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屏后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0945发布日期:2019-10-22 20:29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屏后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后壳安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屏后壳结构。



背景技术:

显示屏又称显示器,在家庭、办公等均广泛应用。

目前,显示屏行业为了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整机架构出现新的组合方式,即将塑胶后壳与显示屏背板合并共用,当显示屏需要维护或维修时,需拧开螺丝,把塑胶后壳拆下来,才能维修或维护显示屏,维修或维护完成需要把塑胶后壳装回去,再上紧螺丝,操作过程麻烦,拆装效率低,当螺丝生锈了更不便于塑胶后壳安装、拆卸,并且也不牢稳,浪费了人工工时。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有需要对此进行研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提供一种显示屏后壳结构,其能使塑胶后壳便于安装、拆卸,并且安装得牢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屏后壳结构包括显示屏背板、塑胶后壳和多个卡扣;

所述卡扣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屏背板的定位板和设置在所述塑胶后壳的紧固件;

所述定位板,设置板体、第二支撑板和第二限位板;

所述板体与所述显示屏背板形成一体;

所述第二支撑板垂直于且延伸自所述板体、其水平结构呈“L”型结构,一侧与所述板体连接;

所述第二限位板水平方向覆盖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板体形成大体平衡结构,其与所述板体、所述第二支撑板形成中空结构,相邻的两侧为开口;

所述紧固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一限位板;

所述第一支撑板延伸自所述塑胶后壳,其水平结构成“L”型结构,一端与所述塑胶后壳连接;

所述第一限位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水平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形成三边封闭结构,内形成中空结构;

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紧固件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电源和显示屏电连接。

优选地,还设置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塑胶后壳两侧的顶块和设置在所述显示屏背板的第二定位板;

所述第二定位板与所述卡扣的定位板结构相同,体积小;

所述顶块呈“L”型,一端与所述塑胶后壳连接,另一端用于支撑所述第二定位板。

优选地,还设置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塑胶后壳的第一限位条和设置在所述显示屏背板的第二限位条;

所述第一限位条和所述第二限位条对应设置,以使得所述塑胶后壳和所述显示屏背板顺利移动。

优选地,所述卡扣设置6个,沿所述显示屏后壳的中部延伸两侧各3个。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和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显示屏后壳的两侧,所述支撑件和所述限位组件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卡扣,通过设置在显示屏背板上的定位板和设置在塑胶后壳上的紧固件,将显示屏背板和塑胶后壳整合在一起,组装时,塑胶后壳自显示屏背板底端向上滑移,使第一限位板插入定位板的开口内,第二限位板插入紧固件的开口内,此时第二支撑板卡在紧固件开口的位置,显示屏背板即安装完成,通过重力作用,显示屏背板紧压塑胶后壳,结构牢稳且拆卸方便,后期对显示屏的维护和维修均节省人工工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显示屏后壳结构的拆卸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显示屏后壳结构的俯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显示屏后壳结构的A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显示屏后壳结构的B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显示屏后壳结构的C结构放大图。

其中,图中标记如下所示:

显示屏背板20、塑胶后壳10、定位板21、紧固件11、板体24、第二支撑板22、第二限位板23、第一支撑板12、第一限位板13、顶块31、第二定位板32、第一限位条33、第二限位条34。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看图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显示屏后壳结构的拆卸后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显示屏后壳结构的俯向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显示屏后壳结构的A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显示屏后壳结构的B结构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显示屏后壳结构的C结构放大图;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显示屏后壳结构,包括显示屏背板20、塑胶后壳10和多个卡扣(未在图中指出);

所述卡扣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屏背板20的定位板21和设置在所述塑胶后壳10的紧固件(11);

所述定位板21,设置板体24、第二支撑板22和第二限位板23;

所述板体24与所述显示屏背板20形成一体;

所述第二支撑板22垂直于且延伸自所述板体24、其水平结构呈“L”型结构,一侧与所述板体24连接;

所述第二限位板23水平方向覆盖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2,与所述板体24 形成大体平衡结构,其与所述板体24、所述第二支撑板22形成中空结构,相邻的两侧为开口;

所述紧固件11包括第一支撑板12和第一限位板13;

所述第一支撑板12延伸自所述塑胶后壳10,其水平结构成“L”型结构,一端与所述塑胶后壳连接;

所述第一限位板13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2的水平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2形成三边封闭结构,内形成中空结构;

所述第一限位板13和第二限位板23相对设置。

如图所示,定位件插入紧固件11的开口内,由于定位件为两侧开口、紧固件11为三遍封闭,使得显示屏背板20和塑胶后壳10固定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紧固件11设有压力传感器(未在图中指出),所述压力传感器与电源和显示屏电连接。

在紧固件11上设置压力传感器,当显示屏背板20和塑胶后壳10相合时,压力传感器接收到信号,通过电源和内置系统可以直接反馈到显示器内,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维修或使用人员可以立马了解安装情况,此技术只需通过对系统进行增加操控即可实现,实现的方法是简单的编程方式,在此不累赘描述。

优选地,还设置支撑件(未在图中指出),所述支撑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塑胶后壳10两侧的顶块31和设置在所述显示屏背板20的第二定位板32;

所述第二定位板32与所述卡扣的定位板21结构相同,体积小;

所述顶块31呈“L”型,一端与所述塑胶后壳10连接,另一端用于支撑所述第二定位板32。

优选地,还设置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塑胶后壳10的第一限位条33和设置在所述显示屏背板20的第二限位条34;

所述第一限位条33和所述第二限位条34对应设置,以使得所述塑胶后壳10和所述显示屏背板20顺利移动。

通过支撑件和限位组件,可以有效提高显示屏背板20和塑胶后壳10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卡扣设置6个,沿所述显示屏后壳的中部延伸两侧各3个。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和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显示屏后壳的两侧,所述支撑件和所述限位组件间隔设置。

可见,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卡扣,通过设置在显示屏背板上的定位板和设置在塑胶后壳上的紧固件,将显示屏背板和塑胶后壳整合在一起,组装时,塑胶后壳自显示屏背板底端向上滑移,使第一限位板插入定位板的开口内,第二限位板插入紧固件的开口内,此时第二支撑板卡在紧固件开口的位置,显示屏背板即安装完成,通过重力作用,显示屏背板紧压塑胶后壳,结构牢稳且拆卸方便,后期对显示屏的维护和维修均节省人工工时。

并且通过压力传感器可以确保显示屏的安全,尤其是尺寸大的显示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