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9293发布日期:2019-02-22 21:52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滑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滑阀。



背景技术:

在煤化工、硅化工、矿山冶金、电力环保等行业中,有大量输送气固、液固、气液固三相的介质,尤其在硬颗粒介质工况,目前使用的多为硬密封球阀、蝶阀、滑板阀、闸阀、插板阀等阀门,或多或少都有使用寿命不长、维护困难的问题,尤其是部分冲蚀强的工况对密封要求严格,却又存在介质粘稠、易结块、易结垢、易结晶或含有大颗粒的场合,不但冲刷严重,还经常造成各种阀门堵塞卡住的情况。

以目前这些工况下使用最多的硬密封球阀为例,具体分析如下:

(1)球阀在启闭过程中,介质易进入阀腔,并在阀腔内堆积;当介质温度降低时会造成某些介质凝固而抱死启闭件,故易导致阀门卡死等严重后果。

(2)而当高硬度的颗粒介质在管线内高速流动时,易导致阀座密封面损坏或球体表面喷涂层脱落,进而影响阀门密封效果,严重时,会导致阀门密封失效。

滑板阀阀门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中腔充满物料,而导致阀门卡塞;滑板和夹板之间磨损严重,同时在上述系统中,由于流体的物理化学特性,有些阀门经常出现阀内件或阀座后流道严重被冲刷和气蚀的损坏,进而造成阀门甚至整个输送系统都不能正常运转的故障。

蝶阀、闸阀、插板阀等,除密封性能不佳外,还由于介质流体的偏流严重,非常容易冲刷流道,造成管道需要经常更换。

因此需要一种既能做调节阀、又能做开关阀、中腔不积料、不宜卡堵、介质不冲刷密封面的阀门,来保证系统的长周期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滑阀,实现各种浆液、气固颗粒介质、气固液三相介质中阀门的不卡顿、卡堵,密封长期有效,提高阀门运行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滑阀,包括圆板阀座和滑块,以及阀杆、阀体、上平台、阀体内衬、法兰;所述阀体内设有阀体内衬;所述阀杆的下端与滑块的上端配合连接;所述滑块可沿圆板阀座的一侧做上下运动,与圆板阀座的流道孔的边缘产生平面密封,实现对流体进行节流、开启和关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滑阀,其中,所述圆板阀座为圆板形状,固定在阀体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滑阀,其中,所述流道孔为任意形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滑阀,其中,所述流道孔的形状为圆形、方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V型、U型或扇形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滑阀,其中,所述流道孔由节流孔组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滑阀,其中,所述圆板阀座的材质为金属、陶瓷或者金属陶瓷组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滑阀,其中,所述滑块为实心部件,采用配合圆板阀座的流道孔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滑阀,其中,所述滑块的形状为圆形、方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 V型、U型或扇形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滑阀,其中,所述滑块的材质为金属、陶瓷或者金属陶瓷组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滑阀,其中,所述流道孔的密封面进行硬化耐磨处理或者采用陶瓷耐磨材料。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滑阀中固定圆板阀座和滑块的密封面之后,是一个全通无任何阻挡的流道,不会堆积介质导致结块、结晶造成阀门堵塞。介质在固定圆板阀座的流道孔经过不会冲刷密封面,能保证系统的长周期运行。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滑阀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滑阀的立体装配图;

图2-20为本实用新型滑阀中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滑阀包括圆板阀座1和滑块2,以及阀杆3、阀体4、上平台5、阀体内衬6、法兰7;所述阀体4内设有阀体内衬6,所述阀杆3的下端与滑块2的上端配合连接;所述滑块2可沿圆板阀座1的一侧做上下运动,与圆板阀座1的流道孔的边缘产生平面密封,实现对流体进行节流、开启和关断。圆板阀座1和滑块2的密封面之后,是一个全通无任何阻挡的流道,不会堆积介质导致结块、结晶造成阀门堵塞。介质在固定圆板阀座1的流道孔经过不会冲刷密封面,能保证系统的长周期运行

圆板阀座1为圆板形状,固定在阀体4上。圆板阀座1的大小与管道实际内径一致。

流道孔为任意形状。如图2-20所示,形状可为圆形、方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V 型、U型、扇形等等异形形状。

流道孔也可以由节流孔组成。

圆板阀座1的材质为金属、陶瓷或者金属陶瓷组合。

滑块2为实心部件,采用配合圆板阀座1的流道孔的形状。滑块2的形状也可以为圆形、方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V型、U型、扇形等等异形形状。

滑块2的材质为金属、陶瓷或者金属陶瓷组合。

流道孔的密封面进行硬化耐磨处理或者采用陶瓷耐磨材料。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