀芯加工精度高,与阀体的配合更加紧密,使用寿命更长,且不易漏水。

可选的,还包括嵌套筒,所述嵌套筒密封固定套装在安装腔内,所述阀芯位于嵌套筒内,且嵌套筒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供液体流通的液孔,嵌套筒与阀芯之间设置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用于密封阀芯与嵌套筒之间的间隙,密封套上开设有用于供液体流通的流道。

上述方案中利用了嵌套筒(且是铜材质的),避免了阀芯之间与阀体摩擦接触,大幅降低了阀芯与阀体的磨损,使得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转动更加轻盈,使用寿命更长。具体当通孔、流道及液孔三者导通时,整个转动密封阀就开启了,当三者不导通时,整个转动密封阀就处于关闭状态。

可选的,所述阀芯一端固定有阀杆,所述阀杆用于驱动阀芯在本体内转动,且阀杆一端设置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位于本体外,连接结构用于跟其他器械相接。

这个链接结构可以是螺纹,也可以是槽、孔之类的结构。

可选的,所述阀芯上设置有定位凸出块,所述嵌套筒上至少设置有两个挡块,定位凸出块位于两块相邻的挡块之间,挡块用于限制定位凸出块的转动幅度。

定位凸出块在两块相邻的挡块之间转动,因为定位凸出块一旦触碰到挡块,就会阀芯就无法继续转动了,所以两块挡块之间的距离就是阀芯的转动距离。

可选的,所述本体包括阀体与阀盖,所述阀体与阀盖可拆卸地配合在一起,所述安装腔设置于阀体内,且进水口与出水口均设置于阀体上,所述阀杆穿过阀盖。

在本结构中,进水口与出水口处在一条直线上,且进水口、出水口及阀盖呈T字型排列,实现“从上到下”的安装方式,这种安装方式更加便捷。

可选的,所述嵌套筒为带锥度圆台型的嵌套筒,且嵌套筒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起条,安装腔内设置有内凹,所述凸起条与所述内凹配合在一起。

可选的,还包括轴承组件,所述轴承组件设置于阀盖与阀杆之间。在阀盖下压的过程中,将下压力道通过轴承组件传递到阀芯,使得阀芯在转动过程中,避免了与阀盖的金属面接触,减少磨损,从面延长阀门使用寿命,同时降低因摩擦而带来的转动阻力,使得阀芯在转动时手感更轻盈。

可选的,所述嵌套筒为铜质的嵌套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阀芯加工精度高,与阀体的配合更加紧密,使用寿命更长,且不易漏水;且安装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转动密封阀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嵌套筒与阀体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3是转动密封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阀杆,101、连接结构,2、阀体,201、内凹,202、进水口,203、出水口,3、阀芯,301、通孔,302、定位凸出块,4、阀盖,5、轴承组件,6、嵌套筒,601、挡块,602、凸起条,603、液孔,7、密封套,701、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3所示,一种转动密封阀,包括本体,本体内设置有安装腔,且本体上设置有进水口202与出水口203,进水口202及出水口203均与安装腔相通,还包括带锥度圆台体型的阀芯3,阀芯3上开有通孔301,阀芯3转动密封安装在安装腔内,阀芯3通过自身的转动来控制进水口202与出水口203的通闭。

本装置由于采用了有锥度的带锥度圆台体型的阀芯3,使得阀芯3下压到密封套7内时,二者间的配合精密度更高,密封效果更好。对阀芯3的加工要求大幅降低,且阀芯3的加工精度大幅提高,使得阀芯3与阀体2之间的配合更密切,使用寿命更长,更不易漏水。

本装置的阀芯3加工精度高,与阀体2的配合更加紧密,使用寿命更长,且不易漏水。

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3所示,还包括嵌套筒6,嵌套筒6密封固定套装在安装腔内,阀芯3位于嵌套筒6内,且嵌套筒6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供液体流通的液孔603,嵌套筒6与阀芯3之间设置有密封套7,密封套7用于密封阀芯3与嵌套筒6之间的间隙,密封套7上开设有用于供液体流通的流道701。

上述方案中利用了嵌套筒6(且是铜材质的),避免了阀芯3之间与阀体2摩擦接触,大幅降低了阀芯3与阀体2的磨损,使得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转动更加轻盈,使用寿命更长。具体当通孔301、流道701及液孔603三者导通时,整个转动密封阀就开启了,当三者不导通时,整个转动密封阀就处于关闭状态。

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3所示,阀芯3一端固定有阀杆1,阀杆1用于驱动阀芯3在本体内转动,且阀杆1一端设置有连接结构101,连接结构101位于本体外,连接结构101用于跟其他器械相接。

这个链接结构可以是螺纹,也可以是槽、孔之类的结构。

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3所示,阀芯3上设置有定位凸出块302,嵌套筒6上至少设置有两个挡块601,定位凸出块302位于两块相邻的挡块601之间,挡块601用于限制定位凸出块302的转动幅度。

定位凸出块302在两块相邻的挡块601之间转动,因为定位凸出块302一旦触碰到挡块601,就会阀芯3就无法继续转动了,所以两块挡块601之间的距离就是阀芯3的转动距离。

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3所示,本体包括阀体2与阀盖4,阀体2与阀盖4可拆卸地配合在一起,安装腔设置于阀体2内,且进水口202与出水口203均设置于阀体2上,阀杆1穿过阀盖4。

在本结构中,进水口202与出水口203处在一条直线上,且进水口202、出水口203及阀盖4呈T字型排列,实现“从上到下”的安装方式,这种安装方式更加便捷。

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3所示,嵌套筒6为带锥度圆台型的嵌套筒6,且嵌套筒6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起条602,安装腔内设置有内凹201,凸起条602与内凹201配合在一起。

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3所示,还包括轴承组件5,轴承组件5设置于阀盖4与阀杆1之间。在阀盖4下压的过程中,将下压力道通过轴承组件5传递到阀芯3,使得阀芯3在转动过程中,避免了与阀盖4的金属面接触,减少磨损,从面延长阀门使用寿命,同时降低因摩擦而带来的转动阻力,使得阀芯3在转动时手感更轻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