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缓冲性能的新型抗震支吊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1075发布日期:2019-04-09 22:04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缓冲性能的新型抗震支吊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布设设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缓冲性能的新型抗震支吊架。



背景技术:

电气设置布设过程中,常常使用到管道 , 常用的管道支撑方式为通过管托架安装,这类管托除了应能承受管道重量,还要平衡管道系统的作用力,吸收震动,改善管道的应力分布,确保管道系统安全运行,延长其使用寿命。但是当地面空间有限,或工人需要通行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将管道吊装起来。支吊架就是用于将管道吊挂在建筑物顶部的装置。支吊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震动,极端情况比如发生地震时,支吊架受到多个方向的力,容易损坏掉落。现有技术中的通常使用可变弹簧支吊架进行抗震缓冲,但这种支吊架结构复杂,给现场安装及操作造成很多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缓冲性能的新型抗震支吊架,结构简单,缓冲效果好。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缓冲性能的新型抗震支吊架,包括安装吊架、缓冲体、连接杆和管箍;所述安装吊架为圆筒装结构,安装吊架下端为半球形结构,半球形底部设置有开口,安装吊架上端为法兰,缓冲体设置在安装吊架内,缓冲体为球形,外表面贴合安装吊架下端半球形结构内壁,缓冲体中间具有穿过球心的竖直通孔,所述连接杆为两端是螺纹的直杆,连接杆穿过缓冲体,连接杆位于缓冲体上方部分螺纹外套接有固定托,所述固定托为扁圆柱结构,固定托下端面为贴合缓冲体外圆的凹陷球面,固定托上方设置有锁紧螺母,锁紧螺母与连接杆端部螺纹旋合;连接杆下端穿过缓冲体和安装吊架下端开口,端部连接管箍。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缓冲体包括内支撑体和缓冲层,所述内支撑体为铝制空心球体,所述缓冲体为包覆在内支撑体外表面的橡胶层。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缓冲体缓冲层为氯丁橡胶。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内支撑体壁厚3-5mm,所述缓冲层厚度25-30mm。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安装吊架下端开口半径不超过缓冲体外径三分之一。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具有缓冲性能的新型抗震支吊架,其缓冲体为球形结构,安装吊架为空心圆柱体,下端为与缓冲体外圆贴合的半球形结构,所述支吊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缓冲性能的缓冲体与安装吊架下端内侧壁面接触,用于连接管箍的连接杆与缓冲体通过固定托和锁紧螺母连接,安装吊架上端外圆设置有法兰,法兰与建筑物吊顶通过膨胀螺栓连接。由于缓冲体与吊装支架是圆弧面接触,当建筑物发生晃动时,各个方向的力均可由球状的缓冲体进行缓冲,减少支吊架的晃动,使支吊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缓冲体本身包括内支撑体和缓冲体,内支撑体为金属空心球体,使缓冲体具有一定刚性,同时空心结构大大减少缓冲体本身质量,减轻支吊架总质量,降低支吊架负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具有缓冲性能的新型抗震支吊架,结构简单,易于安装,能有效缓解不规则震动对支吊架产生的影响,提高支吊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所述具有缓冲性能的新型抗震支吊架结构示意图;

图2、所述缓冲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1、安装吊架;2、缓冲体;3、连接杆;4、固定托;5、锁紧螺母;6、膨胀螺栓;7、管箍;201、内支撑体;202、缓冲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是一种具有缓冲性能的新型抗震支吊架,包括安装吊架1、缓冲体2、连接杆3和管箍7。安装吊架1为圆筒装结构,安装吊架1下端为半球形结构,半球形底部设置有开口,安装吊架1上端为法兰,安装吊架1通过膨胀螺栓6与建筑物吊顶连接。

缓冲体2设置在安装吊架1内,缓冲体2为球形,外表面贴合安装吊架1下端半球形结构内壁。缓冲体2中间具有穿过球心的竖直通孔,连接杆3为两端是螺纹的直杆,连接杆3穿过缓冲体2,连接杆3位于缓冲体2上方部分螺纹外套接有固定托4,固定托4为扁圆柱结构,固定托4下端面为贴合缓冲体2外圆的凹陷球面,固定托4上方设置有锁紧螺母5,锁紧螺母5与连接杆3端部螺纹旋合。连接杆3下端穿过缓冲体2和安装吊架1下端开口,端部连接管箍7。安装吊架1下端开口半径不超过缓冲体2外径三分之一。

如图2所示,缓冲体2包括内支撑体201和缓冲层202,内支撑体201为铝制空心球体,壁厚5mm。缓冲体2为包覆在内支撑体201外表面的氯丁橡胶层。缓冲层202厚度25mm。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